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型互联网业务迅速发展。使网络流量急剧增长,推动了对光通信容量的需求。同时,新型的互联网应用对带宽的需求具有不可预测性。这两方面因素驱动光网络朝着灵活、动态、高效的方向发展。可变带宽光网络可以在收发端根据传输距离、链路质量、业务需求动态调整传输速率、调制格式以匹配网络实际需求,提高了网络灵活性和网络生存性。可变带宽光网络关键技术包括可变带宽可重构光分插复用器、可变带宽收发机技术、可变带宽的电层技术和可变带宽管控层技术。  相似文献   

2.
黄福森 《电子世界》2005,(12):66-67
摄像机光圈电路用来控制镜头输入光强度.输入光太强时光圈几乎闭合,而输入光太弱时光圈则完全打开.NV-M9000摄录一体机是利用IC306(亮度/色度信号处理)输入预视频信号电平来控制光圈电路,图1是NV-M9000光圈驱动及控制电路.  相似文献   

3.
诺基亚再次推出强劲的移动影像终端诺基亚N868MP,它拥有广角卡尔·蔡司光学镜头及800万像素传感器。作为第一款拥有可变光圈的移动终端,N86支全景图片拍摄;更短的延迟和可变光圈,用以在强光和弱光条件下拍摄高清晰图片。而且双LED闪光灯设计,可以更轻松捕捉图片和视频。  相似文献   

4.
微流体光波导器件是一种基于微流体调控的新型光学功能器件,在生物医学和环境监测等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介绍了微流体光波导器件的基本结构,分析了微流体光波导器件的工作原理,阐述了微流体光波导器件的研究现状,并指出了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全光纤热光型可变光衰减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光纤包层中的倏逝场机制,将具有热光效应的聚合物材料直接覆盖在侧边抛磨光纤上,进行了全光纤热光型可变光衰减器(VOA)的研究.根据理论分析,确定了在侧边抛磨光纤的抛磨区上覆盖材料的折射率与纤芯中光衰减量之间的关系,为选择适当折射率的热光材料提供依据.设计适当的侧边抛磨区,利用先进的轮式侧边抛磨技术,制备了侧边抛磨光纤,以达到最佳可变光衰减效果.采用螺绕电极和优化封装,制作出性能优良的全光纤热光型可变光衰减器.性能测试表明,器件插入损耗小于0.1 dB,衰减范围为0~80 dB,偏振相关损耗小于0.02 dB,背向反射大于70 dB.该方法制作的全光纤热光型可变光衰减器具有可用电驱动调控、可靠性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的爆炸式发展使得对宽带通信的需求急剧增加,这种需求只能通过光网络来满足,因此导致人们对光学微机电系统产生了空前的研究兴趣。从光纤光学研究的早期开始,人们就已经意识到微光学是MEMS的一个具有广阔应用的领域。在光网络中应用中,包括光开光、可变衰减器、可调激光器和其他器件,以MEMS为基础的产品具有明显的价格和性能上的优势。本综述了用于光网络的几种类型的MEMS技术。  相似文献   

7.
菲佐激光干涉仪使用的标准球面镜头通常只能在特定波长下使用.提出了一种通过调整镜头内部透镜间隔来改变其工作波长的方法,利用该方法设计了两款可变波长标准球面镜头,口径为19.05 mm,镜头光圈系数分别为5.6和8.镜头在各目标波长下的参考波前质量均满足设计要求,并分析了公差容限以确保镜头具有可实际加工性.根据可变波长标准...  相似文献   

8.
正交频分复用(OFDM)是一种多载波调制技术,用来解决各种无线和有线通信系统中因信道色散引起的符号间干扰问题。近年来的研究表明OFDM在光纤通信方面也极有前途,可以用于超大容量的长距离光纤传输、可变带宽光交换和100Gbit/s高速光接入。本讲座将分3期对该技术进行介绍:第1期讲述光正交频分复用的发展历史、基本原理和在光传输方面的应用;第2期将介绍基于光正交频分复用的高速光接入;第3期将介绍利用光正交频分复用实现的可变带宽光交换。  相似文献   

9.
正交频分复用(OFDM)是一种多载波调制技术,用来解决各种无线和有线通信系统中因信道色散引起的符号间干扰问题。近年来的研究表明OFDM在光纤通信方面也极有前途,可以用于超大容量的长距离光纤传输、可变带宽光交换和100Gbit/s高速光接入。本讲座将分3期对该技术进行介绍:第1期讲述光正交频分复用的发展历史、基本原理和在光传输方面的应用;第2期讲述基于光正交频分复用的高速光接入;第3期将讲述利用光正交频分复用实现的可变带宽光交换。  相似文献   

10.
1.前言 在研究光神经计算机的进程中,光学技术和电子学的融合尤为重要。而光接收元件作为这两者的接口之一是不可缺少的。因此说如果使这种光接收元件的灵敏度为可变的话,那么它的作用就不只是检测单纯的光信号了。例如,像光配线的动态控制和借助于灵敏度的运算等。因此,我们提出了采用MSM结构的灵敏度可变光接收元件(VSPD),其模拟灵敏度可变功能和保持在  相似文献   

11.
正交频分复用(OFDM)是一种多载波调制技术,用来解决各种无线和有线通信系统中因信道色散引起的符号间干扰问题。近年来的研究表明OFDM在光纤通信方面也极有前途,可以用于超大容量的长距离光纤传输、可变带宽光交换和100Gbit/s高速光接入。本讲座分3期对该技术进行介绍:第1期讲述光正交频分复用的发展历史、基本原理和在光传输方面的应用;第2期讲述基于光正交频分复用的高速光接入;本期讲述利用光正交频分复用实现的可变带宽光交换。  相似文献   

12.
无论是照相机还是摄像机,它们工作的最终目的都是建立在光成像的基础上的,而光圈不仅与画面质量,还与节目的艺术效果等有着紧密的关系。本文就摄像机光圈及调整技术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3.
无论是照相机还是摄像机,它们工作的最终目的都是建立在光成像的基础上的,而光圈不仅与画面质量,还与节目的艺术效果等有着紧密的关系。本文就摄像机光圈及调整技术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详细介绍GSK02型光可变衰减器的工作原理、设计方法和试验结果。光可变衰减器采用金属蒸发镀膜衰减片作为衰减元件,连续衰减和步进衰减相结合,可变衰减范围大,衰减量稳定。  相似文献   

15.
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中,为满足数值孔径为1.35、波长为193nm的光刻曝光系统45nm的成像分辨率要求,设计了一种新型光可变衰减器,用于控制系统的光能透射率,调整曝光能量。该衰减器在光入射角为20°~40°时,衰减面的平均透射率呈线性变化并从95%降低至8%,同时保证其余三个表面的光能损失均低于1%。设计和制作了光可变衰减器的光学薄膜,其基底材料选择熔融石英,膜层材料采用LaF_3和AlF_3。实验测试了光可变衰减器系统性能,测试结果显示该系统的光能透射率在8%~90%范围内连续可调,实验结果满足设计要求。与传统光可变衰减器相比,该系统可调制衰减范围更大,衰减量更稳定,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液晶具有其它光学材料所不具备的特长,仅以几伏的低电压,即可使其有效折射率从非常光(e光)到寻常光(o光)实现连续可变控制。它不仅可制成平面式显示器,而且有望被应用到各种光学仪器上。本文对光学特性较易被控制的向列液晶及以其为光学材料制成的具有焦点可变特性的液晶透镜,作如下叙述。  相似文献   

17.
叶德 《电视技术》2015,39(10):91-93
针对演播室高低色温光源混合运用造成的混合光场景录制节目所表现出来的图像画面色彩还原不理想,混合光色温变化不均匀一致造成画面颜色偏色以及怎样把控好光圈曝光量的问题进行了浅析.通过了解所用光源的特性,利用雷登纸来改变不同光源的色温使混合光场景的色温趋于相对一致,通过摄像机白平衡等技术的调整和与多部门的配合,通过了解镜头特性、把控光圈曝光量的大小来获得清晰、柔和、富有层次感图像,这样在混合光场景中就可得到满意的画面.  相似文献   

18.
读者在线     
问:我想购买一部数码相机,但不知道镜头上写的F2.8这样的数字是什么含义?答:这个数字指的就是“F值”。相机就像人眼的瞳孔那样通过打开或缩小光圈叶片来调整吸收的光量。F值表示光圈叶片打开和关闭的程度。一般还被用作表示镜头亮度的数值。利用镜头的口径来划分焦距而得到的值就是F值。也就是说,如果焦距相同,那么镜头的F值越小,则不但光圈口径大,而且还能够吸收到更多的光。有时还特别把光圈最大时的F值加以区别,称作“开放F值”。写在镜头上的F值就是这个开放F值。如果镜头上有F2.8,那么就意味着该相机的镜头最大可将光圈…  相似文献   

19.
从OFC2004看全光网中关键光器件的新发展   总被引:10,自引:10,他引:0  
概述了在OFC2004会议上报道的几种支撑光网络发展的关键器件的最新进展,包括滤波器、光开关、可变光衰减器(VOA)、全光波长转换器(AOWC)及波长选择开关(WSS)等。介绍了这些新型器件的工作原理和结构。  相似文献   

20.
提出了一种由金属光栅和流体光波导结构组成的,基于表面等离子波耦合的光栅耦合器。利用光栅的衍射效应,将金属光栅与介质分界面之间产生的表面等离子波耦合到流体光波导中,并且能够沿着流体光波导稳定地向前传播。通过采用基于有限时域差分算法的FDTD Solutions软件对光栅耦合器进行了参数优化及特性分析,通过优化使该结构在650 nm波长下的耦合效率达到56%。此外,由于该结构对TE偏振光和TM偏振光的选择比达到70∶1,因此具有偏振器的功能。同时由于TE偏振光耦合频谱的频带宽度仅为20 nm,该结构还具有窄带滤波的作用。此外,还研究了光栅结构参数、入射角以及流体折射率对耦合频谱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