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针对德国工业4.0、中国制造2025等热门话题,简要介绍了其战略要点与目标,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冶金工业智能制造的任务。德国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内容是综合应用网络技术,实现智能制造与个性化生产,旨在适应制造业与用户合作共赢的需求和社会人口结构的变化。先进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等基础能力薄弱是制约中国冶金工业智能制造发展的瓶颈。冶金工程专业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工作者的任务是通过学习和综合应用先进的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将冶金制造技术的基础研究提升到更高的水平,同时通过与生产企业密切合作开发出各种过程应用软件与工具,培养出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2.
正德国工业4.0技术和中国制造2025完美结合——德国工业4.0技术无线数据传输与控制系统、无线数据传输和控制系统解决了有线数据传输和控制系统在腐蚀、高温、电磁干扰、高速运动中的设备及有毒有害环境等现场条件下无法实现或难以做到的问题,拓展了通讯和控制系统的应用范围。使用无线通信技术可以自动建立全新的工业无线数据传输与控制网络。无线通信系统是现有的有线系统的一种发展和重要补充,有线和无线的融合是中国制造2025中数据传输和控制技术的发展潮流。此项技术的拥有者德国TDC公司与黑龙江省冶金研究所是长期战略合作伙伴。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智能制造领域中云化控制与视觉分选应用相结合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深度学习的云化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物料识别与定位系统,并在端到端5G与时间敏感网络(Time sensitive networking,TSN)传输网络环境下,实现了对云化PLC架构和控制功能有效性的验证。首先,将传统PLC系统控制功能容器虚拟化,实现PLC的本地和云端自由部署;其次,在云端设计人工智能学习平台,采用基于You only look once v5 (YOLOv5)的目标检测算法实现物料的定位和分类,获取目标的像素坐标和类别信息;然后,利用相机标定方法把像素坐标转换成物理世界坐标,并将目标类别、坐标、时间戳信息传输到云化PLC;最后,在5G和TSN融合网络环境下,实现云化PLC对天车设备的实时控制与复杂计算功能整合。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有效的对多天车进行协同控制,物料定位均值平均精度(Mean average precision,mAP)达到99.65%,分选准确率达到96.67%,平均消耗时间225.99 s,满足工业低时延、高精度的视觉分选需求。  相似文献   

4.
李新创  施灿涛  赵峰 《钢铁》2015,50(11):1-7
 介绍了“工业4.0”的产生背景,并对其内涵、作用和影响进行剖析,总结了“工业4.0”在全球各国的发展状况。对中国钢铁工业两化融合现状进行了总结,并剖析了存在的问题。从个性化服务、智能化制造、大数据管理、供应链集成等方面讨论了“工业4.0”对中国钢铁工业转型升级带来的积极作用。阐述了“钢铁4.0”的层次化战略实施要点,并提出了系统化的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于日前在京发布《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2015版)》,路线图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重大需求,选择10大优势和战略产业实现重点突破,力争到2025年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或国际先进水平。据了解,中国工程院围绕《中国制造2025》确定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业装备、新  相似文献   

6.
增材再制造属于数字模型驱动的废旧机电产品专业化修复和升级改造技术,与制造新品相比可节约成本50%,节能节材60%,大气污染物排放量降低70%以上,是先进制造和绿色制造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探讨了我国制造业现状对增材再制造技术的需求,分析了增材再制造技术发展所面临的挑战,阐述了增材再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并指出增材再制造技术在中国的创新发展高度契合了《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高端再制造、智能再制造和在役再制造。  相似文献   

7.
在工业炉窑的控制领域内,目前还没有做到无线化传输与控制。将无线传输和无线通讯的技术应用到工业炉窑的控制系统中是一种技术上的创新与变革。在一台具有热处理炉和加热炉两种功能的试验炉上实现了控制系统的无线化控制与传输。  相似文献   

8.
李政道先生有句名言科学与艺术是一枚硬币的两面,连接他们的是创造性.科幻画是发挥少年儿童想象力和创新力很好的平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民族源源不绝的创新能力是其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当扎实的科学基础插上想象力的翅膀,就能创造出新的理论和新的事物.  相似文献   

9.
《中国冶金》2014,(8):71-72
正《中国冶金》:Greinacher先生您好!我们知道,巴登钢铁集团公司作为1家有着几十年历史的老牌钢铁集团企业,主要经营建筑钢衬;我们还知道巴登也提供工程设计和技术管理咨询等服务,从1983年起就在世界范围内扮演了提升钢铁企业工作效率和生产力的服务商角色,巴登最有名的就是高效。请问巴登高效的秘诀是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冶金》:Greinacher先生您好!我们知道,巴登钢铁集团公司作为1家有着几十年历史的老牌钢铁集团企业,主要经营建筑钢材;我们还知道巴登也提供工程设计和技术管理咨询等服务,从1983年起就在世界范围内扮演了提升钢铁企业工作效率和生产力的服务商角色,巴登最有名的就是高效。请问巴登高效的秘诀是什么?Mr.Greinacher:巴登钢厂的炼钢技术,包括电极调节技术在内的电气自动化技术、辅助能源利用技术、工  相似文献   

11.
12.
硬质合金装备制造水平对硬质合金的发展起关键和决定作用。建国60年来,中国硬质合金装备制造技术进步与发展经历了产业体系建立时期,大引进、大改造时期,消化吸收、自主创新时期。通过大引进、大改造,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中国硬质合金装备不断地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实践证明,关键、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如果只注重引进,满足于投产、达产,低水平复制制造能力或跟踪模仿,忽视消化吸收与自主创新,引进技术难以发挥效益,而且会成为企业的包袱。难以走出"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陷阱,只能永远步别人的后尘。  相似文献   

13.
《有色冶金节能》2015,(5):70-71
全新多产品生产线演示器,展现互联工业领先创新技术帮助汽车制造商应对个性化、、高效率等多方面行业挑战作为工业4.0的践行者和供应商,为客户提供硬件、软件一体化解决方案2015年8月26日,上海——2015上海国际汽车制造技术与装备及材料展览会于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正式开幕。全球领先的传动与控制公司博世力士乐将在为期三天的展会上,展出体现其工业4.0理念的多产品生产线,诠释博世力士乐为推动工业4.0做出的卓越技术创新,以及博世力士乐如何作为工业4.0的标杆企业推动互联工业的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14.
《中国制造2025》指出,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国内经济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我国制造业发展必须紧紧抓住历史机遇,积极稳妥应对内外部挑战.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将给世界范围内的制造业带来深刻变革,同时也给我国的制造业发展带来重要机遇.当今,我国在相当一些领域与世界前沿科技的差距都处于历史最小时期,已经有能力并行跟进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实现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制造2025》指出,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国内经济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我国制造业发展必须紧紧抓住历史机遇,积极稳妥应对内外部挑战.  相似文献   

16.
《世界有色金属》2006,(1):73-73
(安泰科讯)为期四天的“2005年中国国际铝业论坛”于2005年12月10日在昆明佳华广场酒店闭幕。本次会议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主办,中国铝业公司、五矿铝业有限公司、上海期货交易所及加铝公司协办,北京安泰科信息开发有限公司承办。本次会议还得到国际铝协、日本铝协、美国铝协、欧洲铝协、欧洲铝箔协会、韩国有色金属协会的大力支持,同时,还得到美铝公司、海德鲁公司、NOVELIS三井物产金属株式会社、必和必拓铝业公司等公司的友好赞助。  相似文献   

17.
自1954年月10月抚顺铝厂开始用60KA侧插自焙槽生产电解铝、中经自行设计135KA预焙槽、贵铝引进的160KA预焙槽,到郑州轻研院建造的大型预焙槽,中国的铝电解工业已经由小型发展到大型化阶段,中国铝生产能力已跃居世界第五位。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在铝电解工业控制系统中通过采用以太网和web技术进行数据整合的方法,通过节点服务器的架设实现公司内四级网络的物理连通,再使用数据库编程和.NET技术开发应用程序,制作统一的用户界面和综合数据报表,并根据管理人员的需求对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处理,有效缩短了管理人员获取生产相关数据的时间,为铝电解生产管理人员提供一个便捷、高效、实用的数据分析平台。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势必牵引出国家技术创新的巅峰升级,跨入21世纪以来,我国科技创新的步伐不断加快,产业加速升级。纵观中国有色金属产业格局,无疑已经由“十·五”期间的模仿型创新跃升到了“十一·五”发展的自主型知识产权的创新舞台。  相似文献   

20.
中国硬质合金工业的发展与技术进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要回顾了中国硬质合金工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历程,分析了制约中国硬质合金行业技术进步的主要因素,指出了行业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