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准噶尔盆地南缘西段清水河组储层埋藏深、高温、高压,基质物性差,试油与压裂改造时受到超高地层压力、超高地层破裂压力、井身结构、管柱及工具结构等因素限制,储层改造不充分。为此,基于南缘西段深层高压油井储层特点,采用环空替入加重液降套压、前置液顶替加重液防超压、油套双流程控压等技术措施,形成了“光油管”试油压裂一体化工艺,其具有降低工具失效风险、可有效监测套压和提高施工安全系数等优点。“光油管”试油压裂一体化工艺在南缘西段超深、超高压井应用了5井次,工艺实施成功率100%,测试成功率100%,其中高泉6井压后日产油量126.81 m3,日产气量8 300 m3。该工艺有力支撑了准噶尔盆地南缘区块深井、超深井的安全高效试油、压裂,可为同类型井的应用提供借鉴与指导。  相似文献   

2.
王建东 《油气井测试》2009,18(5):33-34,42
车66块位于车镇凹陷北部陡坡带西段,其主力油层为沙三下砂砾岩体,油层具有油气藏埋藏深,岩性复杂,储层物性差的特点。在总结分析该区块的地层特征、储层物性以及试油试采特征的基础上,评价该块储层改造工艺和试油效果,对指导该区下步勘探开发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石油沥青》2012,(2):46-46
日前,位于嘉定、普陀两区境内的轨道交通13号线一期西段(华江路站-金沙江路站)已经实现结构贯通。轨道交通建设指挥部表示:13号线一期西段将力争年底前实现分段通车试运营的目标,接入轨道交通路网。  相似文献   

4.
秦营三维工区位于金湖凹陷杨村断裂带西段,局部地区资料分辨率较差。由于地下地质构造童杂。静校正是地震资料处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既影响共深度点道集的叠加效果,也影响地震剖面水造形态的真实性。为更好地处理实际地震资料.分析了不同静校正方法对地震资料品质的影响。通过实例分析认为.微测井和小折射法加剩余静校正方法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准噶尔盆地南缘油气成藏组合特征及分布规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根据生、储、盖的基本特征。准噶尔盆地南缘主要划分为下部、中部和上部3类油气成藏组合。以及由该3类油气成藏组合派生的下部-中部和中部-上部油气成藏组合,各个油气成藏组合具有不同的油气成藏特征。由于构造运动的影响,准噶尔盆地南缘的沉积中心自东向西发生迁移,南、北出现构造分带,由东向西,由南向北地层、沉积产生差异,生、储、盖的发育也出现差异,从而导致下部油气成藏组合主要分布在南缘东段和中段及西段南部靠近山前的地带,印靠近山前的第一排构造带,而中部和上部油气成藏组合则主要分布在南缘中段和西段北部的第二排、第三排构造带。其中,南缘中段主要分布中部和中部-上部油气成藏组合,而西段则主要分布上部和中部-下部油气成藏组合。  相似文献   

6.
夏口断层封闭性及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模式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惠民凹陷西部的临南洼陷是该凹陷的主要生烃中心,其南侧的夏口断层的封闭性控制了临南地区的油气运移方向和油气藏分布。影响夏口断层封闭性的主要因素是其活动性、断面特征和断移地层的泥地比,通过夏口断层的断面形态成图和断层泥涂抹系数计算,定量评价其封闭能力,认为其东段、西段封闭性好于中段,东段封闭性又好于西段。据此认为,位于该断层西段的临南油田油气藏的形成有赖于断面阻隔了油气继续向临南斜坡运移,而位于该断层中段的曲堤油田的形成是因为断面不封闭,成为来自临南洼陷的油气运移至断层上盘断块圈闭成藏的输导通道。图4表3参9  相似文献   

7.
《吐哈油气》2009,(1):12-12
国家重点工程——西气东输二线建设再传捷报:2009年2月27日10时10分,新疆天山果子沟一号隧道胜利贯通。至此,经过全体建设者17个月夜以继日的艰苦奋战,西气东输二线西段最大的控制性工程——果子沟隧道群7条隧道全部贯通,比计划提前一个月,为西气东输二线西段今年年底投产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8.
《断块油气田》2014,(2):265-265
正从中石油管道局获悉,凭借0.8设计系数、三种防腐补口工艺、国产燃驱压缩机组在西三线西段3标段规模化应用,西三线成为我国目前科技含量最高的一条能源管道。西三线西段3标段从新疆鄯善连木沁压气站至哈密红柳压气站,全长499.32 km,管径1 219 mm,材质为X80,设计压力为12 MPa,其中,306 km一级荒漠无人区管道的设计系数确定为0.8。这是中国管道建设史上首次将设计系数从0.72提高到0.8。为满足0.8设计系数下的质量要求,提升工效,管道局在较短的时间里组  相似文献   

9.
<正>凭借0.8设计系数、3种防腐补口工艺、国产燃驱压缩机组在西气东输工程三线(以下简称西三线)西段3标段规模化应用,标志着西三线成为我国目前科技含量最高的一条能源动脉。西三线西段3标段从新疆鄯善连木沁压气站至哈密红柳压气站,全长499.32km,管径1 219mm,材质为X80,设计压力为12MPa。随着国内天然气需求量的不断增加,提高新建管道输送效率势在必行。增加输量需要通过加大管材壁厚、提高钢级、提高设计系数等方法来实现。  相似文献   

10.
对西气东输二线干线西段清管作业实践进行了分析研究;以张掖至永昌管段和烟墩至红柳段管道为例,深入探讨清管期间存在的水合物堵塞问题;结合国内外大口径长输管道清管作业经验,采取软件计算与管道实际运行参数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研究。研究表明在清管作业过程中注入水合物抑制剂效果明显,确定了西气东输二线干线西段清管作业注醇量与水合物生成关系,结果表明注醇量为25%时清管效果最佳;提出配套解决方案,为以后天然气管线的安全运行及清管作业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1.
水平井技术在正韵律厚油层次生底水油藏挖潜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平井技术是挖潜特高含水期正韵律厚油层顶部剩余油富集区最有效的方法。羊二庄油田经过30多年的开发,已进入“双高”开发后期阶段,由于受储层非均质性和长期注水冲刷的影响,油层水淹严重,剩余油分布零散,挖潜难度大。水平井技术在羊二庄正韵律厚油层次生底水油藏的成功应用,为同类型油藏剩余油富集区水平井挖潜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2.
PS15井是杜寨地区的一口重点深层气探井,该井采用大孔密、深穿透射孔技术,并附以高能气体压裂技术来解决近井筒地带泥浆污染问题,降低压裂施工的破裂压力。在储层改造技术方面优选压裂方式、优化压裂设计、研制耐高温低伤害压裂液体系,在储层内压出深穿透、高导流的长缝,来达到增加产能的目的。采用连续油管液氮排液技术加快排液速度,减少液体对地层污染时间。这些技术在PS15井成功应用,进一步完善了东濮凹陷深井试油压裂技术。  相似文献   

13.
蒸汽吞吐技术对稠油层可以起到降粘、解堵、热膨胀和混相驱的作用。2006年大庆油田萨尔图油层首次对4口试验井采用蒸汽吞吐热力试油技术,3口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江X3井热力试油效果不明显的原因进行分析,得出常规试油产水或解释油水同产的稠油层不适合采用该技术;油层厚度太薄(低于4m)时,效果也不明显。建议选择试验井采用蒸汽吞吐热力试油技术时,应充分考虑储层的地质条件、油层厚度、产液能力、含水状况等影响稠油井试验效果的主要因素,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塔河-轮南油区奥陶系为潜山型油气藏,潜山形成于古生代、定型于中生代,经过多期构造抬升、剥蚀作用,潜山构造作用、岩溶作用比较发育,由构造、岩溶作用形成的缝洞系统构成奥陶系储层。中部、西部以风化壳岩溶作用为主,东部以深部岩溶作用为主。区内奥陶系潜山整体含油,局部富集成藏,油气分布受储层发育的控制。由于奥陶系油气藏具有多期生油、多次运移、成藏、调整的特点,造成区内不同构造带油气藏特征不同。西部为重质油或稠油油藏,中部斜坡区西部为正常密度的原油油藏,桑塔木断垒、桑南斜坡、轮南断垒的东部为带油环的凝析气藏,东部为凝析气藏。在潜山顶部"天窗"作用下,形成油水界面倾斜的悬挂式油气藏。  相似文献   

15.
源断裂对兴安岭群油气成藏的影响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复杂断块地区,油气的分布和聚集成藏与断裂有着密切的联系。苏德尔特地区兴安岭群断裂比较发育且分布着广泛的源断裂,即断穿源岩的断裂。为了进一步了解油气运移规律及油气聚集成藏的主控因素,开展了兴安岭群源断裂的深入研究。通过研究得到,兴安岭群的油气只能通过断穿南屯组至兴安岭群的源断层进行运移,才能使南屯组源岩生成排出的油气运移至兴安岭群中;在兴安岭群中,源断裂密度越大、距源断裂越近、断距越小的源断裂油气富集程度越高。由此不难看出,源断裂是控制苏德尔特地区兴安岭区群油藏形成与分布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6.
黄骅坳陷中段西部的板桥凹陷沙河街组烃源岩压实曲线具有两个明显的久压实峰,沙一段中部的欠压实峰是该层位的低熟烃源岩生烃所形成的,其幅度小于沙二段和沙三段成熟烃源岩生烃所形成的欠压实峰,这种不均衡的剩余压力分布特征导致沙一段中部的油主要来自同一层段的低熟烃源岩,而沙一段下部和沙二段的油则来自下部的成熟烃源岩。平面上,低熟油气的运移方向也受到过剩压力的控制,从高过剩压力区向低过剩压力区运移,即由板13井  相似文献   

17.
辽河曙一区杜212块边部部分超稠油储量尚未动用,该油藏原油粘度大,油层薄。通过对注采工艺的优化设计,即射孔参数、注汽参数和管柱、井筒举升工艺、生产管柱、防砂工艺的优选及现场实施,获得良好的试采效果,为该类油藏的大面积开发提供了技术和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8.
吐鲁番坳陷鲁克沁稠油油藏形成及演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鲁克沁稠油油藏位于吐哈盆地吐鲁番坳陷的中部,是目前在该盆地三叠系中发现的惟一稠油油藏,也是该盆地中规模较大的石油聚集区,具有复杂而独特的聚集规律。印支末期的构造运动使该构造带在印支末期前后的地势发生了显著变化。这种构造上的复杂变化与某些成藏条件的变化造成了鲁克沁稠油聚集带异常的稠油聚集特点。该稠油聚集带东高西低,说明稠油的运移曾出现过较大规模的自东向西的运聚。高孔隙度厚层砂岩中的断层能形成侧向封堵,并形成厚层断块稠油油藏。稠油聚集带不同部位储层的含油饱和度与孔隙度的关系存在较大差异,石油的注入位置不在现今构造带的最低部位,而在其倾斜构造带中东部的玉东1井区。  相似文献   

19.
中国西部大油气田勘探方向与目标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在总结近15年石油勘探工作的基础上,对中国中西部地区大油气田勘探方向与目标确定,做出了科学性选择和论证。  相似文献   

20.
利用第一手资料阐述了如何确定水平井方位和潜山界面,在完井技术中提出科学合理的钻具组合是实现井眼轨迹控制、保证井身质量和提高转速的关键;分析了下套管工艺,以及固井技术,总结出一套适合郑家潜山特征的钻探技术,利用水平井开发的效果及问题分析,提供了典型井例,为类似区块进行水平井部署提供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