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隆仲华 《高桥石化》2001,16(5):15-16
在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AS树脂)工业生产装置中,生产确定质量指标的本体苯乙烯-马来酸酐无规共聚物(SMA树脂)有一定的难度。从实践中总结探索出一套生产R-SMA树脂的主要控制条件,所获得工业产品的性能优于中试产品的性能,产品的单耗和能耗等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均低于中试装置。  相似文献   

2.
PVC耐热改性剂QMT—01制备中聚合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单介绍了提高PVC 耐热改性剂的方法和PVC 耐热改性剂的分子设计,详细探讨了用悬浮聚合和乳液聚合两种聚合方法制备PVC 耐热改性剂的工艺流程、制备方法及所得产品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3.
耐热ABS树脂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苯乙烯(St)、N-苯基马来酰亚胺(NPMI)、丙烯腈(AN)为单体,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备了St-NPMI-AN三元共聚物(SMIA)。以ABS粉料、St-AN共聚物(SAN)、SMIA为原料,在双螺杆挤出机中,于190~245℃制备了耐热ABS树脂。结果表明,在St用量(质量分数)为10%~50%,AN用量(质量分数)为10%~30%的条件下,随NPMI用量的增加,SMI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呈上升趋势;增加调节剂叔十二碳硫醇用量,SMIA的Tg及特性黏数下降;随SMIA用量增加,耐热ABS树脂热变形温度、弯曲强度、拉伸强度及流动性能提高,冲击强度降低。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SNA树脂及其制品发黄的原因,通过分析提出了树脂制造和树脂加工中的主要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5.
以丙烯酸十二酯和苯乙烯为单体、丙烯酸乙二醇酯为交联剂、乙酸乙酯为致孔剂,采用悬浮聚合法合成了高吸油树脂,并考察了共聚单体组成、交联剂用量、引发剂用量、致孔剂用量等因素对吸油树脂吸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合成的高吸油树脂对喷气燃料的饱和吸油倍率最大可达11.6以上.  相似文献   

6.
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在1.5万t/a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树脂装置上,以HF型SAN树脂为基料,开发出了CHF型浅紫罗兰色SAN树脂。研究了染料溶液的配比、总浓度和用量对染色SAN树脂色差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m(荧光透明蓝)/m(荧光透明红)为1.0或略大于1.0,染料总质量分数小于2.0×10-6。  相似文献   

7.
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烷基酯)高吸油树脂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备了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烷基酯)高吸油树脂,考察了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种类、单体配比、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和分散剂用量对高吸油树脂吸油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m(甲基丙烯酸十二酯)∶m(苯乙烯)=4∶3、引发剂过氧化二苯甲酰用量(占单体混和物的质量分数)为0.8%、交联剂二乙烯基苯用量(占单体混和物的质量分数)为0.8%、分散剂聚乙烯醇用量(占单体混和物的质量分数)为3%时,所合成的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十二酯)高吸油树脂对甲苯和三氯甲烷的吸油率分别为13.9,24.6g/g。并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热重和示差扫描量热法对高吸油树脂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表征结果显示,制得的产物为苯乙烯与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的共聚物,其使用温度可达130℃。  相似文献   

8.
高吸液性树脂的合成及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α-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与丙烯酰胺为单体 ,采用反相悬浮聚合的方法制得高吸液性树脂。该树脂吸水率可达 60 0 g/g ,吸甲醇率达 60g/g以上。对影响其吸液性能的多种因素 ,如单体、单体配比、油水相比、引发剂及交联剂和分散剂用量等 ,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并探讨了其吸醇机理。  相似文献   

9.
高吸油树脂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悬浮聚合法,以甲基丙烯酸十六酯和苯二乙烯合成高吸油树脂。研究了甲基丙烯酸酯、交联剂和引发剂用量对树脂的吸油和保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吸油树脂对甲苯的吸收率达28g/g,具有良好的吸油和保油率及浮油吸收能力。  相似文献   

10.
二元共聚高吸水性树脂的合成及性能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环己烷为连续相,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钾为引发剂,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合成了高吸水性丙烯酸钠-N,N-双羟乙基丙烯酰胺交联共聚物。研究了共聚单体用量、交联剂用量、引发剂用量诸因素对共聚物吸水率、吸醇率、吸盐率的影响,及共聚物的吸水速度和保水率。制得的共聚物吸去离子水可达1484g/g,吸0.9%NaCl溶液可达687g/g,吸50%醇溶液可达705g/g。  相似文献   

11.
丙烯酸酯系高吸油树脂的合成及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丙烯酸丁酯(BA)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或甲基丙烯酸丁酯(BMA)为单体,聚乙烯醇为分散剂, 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并在体系中加入致孔剂,以程序升温的方式,采用悬浮共聚法合成了2种(甲基)丙烯酸短链烷基酯高吸油树脂P(BA MMA)和P(BA-BMA)。研究了树脂的饱和吸油率、离心保油率、吸油速度及缓释行为。实验表明,P(BA-MMA)和P(BA-BMA)吸油树脂均具有较高的吸油率,它们对CCl_4的饱和吸油率分别达36.93 g/g和39.16 g/g;P(BA-MMA)对甲苯的离心保油率达83.32%,P(BA-BMA)对煤油的离心保油率达87.16%;P(BA-MMA)对CCl_4具有较快的吸油速率,6 h基本达到吸油饱和,而P(BA-BMA)的吸油速率相对较慢,对CCl_4的吸收需要12 h以上才能基本接近饱和;P (BA-BMA)在最初的5 h内具有较快的缓释速度。  相似文献   

12.
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合成丙烯酸-丙烯酰胺共聚物,调节油水两相体积比,添加高岭土和交联剂进行交联反应,制得高吸水性树脂。该树脂吸水率较高,吸水速度快,3—5分钟可达饱和吸水量,耐盐性好,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实验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甲基丙烯酸丁酯(BMA)为原料,过氧化苯甲酰(BPO)作引发剂,二乙烯苯(DVB)为交联剂,三氯甲烷(CHCl_3)为致孔剂,以悬浮聚合法合成丙烯酸短碳链酯吸油树脂。讨论了交联剂、引发剂、致孔剂及单体配比与用量等合成工艺条件对树脂性能和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m(MMA):m(BMA)=1:1,w(DVB)=0.5%,w(BPO)=1.0%,w(CHCl_3)=50%时,所得树脂吸油率可达13.9 g/g。在吸油树脂的溶胀过程中溶剂遵循Non Fickian扩散规律,吸油树脂质量(W_t)与时间(t)的关系为:(W_t-1)/13.5=0.081 8t~(0.924)。  相似文献   

14.
谈敦礼  张庆国 《石油化工》2005,34(Z1):647-649
基于传统塑料改性方法,采用ABS接枝粉直接或间接地改性丁苯树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聚氯乙烯(PVC)合金及ABS/聚碳酸酯(PC)合金的性能,突出了ABS接枝粉作为一种有效的改性剂,其使用上的方便灵活性.  相似文献   

15.
以丙烯酸(Ac)和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为原料,过硫酸钾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Bis),用水溶液法在实验室合成了一系列高吸水性树脂。考察了合成条件对树脂吸水率的影响,较佳的合成条件是,AcAmps(摩尔比)为90~9510~5,Bis用量为Ac质量的0.05%~0.09%,Ac的中和度为70%~100%,单体质量分率为30%~40%。  相似文献   

16.
阳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合成α-甲基苯乙烯环二聚体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用大孔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 ,α甲基苯乙烯 (α MS)为原料合成α甲基苯乙烯环二聚体 ,用正交实验考察了反应条件对收率的影响 ,并用 IR、MS、NMR验证了产物的结构。结果表明 ,在温度为 1 4 0℃、催化剂用量为原料质量的 5 %、反应时间为 4 h的条件下 ,产物收率为 87.1 9%。同时将产物与 DOP、ACR分别添加于硬质 PVC中 ,做塑化时间和平衡扭矩的对比实验 ,结果表明α MS环二聚体具有减少塑化时间和降低平衡扭矩的作用 ,其改善硬质 PVC加工性能的效果优于 ACR,低于 DOP  相似文献   

17.
以十二烷基硫酸钠和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为复合表面活性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丙烯酸镉为活性单体、环己烷为油相、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采用反相微乳液聚合法合成了金属离子印迹吸附树脂(简称吸附树脂)。采用原子吸收光谱仪对吸附树脂吸附金属离子的性能进行了测定,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热重分析对吸附树脂的结构和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表征结果显示,随交联剂含量的增加,吸附树脂的微孔尺寸变小,形成的孔结构较致密,吸附树脂的热稳定性有所提高;吸附树脂对镉离子的吸附和解吸速率均较快,有利于吸附树脂的循环使用;吸附树脂为丙烯酸盐与N,N′-甲基双丙烯酰胺的共聚物;吸附树脂的颗粒表面凹凸不平,微孔多但孔隙不均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