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近年来,关于“建构”理论的讨论与实践已经成为引起设计界广泛关注与热议的话题。本文从分析建构概念及定义入手.从细部与肌理化的角度以及材料与建构的关系出发,解析其本质、特点、主要表现方式以及产生背景及来源等方面,从不同的视角看待其对设计的影响,以期对建构的理解与创新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2.
于德建  汝军红 《华中建筑》2009,27(12):152-155
建构园区作为一种展现历史文化、辅助教学实践的试验基地,其自身的建设过程就是历史要素再现与表达的过程。该文在以历史进行建构正是在讲求建构园区文化性、历史性的基础上,运用传统的建构理念对历史要素进行梳理整合,并通过强调园区建造的体验性与参与性,对历史建构与高校实践进行了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3.
介绍2010年东南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联办的空间、建构与设计教学研究工作坊的设计实践,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展示了空间-建构设计方法的操作过程及设计内容—概念、抽象、材料、建造等4个阶段。通过对设计过程的思考,指出其与传统设计方法的区别。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12)
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的建构目标是强化数学学科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实际运用能力。简要分析了构建生活化课堂的意义,围绕深入挖掘生活素材、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开展实践操作活动三个层面,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化课堂的具体建构思路。  相似文献   

5.
邱永明  潘永刚 《城市建筑》2023,(19):157-161
文章通过分析探讨路易斯·康的建筑作品中呈现出的某种隐性的建构秩序,探索建构背后的建筑精神。讨论路易斯·康在建筑实践中追问“建筑存在的立足点”,探究建筑自身与外部环境的依存关系,探讨其整合建筑空间存在的意义,以及一系列对建筑存在的相关因素的本质追寻与呈现的建筑活动。发掘路易斯·康的建构哲学对我国建筑实践的意义,有助于建筑师在当下思潮泛滥的建筑学语境中把握中国现代建筑的基本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体验建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如果单从一般意义来看,建构即是在建筑中将各种材料以符合某种建造逻辑的方式进行组合,而我们所理解的建构则是在特定文化背景下对营造逻辑适宜的表现。本文首先通过辨析建构概念与其他相关概念的差异,提出建构的基本含义,明确地方文化在建构中的作用和意义。通过对学校宿舍楼设计中实践应用的阐述,进一步加深对建构概念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0,(1)
幼儿园课程创生是对幼儿园课程各基本要素进行主动的变革与建构,具有自觉性、反思性、过程性等特征。当幼儿园及教师真正践行幼儿园课程创生时,幼儿园课程将真正走向开放多元,教师将真正成为幼儿园课程的反思性建构者,课程运作将真正走向追求实践理性。幼儿园课程创生的实践路径包括幼儿园及教师主动开发与建构自编课程、幼儿园及教师主动改造与重构他编课程等。  相似文献   

8.
该文在对云南传统民居原生材料墙体构筑的表现形式经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试图从材料与艺术表达的实践分析中,论述墙体“皮+骨”建构的生态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9.
受密斯建筑设计中建构逻辑“显”与“隐”的启示,以极少主义建筑简约形式与复杂建构的二元矛盾为切入点,探讨其建构逻辑与形式生成之间的规律,进而归纳出两种关系类型——“建构”逻辑之于形式的清晰性表达与“反建构”逻辑之于形式的抽象性表达,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两种建构逻辑对应的操作方法及形式表达。立足于建构的语境,促进设计与建造的关联性,并对国内建筑设计实践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0.
雷姗姗  孙靓  尚伟 《新建筑》2023,(5):66-70
密斯·凡·德·罗始终在追求抽象空间形式与实体建造逻辑之间的统一,在结构秩序上进行了大量设计实践。文章首先对密斯建构理念中的矛盾冲突进行了分析,其次以柱及杆件体系为契机阐述了密斯在弥合矛盾的三个阶段中对结构秩序的探索过程,即发现结构与形式之间的矛盾、进行支撑与围护两分的建构尝试、通过结构秩序完成对建构的全面表达,最终讨论其“清晰的建造”这一建筑理念的发展过程及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利用节理构造、擦痕滑动矢量反演法等构造应力场研究方法,结合区内地质特征及区域构造演化,系统分析了桃源地区构造应力作用的方向和期次,进行构造应力场期次的划分,推测区内由早至晚经历了近SN向挤压、近EW向挤压、近EW向拉张、NW-SE向的挤压、NW-SE向拉张等主要构造应力作用。初步探讨了区域构造应力场演化与铀成矿作用之间的关系,进而预测铀富集成矿的有利构造部位。认为区内的NEE、NWW向断裂为近EW向挤压应力产生的一组共轭断裂,具有相似的成矿潜力。前人探索较少的NWW向断裂,为下步找矿重点。  相似文献   

12.
张勇  匡福祥  王冲  李亮  谭桂丽 《矿产勘查》2016,7(2):300-306
九瑞地区在构造演化及成矿物质来源方面具有良好的地质条件。文章从构造演化、与成矿关系密切的岩浆侵入事件以及岩浆侵位机制等角度,对九瑞地区控矿要素及成矿规律进行了论述和分析。九瑞地区构造演化可分为3个大的阶段,与成矿关系最为密切的岩浆活动为燕山期岩浆侵入,并以早期第三阶段最发育,该阶段又细分为两个侵入期次;在不同构造位置存在两种岩体侵位机制,不同侵位机制形成不同矿床类型。文中探讨了成矿条件及控矿要素对成矿作用的制约,期望为九瑞地区开展进一步找矿勘查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By studying a quarried site exposed in the Ligurian Alps (northern Italy), this work aims to assess the impact of the tectonic structures on the exploitable rock volume characteristics/properties and, more in general, on the three-dimensional quarry architecture for its future exploitation. A field-based, multidisciplinary dataset has been integrated within a 3D geological model performed in a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GIS) environment.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geometry, and internal fabric of the main tectonic structures (mainly represented by faults and fracture networks) have been recognised as responsible for a structural compartmentalisation within the study area. In situ geomechanical measurements (uniaxial strength by using a Schmidt hammer) have been compared with distribution of the tectonic structures. A simulation of the influence of the tectonic structures on the rock mechanical behaviour has been performed in GIS. We conclude that occurrence of tectonic structures determines a first order degree in geodiversity at quarried sites, influencing both intrinsic (lithology and petrography) and secondary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excavated rock volume. Consequently, understanding and reconstructing the deformation style and intensity of the tectonic setting constitute a further geological exploration criterion for assessing strategy of rock excavation and exploitation. The identification of tectonic structures is relevant to face frequently documented problems in active quarrying, such as mass movement and slope failure, reduced rock-mass quality, or non-exploitable quarry domains.  相似文献   

14.
空间、建构和设计--建构作为一种设计的工作方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顾大庆 《建筑师》2006,(1):13-21
本文是关于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系的建构工作室在过去的几年就建构这个课题所作的一个设计教学研究。其基本理念在于把建构问题归结为一种设计的态度和方法,并且相信这种设计的态度和方法是可以通过一系列结构有序的和严谨的练习来传授的。文章从四个方面来阐述,首先是对建构这个教学命题的一些理论思考,其次是教案设计的基本思路,再次是设计练习的简要介绍, 最后是有关这个教学研究对当今建筑教育的意义的几点讨论。  相似文献   

15.
全长超过16 km的锦屏二级深埋隧洞沿线经过不同的地质单元。在开挖过程中,岩爆的诱发受控于地质构造条件以及由其所导致的局部地应力场,其中与地质构造直接关联的构造型岩爆影响最为突出。系统总结国内外深部工程中岩爆研究的前沿成果,结合锦屏二级水电站深埋隧洞工程中大量岩爆案例所揭示的客观规律,将构造型岩爆进一步细分为端部构造型、滑移构造型和应变构造型岩爆。采用离散元程序和相关的岩爆风险评价指标,开展深入地岩爆案例反演和机制解译,揭示深埋隧洞工程不同类型构造型岩爆的发生机制,并分析该类工程环境下关键岩爆控制因素及各因素的控制机制。最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构造型岩爆,提出相应的防治方案,可以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作为"建造诗学:建构理论的翻译与扩展讨论"会议的开场发言,文章从建筑史学的角度阐述了建构的话语与建造的诗学的关系,并呼吁建立一种面向我们自己的建筑文化遗产和当代实践的中国建筑的建构话语。  相似文献   

17.
国家社会需求是构造岩相学创新技术研发和理论创新的动力源泉,构造岩相学填图技术研发过程推动了理论创新实现,逐渐形成了"五步式"研发范式为:解剖建相与技术研发→应用试验和深度研发→示范应用和理论创新→推广示范和普适验证→集成创新和融合建模.经对盆山原镶嵌构造区重要金属成矿盆地进行基底构造层(前盆地期)、成盆期、盆地改造期、...  相似文献   

18.
红柳沟—拉配泉构造混杂岩带是阿尔金北部早古生代重要的板块构造边界,带内物质组成复杂,构造形迹发育,区内岩浆活动频繁,是开展板块俯冲边界特征、构造演化过程及区域构造格架再造等方面研究的重要场所。通过开展音频大地电磁(AMT)测深工作,认为南北边界的划分在区域构造上与阿北地块和阿中地块位置对应。经对区内东西段的物质组成、空间展布、结构—构造特征及地质资料综合研究,认为东西段差异不仅表现在电性特征上,而且在地质构造环境上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9.
成聘  陈学军 《山西建筑》2009,35(36):74-75
对湛江钢铁基地鉴江供水枢纽工程所经过地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及地震、水文地质四方面进行系统而又详细的阐述,从客观的角度把鉴江供水枢纽工程区域构造情况呈现在读者面前,再通过对其区域构造情况的简要分析,得出湛江钢铁基地鉴江供水枢纽工程区域构造稳定性的简要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