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指出潮水盆地与酒西盆地的中新生代构造具有很好的相似性:中生代盆地为走滑拉分盆地,发育张扭伸展断层系(边界走滑断裂,盆内伸展正断层),一级构造单元为断陷、断隆;新生代盆地是陆内前陆盆地,发育扭压逆冲断裂系,盆地一侧发育逆冲推覆体,一级构造单元为逆掩冲断褶皱区、坳陷、斜坡。认为可以利用酒西盆地的资料和勘探成果认识潮水盆地,借助酒西盆地的勘探经验指导潮水盆地的下一步勘探。 相似文献
3.
本文解剖了酒西盆地烃源岩发育的地质背景及主要烃源岩的性质、分布规律,分析了油气生成期与圈闭发育期的配置关系、油气运移方向与通道、储集岩特征及分布、区域盖层分布与成藏规律,总结了该盆地油气生、储、盖、运、圈、保的基本规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制约酒西盆地的主要油气成藏条件,并指出了有利的勘探领域及目标。 相似文献
4.
5.
六盘山盆地白垩系为主要勘探层系之一,在南部下白垩统中见较多油气显示,展示较好的勘探潜力。通过对烃源岩、储盖特征、圈闭以及油气运聚史等各种地质要素进行梳理和评价,明确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盆地南部下白垩统李洼峡组中段和马东山组两套烃源岩具有一定的生烃能力,白垩系发育两套储盖组合,其中储集层具有低孔低渗、与烃源岩相互叠置且累计厚度大的特点;受构造活动的影响,油气在晚白垩世和渐新世晚期发生过两个期次充注;盆地南部各成藏要素间时空匹配关系较为合理,弱改造区的古油藏以及强改造区的完整构造圈闭为下一步勘探的有利方向。 相似文献
6.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中生界油气成藏条件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对鄂尔多斯分轩东南部构造、沉积演化及地层特征认识的基础上,分析了该地区油气成藏的主要地质条件,认为三叠系延长组三角洲砂体是该地区油气聚集的主要场所,局部也可能发育延安组河道砂岩油气藏,由差异压实作用形成的低幅度鼻褶构造是油气富集成藏的关键因素,延长组上覆地层遭受剥蚀的程度决定了油气藏保存条件的好坏。 相似文献
7.
8.
六盘山盆地石油地质特征与勘探方向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六盘山盆地是油气勘探很有前景的地区,三叠、侏罗系生油条件与鄂尔多斯盆地相似;白垩系发育厚度很大的暗色泥岩,它们在盆地中南部达到了低成熟-成熟阶段。燕山运动期形成的构造、地层圈闭是白垩系以下生油层生成的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白垩系生成的油气主要聚集在喜马拉雅运动期发育的构造中。应根据三叠-侏罗系和白垩系两套含油气系统的特点,围绕海原、固原主要生油凹陷寻找、落实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9.
10.
从生、储、盖层、遮挡物及构造特征等方面研究了渤海湾盆地车西洼陷沙河街组含油气系统中的油气运移和聚集,结合洼陷鼻状构造、弧形断昙及砂体展布特征的分析,探讨了油气分布规律。将生、储、盖层与圈闭统一到一个基本成藏单元——成油气单元,并根据地质构造发育特征将其细分为一、二、三级,认为在含油气系统中油气的运移和聚集存在一个主要指向,油气分布及油气藏的形成受成油气单元的控制,表现为油气分布既有放射状分布特征,又有环带状分布形态,放射状与环状分布的径、环向复合构成了不同样式的油气分布格局,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断陷盆地生油岩、砂体分布、构造特征与油气藏形成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1.
12.
酒东,酒西盆地的异同与油气勘探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酒东盆地和酒西盆地都是祁连褶皱系为山前盆地,在同一区域构造应力场控制下发育,有很多相似性。酒西盆地自30年代以来发现了一批浅层油气藏,酒东盆地多年勘探却无重大突破。分析二者的异同,认为:(1)盆地边界条件不同,导致局部应力作用方式有别,酒西盆地逆冲-褶皱变形强列,酒东盆 构造变形微弱,中浅、浅层断裂少;(2)主要是油源层都是深部下白垩统赤金堡组的成熟--高成熟烃源岩;(3)酒西盆地的深部油气以断裂 相似文献
13.
非构造成藏的储集与封堵条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松辽盆地南部非构造圈闭中的储集体大都由各体系域中不同类型砂体构成,主要有低水位体系域中的湖底扇砂体、前积楔状砂体;湖盆扩张体系域中的扇三角洲砂体、水进砂体及河道砂体;高水位体系域中的三角洲前缘砂体、趾部浊积砂体及扇三角洲砂体。这些砂体中除个别外,大部分规模较小、分布局限。虽然这些砂体往往无须构造条件配合就能形成圈闭,但对封堵条件要求较高。根据封堵的层位以及与层序界面的关系大体可将非构造圈闭的封堵型式划分为E-S-H-H型、E-E-S-H型、E-L-S-H型、E-S-B型、E-L-L型、E-E-E型和H-H-H型等7种。其中以E-E-E型、H-H-H型和E-L-S-H型最好,为一类封堵。 相似文献
14.
四川盆地混元气藏形成的地质基础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分析混元气成藏的地质基础、建立混元气成藏的一般模式是混元气定量研究的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勘探开发实践证实四川盆地普遍存2种类型的混元气藏,即不同来源天然气混合形成的混源气藏和同源不同阶天然气混合形成的混合气藏。文章根据盆地演化特征和成藏因素分析,并结合实例,概括出了该盆地混元气藏形成的地质基础和成藏模式。受多旋回构造运动和沉积环境变化的影响,该盆地普遍发育多套类型和成熟度不同的气源岩、多层系近源储集层,以及沟通不同储层的断层与裂缝,这些有利的成藏因素加上复杂的成藏过程构成了混元气藏形成的地质基础。混元气藏的形成模式可以概括为异源原生型、后期调整型和多期充注型3种。其中异源原生型又可分为上移新储型和下移古储型2种。 相似文献
15.
16.
含油气系统(petroleum system)概念提出后的20多年里,世界油气勘探业走过了一条搏奕—理性、随机—系统、盲从—高效之路,它的诞生和应用"明显地提高了勘探成功率","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勘探工具"。我国的石油地质家和勘探家在20世纪60年代总结和提出了"成油系统"的思想,并在此后的20年间又相继发展和提出了"源控论"、"定凹选带"等几乎和含油气系统"等效"的认识和理论体系,在指导我国东部相对简单盆地的油气勘探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中国石油人在对西部和南方多旋回叠合或改造盆地的"求知"中,在中国盆地的"土壤"上,创新性地提出了"复合含油气系统"、"复式含油气系统"、"油气保存单元"等更贴近"中国型"盆地风格和特点的含油气系统概念,并取得了在这一领域油气勘探的重大发现和突破。中国的几辈石油人在"接力棒"式的探索和实践中不断沉淀和积累,促进了含油气系统思想和中国盆地的"融合",在含油气系统理论体系中添上了浓浓的中国色彩。 相似文献
17.
酒西盆地单北油田油藏类型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酒西盆地单北油田下第三系火烧沟组砂岩油藏长期以来被认为是水动力圈闭油藏的范例。根据水动力圈闭油藏形成和保存的条件以及单北油藏目的层地下水动力条件等实际资料对所谓“单北水动力油藏”进行了分析,发现:即使单北地区火烧沟组砂岩储层是一个完整的找曲构造而根本没有被断层切割的话,那么目前的水动力条件也绝不可能形成“水动力圈闭”。 相似文献
18.
六盘山盆地位于华北古板块的南部边缘,与北祁连板块碰撞缝合带紧邻,其盆地类型及演化受华北古板块与柴达木微古板块间相互作用的影响,可分为6个演化阶段:秦祁贺三叉裂谷发育阶段(Pt2-3,被动陆缘盆地发育阶段(C-O),前陆盆地发育阶段(S-D),类克拉通盆地发育阶段(C-T),克拉通边缘断陷盆地发育阶段(J-K),再生前陆盆地发育阶段。据近年地球物理勘探成果,盆地可划分为两大构造单元,即中央拗陷和东部斜坡。盆地内拗陷面积约4930km2,沉积层最大厚度约8000m,盆地北缘出露有中、上石炭统厚层黑色页岩和炭质页岩,在周边盆地相应层系被证实为中—好的生油岩系,同时也发育有三叠—侏罗系、白垩系二套油气源层,因此,该盆地应具有一定的含油气远景。 相似文献
19.
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经过数次构造运动改造,形成复杂的断裂系统,按照断层的性质、规模、形成的时间顺序和空间展布特征及与油气的关系,将其分为早期断层、晚期断层、晚期活动的早期断层3类.早期断层中的控盆断层控制断陷的形成、演化;控制沉积断层控制有利源岩的分布部位.断层在活动时期是油气纵向运移通道,停止活动时期则不是;油气在横向上可以穿断层运移,断层在上倾方向上有非渗透遮挡层的条件下可以形成断层油气藏.早期断层活动时期早于生烃期,不是油气垂向运移通道,因此在源岩层系内可以形成早期原生油气藏,并且保存条件好;早期断层对圈闭的支解、分割作用,导致油气分布的复杂性、不连续性.晚期活动的早期断层和晚期断层活动时是油气的纵向运移通道,同时使深层的原生油气藏遭到破环、变为残余油气藏,并在浅层形成次生油气藏.晚期断层停止活动时,亦不是油气垂向运移通道,因此能够在源岩层系内形成晚期原生高产油气藏,保存条件好.断层活动时期与源岩排烃期(油气源)的匹配关系,决定油气的分布层位及油气藏的形成与破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