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垃圾渗滤液常用处理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介绍了几种常用的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物理法、化学法、生化法、生化法),并分析了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结合实际条件对垃圾渗滤液的处理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3.
城市垃圾渗滤液特性及处理对策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对城市垃圾处理过程中的渗滤液若不加以处理而任其排渗,则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文中通过分析城市垃圾来源及其渗滤液的特性,提出相应的处理工艺以及综合处理对策。 相似文献
4.
5.
6.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是一种难处理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分析了垃圾渗滤液的来源、特点以及不同熟化阶段垃圾渗滤液中主要组分的变化,对近年来国内外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的处理方法和处理形式进行了综述,并对其研究进展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7.
山地城市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环境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重庆市主城区垃圾填埋场进行调研,结合相关资料对渗滤液进行水质水量分析;探讨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引起的岩土体环境问题、生态环境问题;从化学、力学角度分析渗滤液对岩土力学性能及岩土工程的影响;从渗滤液成分出发,分析渗滤液对填埋场周围生态环境的污染过程和污染程度;结果表明山地城市垃圾渗滤液对填埋场周围的岩土环境和生态环境都有一定的污染。文章对解决重庆市主城区现有和规划中的固体垃圾处理场已出现或可能出现的种种环境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城市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污染及其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垃圾的填埋处理会产生大量的垃圾渗滤液,容易对周边生态环境和人们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影响.而且渗滤液有机物浓度高,且水质波动大,给处理工艺的设计与运行带来极大的不便.文章分析了垃圾渗滤液的特点及其危害,并对渗滤液的产生、控制以及处理进行了探讨;阐述了渗滤液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技术途径.并强调进行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时应注重可持续发展,促使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10.
11.
腐蚀对锚索力学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施加、未施加预应力钢绞线裸筋和施加、未施加预应力注浆空洞缺陷锚索4种不同类型锚索锚筋的腐蚀试验,分析研究在强腐蚀环境条件下锚索锚筋的腐蚀情况、腐蚀速率、力学性能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等,对腐蚀造成锚索锚筋力学性能降低及不同类型试样的降低差异进行分析,对锚索腐蚀试样断裂荷载随时间的变化关系进行回归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腐蚀环境条件下,存在注浆空洞(或PE套管、波纹管破损)缺陷的锚索,其腐蚀的速率比钢绞线裸筋要快,比无缺陷锚索更快;应力腐蚀对锚索锚筋力学性能的影响较大;在进行多种不同腐蚀环境锚索锚筋断裂荷载与腐蚀时间关系试验的基础上,可以通过锚索锚筋断裂荷载与时间关系的回归拟合曲线,推断某一腐蚀条件下锚索锚筋的断裂荷载,从而进行锚索的安全评价和寿命预测。 相似文献
12.
13.
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对岩石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以砂岩为研究对象,利用统计学原理和FLAC3D软件重构了三维孔隙模型。在三维孔隙模型的基础上,应用数值模型试验的方法,通过多组孔隙分布特征参数的巴西圆盘劈裂数值模拟试验,分析并探讨了孔隙结构参数(孔隙率、孔径分布和空间位置分布)对孔隙砂岩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孔隙率严重地影响着孔隙圆盘模型的破坏状态,孔隙率较小时圆盘以拉伸破坏为主,孔隙率增大时出现拉伸和剪切共同作用的破坏方式。随着孔隙率的增大,圆盘模型的抗拉强度呈指数递减的趋势;随着孔径分布控制参数的减小,圆盘劈裂破坏区域增大且更加分散。当孔隙率较小时孔径分布对抗拉强度有一定的影响;孔隙空间位置的改变对圆盘破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裂纹产生的位置上,没有改变圆盘的破裂方式和裂纹的数目,对圆盘抗拉强度也没有太大的影响。研究结果揭示了孔隙岩石变形破坏的内在机制,为研究孔隙结构参数对岩石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不同卸围压速度对含瓦斯煤岩力学和瓦斯渗流特性影响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利用自行研制的“含瓦斯煤热流固耦合三轴伺服渗流试验装置”,进行不同初始围压和不同瓦斯压力组合条件下,不同卸围压速度对含瓦斯煤岩力学和瓦斯渗流特性影响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从力学的角度来看,卸围压开始后煤岩会经历一个应力平台阶段,然后发生失稳破坏。卸围压速度越大,煤岩维持在应力平台阶段的时间越短,煤岩越容易发生失稳破坏。卸围压开始后煤岩应力平台阶段的时间与卸围压速度呈幂函数关系。从瓦斯渗流的角度来看,煤岩的渗透率的变化与煤岩的变形损伤密切相关,煤岩体积应变的变化趋势能很好地体现煤岩渗透率的变化趋势。卸围压开始后煤岩渗透率的变化经历4个阶段,且渗透率一直在增大。卸围压速度越大,煤岩的渗透率增大的越快。卸围压开始后煤岩在应力平台阶段的渗透率与卸围压时间呈指数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15.
含水量对沉积岩力学性质及其冲击倾向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通过试验和统计分析系统研究不同含水条件下煤系沉积岩石力学性质及其冲击倾向性,建立岩石力学性质及其冲击倾向性与含水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和模型,揭示含水量对岩石力学性质及其冲击倾向性的控制机制。研究表明:岩石单轴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值随含水量的增加而降低;不同岩性岩石单轴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值受含水量的影响程度不同,降低的速率受岩性所控制。在干燥或较少含水量情况下,应力–应变曲线在峰值强度后岩石表现为脆性和剪切破坏,具有明显的应变软化特性,且随着含水量的增加,峰值强度后岩石主要为塑性破坏,应变软化特性不明显。随着含水量的增加,岩石脆性指标修正值(BIM)逐渐增加,弹性变形指数逐渐减小,岩石在受力过程中储存的弹性应变能随含水量的增加而急剧减少,而消耗的塑性永久变形能相对增加,即岩石的冲击倾向性随含水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6.
基于数字图像的土石混合体力学性质的颗粒流模拟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介绍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过程,根据其技术原理编写程序,实现由实拍数字图像直接生成颗粒流模型,为土石混合体力学行为的颗粒流模拟提供新的建模方法。利用该方法,采用PFC2D程序对土石混合体(SRM)进行双轴压缩试验的数值模拟,并与均质土体的试验结果相比较。结果显示,一定碎石含量的土石混合体试样其应力–应变关系呈现出台阶状分布的特征,第一平台段所对应的主应力差基本反映土颗粒的屈服强度;之后强度的提高则与碎块石存在形成的应变硬化现象相关。数值模拟反映出的规律与现场试验结果一致。通过分析土石混合体试样的破坏形态,发现其破坏过程与形态要比均质土体复杂的多,由于碎块石的存在,破裂面往往不规则,不像均质土体那样呈明显的条带状破坏。 相似文献
17.
对饱和岩石随温度变化情况进行实验研究,其结果显示:饱和岩石随温度升高,模量、波速减小;随温度继续升高,模量、波速又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这一规律是热激活弛豫波动理论模型的佐证。将这一温度效应引入隐含内力的细观PM(Preisach-Mayergoyz)模型中,则模型中的模量Ki变为与温度相关的函数Ki(T)。温度T的变化同样会引起PM空间中滞回细观单元(HMU)特征长度和PM空间HMU密度分布的变化,从而引起宏观模量的变化,为此建立温度对PM空间非经典单元(NCU)密度影响的函数关系。在此基础上进行温度效应的细观研究,且对循环加载滞回圈的温度效应进行模拟,取得滞回圈随温度升高向应变增大方向移动,滞回圈模量降低,随温度继续升高,滞回圈又随温度升高朝低应变方向移动,模量增大。这一细观模拟结果与国内外相关实验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8.
对饱和岩石随温度变化情况进行实验研究,其结果显示:饱和岩石随温度升高,模量、波速减小;随温度继续升高,模量、波速又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这一规律是热激活弛豫波动理论模型的佐证。将这一温度效应引入隐含内力的细观PM(Preisach-Mayergoyz)模型中,则模型中的模量Ki变为与温度相关的函数Ki(T)。温度T的变化同样会引起PM空间中滞回细观单元(HMU)特征长度和PM空间HMU密度分布的变化,从而引起宏观模量的变化,为此建立温度对PM空间非经典单元(NCU)密度影响的函数关系。在此基础上进行温度效应的细观研究,且对循环加载滞回圈的温度效应进行模拟,取得滞回圈随温度升高向应变增大方向移动,滞回圈模量降低,随温度继续升高,滞回圈又随温度升高朝低应变方向移动,模量增大。这一细观模拟结果与国内外相关实验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9.
20.
垃圾渗滤液在土体中扩散规律的模拟计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立了垃圾渗滤液在土体中的扩散方程,提出了渗滤液中的污染物在土体中扩散系数的实验测量方法和垃圾填埋场中污染物强度的数值计算方法。运用有限元方法对垃圾渗滤液在土体中的扩散进行了静态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在取得足够的资料后,可以对垃圾填埋场中的渗滤液对周围土体的污染情况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