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研究基坑支护桩在永久工况下的使用价值,对济南市某基坑桩锚支护结构进行永久化设计,通过设置支撑构件将支护桩与地下主体结构相连,形成共同抵抗坑外侧向土压力的永久支护结构体系,借助PLAXIS-3D有限元软件对该结构进行全工况模拟。结果表明:永久支护结构可有效减小地下室外墙土压力,基坑外侧土压力主要由支护桩承担,地下室外墙只承担少量回填土体的侧土压力,只需按构造要求设计;换撑之后,桩身弯矩和基坑外地表沉降均有明显增加,对支护桩受力和周边建筑环境均产生不利的影响,对支护桩设计提出更高要求;裂缝计算结果显示支护桩满足现有规范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要求,为永久支护结构的推广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芜湖·名流印象工程占地面积约87000m2,2层地下室,属深大基坑支护工程.基坑采用支护桩联合斜向加筋水泥土锚桩支护,放坡处土钉支护,结合基坑周围环境条件复杂及基坑本身特点,分段采用不同的支护技术.实施信息化施工,基坑大阳角处支护结构施工期间位移与沉降均超过预警设计值,结合监测结果,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保证了基坑正常施工.  相似文献   

3.
通过工程实例,探讨了在基坑支护施工过程中由于地下室加层导致基坑加深后基坑支护的加固处理措施,根据原有基坑支护施工进展情况以及现场施工条件等因素,提出了“加固原有支护体系,调整基坑后续支护参数”的方案,介绍了地下室加层后的基坑加固设计、具体加固技术以及基坑监测情况。工程实践表明,利用原有支护体系可以降低支护成本,减少资源浪费,加快基坑支护进度,为施工提供了安全保证,最终地下室结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4.
介绍某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的全过程。根据地下室特点、周边环境条件以及工程地质特点,选择合适的水平支护体系与竖向支撑体系。针对钻孔灌注桩、水泥土搅拌桩、高压旋喷桩以及基坑土方开挖等重要的施工过程,提出了具体的施工要求。结合监测结果,表明本基坑的围护结构设计与支护系统施工较为成功。  相似文献   

5.
基坑工程是建筑主体结构的地下部分开挖施工阶段的临时性围护工程,其寿命短暂,地下结构施工完毕后即失去使用价值,因此提高支护结构的经济性成为基础建设行业的迫切需求。因复杂多变的周边环境,强桩强撑仍然是目前中心城区基坑支护的主要设计理念,但其使用意味着支护造价高昂。在存在深厚软土基坑工程中,往往通过增加桩长、桩径、配筋等支护桩强度参数,以满足变形控制以及稳定性计算要求。组合式支锚体系是支撑、锚索在一个支护断面上同时使用的支护体系,在桩撑支护的基础上增加锚索使支护桩的受力和变形得到改善,可在满足支护结构安全要求的情况下,有效降低支护结构的整体造价。  相似文献   

6.
《四川建材》2015,(3):82-84
以当涂姑溪商务广场地下车库基坑工程为实例,采用钢板桩支护结构+止水措施,解决了该基坑的部分周边环境的施工问题。就钢板桩支护结构的设计进行了分析讨论,并对钢板桩支护体系的施工过程提出了相关施工质量和监测控制要求,为类似的地质条件下的深基坑支护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广州地区两个典型桩锚支护的基坑监测结果分析比较,得出了在基坑开挖及地下室施工过程中,挡土桩的水平位移、锚杆锚固力等的变化规律,希望能对今后同类型支护结构基坑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8.
广州市某中央商务区地下空间舜德区段紧邻快速路,基坑支护长约420 m,开挖深度23.00 m,地下5层建筑。因项目塔楼建筑方案调整,该基坑开挖使用已超过2年,超过设计使用1年的期限。针对基坑超期使用时已出现的坑顶裂缝滑坡风险,多处已有支护桩下部出现裂缝、个别支护锚索断裂、锚头严重锈蚀、现场锚索抗拉拔试验结果已达不到原设计要求等严重危险源存在的事故风险,及时通过有针对性的施工技术、科学的施工组织安排、基坑监测报警值及控制值调整、加大监测频次、及时分区段素混凝土回填等技术措施的实施,圆满完成了5层地下室结构施工期间的基坑支护安全使用功能。  相似文献   

9.
成都某工程地下室因故需加层,导致原基坑护壁桩不能满足施工要求,因此必须对已有锚拉桩支护结构进行加固处理。通过采用地下室中心岛法的基坑支护方式,有效地利用了新建建筑结构作为基坑支护加固结构的一部分,降低了基坑加固成本,缩短了施工工期。并且由于整个加固施工过程均可视,使基坑支护结构安全处于受控状态,取得了良好的工程效益。  相似文献   

10.
杭州市中心某工程地下室紧贴用地红线,周边为重要市政道路及诸多浅基础建筑物。该工程原设二层地下室,采用地下连续墙(二墙合一)结合两道钢筋混凝土内支撑的围护结构。地下连续墙、工程桩、支撑竖向立柱施工完毕后,地下室调整为三层,基坑开挖深度加深了4m。地下室加深后,已经施工完毕的地下连续墙插入深度不足以满足最新的开挖深度要求,且原有竖向钢立柱底标高高于地下室底板面标高,钢立柱底部悬空。介绍了地下室增层后的围护设计措施、施工过程以及监测成果,分析了地下室加深后的基坑变形性状。工程的实践表明,合理地确定新增地下空间范围是地下室增层围护的关键,组合式的支护结构可通过合理地分解措施,简化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地下空间开发的开发,基坑开挖深度逐步加大,当开挖深度较大时,单排桩满足不了位移要求时,发展出双排直桩、斜直交替桩等新型支护形式,然而支护效果仍不够理想。为进一步优化基坑工程中的双排支护桩,增大其抗侧刚度,将桩设置为斜桩形成基坑双排斜桩。为了验证双排斜桩的支护效果,基于室内模型试验对双排斜桩在开挖与堆载作用下的桩顶位移和桩身弯矩进行监测,并与单排桩、双排直立桩、小排距前排倾斜双排桩和常规排距前排倾斜双排桩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双排直立桩、小排距前排倾斜双排桩、常规排距前排倾斜双排桩和双排斜桩的侧向刚度均优于单排桩;(2)当桩顶排距较小时,前后排形成的空间刚架作用不强,小排距前排倾斜双排桩承载力弱于双排直立桩,当桩顶排距与双排直立桩相同时,前排倾斜双排桩的桩顶位移增长速度比双排直立桩缓慢,承载力提高;(3)双排斜桩在开挖和堆载过程中,位移增长最为缓慢,桩身弯矩较小,相比单排桩、双排直立桩和前排倾斜双排桩有一定优势;(4)对5种工况的桩型布置进行排序,双排斜桩>常规排距前排倾斜双排桩>双排直立桩>小排距前排倾斜双排桩>单排桩。  相似文献   

12.
因地层条件特点,某地铁通道与合建物业地下室接口处基坑支护无法实施排桩或地下连续墙等常用围护结构,因此拟采用旋喷桩+内支撑形式,但旋喷桩在该地层下成桩效果较差,于是在旋喷桩位置外围设置止浆帷幕,处理效果良好,支护体系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13.
高善友  毕磊 《建筑技术》2014,(3):252-257
山东省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地下2层、地上8层,地基处理采用长螺旋钻机成孔、管内泵送混凝土施工的CFG桩。由于空钻段长,为保证桩顶混凝土质量,将超灌高度确定为2m,然后进行基坑降排水及土方开挖,用人工跟进分批次截桩。通过低应变检测、高应变监测、单桩竖向抗压承载能力检测和复合地基承载力检测,均证明该技术能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4.
根据新建工程周边场地较小,邻近有建筑物的现状,地下室基坑难以用常规的围护结构,介绍了椅子式水泥搅拌桩墙围护结构方案,在有限宽度内,以高低桩结合满足其抗倾覆、抗滑移及整体稳定性要求成功的实例.  相似文献   

15.
烟台阳光100城市广场B区工程地下室由2层变更为3层,原支护方式不能满足要求,二次设计采用增加斜抛撑钢管进行加固.首先在基坑四周保留土方作护坡,待主楼底板、抛撑牛腿、围檩梁施工后,安装斜抛撑钢管,再挖除抛撑部位土方,施工基础底板,最后再拆除抛撑.采用该工艺有效完成了深基坑支护,控制了基坑变形.监测结果证明基坑支护稳定,确保了工程安全.  相似文献   

16.
针对某基坑项目工程特点,就如何在巨厚富水砂层中进行基坑治水及支护进行介绍,在复杂条件下采用深层水泥搅拌桩隔水帷幕、超前微型钢管桩、土钉墙及锚索形成复合支护体来确保基坑的顺利开挖和地下室的构筑,在汕头地区尚属首例,为该地区同类工程提供经验和相关设计思路,对富水砂层基坑支护和开挖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王新 《中国市政工程》2012,(2):25-27,35,98
应用平面有限元软件对上海某地道下穿轨道交通11号线基坑施工进行了模拟分析。基坑开挖造成的土体侧向卸载,影响着临近群桩基础的安全。分析结果表明:临近桩基侧移与围护桩变形有一定的相关性,发生最大侧移的地方均位于基坑开挖面处,而围护桩弯矩的发展变化跟支撑位置和刚度有着直接关系;基坑开挖造成的侧向卸载作用对临近桩基的影响明显大于对承台的影响;不考虑桩基侧移的情况下,侧向卸载造成摩擦群桩承载力降低量可忽略;围护结构支护状态的有效性对减少临近桩基侧移和保持群桩承载力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一桩三用”技术将排桩围护体系加以利用 ,围护桩除了在基坑开挖过程中作为挡土结构之外 ,还可作为建筑物工程桩承担上部结构荷载或作为地下室抗浮桩 ,同时通过桩墙合一技术使排桩与地下室外墙形成复合结构共同抵抗水土压力。本文从三桩模型入手 ,推导出条形基础下不同刚度桩桩顶反力的解析式 ,并引入相互作用系数考虑桩与桩之间的共同作用。通过用MATLAB编写的计算程序分析了多桩情况下的荷载分配情况及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针对某山区建筑场地不均匀地基在施工中出现桩孔塌方的实际问题,在充分分析桩端土和桩周土性质的基础上,结合圆砾层承载能力高的特点,考虑桩顶承台承担一部分荷载,提出桩和承台联合承载的设计方法。桩按普通桩基设计,要求桩端承载力和桩身承载力都满足设计荷载要求,承台类似于天然地基上的浅埋基础,桩和承台协同工作,沉降一致。  相似文献   

20.
杨建龙 《工程质量》2013,(11):62-64
本工程实践表明,当桩基承载力不满足设计要求,通过调整筏板刚度,增加CFG桩,将原桩基方案改为复合地基加固方案,可以满足变形和上部结构荷载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