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对采用气压计基点法测定矿井通风阻力时,巷道阻力常常出现负值及满足不了测量精度5%要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导出了受扰动影响时巷道通风阻力和引起巷道内空气压力波动长度的计算公式,提出采用气压计基点法测定矿井通风阻力时测量精度可放宽到10%至20%以内。  相似文献   

2.
气压计基点法测矿井通风阻力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采用气压计基点法测定矿井通风阻力时,巷道阻力常常出现负值及满足不了测量精度5%要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导出了受扰动影响巷道通风阻力和引起巷道内空气压力波动长度的计算公式,提出采用气压计基点法测定矿井通风阻力对测量精度可放宽到10%到20%以内。  相似文献   

3.
随着矿井开采水平的不断延伸,巷道压力逐步增大,使之通风巷道维修频繁,不仅增加了吨煤成本,而且给矿井生产造成了影响。伴随着通风线路的不断延长,矿井通风阻力随之变大,负压增高,矿井抗灾能力减弱。为此,应优化矿井通风系统,缩短矿井通风线路,减小通风阻力,提高矿井有效风量,保证矿井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4.
高温矿井中矿井通风阻力包括摩擦阻力和热阻力。在考虑湿、热源影响的情况下,井下风流密度应视为变量,通过对巷道平均密度的推导得出了以压力损失表示的巷道摩擦阻力的修正公式;引入热阻力的概念,以一维可压缩稳定流为基础,建立流体的连续性方程、动量方程、能量方程,推导得出流体在粘性阻力和重力同时存在的情况下热阻力的表达式,给出了热阻力系数的计算公式。通过对某矿山运输巷道的实测参数的分析,进一步证实了井下热源对巷道通风阻力的影响已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巷道交叉对矿井通风系统局部通风阻力的影响,以城郊煤矿巷道通风情况为工程背景,采用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交叉巷道汇流与分流、锐角与钝角对通风阻力损失的影响大小。研究结果表明:汇流比分流的阻力损失要小,锐角汇流比钝角汇流的阻力损失要小。因此,设计巷道时应尽量减少分流及钝角汇流,避免巷道交叉时出现风流急转情况,从而降低局部通风阻力。  相似文献   

6.
巷道通风阻力的模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巷道中通风阻力影响的模糊性,在分析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5个标准模式,运用模糊识别的方法确定各因素的隶属函数,从而合理评判巷道中通风阻力大小与巷道通风效果的优劣。  相似文献   

7.
浅谈矿井通风阻力产生的原因及降低阻力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加伟 《采矿技术》2010,10(2):60-62
矿井通风阻力对矿井通风效果及其经济效益有严重的影响。合理选择巷道参数,采取有效措施,可降低矿井通风阻力,提高矿山经济效益。分析了矿井通风阻力产生的原因,提出了降低通风阻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前,矿井主要通风巷道断面的确定方法仍和其它巷道一样,只考虑巷道风速、提升运输和行人,满足《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而忽视了通风巷道断面的经济合理性,造成主要通风巷道的断面偏小,特别是回风巷道,通风阻力很高。据焦作矿务局1982年对13个矿井通用系统的调查,矿井回风巷道断面比进风段小2.74米~2,回风段阻力占全矿井总阻力的61.7%。显然,通风巷道断面的合理与否,其效果差别很大。对于一个矿井,若一条主要通风巷道断面合理,通风费用将节约几万甚至几十万元。全国煤矿之多,其经济效益非常可观。因此,很有必要对通风巷道断面的确定方法予以讨论。本文考虑了利息、巷道施工费,巷道维护费、通风电力费和巷道变形等五个因素,得出经济  相似文献   

9.
梁军  王麒翔 《煤矿安全》2019,(2):99-101
概要地介绍了建立瓦斯通风阻力系数数据库的目的、数据库的构成、功能和技术特点等;巷道摩擦阻力系数数据库的建设,用于煤矿工作者在构建矿井通风仿真网络时,遇到未知通风阻力巷道时,可通过在该数据库系统中进行巷道基础参数数据匹配,得出建议的摩擦阻力系数,为未测巷道快速确定通风阻力、通风网络仿真模型的快速构建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0.
针对阳煤三矿通风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采取封闭已采区通风巷道、增补通风巷道、并联通风巷道、扩大巷道通风断面、主要通风机改造等方法优化通风系统网络。矿井通风阻力明显下降,主要通风机电耗费用大幅降低,安全和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1.
泄压口比率对气体泄爆过程中的动力学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流体力学基本方程和燃烧反应方程为基础,建立k-ε湍流模型和燃烧模型,对管道内可燃气体泄爆过程进行模拟,讨论了泄压口比率大小对管道内爆炸压力与火焰速度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当泄压口比率小于30%时,爆炸压力与火焰速度峰值随泄压口比率呈急剧变化的线性关系;而当泄压比大于30%时,爆炸压力与火焰速度几乎不受泄压口比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综掘机内喷管路弯曲细小,泡沫输送过程中阻力较大,传统的定量泵添加装置无法在煤矿井下环境使用,文丘里添加装置阻力损失大,出口压力较小,无法满足泡沫输送的动力需求。因此研究高出口压力水射流吸液装置具有重要意义。借鉴液体射流泵的原理,利用水射流形成的负压添加发泡剂,对水射流发泡剂添加装置不同结构尺寸下的吸液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数值模拟进行结构参数的初步设计,探明其对流场特性及压力损失的影响规律;实验室实验验证模拟结果的可靠性。结果表明,在现场条件下,喷嘴孔径为3 mm,喷嘴出口与喉管入口距离为2.5 mm,喉管直径为5 mm,喉管长度为30 mm时,吸液效果最佳,压力损失最低,装置稳定性最高,能够满足高输送阻力下的发泡剂稳定添加。  相似文献   

13.
采矿场爆破张量释放式机站和风墙的研究与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爆破能量释放式机站和风墙的研究与试验,保证了距离采场较近的机站的安全并较好的利用了机站的压头,为多级机站通风系统采场的Ⅰ级站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形式。  相似文献   

14.
高压水射流扩孔提高穿层钻孔预抽效果的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高压水射流扩孔技术的工作原理、设备、工艺以及现场试验情况。通过 扩大钻孔的直径,从而达到增加钻孔的煤层暴露面积和卸压范围,增大钻孔抽排瓦斯量,提 高钻孔的抽排效果。高压水射流扩孔为提高低透气性煤层的瓦斯抽放效果和扩大防突措施的 效果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5.
深部岩体稳定性评价的声发射—压力耦合模式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海沟金矿的大面积采空区为研究对象,将压力观测,声发射检测,位移观测等多种手段联合用于采空区围岩的稳定性监测,通过分析各种信息之间的耦合关系,得到了由压力和声发射联合表示的岩体稳定性评价的三种“判别模式”,即升压稳定模式,降压稳定模式和降压不稳定模式,实践表明,所得到的判别式利用了压力和声发射这两种普通信息之间的“耦合内涵,因而有着更好的可操作性,更宜于现场监测人员的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16.
岩巷测压分段分时封孔法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层原始瓦斯压力对矿井瓦斯防治工作起着重要作用,准确测定瓦斯压力是一项重要而又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成功测定获得煤层原始瓦斯压力的关键在于封孔技术。岩巷下向孔测压,当隔离岩柱较厚、煤层瓦斯压力较高时,利用水泥砂浆一次性封孔很容易产生漏气现象。本文提出分段分时封孔法,并在岳城煤矿加以应用,由试验效果可知,该封孔方法能够克服单纯利用水泥砂浆封孔时产生导气裂隙现象,达到严密钻孔之目的,从而准确测得煤层瓦斯压力值。  相似文献   

17.
大倾角煤层开采覆岩空间倾斜砌体结构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大倾角煤层走向长壁采场为研究对象,采用相似材料模拟实验、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综合方法,分析了采场顶板应力分布特征和变形破坏规律,认为大倾角煤层采场顶板破断后形成了倾斜砌体结构,该砌体结构以倾向堆砌和反倾向堆砌两种形式存在,且沿工作面走向和倾向均具有不同的分布特征,该结构的非均衡运动是导致"R-S-F"("顶板-支架-底板")系统失稳的主导影响因素,同时,该结构的运动形式亦受到上覆未垮岩层的变形破坏影响。倾斜砌体结构不仅是支护结构的施载体,也是"似壳结构"断裂失稳对工作面支护系统作用的传力媒介,对倾斜砌体结构的深入研究是探讨大倾角煤层采场"主承载结构"失稳致灾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按照国家计量技术规范 JJF1059- 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的要求 ,对矿用粉尘采样器的计量检定进行了误差分析与不确定度的评定,从理论和试验上验证了 该量传过程的科学性,对提高各级相关检定工作、指导各地区计量站建立该项计量标准有较 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系统地介绍远距离供液技术研究成果,对国内外远距离供液发展现状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归纳。分析了工作面传统供液方案存在的不足,探讨了远距离供液可以解决的主要问题及其优势,介绍了超大流量液压动力技术、多泵站并联多级卸荷压力控制技术、乳化液远距离回液中继技术以及工作面液压系统失压自动保护技术等远距离供液中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最后,在动力系统、管路系统及系统布置3个方面对远距离供液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展望和建议,提出了随着供液系统高频脉动有效控制技术、基于变频调速的多泵站流量连续压力控制技术、以及远距离供液压降控制等技术的发展,工作面供液系统由现在的“一面一站”向“多工作面集中供液”再向“地面泵站”过渡的可能。  相似文献   

20.
两淮煤田煤储层孔-裂隙系统与煤层气产出性能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借助于光学显微镜显微裂隙分析、压汞孔隙分析及低温氮吸附试验等手段,研究了两淮煤田煤储层孔、裂隙系统发育情况.研究发现该区煤储层孔、裂隙系统具有如下特征:① 显微裂隙非常发育,且多以宽度小于5 μm且长度小于300 μm的裂隙为主体;② 孔隙度较小,且孔隙类型中吸附孔(0~100 nm)远比渗流孔(大于100 nm)发育;③ 吸附孔多为连通性较差的一端封闭的平行板毛细孔.这种两极、双峰分布的孔裂隙系统结构,有利于煤层气的聚集,但对煤层气的开采不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