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麻疹、流行性腮腺炎二联活疫苗中量试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麻疹沪191株和流腮S79株中量试制麻疹、流腮二联活疫苗,对疫苗原液的配制比例、二联疫苗与单价疫苗的病毒滴度和稳定性进行比较。结果提高流腮疫苗原液的比例可获得较好效果;9批麻腮二联疫苗全部达到现行单价疫苗规程要求;二联疫苗在4~8℃保存18个月的稳定性与单价疫苗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
麻疹乙脑二联活疫苗的试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应用麻疹沪191株制备的疫苗原液与乙脑SA14-14-2株制备的疫苗原液混合制成二联疫苗,经试验其病毒滴度与其同批单价苗差异无显著意义(P>0.2),联合苗与相应的标准抗血清均有高度的特异性,免疫小鼠后以乙脑JEP3株强毒攻击的保护效价与其单价乙脑苗差异亦无显著意义(P>0.5)。表明两株病毒无干扰现象。试制3批二联苗,经全面检定,结果完全符合现行规程要求。其中病毒滴度麻疹苗为4.5LogCCID50/ml,乙脑苗为6.11~6.18LogPFU/ml,安全试验表明,二联合苗的弱毒力特性稳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牛血清质量及其中的甲肝病毒抗体进行检测 ,评估此类抗体对甲肝疫苗生产的影响。方法 根据《中国生物制品主要原辅材料质控标准》检测项目 ,全检 4个厂家共 17批新生牛血清 ,另用EIA法检测血清中的甲肝抗体 ,并用此血清中和甲肝病毒抗原 ,用EIA法检测中和后剩余的甲肝病毒抗原 ,以此来评估新生牛血清中的甲肝抗体对甲肝病毒的影响。结果 17批牛血清 (未灭活 ) ,检出 3批噬菌体阳性 ,4批内毒素和 1批蛋白含量超标。 12批甲肝抗体阳性 ,其中最高 6 87 5 2mIU ml,最低 8 91mIU ml。甲肝抗体阳性牛血清可将甲肝病毒抗原中和 ,1mIU ml的抗体可中和 7 5 3~ 11 6 4EU ml甲肝抗原。结论 牛血清蛋白含量、无菌试验、牛病毒等项目质量控制较好 ,其它则有待提高。牛血清中存在甲肝抗体 ,能将甲肝病毒大量中和。用于甲型肝炎疫苗生产的新生牛血清除按《中国生物制品主要原辅材料质控标准》进行质控外 ,还必须进行甲肝抗体的检测 相似文献
5.
提高麻疹乙脑二联活疫苗热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首先对3种保护剂冻干的麻疹乙脑二联苗进行滴度比较,结果3种保护剂的二联疫苗中麻疹病毒滴度差异均无显著意义;而对乙脑病毒滴度显示出保护剂Ⅱ和Ⅲ明显优于Ⅰ。选择保护剂Ⅲ制备二联苗和单价苗进行热稳定性试验,其中麻疹病毒在37℃对天及50℃72h的滴度下降均<1.0Log。乙脑病毒在37℃14天及在50℃24h滴度下降均<1.0Log。表明保护剂Ⅲ对麻疹沪191株和乙脑14-2株病毒的热保护作用均好。 相似文献
6.
<正>麻疹疫苗问世40年来,在人类对抗麻疹的流行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随着对麻疹疫苗的深入研究和临床应用,发现麻疹疫苗对多种病毒性疾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表明其在非特异性免疫治疗领域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1-2]。非特异性免疫是机体抵抗感染的第一道防线,可对外来病原体感染进行防御,其主要是通过识别某些非己分子而产生免疫应答发挥作用。非特异性免疫具有效应功能,可激活各种不同的细胞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麻疹-乙脑二联活疫苗注射小白鼠脑内的安全性及神经组织病理变化。方法 小白鼠 脑内注射二联活疫苗后,观察体征反应和组织病理变化。结果注射后5~9d有个别小鼠发病,11~14d恢复正 常。脑组织病理检查时有轻微病变,7d较明显,21d基本消退;病变以神经细胞变性及炎性细胞浸润为主,病变 分值在V-1,个别达V-2级。上述结果与同批单价乙脑活苗相同,而同批单价麻疹活苗和冻干保护剂却无体征反 应,也无组织病理损伤。结论二联苗注射小白鼠脑内后的体征反应和脑组织病理变化系乙脑14-2株病毒所致。 相似文献
8.
甲型病毒性肝炎(hepatitis A,简称甲肝)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A virus,HAV)引起的以肝脏损伤为主的急性肠道传染性疾病。对于HAV的研究很早就已展开,但其大部分致病机理并未确认。本文阐述了近期研究发现的有关HAV的结构、病毒感染与免疫及其逃逸机制,并对甲肝疫苗及治疗药物的发展现状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9.
<正> 麻疹血凝素(HA)是检测麻疹血凝抑制(HI)抗体水平的试剂之一。 本实验室1985年用原代人羊膜细胞和传代人羊膜(FL)细胞分别制备了若干批麻疹粗制血凝素,保存于-28℃冰 相似文献
10.
应用转瓶加病毒稳定剂培养麻疹病毒可连续收液8~12天,病毒滴度不变,疫苗的质量明显提高,且有利于质量控制和减低劳动强度等优点。用新配制的冻干保护剂可降低疫苗含水量。 相似文献
11.
以邻苯二甲酸酐和甲苯为原料,三氯化铝为催化剂,以发烟硫酸为闭环剂,二氯乙烷为介质,闭环生成2-甲基蒽醌;在活化铜粉为催化剂,以萘为溶剂下脱氯缩合制得2,2’-二甲基-1,1’-联二蒽醌,并对合成工艺进行了优化。优化条件为:采用分步法,制取2-甲基蒽醌,以萘为溶剂,n铜粉∶n1-氯-2-甲基蒽醌=1,反应温度230℃,保温3 h,在此条件下,目标产收率比原工艺提高10%。采用熔点测定、红外光谱(IR)、液相色谱(HLPC)进行分析和结构表征。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平顶山市2010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的有关数据及经验,为加速控制和消除麻疹提供依据。方法对收集的平顶山市2010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数据和现场评估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0年全市共摸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1 043 294人,接种1 016 848人,接种率为97.47%;强化免疫期间,全市共报告麻疹疫苗相关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effec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20例,发生率1.97/10万,其中严重AEFI 2例,发生率为0.19/10万;共调查了747 790名强化免疫目标儿童的免疫史,其中0剂次占1.01%,免疫史不详占3.81%;采取抽样调查方法对强化免疫活动进行了快速评估,全市共调查应种10 455人,实种10 146人,接种率为97.04%。结论我市首次实施的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迅速降低了目标人群的麻疹发病率,形成了有效的免疫屏障,为全市消除麻疹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促进了全市免疫规划工作的规范开展。 相似文献
13.
<正>最近,在浙江省科技厅主持下召开了“诸暨麻疹疫苗免疫持久性研究”科研成果鉴定会,对我国麻疹疫苗免疫持久研究成果做出正确评价。 相似文献
14.
风疹和麻疹疫苗同时或分别接种的免疫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风疹和麻疹疫苗同时或分别接种8~11月龄婴儿,并对免疫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同时接种与分别接种的婴儿风疹或麻疹抗体阳转率及GMT差异均无显著意义,表明此两种疫苗可以同时接种。 相似文献
15.
基因工程乙肝-百白破四联疫苗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简化计划免疫程序,研制出基因工程乙肝-百白破(rHB-DTP)四联疫苗7批,经各项检定均能通过rHB-DTP四联疫苗制检规程的要求。四联疫苗中的4种抗原间无干扰作用;四联疫苗中DTP产生的抗体水平与单独DTP一致,乙肝抗-HBs明显高于单价苗的抗-HBs水平;37℃热稳定性试验表明,四联疫苗中的乙肝疫苗的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6.
郭业海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02,15(2):115-115
<正>1.发病与诊治史某,男,23月龄,莱芜市城区某村人。1998年12月23日下午间时,于左上臂三角肌皮下接种麻疹疫苗0.2ml。当晚22时,口周皮肤出现米粒大小红色斑丘疹,略有水肿,自觉瘙痒,经常搔抓。村卫生室给予柴胡、扑尔敏、氟轻松等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皮疹逐渐增大、增多。遂于12月27日就诊于驻泰安某部医院。查体发现小儿一般情况尚可,全身皮肤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中量试制麻诊、腮腺炎和风疹(MMR)三联活疫苗。方法 应用麻疹炉191株、流行性腮腺炎S79株和风疹BRDⅡ株三种病毒疫苗,按不同配比混合后进行病毒滴定,检测是否存在干扰现象,并将混合疫苗放置不同温度其稳定性,并送国家检定部门进行全面质量检定。结果 三种病毒混合后滴度不受干扰,5批MMR中量疫苗自检各项质量指标全部合格。连续3批送国家检定部门检定,各项指标也均达合格标准。稳定性良好。结论 可以进行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18.
麻疹疫苗免疫持久性研究──初免后24-25年追踪观察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 对1973年在浙江省诸暨县(市)建立的麻疹免疫持久性观察基地进行麻疹疫苗初免后24~25年的血清抗体追踪观察。方法 对各年份血清学资料完整的326名观察对象采集微量血,测定HI抗体,同时对HI<1:2的对象用细胞中和法(SN)进行复测。结果 初免后24-25年抗体阳性率为53.66%-84.48%。不同剂量免后HI的GMT和累积阴转率差异无显著意义。不同免疫途径免疫的抗体持久性均与野病毒感染基本一致,但HI<1:2者用SN法复测抗体阳性率可达92.23%。结论 麻疹疫苗HI抗体阳性率随免疫时间推移降低,但细胞中和抗体阳性率仍较理想。 相似文献
19.
乙肝-白-百-破四联疫苗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应用乙肝抗原与白-百-破抗原配制成Al(OH)3吸附四联疫苗,经实验室检测HBsAg能完全被吸附,对小白鼠的免疫效果较单价乙肝疫苗明显增强。应用高pH吸附剂较低pH吸附剂免疫效果更好。在四联疫苗中,四种抗原间无干扰现象。四联疫苗经4℃保存8个月免疫效价无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