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连铸小方坯角部纵裂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博知  尹国才 《中国冶金》2005,15(12):22-24
根据马钢近年来小方坯角部纵裂的情况,讨论了小方坯角部纵裂的形成机理;分析了钢中碳,磷,硫、Mn/S及工艺条件等因素对角部纵裂的影响;提出了改善钢水质量、稳定拉坯速度、改进二次冷却等减少裂纹的措施,使其角部裂纹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2.
高军  徐明利  王曙光 《河南冶金》2003,11(5):38-40,44
分析了信钢小方坯产生角部纵裂纹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及解决方法。经过几个月的实验,小方坯角部纵裂废品基本消失,取得了良好的冶金效果。  相似文献   

3.
小方坯角部纵裂漏钢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在铸坯角部产生剪切应力所造成的,而铸坯厚度不均匀程度越大角部剪切应力就越大,影响铸坯坯壳厚度生长不均匀的因素包括:结晶器尺寸、结晶器振动、二冷冷却和工艺因素等。我厂根据不同的原因进行详细的分析并制定出了相应的措施,从根本上解决了小方坯角部纵裂漏钢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郭达 《南方金属》2021,(1):45-48
针对莱钢小方坯连铸机正角部纵裂漏钢的现状、成因进行分析,查找工艺、设备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优化结晶器及足辊段工艺、操作等措施,铸坯冷却均匀性、冷却效果得到大幅度提升,有效解决了小方坯正角部纵裂漏钢.  相似文献   

5.
徐明利  王曙光 《炼钢》2004,20(1):4-7
分析了信钢小方坯产生角部纵裂的原因,并提出了控制与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6.
由于方坯角部纵裂漏钢事故频繁,通过分析漏钢的特点和机理,认为造成小方坯角部纵裂漏钢的主要原因是结晶器倒锥度小、结晶器液面波动及中间包过热度大、结晶器冷却水质差。通过采用铯137液面自动控制系统,将结晶器倒锥度增大为每米0.8%~0.9%,控制中间包过热度不大于30℃,改善冷却水质,保证浸入式水口对中等措施,降低了角部纵裂漏钢的次数,使铸坯合格率达到99.95%。  相似文献   

7.
结合长期的生产实践,分析了小方坯表面角部纵裂漏钢形成机理、产生原因,通过强化生产管理,规范操作行为,开展技术革新活动,制定和落实整改预防措施,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西钢一炼钢厂连铸坯角部纵裂问题的探析,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技术改进,角部纵裂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9.
徐志荣  杨晓江 《河北冶金》2003,(6):11-15,31
通过对唐钢第一炼钢厂仿罗可普连铸机生产的连铸小方坯的现场调查、测试和统计,分析了连铸小方坯变形和角裂漏钢的特点及规律,系统研究了钢液成分S含量和[Mn],[S]、C含量、P含量,连铸工艺参散浇注温度、结晶器冷却、二次冷却水量、冷却均匀性和设备状况结晶器倒锥度、结晶器振动偏摆、引锭杆不对中等因素对连铸小方坯的变形和角裂漏钢的影响。指出钢液[Mn]/[S]过低是导致小方坯变形和角裂漏钢的主要内在因素,而浇注温度高、二次冷却不均是其外在影响因素,并分析了小方坯的主要变形(菱变、塌肩)的形成机理,认为角裂是由偏离角纵裂和对角线裂纹复合而成的。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唐钢第一炼钢厂仿罗可普连铸机生产的连铸小方坯的现场调查、测试和统计,分析了连铸小方坯变形和角裂漏钢的特点及规律,系统研究了钢液成分S含量和[Mn]/[S]、C含量、P含量,连铸工艺参数浇注温度、结晶器冷却、二次冷却水量、冷却均匀性和设备状况结晶器倒锥度、结晶器振动偏摆、引锭杆不对中等因素对连铸小方坯的变形和角裂漏钢的影响。指出钢液[Mn]/[S]过低是导致小方坯变形和角裂漏钢的主要内在因素,而浇注温度高、二次冷却不均是其外在影响因素,并分析了小方坯的主要变形(菱变、塌肩)的形成机理,认为角裂是由偏离角纵裂和对角线裂纹复合而成的。  相似文献   

11.
某厂生产的Φ40mm热轧螺纹钢筋表面常有细小的线状缺陷,作为其原料的小方坯表面也发现有表面角部横裂纹。为考察小方坯表面角部横裂纹在螺纹钢筋表面形成何种缺陷及缺陷的形貌,对预制有不同深度、宽度表面角部横裂纹的小方坯进行了工业性轧制试验,样坯轧成Φ40mm的螺纹钢筋后,采用酸洗、金相等方法对其进行检验分析。结果表明:方坯表面的角部横裂纹在螺纹钢筋表面形成与轧制方向呈一定角度的线状缺陷,且随着裂纹深度、长度变小,螺纹钢筋上的线状裂纹深度变浅。为查找小方坯表面角部横裂纹的形成原因,采用非接触式高精度红外温度传感器测温系统对典型连铸工况下小方坯角部温度进行了长时间的在线测量,发现小方坯角部温度偏低,据此,通过提高拉速、降低二冷水量、提高校弧精度、增加喷嘴检查的频次等措施,小方坯表面角部横裂纹明显减少,螺纹钢筋上的线状缺陷消失。  相似文献   

12.
结合承钢连铸生产以来长期困扰铸坯合格率的角部纵裂废品,探讨了人优化工艺参数入手,减少铸坯角部纵裂废品的生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现场实践发现涟钢一炼钢厂铸坯角部纵裂产生于结晶器,其主要原因是铜管磨损超标,足辊未对中,结晶器振动不平稳,结晶器冷却水速达不到要求。坯壳与结晶器壁间气隙不均匀,使相邻面坯壳厚度不一,在角部产生应力集中,使角部开裂。采取相应措施后,纵裂废品量与废品率大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小方坯连铸低碳钢纵裂漏钢的机理,介绍了首钢第三炼钢厂减少纵裂漏钢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陈小平  杨素波  徐瑜  张龙超 《钢铁》2004,39(Z1):240-241
介绍了攀钢连铸大方坯表面角部纵裂整治实践及效果,提出了进一步消除铸坯表面角部缺陷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由于方坯角部纵裂漏钢事故频繁,通过分析漏钢的特点和机理,认为造成小方坯漏钢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职工技能水平参差不齐,设备维护不及时,水质差。通过采用铯137液面自动控制系统,加装防护装置,改善二冷水质等措施,降低了漏钢的次数。  相似文献   

17.
杜松林  叶斌 《马钢技术》2000,(B05):90-93
根据马钢三钢厂板坯连铸角部纵裂漏钢的跟踪调查和对漏钢坯南的解剖分析,认为产生角部纵裂漏钢的原因是坯壳的鼓肚及角部附近的凝固缺陷,结晶器窄面足辊采用递进切入的调整方法可使角产纵裂漏钢由原来的0.73%下降为0.08%,占角部纵裂漏钢70%的窄面角部漏钢下降为0。钢中有害元素S、P影响产生角部纵裂漏钢的临界鼓肚量。S、P含量高,在较小的鼓肚量下即会发生漏钢,并讨论了拉速、铸温及二冷配水等工艺因素对角部  相似文献   

18.
连铸板坯的角部纵裂漏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松林  叶斌 《钢铁》1995,30(3):23-27
根据马钢三钢厂板坯连铸角部纵裂漏钢的跟踪调查和对漏钢坯壳的解剖分析,认为产生角部纵裂漏钢的原因是坯壳的鼓肚及角部附近的凝固缺陷。结晶器窄面足辊采用递进切入的调整方法可使角部纵裂漏钢由原来的0.73%下降为0.08%,占角部纵裂漏钢70%的窄面角部漏钢下降为0。钢中有害元素S、P影响产生角部纵裂漏钢的临界鼓肚量。S、P含量高,在较小的鼓肚量下即会发生漏钢。并讨论了拉速、铸温及二冷配水等工艺因素对角部  相似文献   

19.
从连铸坯角部纵裂纹产生原因分析入手,找出其控制措施,通过实践,有效地减少连铸坯角部纵裂的产生,为提高连铸坯表面质量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探索,同时为解决连铸坯其它质量问题提供了参考模式。  相似文献   

20.
利用倒角结晶器改善铸坯角部传热,将铸坯矫直温度提高到920℃以上,有效避开了钢低温脆性区间,同时减少了弯曲矫直过程角部受力,铸坯角横裂缺陷得以有效控制。作为新工艺,使用过程出现角部纵裂、边部压痕等缺陷,通过冷却水调整、锥度优化、足辊参数调整等,铸坯角部质量缺陷得以消除,达到铸坯的表面质量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