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共聚氯醚橡胶和丁腈胶的溶液共享混物为主体,含浸LiClO4/PC液,制得两相高分子电解质,用DSC,FT-IR和X射线衍射法研究了高分子中的存在及其与高分子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Li^ 主要与ECO中的醚氧原子配位,且被PC溶剂化,LiClO4完成溶解在体系中,亦有少量Li^ 与NBR中的一NC键发生作用,含浸LiClO4/PC后,ECO/NBR的相容性提高。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由交联聚醚-锂盐-极性有机化合物三元组分组成的固体高分子凝胶电解质的组成结构对其离子导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极性有机化合物在三元组分体系中同时起到了增塑作用和升高体系介电常数的作用,这两种作用都有利于提高这种体系的离子导电性能。固体高分子凝胶电解质中所含的有机化合物组分的粘度愈低,或介电常数愈高,它的离子电导率愈高。与具有相同结构高分子基体的高分子固体电解质比较,固体高分子凝胶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可高出2~3个数量级以上。  相似文献   

3.
制备了SPA/PVA/LiClO4凝胶电解质和固体导电膜。结果表明,LiClO4和SPA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9%和3.5%的水凝胶电导率可达8.30×10-3S/cm;SPA、PVA、LiClO4的浓度分别为3.75g/100mL、3.75g/100mL和0.9g/100mL的水凝胶电解质电导率可达8.42×10-3S/cm,经过流延法制备的固体薄膜表面电导率为3.00×10-10S/cm,体积电导率9.8×10-8S/cm,证明固体膜具有固体电解质性能。固体膜的红外光谱分析表明PVA中的-OH基与SPA中的-COO-有氢键作用,使树脂对Li+,Na+的作用减弱,加速了Li+,Na+在弱交联网络中的络合-解离过程,提高了离子的迁移速率,从而实现了离子导电。  相似文献   

4.
高分子固体电解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述了近年来高分子固体电解质(SPE)的研究成就,对SPE的电性能、导电行为、离子传导特性及在电化学器件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探讨了SPE的发展趋向及前景。  相似文献   

5.
高分子固体电解质(SPE)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分子固体电解质(SPE)由于具有质轻、易成膜等特点,具有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近年来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主要综述了各类高分子固体电解质的有关实验性研究工作,并简要地探讨了有关SPE今后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6.
7.
研究了采用低粘度的丙烯碳酸酯(PC)和高介电常数的计甲基乙醚胺(N-MA)以一定比例混合作极性有机物组分时高分子凝胶电解质的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该体系较采用单一的PC在N-MA时的离子导电率更高。离子电导率的提高反映了组成的有机混合物中各单一组分的优势互补作用,即低粘度PC对体系有强的增塑作用,和高介电常数N-MA对体系介电常数有明显的提高作用。X射线衍射谱和DSC谱研究表明,该种混合极性有机物组分的交联聚醚高分子凝胶电解质体系的锂盐的适当用量为EO/Li=4/1~3/1,它的室温离子电导率可达10-3S/cm数量级以上。  相似文献   

8.
EAA高分子固体电解质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LiClO4的DMA溶液杂EAA树脂制得了一种新型高分子固体电解质,运用红外,动态粘弹谱仪、交流阻抗谱分析研究了体系的组成、机械性能和导电性。实验结果表明,EAA高分子固体电解质具有两相体系,LiClO4选择地溶于羟 基二聚体相,离子导电主要是由体系中无定形相完成的。  相似文献   

9.
电解质材料是锂离子电池的关键材料之一,它直接影响电池的性能。新型硼酸锂盐由于种类繁多且环境友好而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研究详细介绍了近年来应用于锂离子电池的各种新型硼基锂盐LiBOB,LiMOB,LiBMB和LiODFB。对这些硼基锂盐的合成方法、电化学性能、稳定性、在溶剂中的溶解性、电导率进行了论述。并讨论了它们的优缺点及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能源汽车、可携带式电源和储能等领域的快速发展, 人们对锂电池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性能锂离子电池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电解质是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电池的输出电压、倍率性能、适用温度范围、循环性能和安全性能等有着重要的影响。而锂盐作为液体电解质(电解液)的关键组分, 是决定电解液性能的重要因素。电解液中不同种类的锂盐及其在溶液中不同的溶剂化状态, 会对电极/电解液界面的成膜性能和锂离子的迁移行为等产生重要影响, 进而显著影响电解液的电化学性能。本文介绍了近年来新型电解质锂盐的性质特点和在不同种类电池中的应用。同时, 单一的锂盐不能完全满足锂电池对电解液的要求, 因而人们尝试采用复合锂盐使功能更完善, 催生了多盐体系电解液。多盐体系电解液在拓宽电池工作温度、抑制金属离子溶出和提高倍率性能等方面表现出明显优势。同时, 借助于浓度的提升改变锂离子的溶剂化结构, 研究人员提出了高浓度电解液。高浓度电解液在防止石墨剥离、拓宽电解液电化学窗口、抑制铝箔腐蚀和提高金属锂沉积/溶出性能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并且, 本文重点讨论了这两种电解液对电池性能提升的机理。最后, 对锂盐基电解液尤其是这两类新型电解液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梳状高分子固体电解质共混体系的FT-IR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对乙烯基甲醚/交替 酸酐共聚物多缩惭二醇酯体系(CBP和CBPS单离子体系)和聚氧化乙烯共混物及其直聚合物的结构和相容性进行了研究。对主要红外光谱峰作了归属。结果表明,CBP与PEO、CBP、PEO和LiClO4,分子间作用力较弱,易出现相分离,温度变化对CBP/PEO的相容性无影响,只影响PEO的结晶,加入LiClO4抑制了PEO的结晶。在CBPS/PE共混体系中存在着强的离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子复合和增塑制备新型高分子固体电解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P(MMA-MAA)]与聚氧化乙烯(PEO)的分子间氢键复合抑制PEO的结晶,分子复合形成的独特超分子结构赋予材料优良的力学性和成膜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增塑进一步提高PEO链段的活动性和锂盐在体系中的溶解性,制备出室温电导率达8.31×10~(-5)S·cm~(-1)、成膜性优良、实用价值较高的高分子固体电解质P(MMA-WAA)/PEO/A_2L_1ClO_4。  相似文献   

13.
锂离子二次电池固体电解质材料发展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述了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发展、组成及工作原理。重点介绍了锂离子二次电池中聚合物电解质分类,导电原理、性能以及发展方向。作为新型锂离子电池的电解质材料,聚合物电解质的性能较液体电解质有更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以聚二氧戊环(PDXL)为软段的聚氨酯(PDXL-PU)以及聚乙二醇(PEG),聚二氧戊环混合软段的聚氨酯,并进一步制备了聚氨酯/高氯酸锂型聚合物固体电解质,通过红外光谱分析,DSC分析以及复阻抗谱分析等方法对体系的结构及离子导电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PDXL-PU具有很低的软段微区玻璃化转变温度,PDXL软段对高氯酸锂有较强的溶剂化能力,体系的室温电导率可以达到10^-1S/cm以上,而PEG软段的引入则提供了样品软段微区的Tg,无助于提高掺杂样品的电导率。  相似文献   

15.
聚醚聚氨酯/离子化聚醚阳离子型固体电解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富马酸二甲酯通过磺化及酯交换反应合成了一系列不同分子量的侧链为磺酸钠基团的磺化聚醚,并将它们与聚氨酯共混制得了阳离子型聚氨酯固体电解质,利用红外,拉曼,DSC,交流复阻抗谱对该体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聚氨酯/离子化聚醚复合膜具有一定的导电能力;离子化聚醚的分子量,加入量影响复合膜的导电性能,随着离子化聚醚含量的增加,电导率增大,复合膜的导电性能随温度的上升而提高,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导电行为符合Arrhenius公式。  相似文献   

16.
以聚环氧乙烷(PEO)/高氯酸锂(LiClO_4)为基体材料,碳酸丙烯酯(PC)为增塑剂,正硅酸乙酯(TEOS)水解制得的纳米SiO_2为掺杂相,采用匀胶法制备了PEO/LiClO_4-(PC)_x-(SiO_2)_y电解质薄膜,考察了PC单掺和PC-SiO_2共掺对电解质薄膜微观形貌、电性能和物相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C掺量的增加,室温下电解质薄膜离子电导率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PEO/LiClO_4-(PC)0.4电解质薄膜的电导率达到极值6.26×10~(-6)S/cm,与未增塑PEO/LiClO_4薄膜相比提高了66%,表面平整度有所提高但仍存在少量波纹。PC与纳米SiO2共掺时制备的PEO/LiClO_4-(PC)0.4-(SiO_2)0.08电解质薄膜离子电导率达到最高值为1.55×10-5 S/cm,与PEO/LiClO_4-(PC)0.4电解质薄膜极值相比提高了1.5倍,薄膜表面平整。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PC和纳米SiO_2的加入大大降低了PEO的结晶度,有利于提高电解质薄膜的离子电导率。  相似文献   

17.
高分子鞣剂与皮胶原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高分子相互作用的角度综述了高分子鞣剂与皮胶原相互作用的研究现状,分析了根据聚电质理论提出的相互作用模型,进而指出了该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通过乳液共聚合分别合成了两种具有互补结构的共聚物乳液: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聚P(MMA-BA-MMA)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乙烯基吡咯烷酮)P(MMA-BA-VP)。通过^1H-NMR测定,研究了共聚物组成与单体投料组成的关系;通过FR-IR、DSC、表 及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P(MMA-BA-MMA)/P(MMA-BA-VP)共聚物复合体系氢键相互作用及其对聚合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MMA-BA-MMA)/P(MMA-BA-VP)共聚物复合体系存在氢键相互作用,氢键相互作用导致复合体系表面降低、拉伸强度提高。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现有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问题,固态电解质的研究备受关注。以Na2SiO3和AlCl3·6H2O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水铝英石(AL);通过溶液共混法将其与聚环氧乙烷/高氯酸锂(PEO/LiClO4)复合得到复合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DSC)、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以及光学显微镜(OM)对样品进行结构分析及形貌表征。结果表明:水铝英石和LiClO4与PEO间的非价键力相互作用(络合、氢键及Lewis酸-碱作用)显著抑制PEO的结晶。随着水铝英石含量的增加,PEO的结晶度呈现出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而随着锂盐含量的增加,PEO的结晶度持续降低,当EO/Li+摩尔比为10∶1,水铝英石的含量为5%(质量分数)时,复合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结晶度最低,仅为4.12%。  相似文献   

20.
合成了一系列甲基丙烯酸多缩乙二醇二酯(PED),并且考察了溶剂含量、盐浓度、增塑剂种类对由PED、锂盐、溶剂组成的聚合物电解质的电导率的影响。当溶剂含量局于80mol%,盐含量相同时,不同分子量的PED形成的电解质的电导率非常接近,表明增塑剂在盐的解离和离子迁移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研究了四种增塑剂:碳酸乙烯酯(EC)、碳酸丙烯酯(PC)、四乙二醇(TEG)和PEG_(400),发现其增塑效果同它们的介电常数大小的顺序相吻合。对于室温电导率,在LiCLO_4盐浓度为0.9mol/1时,存在最大值。但当温度上升时,电导率对盐浓度的依赖性发生了改变,通过离子-离子对-三离子之间的平衡随温度的变化可以很好地解释该种现象。本文还研究了电导率的温度依赖性,发现在盐浓度低于0.5mol/l时,符合阿仑尼乌斯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