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合成气直接制取二甲醚的双功能催化剂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采用反应评价并结合XRD、TPR、吡啶-TPD、CO2-TPD、XPS等物化测试手段研究了不同制备方法对CuO/ZnO/Al2O3催化剂结构和催化性能的影响,揭示了不同方法制备催化剂的特点,发现共沉淀沉积法制备的CuO/ZnO/Al2O3催化剂对合成气直接制取二甲醚具有优良的催化性能,CO转化率达82%,二甲醚在有机物中选择性为96%。  相似文献   

2.
CuO/ZnO/活性Al2O3催化剂合成N-异丙基苯胺催化性能的考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浸渍法制备CuO/ZnO/活性Al2O3催化剂,用于合成N-异丙基苯胺的N-烷基化反应。并且考察了催化剂的制备因素及反应条件对催化剂反应性能的影响。得到了CuO/ZnO/活性Al2O3催化剂制备N-异丙基苯胺的适宜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3.
采用XPS-Auger、XRD和FTIR等方法,对5组分Cu-Zn-Al-M1-M2改进XC502铜基低压甲醇合成催化剂进行了表征。XPS-Auger结果表明,XC502催化剂出现主峰为336.4eV(Cu+),而Cu-Zn-Al催化剂主峰为334.9eV(Cu0);XRD结果表明,两种工作态催化剂比氧化态新增峰的2θ分别为36.5°(Cu+)和43.3°(Cu0),XC502催化剂这两峰的强度比I36.5/I43.3是Cu-Zn-Al催化剂的2.1倍,说明工作态XC502催化剂单位Cu0中的Cu+含量比Cu-Zn-Al催化剂多;FTIR谱显示,XC502和Cu-Zn-Al两种工作态催化剂新增波数分别为622cm-1和627cm-1的振动峰,此新增峰可能是Cu+-O或Cu+-O-Zn2+的振动峰。改进型铜基甲醇合成催化剂的活性位可能是Cu0-Cu+-O-Zn2+/Al2O3-MOx。  相似文献   

4.
ZnO对合成甲醇Cu/ZnO/Al2O3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高速碰撞共沉淀法制备n(CuO)/m(ZnO)/m(Al2O3)比分别为60/30/10和30/60/10的1^#和2^#催化剂,结果表明高ZnO的2^#催化剂活性较好,分散度较大。XPS测试表明2^#催化剂表面ZnO吸附的中间体(CHx或CHxO)较多且表面的Cu^+1浓度较高,从而促进CO加氢合成甲醇的活性。  相似文献   

5.
Al2O3对Zn/HZSM-5芳构化催化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Al2O3的加入对Zn改性HZSM-5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应用分析电镜(TEM-EDS)对催化剂进行了微区元素组成分析,比较了Al2O3、Zn/Al2O3、HZM-5以及Zn/Al2O3+HZSM-5机混催化剂的芳构化性能和Zn分布,并初步探讨了影响Zn组元分布的因素,结果表明,加入Al2O3的Zn改性HZSM-5催化剂在经过高温焙烧或水热处理后,原来处于分子筛上的Zn组元部分迁移至Al2O3  相似文献   

6.
采用程序升温还原技术研究Pd-Cu/Al_2O_3双金属及其单金属催化剂的还原特性以及热处理气氛和温度对Pd-Cu/Al_2O_3双金属催化剂还原性能的影响。发现不同金属负载量的Pd/Al_2O_3和Cu/Al_2O_3催化剂的还原性能有明显的差异,Pd-Cu/Al_2O_3催化剂的TPR峰形和峰位与相应的单金属催化剂的TPR曲线亦有明显的差异,其还原峰位发生位移。同时还发现热处理气氛对Pd-Cu/Al_2O_3催化剂的还原性能有明显的影响。讨论了负载于Al_2O_3载体上的Pd-Cu双金属及其单金属催化剂在还原过程中金属与载体、金属与金属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热处理条件对其还原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采用原位气氛处理及其反应技术,对CuO/γ-Al2O3催化剂在经过不同气氛条件处理后,对活性组份在CO氧化反应过程中氧含量及活性进行了研究,并用TG和DSC进行了TPR考察。研究结果表明,CuO催化剂经H2还原或H2还原再氧化后的样品不仅CO氧化活性高,而且氧化过程中形成的铜氧键性质不同于未经还原性气氛处理的催化剂。这种处理的CuO催化剂活性高的原因是CO氧化催化机理为O2优先吸附反应机理,以及表面上形成的反应性活泼的与铜成键强度弱的晶格氧[O2-]。  相似文献   

8.
改进型铜基甲醇合成催化剂NC208的DTA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改进型铜基催化剂进行了研究,活性评价结果表明,改进型铜基甲醇合成催化剂NC208(Cu-Zn-Al-M12)初始活性比工业催化剂C207(Cu-Zn-Al)提高约18%;耐热试验后比C207提高约46%。两种催化剂的DTA对比试验显示,工作态NC208催化剂热稳定性明显优于C207;NC208催化剂前驱体含Cu(NO3)2·3Cu(OH)2、Zn5(OH)6(CO3)2和(CuZn)(OH)2CO3等成分比C207多,其分解温度小于350℃;NC208催化剂还原最高温度为235℃。  相似文献   

9.
甲烷在担载过渡金属氧化物上转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不同的载体(HZSM-5、Al2O3、SiO2和MgO)担载不同过渡金属氧化物的甲烷非氧化气氛下转化成苯和C2--烃的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这些催化剂的反应性能差异很大。载体的酸性越强,甲烷的转化率越高,苯的选择性也越高。HZSM-5担载的第一过渡金属氧化物(从V2O5到ZnO),只有V/HZSM-5和Zn/HZSM-5才有明显的催化活性,而其担载的Cr、Mn、Fe、Co、Ni、Cu的相应氧化物几乎没有活性。HZSM-5担载的过渡金属如Re、W、Mo和V等的高价态氧化物都表现出很好的甲烷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0.
以SiO2/Al2O3=25、38、46的NaZSM-5为原料,用HCl、NH4Cl、LaCl3进行改性,并对改性样品进行水热处理(730℃、5h、100%水蒸气)。采用正十六烷裂解反应考察改性样品水热处理后催化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对硅铝比(SiO2/Al2O3)相同的NaZSM-5,经NH4Cl交换得到的HZSM-5(N),其活性均高于HCl交换的HZSM-5。HZSM-5(N)的活性以原料NaZSM-5中的SiO2/Al2O3排序为:SiO2/Al2O3=46>SiO2/Al2O3=25>SiO2/Al2O3=38。HZSM-5的活性以原料NaZSM-5中的SiO2/Al2O3排序为:SiO2/Al2O3=46>SiO2/Al2O3=38>SiO2/Al2O3=25。对SiO2/Al2O3=25、28的HZSM-5(N)经LaCl3改性后活性提高,对SiO2/Al2O3=46的HZSM-5(N)经LaCl3改性后活性不变,但气体选择性下降,汽油选择性提高。  相似文献   

11.
以琼脂为分散介质采用凝胶网格沉淀法制备了CuO/ZnO/Al2O3催化剂,利用N2吸附-脱附、XRD、H2-TPR、TEM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其CO2加氢合成甲醇的催化反应性能,并与草酸盐凝胶共沉淀法和传统并流共沉淀法制备的催化剂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采用凝胶网格共沉淀法制备的催化剂具有较小的颗粒尺寸和较低的还原温度,在2.0MPa、230℃、空速2400mL/(g.h)、V(H2)∶V(CO2)=3∶1的反应条件下进行CO2加氢合成甲醇反应,甲醇的选择性和收率分别为43.12%和6.63%,相对其它两种方法制备的催化剂有比较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制备了由共沉淀法制备的CuO/ZnO/Al2O3催化剂与ZSM-5混合形成的用于合成气与苯在液相中直接合成甲苯的烷基化反应的双功能复合催化剂,并采用H2-TPR、XRD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在浆态床反应器中考察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催化剂投加量、ZSM-5硅铝比、ZSM-5与CuO/ZnO/Al2O3的比例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250℃、反应压力为1MPa、苯和催化剂投加量分别20mL和2g、ZSM-5硅铝比为130、ZSM-5与CuO/ZnO/Al2O3的催化剂质量比为1:1时,可达到最佳的反应效果,在8h的反应中,CO的转化率为85.79%,甲苯的选择性为44.91%,甲苯的产量为1.77g。  相似文献   

13.
沉淀pH对CuO/ZnO/Al_2O_3系催化剂前体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用并流共沉淀方法制备了一系列CuO/ZnO/Al2O3催化剂前体及催化剂,用XRD,TG-DTG,TPR及微反活性评价等技术考察了沉淀pH对催化剂前体物相组成及焙烧后物相中CuO-ZnO间的作用情况。研究表明,沉淀pH主要对催化剂前体的物相组成有重要影响,在不同的沉淀pH下,前体中的物相组成不同。在pH为7的情况下,前体中存在碱式硝酸铜Cu2(NO3)(OH)3、碱式碳酸铜Cu2CO3(OH)2、类碱式碳酸锌(Zn,Cu)5(CO3)2(OH)6及类孔雀石(Cu,Zn)2CO3(OH)2等多种物相;在pH为8-9时,前体中主要存在(Cu,Zn)2CO3(OH)2和(Zn,Cu)5(CO3)2(OH)6两种物相,且其结晶度较低,在此范围内催化剂的活性最好,TPR实验表明,此时催化剂中形成了较多的CuO-ZnO固溶体。实验结果表明,(Cu,Zn)2CO3(OH)2和(Zn,Cu)5(CO3)2(OH)6两种物相对提高催化剂的活性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采用反应评价并结合XRD、TPR、吡啶-TPD等物理化学手段研究了不同脱水组分对合成气直接制取二甲醚双功能催化剂结构和催化性能的影响,发现采用共沉淀沉积法制备的以CuO-ZnO-Al2O3为甲醇合成活性组分、HSY或HZSM-5A分子筛为脱水组分的双功能催化剂表现出优良的催化性能:CO转化率达89%,DME在有机物中的选择性接近99%;此处还发现,双功能催化剂的两活性组分发生“协同效应”,该反应中的脱水步骤在催化剂的弱酸位上进行  相似文献   

15.
非均相催化臭氧氧化是一种很有潜力的高级氧化技术。本文使用浸渍沉淀法制备高效的CuO/Al2O3催化剂催化臭氧氧化实际含酚污水。通过考察CuO/Al2O3催化剂投加量,臭氧流量,初始pH等因素,确定最佳反应条件。当催化剂投加量为30g/L,臭氧流量为0.3m3/h,pH为8.80(污水初始pH值)时,反应15分钟后,酚的去除率达到98%,得到最佳的处理效果。文中也考察了污水水质因素(例如盐度、硬度、氨氮浓度等)对含酚污水降解的影响。此外还探讨了不同反应体系对含酚污水的降解效果以及对含酚污水的矿化度。与单独臭氧氧化体系相比,CuO/Al2O3催化臭氧氧化体系的矿化度高15%左右。实验结果表明CuO/Al2O3催化剂的引入可以有效提高实际含酚污水在臭氧氧化体系中的降解效果。  相似文献   

16.
V助剂对CuO/Al_2O_3上CO_2加H_2合成甲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V 含量助剂对CuO/Al2O3 催化剂上CO2 加H2 合成甲醇的影响,发现V 助剂在低于510K 时能明显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X 射线衍射结果表明,V 助剂加入后,CuO 的分散度明显提高。程序升温还原(TPR) 的“ROR”法揭示,在CuO/Al2O3 催化剂中存在能在室温下被氧化的铜物种,而这种铜物种的含量随V 负载量的增加而增多。  相似文献   

17.
陈庚  沈伟  徐华龙 《石油化工》2002,31(10):791-794
在常压固定床反应装置上研究了不同添加组分对顺酐加氢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 ,在反应温度 2 70℃ ,氢气与顺酐摩尔比 5 5 ,顺酐空速 0 16h- 1 的条件下 ,考察了添加碱金属、碱土金属、ⅥB族、ⅦB族和Ⅷ族金属元素对顺酐加氢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并探讨了引起活性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 ,在所有添加组分中 ,Cr是唯一既不影响催化剂活性又能提高γ -丁内酯选择性的助剂 ,但其添加量应不超过 5 % (摩尔分数 ) ;碱金属元素和Mo、Mg对催化剂有毒害作用 ;Ba对催化剂加氢活性影响不大 ;添加其它金属元素时催化剂的加氢活性虽下降不大 ,但γ -丁内酯的选择性却大幅度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