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叙述了汽油添加剂的主要作用和分类,并通过发动机台架试验研究了美狮汽油添加剂对发动机经济性及排气净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汽油中添加体积分数为01%的美狮汽油添加剂能够改善发动机经济性及排放性能。  相似文献   

2.
醚类和醇类化合物是目前汽油产品中常用的两类含氧添加剂.根据含氧添加剂的不同,可以对成品汽油进行分类.红外光谱是分析汽油中醚类和醇类化合物的有效手段,并能根据分析结果对汽油进行种类识别.本文提出采用介电谱技术对加有不同含氧化合物的汽油进行识别,获得了与红外光谱相一致的结果.研究表明,介电谱技术能够获得汽油不同组成、结构的信息,为汽油的快速分析测试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也为应用介电谱技术预测不同组成特征汽油的质量指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简述了汽油添加剂的种类和基本工作原理,在汽油机试验台架上,进行了一系列汽油中含有不同含量的MAZ添加剂在等同工况下的热车怠速、常用转速为2 800 r/m in的负荷特性和外特性对比试验,探讨新型多效燃油添加剂MAZ加到国产90#汽油中的体积分数对其节油和排气净化效果的影响。检测结果表明,汽油中含MAZ添加剂的体积分数为0.1%时,能有效改善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和排放特性,而发动机的动力性则基本不变,其综合使用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4.
CNG/汽油两用燃料发动机油清净分散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董元虎 《润滑与密封》2006,(7):129-131,135
按CNG/汽油两用燃料发动机对机油清净分散性能要求,选择了几种清净分散剂,通过试验考察了基础油与添加剂的感受性,采用均匀设计分析了几种添加剂之间的复配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几种添加剂的最佳配比为T104∶T106∶T151∶T152=2∶3∶5∶5。  相似文献   

5.
甲醇汽油发动机润滑油抗磨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甲醇汽油对发动机润滑油抗磨性影响的要求,选用T203、T706、MoDDP抗磨添加剂,开发出一种甲醇汽油发动机润滑油;通过四球机试验考察各单剂对基础油抗磨性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分析各剂之间的复合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当添加剂T203、MoDDP、T706的配比为1.5∶1.5∶0.4时,研制油的复合抗磨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6.
一种以汽油割焊取代传统的乙炔氧割的汽油割焊机新近问世,它突破了传统金属切割方式,创造了“节能奇迹”。经国家权威机构日前检测表明,这种汽油割焊机是目前较理想的金属切割设备,无需钢瓶罐充气、无专用割炬、无化学添加剂。运用汽油低温膨胀气化原理对金属进行割焊,可替代乙炔气、石油液化气、煤气、丙烷气及水解氢氧源等多种切割方式,进行快速精密切割和多种低温熔焊,使钢材的利用率提高,节能80%。(摘自《中华工商时报》金属切割新技术  相似文献   

7.
将SJD燃油添加剂以不同比例分别加入93#普通汽油和E93#汽油,按照GB 18285-2005《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稳态工况法测量方法》,检测其对捷达GIF轿车尾气排放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以0.1%的比例添加到市售汽油中,最高可降低尾气中HC排放39%,降低CO排放32%,降低NOX排放20%.对市售93#普通汽油和E93#乙醇汽油具有相似的作用效果.  相似文献   

8.
在化学反应动力学理论的基础上,将DTBP(二叔丁基过氧化物)作为添加剂进行M85的燃烧试验研究。研究表明:DTBP对M85甲醇汽油的燃烧速率影响明显,极大地缩短了滞燃期与燃烧持续期。  相似文献   

9.
基于介电常数法的便携式车用汽油辛烷值测定仪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汽油市场开放,很多土炼油、低标号油混入到成品油市场,购买这些油不仅影响消费者的利益,并且增加环境污染因素。汽油的辛烷值从化学分析角度来看是综合因素的体现,无法用单纯的某一成分确定。因此,选用介电常数法测量汽油的辛烷值,可以包含汽油的全部组分对辛烷值的影响,是比较理想的测量方法。根据确定的电容传感器测量不同标号的标准汽渍,得出多组电容与辛烷值数据,用最小二乘法得到电容与辛烷值的函数关系,就可以测量未知标号的汽油产品。因为电容传感器的参数离散性,仪器需要进行出厂标定,标定后的测量精度达到±0 1辛烷值单位。用介电常数法测量汽油辛烷值是比较理想的测量方法,但存在无法分辨添加剂影响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汽油辛烷值检测成本高、准确度低等缺点,设计了一种基于电容传感器的汽油辛烷值检测系统。该检测系统以微处理器为控制核心,利用电容传感器测量汽油的介电常数,通过建立汽油辛烷值与介电常数的关系式,从而根据测得的介电常数反推出汽油的辛烷值。测试结果表明,设计的检测系统能有效检测出不同汽油的介电常数,并能根据介电常数计算得到汽油的辛烷值。系统对汽油辛烷值的检测相对误差小于2%。  相似文献   

11.
油酸类添加剂的润滑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合成了四种油酸类添加剂,用四球机,摩擦磨损试验机测定了它们的润滑性能,同时对其润滑机理进行了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2.
探讨了汽车内燃机油清净剂复配实验的模拟与预测。首先实验研究了T102、T106、T113的复配性能,获得原始数据,然后采用附加动量法、变学习率算法以及动量法与自适应学习率组合算法分别对优化后的BP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对实验进行模拟与预测。结果表明,采用附加动量法无法达到预测目标,而采用动量法与自适应学习率组合算法对清净剂复配实验有较好的模拟与预测。  相似文献   

13.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study the effect of oxygenate additives into gasoline for the improvement of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blends.Methyl Tertiary Butyl Ether(MTBE),Methanol,Tertiary butyl alcohol(TBA),and Tertiary amyl alcohol(TAA) blend into unleaded gasoline with various blended rates of 2.5%,5%,7.5%,10%,15%,and 20%.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blends are analyzed by the standard American Society of Testing and Materials(ASTM) methods.Methanol,TBA,and TAA increase density of the mixtures,but MTBE decreases density.The addition of oxygenates lead to a distortion of the base gasoline’s distillation curves.The Reid vapor pressure(RVP) of gasoline is found to increase with the addition of the oxygenated compounds.All oxygenates improve both motor and research octane numbers.Among these four additives,TBA shows the best fuel properties.  相似文献   

14.
含硼和不含硼两种新型减摩抗磨挤的摩擦学性能用四球和环-圆柱试验机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含硼抗磨降低油品的摩擦系数,减少磨损的性能更明显,并在实际行车试验中表现出良好的抗磨性能。  相似文献   

15.
润滑油添加剂对轴承钢球滚动接触疲劳寿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自制的球—棒疲劳试验机研究了4种添加剂对GCrl5钢球接触疲劳性能的影响,并借助于扫描电镜分析了不同添加剂对钢球接触疲劳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4种添加剂都不同程度地提高了GCrl5钢球的接触疲劳寿命,其中以含磷的极压添加剂T305和含有活性基团的降凝剂仍旧效果为佳。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几种典型的发动机润滑油添加剂的对比试验,研究了此类减摩抗磨添加剂在二冲程汽油机油中的使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某些添加剂在专用摩擦磨损试验机上的试验结果和发动机台架试验结果存在明显差异,据此本文提出了选用润滑油添加剂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应用发光细菌检测纳米金属添加剂生物毒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发光细菌毒性测试技术,参照ASTM的WAF方法制备油类生物毒性测试样品液,对Cu、A、lZn、Ti 4种纳米金属添加剂的生物毒性进行了检测与评价。结果表明:纳米金属添加剂具有一定的生物毒性,且随加入的比例增加,润滑油生物毒性增大;不同润滑油中加入纳米金属添加剂,其生物毒性变化幅度不同;由于发光细菌对不同金属的敏感性和毒性作用机理不同,因此,4种纳米金属添加剂的毒性强弱亦不同,其中Zn、Cu的生物毒性较大;当多种纳米金属添加剂混合使用时,由于金属的协同作用,生物毒性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8.
In recent years the role of laboratory methods in investigat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engine oil additives has dramatically increased, especially in predicting the performance of engine oils under field conditions. Some results of research under laboratory conditions on the ageing of engine oils with different performance levels are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The role of the action of antioxidant additives in engine oils for gasoline and diesel engines is described. The paper includes the results of experiments over time in laboratory testing of doped motor oils, use of IR spectroscopy, and reference oils. Single‐ and multi‐cylinder engine test results are also discussed. New, effective additive packages for different engine oils are consider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