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相变材料微胶囊在纺织品中的研究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变材料微胶囊已经广泛应用于纺织品、传热流体、建筑物、军事、农业等领域。作为近年来研究热点的相变纺织品是一种新型的智能保温材料。文章详细介绍了相变材料的类别、相变材料微胶囊技术以及制备方法;从相变材料的基本概念出发,论述了相变材料在纺织品中的作用机理、应用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相变材料微胶囊在纺织服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相变材料的特点、吸热原理和相变材料微胶囊技术 ,以及纺织服装中相变材料微胶囊的选择。展望了相变材料在纺织服装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文中总结了界面聚合和原位聚合法制备相变微胶囊的研究成果,以及目前将相变微胶囊整理到织物上的主要方法:浸轧法、浸渍法、涂层法和熔融纺丝法;介绍整理后织物的性能表征方法,并提出了目前相变微胶囊的制备及整理中存在的问题。指出,目前制备相变微胶囊的方法,受到成本高、制备工艺复杂以及不易实现产业化等问题,受到极大的限制;开发储热能力高的相变材料进行微胶囊化,在保证织物具有储热能力的前提下,使得织物的性能不受影响是蓄热调温织物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采用原位聚合方法制备了一种高级脂肪醇类相变储能微胶囊,对其工艺进行了分析。对微胶囊形成具有重要影响的乳化剂用量、体系p H值和相变材料投料量进行了响应面优化,并对优化后产物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最优聚合工艺为乳化剂用量相对相变材料质量分数为4.8%,体系p H值为5.5,相变材料投料质量分数为75.000%,此时微胶囊的包覆率达到66.00%;扫描电子显微镜显示其成形良好,粒径较均匀;差示扫描量热测试显示其相变焓为78.93 J/g。  相似文献   

5.
相变微胶囊是利用微胶囊技术将相变材料进行包覆、封装而形成的具有储能、调温效果的新型材料。用Pickering乳液聚合法制备相变微胶囊可以将固体纳米粒子复合到相变微胶囊的壳层中,制备出有机-无机杂化壳层的相变微胶囊。一方面固体纳米粒子能够参与成壳,有利于提高聚合物外壳的导热性、聚合物外壳的力学强度和抗渗漏性等,使相变微胶囊的价值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另一方面,由于不用添加表面活性剂避免了其对环境污染。本文主要综述了Pickering稳定剂的种类、用量、芯壳比等对相变微胶囊的微观形貌、储能特性、热稳定性、导热性能等方面的影响。同时,概括了相变微胶囊在皮革行业、纺织行业、建筑行业及其他领域中的应用,并对相变微胶囊材料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相变材料微胶囊在纺织服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相变材料的特点、吸热原理和相变材料微胶囊技术,以及纺织服装中相变材料微胶囊的选择。展望了相变材料在纺织服装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通过微胶囊封装技术对相变和变色材料进行包覆,所制备的相变或变色微胶囊除了具有储热或变色功能外,还具有耐腐蚀、耐高温以及使用寿命长等优点,从而拓展了纯相变或变色材料的使用范围。简述了相变微胶囊和变色微胶囊的主要制备方法、存在问题以及改进措施,介绍了将相变微胶囊和变色微胶囊整理到纺织品上的方法以及整理后纺织品所具有的性能,并展望了相变微胶囊和变色微胶囊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相变材料及其在纺织品上的应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介绍了相变材料及微胶囊相变材料的定义和热调节作用原理,在纺织品上的应用类型,以及含微胶囊相变材料纺织品的最终用途。  相似文献   

9.
基于Stefan-Boltzmann定律,研究相变材料的红外遮蔽性能。以微胶囊作为相变材料的载体,有效提高了相变材料的稳定性。通过涂层技术将相变微胶囊整理到织物上,使其获得红外遮蔽性能。测试了微胶囊的粒径、热稳定性和涂层织物的红外遮蔽性能。结果表明,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的微胶囊为光滑球形,粒径分布均匀为2.9μm,具有良好的储能效果,潜热为98.0 J/g。以聚丙烯酸酯为黏合剂,相变微胶囊作为填料,通过涂层技术整理到涤棉织物上。在相同热源下整理后的织物较原织物延长了与热源同温的时间,因此相变微胶囊整理后的织物对红外线有较好的遮蔽效果。  相似文献   

10.
介绍相变调温材料的国内外发展情况、分类和生产方法及在纺织领域的应用。其中相变调温材料分固-气型、液-气型、固-液型和固-固型四类,常用生产方法为纺丝法、相变材料微胶囊法、中空纤维填充法和后整理法四种。相变调温材料在消防服的设计、服装面料设计、医疗纺织品设计都有应用。相变调温纺织材料的生产将更多的应用微胶囊法,微胶囊的小型化及环保性能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与此同时,在设计调温纺织品时,与其他生理保健功能的复合化也将是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