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本文对12MnTiNb 钢中粒状贝氏体组织的变形和断裂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拉伸应力作用下,粒状贝氏体组织的塑性变形主要集中在铁素体基体中,(M—A)岛属于延性可变形粒子。微裂纹主要在(M—A)岛和基体的界面处萌生,并在铁素体一侧长大成微孔。裂纹沿剧烈滑移带或原母相的晶界扩展长大。最后的断裂是由相邻的微裂纹和主裂纹扩展相连所致,呈塑坑断口,属延性断裂机制。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索贝氏体相变形核和长大的动态过程,利用高温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对一种含碳质量分数为0.42%的超级贝氏体钢进行了贝氏体相变的原位动态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在贝氏体保温相变期间,贝氏体形核除了发生在原奥氏体晶界、晶内以及预先形成的贝氏体处,退火孪晶还引发贝氏体形核;在贝氏体长大过程中,后形成的贝氏体板条与先形成的贝氏体长大方向不同,使两者发生碰撞,从而产生"互锁"现象,形成一种互锁的贝氏体微观组织.原位观察可以研究和分析贝氏体形核和长大的动态过程,为贝氏体相变的理论研究提供了更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4.
采用热模拟方法,研究了焊接冷却过程中 15MnVN 钢焊缝中粒状贝氏体的相变过程。结果表明,焊缝粒状贝氏体的相变过程可以划分为铁素达形核、铁素体纵向长大、铁素体横向长大、铁素体交叉分割奥氏体和残余奥氏体岛收缩五个阶段。  相似文献   

5.
王建泽  康永林  杨善武  周建 《材料工程》2006,(Z1):252-254,258
对ULCB钢的主要相变组织粒状贝氏体与板条贝氏体进行了力学性能比较,结果显示粒状贝氏体与板条贝氏体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组织,较高温度相变产物粒状贝氏体组织较为粗大,对强度和韧性有不利影响,而较低温度相变产物板条贝氏体组织对强度和韧性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6.
7.
研究了超低碳SiCrMn2Ni4钢钢连续冷却过程,采用金相显微镜、SEM和TEM对组织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表明,试验钢在连续冷却后,只存在粒状贝氏体和板条状贝氏体组织。随着冷却速度的加快,组织逐渐由粒状贝氏体向板条状贝氏体转变,当冷却速度增加至5℃/s时,出现粒状贝氏体与板条状贝氏体的混合组织,冷却速度大于等于20℃/s时,组织全为板条状贝氏体。  相似文献   

8.
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和能谱仪(EDS)等,研究了不同Ti含量的低碳贝氏体钢的显微组织和析出相的成分、尺寸、形貌以及分布等特征.结果表明:在450℃和520℃保温2h,三种实验钢组织为粒状贝氏体.与低Ti实验钢相比,高Ti及Ti-V复合实验钢的屈服强度增加了150MPa以上.高Ti钢中纳米级析出相有两种类型:一种大于15nm的TiC析出相;另一种是在10nm以下,具有面心立方结构的(Ti,Mo)C复合析出相.Ti-V钢基体中存在大量尺寸在10nm以下的(Ti,V,Mo)C复合析出相.  相似文献   

9.
低碳贝氏体钢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忠伟  张玉柱  杨林浩 《材料导报》2006,20(10):84-86,96
综述了低碳贝氏体钢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指出低碳贝氏体钢性能优良且成本低廉.并结合低碳贝氏体钢的市场需求和邯钢品种钢的研发方向,展望了低碳贝氏体钢的发展前景,提出低碳贝氏体钢产品品种的开发及其控轧控冷工艺的研制是其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低碳锰硼钢在中温奥氏体区的动态回复行为,根据面心立方金属动态回复的特点导出了描述其在热形变过程中应力应变曲线的表达式。结果表明:理论计算值(或曲线)与实验值(或曲线)基本上一致。  相似文献   

11.
用连续冷却、砂坑堆冷、等温冷却共15种不同条件对20MnSi螺纹钢进行轧后模拟冷却试验.测定了不同冷却条件下的冷却速率.用定量金相网格法测定了各种冷却速率下钢中贝氏体数量.并进行了钢的机械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快速连续冷却可获得最多的粒状贝氏体(25%).650℃~500℃之间的砂坑堆冷可获得较多的粒贝(18%)。在本实验条件范围内.钢的强度与贝氏体量线性正相关.钢的延伸率与贝氏体量线性负相关.钢均不会发生因粒贝数量过多而引起冷弯和反弯不合格.  相似文献   

12.
用S_4—10型扫描电镜,对 Sn-3.36wt-%Bi 超塑合金以ε=1×10~(-3)min~(-1)作单轴拉伸的动态观察,发现晶粒形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晶粒成晶团产生了转动,部分垂直或近似垂直于外力的晶界被宽化,出现晶粒湮没、置位、分解和结合过程。在试样形变过程中,没有发现晶粒长大现象,而是聚合成晶团后运动。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导了20号钢在 Hopkinson 扭转杆上以1500 s~(-1)高速变形时产生的热塑剪切局部化的微观结构特征。结果指出,在试样标距截面的变形区内分布着一些宽度约为50μm,间距为100μm 彼此平行的微细剪切带。变形区的平均应变为0.83而剪切带内的应变高达1.95。剪切带内组织结构损伤严重,主要表现在大量的微裂纹生核和聚合,剪切带内的位错密度很高,位错胞在与剪切带成一定角度方向上沿晶粒拉长方向排列。由于带内的高度变形,剪切中的晶粒严重变形而拉长并产生一定程度的碎化但还未出现非晶现象。  相似文献   

14.
利用带缺口三点弯曲试样,原位观察了SiC品须含量不同的Al-12Ti基复合材料的裂纹扩展过程结果表明,随SiCw增加,裂纹由优先治Al3Ti颗粒/Al界面萌生与扩展转变成在Al3Tip内部和靠近SiCw端部的SiCw/Al界面萌生与扩展SiCw/Al-12Ti的强化机制以SiCw的桥接、拔出和诱导裂纹偏转强化为主,同时,SiCw与Al3Tip起到较好的互补强化作用  相似文献   

15.
聚苯胺/碳纳米管的原位复合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原位溶液聚合制备了聚苯胺/碳纳米管(PANI/CNT)复合材料。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紫外-可见光光谱(UV-VIS)、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热失重分析(TGA)及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PANI/CNT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研究表明,苯胺(ANI)的聚合倾向于在碳纳米管(CNT)表面进行,形成PANI包覆的CNT。CNT表面PANI层的厚度随溶液中ANI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溶液中ANI含量较低时,CNT表面PANI层厚度均匀;当ANI含量过高时,CNT表面PANI层厚度不均匀,形成一些颗粒状附着物。PANI与CNT之间主要是物理吸附;PANI/CNT复合材料的电导率远高于PANI本身。同时,PANI/CNT复合材料的耐热性远高于PANI,并受PANI含量影响。  相似文献   

16.
低碳钢形变强化相变的组织细化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利用热模拟压缩变形试验研究了应变速率,形变温度和应变量对Q235级别低碳20钢过冷奥氏体形谱强化相谱的组织演变规律,探讨了了奥氏体昌粒控制对形变强化相变的影响,分析了组织细化的原因,结果表明,形变强烈促进过冷奥氏体相变,过冷奥氏体在800-740℃温度范围名义变形量为70%,应变速率为Is^-1,可获得了平均截径为2-3um及小于2um的铁索体细晶与珠光体混合组织,还观察到在局部细小铁素体晶粒的晶界上渗碳体以离异珠光体形式析出的现象,适当控制奥氏体晶粒尺寸有利于形变强化强晶组织的获得。  相似文献   

17.
采用逐级增幅方法研究了「011」同轴铜三晶体及一种非同轴取向平行三晶交线铜三晶体的循环形变行为,并观察了三晶交点和晶界附近的位错组态。为了对比,也研究了两种取向三晶体的组元晶粒双晶体和单晶体试样的循环形变行为。对于「001」同轴取向平行三晶交线三晶体及其组元双晶体和单晶体,其循环硬化曲线几乎重合,其循环饱和应力应变曲线(CSSC)也相差不大,由于各滑移系之间的位错反应生成Lomer-Cottel锁,阻碍位错运动,所以三晶交线和晶界对轴向饱和应力几乎没有强化作用。对于「001」取向晶体,在(001)观察面上,可以看到很多较短的一段一段的位错墙结构,各段之间互不连通,这是各滑移系之间的错反应强烈,生成不动的位错锁的结果。这也是三晶交线和晶界无明显强化作用的原因。对于非同轴取向铜三体及组元晶粒双晶体、单晶体的循环形变  相似文献   

18.
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学和光学显微镜观察高纯钛单晶及工业纯钛循环变形过程中形成的孪晶,证实了孪晶是纯钛循变形的一种重要方式,几乎在所有位向的拉伸时钛单晶中都有孪生发生,工业纯钛在应变幅低于1.0%下循环变形时孪晶的生成和,在高应变幅高1.5%,随循环变形周次的增加,孪晶分数增加,利用自动图像分析分析仪首次建立了工业纯钛中的形变享晶分数与应变幅,循环周次的定量关系。  相似文献   

19.
Pasternak 地基中土工格室加筋体的受力变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边学成  宋广  陈云敏 《工程力学》2012,29(5):147-155
为了研究路面荷载作用下土工格室加筋体的受力与变形机理,正确反映土工格室加筋体与地基之间的荷载传递模式,建立了考虑路基填料和地基土体剪切作用的土工格室加筋体简化分析模型。路基填料和地基土层采用双参数的Pasternak模型,克服了传统Winkler 地基模型无法考虑路基填料和地基中应力扩散的缺点。土工格室加筋体简化为埋置于地基中的有限长梁,以考虑其抗弯刚度的影响。基于特征值分解法求解土工格室加筋体变形微分控制方程,得到了准解析的解,并可直接得到路面荷载作用下土工格室加筋体的弯矩和剪力分布。该文模型在土层剪切刚度趋于足够小时,可退化到采用Winkler 地基时的土工加筋体分析模型。计算发现考虑土体的剪切特性对准确分析土工格室加筋体的受力和变形十分重要;同时发现当下卧地基较软弱时,土工格室加筋体的加固作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