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城市道路雨水径流污染状况及控制措施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道路是城市汇水面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受纳水体非点源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道路雨水径流污染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总结了道路雨水径流污染物成分、来源,对国内外道路雨水径流的EMC进行了对比分析,基于对我国城市道路排水现状的调研分析和部分雨水径流水质数据,对我国几个主要城市道路雨水径流年污染负荷进行了估算,并归纳推荐了一些针对我国道路排水现状的适用性控制措施,同时对我国城市雨水径流污染控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生物滞留设施对雨水径流及水质的控制效果,结合设施设计计算、结构设计、填料组成、植物选择4方面内容,综述了设施对雨水径流量和径流污染控制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3.
城市径流污染是城市地表水体污染的重要成因,加强城市径流污染控制对于推进城市水环境治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厦门市海绵城市建设径流污染治理的实践经验,采用“正向赋值、逆向校核、循序优化”的方式,兼顾陆域地表水体水质目标的可达性和源头、末端措施的可实施性,提出了规划层面各地块、各汇水分区径流污染控制指标的确定思路与方法,同时从项目建设、片区开发两个层面提出了径流污染控制指标的管控策略与流程,可为今后进一步加强海绵城市径流污染控制提供技术支撑与参考。  相似文献   

4.
排水系统的雨天出流污染负荷的控制标准,需根据受纳水体的环境容量确定。制定新建排水系统初期雨水污染控制规划,可首先绘制当地次降雨量的概率累积曲线,掌握不同设计雨量控制标准所对应的年降雨量控制率;结合规划排水系统雨天出流污染物事件平均浓度与初期效应的测算结果,确定雨天出流不同阶段的污染物负荷,再根据受纳水体的环境容量通过试算确定排水系统初期雨水控制指标。为协调截流系统等流量型设施与调蓄池等雨量型控制设施同时应用的计算,提出了采用次降雨量-降雨历时图作图估算的方法。根据合肥市近20年的降雨数据与不同类型排水系统雨天出流污染特性的调查结果,对上述方法进行了案例分析,为国内城市初期雨水污染控制的规划与新建系统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南昌市前湖水系为研究对象,根据片区规划设计情况构建基于MIKE+平台的区域管网、河网、汇水区及水质模型,模型中包含了初期雨水截流管道、智能截流井、调蓄池等径流污染控制措施。采用污染物累积/冲刷模型,分析了单次降雨的径流污染情况。对智能截流井的3种控制方式进行了对比分析,并讨论了截流系统对径流污染的控制效果。模拟结果表明,径流污染具有明显的初期效应。智能截流井根据调蓄池水位进行控制时,既能发挥调蓄池的全部能力,又能较好地保证初期雨水不被稀释。截流系统对河道水质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不同污染物的控制效果与其冲刷特性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雨水花园可有效地控制径流污染、削减径流流量和峰值流量,是低影响开发技术体系中的重要措施。文中以南昌市某住宅小区雨水花园为例,从雨量径流系数、设计控制雨量、雨水花园面积等方面探讨其设计要点,通过计算住宅小区屋面雨水收集处理后满足绿化用水、景观水体补水及部分道路浇洒用水;设计的雨水花园可有效削减城市雨洪径流;雨水处理系统及调蓄系统水量大于设计雨水设施规模,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70%以上,符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4)场地生态设计要求,可为类似地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城市雨水径流面污染负荷的计算模型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对城市雨水径流的污染负荷进行定量分析评价是制定控制策略和实施有效总量控制的基础,为此建立了一种计算城市径流面污染负荷的数学模型,它具有参数少、因果关系清楚、简便直接等特点。利用该模型可对城市径流非点源污染进行量化分析并合理确定初期雨水径流控制量,这为城市径流污染控制决策的制定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8.
为了有效控制路面初期雨水径流污染,基于海绵城市设计思想,开发了一种新型的雨水路面拦截装置,分析其收集、净化、下渗排放作用原理,对拦截装置的截流净化效率进行实测,结果显示:装置对污染物质具有较好的拦截、净化效率,能够有效拦截初期径流污染物,控制径流污染.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蚌埠市新老城区地表雨水径流污染7个采样点、2场次降雨,共40个采样样本的采样与监测,获得了污染物浓度随降雨历时的变化过程;分析了地表污染程度、城市用地类型、雨水系统分流制式等因素对雨水径流污染程度的影响关系,对雨水径流污染特性进行了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城市地表雨水径流年污染总量计算模式,初步核算了蚌埠市地表雨水径流年污染总量,评估了地表雨水径流污染对水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城市持续推进绿色发展理念的背景下,为科学支撑海绵城市规划编制工作,以梧州市苍海湖为研究实例,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经验和属地化的测量参数,应用InfoWorks ICM构建研究区水量水质数学模型。设计旱季和雨季两种模拟情景,分别对苍海湖汇水区内的污染物径流冲刷效应和湖体内污染物迁移扩散规律进行模拟分析,计算不同设计情景下地表污染物随雨水径流进入苍海湖及在湖内扩散的演进过程,并基于计算结果为苍海湖水动力条件改善、湖泊水质保护等提出工程指引建议,以期为水量水质数学模型在海绵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12.
对初期雨水径流弃流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混凝/沉淀工艺处理某高校校园的路面初期雨水径流,并对其弃流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最佳混凝剂为聚合氯化铝(PAC),其最佳投量为20~35 mg/L;混凝/沉淀工艺对初期雨水的浊度、COD的去除率较高,均可达90%以上;不预沉的初期雨水径流的混凝/沉淀效果明显优于预沉后的;综合考虑初期雨水弃流装置的建设、运行、维护、管理等因素,建议校园或类似区域宜选择初期雨水不弃流,将收集到的全部雨水经混凝/沉淀处理后再利用.  相似文献   

13.
陈玉磊 《城市建筑》2014,(11):329-329
本文在对国内外多项调查研究进行深入了解分析的前提下,重点分析了公路路面径流水污染的来源、特征,以及影响路面径流污染的因素,着重对路面径流的污染控制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公路特大桥径流收集系统的设计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泰州长江公路大桥径流收集系统的设计,提出了"收集一直排"方案,给出了径流收集系统的设计降雨重现期、降雨历时等参数.另外,对雨水口布置、管道和明渠两种收集方式的管道材料等进行了探讨,从而为公路特大桥径流收集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的初期弃流控制   总被引:8,自引:6,他引:8  
结合理论分析及实际监测结果明确了雨水径流的初期冲刷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影响冲刷规律的主要因素,分析了导致一些有争议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结果表明,初期弃流控制量应根据汇水面或管道性质、采用的处理或利用工艺系统及针对目的等具体条件而定。此外,介绍了几种常见的初期弃流控制方法和装置,重点介绍了一种高效率初期弃流装置。该装置具有容积弃流法和小管弃流法的优点,在较大汇水面和管道雨水的污染控制以及雨水利用项目中应用具有较高的投资效益。  相似文献   

16.
以重庆主城某大学校园为例,对路面、屋面和绿地等3种典型的城市下垫面径流水质进行了监测,指标包括pH、悬浮固体(SS)、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3-N)、总磷(TP)等.研究结果表明:除TP外主要污染物质的平均浓度均超过地表水环境V类标准,降雨径流SS的平均浓度可高达1.73×103mg/L,COD和NH3-N平...  相似文献   

17.
The paper describes the natur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runoff and the effects of urban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on the hydrologic/hydraulic regime and on water quality. The need for control measures to alleviate and prevent problems caused by urban runoff is highlighted, and this is related to the adverse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urban runoff.
Measures and techniques currently available and under development for urban runoff control are described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regulators, service providers and the general public. The need for an integrated approach to urban runoff control is highlighted, and this is followed by a number of case studies demonstrating the cost-effectiveness of an integrated approach.  相似文献   

18.
W ater QUALITY problems from impermeable urban surface runoff are presenting increasingly significant effects at both the short-term, acute, and longer term, chronic, timescale. The paper identifies the anachronisms in, and the diversity of, historical organizational responsibilities for urban runoff as being a principal mitigating factor in limiting satisfactory, cost-effective, catchment control. It is recommended that effective source control procedures for stormwater runoff control must form the basis for best practical options for achieving integrated pollution control in urban catchments.  相似文献   

19.
利用绿色基础设施控制城市雨水径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我国城市目前普遍面临雨水径流带来的一系列严重问题,指出绿色基础设施是控制城市径流的重要途径.介绍了绿色基础设施的发展与内涵,总结了城市绿色雨水基础设施的主要技术和功能,通过分析绿色雨水基础设施与绿色建筑及其他一些相关理念和技术体系的关系,简要介绍了美国和国内绿色雨水基础设施的一些工程实践,阐明绿色基础设施在城市雨洪控制利用中的重要地位,并对我国绿色建筑评价内容的完善和未来的发展提出建议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