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翻译是从一种语言符号转换为另一种语言符号的过程。笔者以捷克布拉格语言学派的代表人物罗曼?雅科布逊为例,以语言为研究的出发点,从语言的结构出发研究翻译的对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翻译研究可分为翻译结果和翻译过程的研究。要了解翻译本质 ,必须研究翻译活动的过程。对英汉译者思维差异及其翻译过程的剖析 ,可使译者不仅注意加强本族语的深造 ,而且还要对两种相互转换的语言进行宏观文体、语言结构、语义系统以及文化历史方面的对比研究 ,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克服翻译过程中思维差异的负干扰。翻译活动就其本质而言就是译者进行思维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3.
翻译研究可分为翻译结果和翻译过程的研究。要了解翻译本质,必须研究翻译活动的过程。对英汉译者思维差异及其翻译过程的剖析,可使译者不仅注意加强本族语的深造,而且还要对两种相互转换的语言进行宏观文体、语言结构、语义系统以及文化历史方面的对比研究,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克服翻译过程中思维差异的负干扰。翻译活动就其本质而言就是译者进行思维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4.
翻译是一种转化过程,是一种语言活动。翻译对等一直是翻译理论中的核心问题,语言是翻译过程中的基本要素,在语言对等下又细分为语义对等(包括词汇和整个文档)、语法对等以及语用对等。本文主要讨论了语义对等和在原语与目的语中无法实现的概念对等翻译的情况,以及语境对语义选择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Verschueren提出语言具有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的特点,为语言选择提供了可能性,也为语言交际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双语交际的翻译过程必须顺应语境成分、语言结构和翻译的动态过程。杨译本《红楼梦》在这方面提供了很好的翻译研究素材。  相似文献   

6.
语用等值翻译是追求语用语言等值和社交语用等值为目标的等值翻译。典籍英译的过程中运用语用语言等值和社交语用等值,有助于译者在翻译时深刻领会说话者的言外之意,不拘泥于原文形式,在对文化信息的传达方面,也能充分考虑中西文化差异,利于译者对以最切近、最自然的对等语传递原作的思想内容。作为儒学经典,《论语》的英译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关注。但是目前从语用等值视角下研究《论语》英译的文献相对较少。语用等值理论与翻译研究相结合,可以为《论语》英译提供新的研究思路,为中国典籍翻译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语域与翻译     
语域是语言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人们为达到某一特定交际目的而产生的一种语言功能变体,它是三种参数--话语范围、话语方式和话语体式--的综合体现.在翻译过程中,对语域三种参数的认识和把握,是译者确定翻译决策、进行翻译活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语域与翻译     
语域是语言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人们为达到某一特定交际目的而产生的一种语言功能变体,它是三种参数——话语范围、话语方式和话语体式——的综合体现。在翻译过程中,对语域三种参数的认识和把握。是译者确定翻译决策、进行翻译活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认为,使用语言即在不同的意识程度下为适应不同的语境而不断作出选择的过程.顺应论以全新的视角为翻译理论注入了新的活力.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语言交际过程,翻译过程中无不贯穿着语言的选择,本文在语用顺应理论的框架下对翻译过程进行了重新省视.  相似文献   

10.
翻译是一个以语言为载体进行信息转换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会产生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碰撞,其结果会不可避免地导致翻译中源语文化在译语信息中流失。现从意识形态角度对翻译中本土观念文化、语言文化和审美文化信息流失的具体表现进行分析,证明翻译要达到两种语言转换的“对等”境界是绝对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11.
功能翻译理论将文本类型、功能和翻译方法联系起来,强调译文的功能特征,并提出应该根据翻译目的选择适当的翻译策略,可以对原文进行适当的调整、选择。这一理论对应用性很强的商务信函的翻译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商务信函,结构严谨,语言规范、正式、婉转,在翻译过程中不可能一味忠实原文,而是应当更强调其功能性,从读者的角度出发,选用合适的翻译策略,在熟知其特定的语境的基础上,翻译出具有中文表达习惯的准确的译文。  相似文献   

12.
生态翻译学是依据达尔文进化论中适应选择的原理,试图从生态学的视角对翻译进行的研究,对翻译活动作出了新的描述和解释。在该理论观照下来研究旅游资料的翻译,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等多维度层面对旅游翻译的译例进行分析,以探讨旅游翻译新视角,从而为旅游翻译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隐喻反映了人的认知和思维。隐喻概念体系根植于人们的生活经验,萌发于社会文化的沃土。不同语言文化背景中对隐喻的运用和理解有所差异,即普遍性中存在着差异性。从隐喻本质分析的角度,探求其内在的寓意并提出相应的翻译方法,以期指导翻译活动。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法律语言学的研究为基础,论述立法语言的特点及翻译技巧,并提出立法语言的翻译应该是一个囿于法律、语言、文化等因素构成的框架内的积极而有限制的创新过程。  相似文献   

15.
语感是人们对一种语言所产生的直觉的理解能力,鉴于它在英汉翻译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近年来越来越被英语学习者所重视。通过论述语感在英汉翻译中的重要性,旨在提醒广大的英语学习者在长期的语言学习过程中应加强对语感的培养,因为敏锐准确的语感将会使英语学习者在英汉翻译的过程中更加如鱼得水。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比分析英国著名小说《呼啸山庄》的两个中文译本,说明语篇中的衔接手段不管是在理解原文或是在构建译文的过程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语篇翻译的过程中,衔接意识不仅有助于更好地解读原著,而且有助于产生功能上对等于原著的译本。  相似文献   

17.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一个基本属性。翻译活动属于自然语言的一部分,因此,翻译亦具有模糊性。翻译的模糊性体现在翻译过程及翻译标准的模糊性中。模糊语言的翻译策略主要有直译、意译两种,但由于英汉语言差异,可根据不同的情况和翻译目的采取多样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8.
语言的精确性是相对的,而其模糊性是绝对的.语言的系统意义向外指意义转化的过程就是语言的模糊性向精确性转化的过程.在翻译实践中,译者应首先在理解法律语言系统意义基础上掌握其外指意义,然后用相应的目的语词语表达原语词语同等程度的模糊性,即遵守“模糊度对等“原则.运用模糊数学集合论的方法可以帮助译者找出与原文概念模糊度对等的译入语表达,从而提高法律翻译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自动机器翻译系统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边缘科学,需要对数学、语言学和计算机科学的知识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在将源语言译为目的语的过程中,它要求机器应当从人那里获得所有语言现象,包括词汇、句法、语义、语用等的准确信息.对语言现象进行最准确和最细致的观察,揭示不同语言表层和深层的异同,本文仅从语言角度对句法中功能动词结构在德汉机译系统中的问题做一些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