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面对未来信息社会对通信基础设施的需求,分析了现有信息通信网络的体系结构所存在的问题,介绍了目前国际上关于信息网络体系结构的工程实现技术,探讨了未来新型信息通信网络体系结构的发展方向与趋势。  相似文献   

2.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战术通信网络效能评估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为了评估战术通信网络在复杂战场环境中的综合效能,采用系统科学中常用的层次分析法(AHP)对战术通信网络效能进行层次化分析,并依据系统效能的定义,从可用性、可信性与固有能力三个方面提出了战术通信网络效能层析结构模型,最后通过对两种战术通信网络波形的评估,验证了层次分析法在战术通信网络效能评估领域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3.
刘隽 《现代导航》2012,3(5):346-350
简述了战术通信网络的功能和技术特性,分析设计了控制网络和通信网络的网络结构,介绍了控制网络和通信网络的网络管理功能及其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4.
刘台  朱超  程意  王一鸣 《电信科学》2022,38(10):120-130
战术通信网络具有高动态、弱连接、低带宽和多链路备份等特性,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 defined network,SDN)技术通过传统网络控制设备软硬件解耦,将核心控制功能软件化,通过集中控制策略获取全局视图,从而实现资源的灵活调度与信道资源的高效利用,推动战术通信网络朝着更加智能化的弹性适变网络发展。首先介绍了SDN的发展现状及优势,分析了传统架构战术通信网络的若干问题,并对SDN技术在外军战术通信领域的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SDN在军事通信领域应用的可行性思路,对应用场景进行了构想,最后对SDN在军事通信领域的应用可行性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5.
范诗悦 《电子技术》2024,(2):298-299
阐述铁路通信网络的可靠性和容错性,应对措施和解决方案。分析铁路通信网络中出现的故障、攻击和意外事件,评估现有铁路通信网络体系结构,并提出改进措施,从而提高通信网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通信网络作为C^3I系统的神经网络,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而一个设计优良的防空战术通信网络,对战术防空系统(TADS,RTactial Air DefenceSystem)非常重要。本文从TADS的业务要求和多变的战场环境出发,描述了战术防空通信网络的实现,并就关心的备份路由问题给出了理论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认知无线电技术具有智能电磁频谱感知、干扰避免和动态频谱接入的能力,因此利用认知无线电技术可以提升战术网络的性能.由于战术作战的复杂性,需要建立适用于战术任务的认知无线电架构.首先分析了战术通信的特点和认知无线电技术在战术网络中的运用,以及目前国外战术认知无线网络的建设情况.结合战术通信网络移动性高、电磁对抗复杂的特点,利用对抗环境下的战术网络结构和模型,提出了分层的战术认知无线电网络结构以及面向作战任务的网络管理方法,形成拓扑结构分层次、管理运行分阶段的网络架构.该网络架构均衡考虑了网络的灵活性和稳定性,适用于动态变化的战术网络,为认知无线电在战术通信中的技术应用和网络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文章首先简介了美军战术通信网络发展的历程,然后对美军下一代战术通信网络的系统结构和功能做了详细的说明,最后重点分析了新系统的系统防御和相对于MSE系统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无线数字家庭网络泛在接入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数字家庭网络是通信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近年来发展非常迅速。基于电信网络的数字家庭网络体系结构在中国已经标准化,但就接入方式而言,只是定义了可以使用无线方式,如何组建无线数字家庭网络是未来研究的重点。文章提出了无线数字家庭网络泛在接入概念,给出了无线泛在接入网络体系结构,并就其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包括感知无线电、无线网状网(Mesh)网络理论、通用接入点链路转换机制、业务的QoS保障机制以及电磁兼容和异构系统共存机制等。  相似文献   

10.
本文概述外军战术地域通信网络和交换技术,介绍叠加在电路交换方式上的PTARMIGAN和MSE战术分组网络。  相似文献   

11.
张铁刚 《通信世界》2003,(15):48-48
随着通信业务的种类和内容不断丰富。人类对通信的需求也变得更强烈。而原有的通信网络体系结构对目益增加的通信要求则凸显出一定的弱电。话音网络、数据网络被割裂开。这已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目前数据业务量增长速度超过语音业务,但业务收入的主要部分还在于语音业务。从网络维护成本上来看,运营商既要保证原有的话音网络质量,还要加大对新的数据网络的维护。由此促使各运营商在寻求一种网络融合的途径,以软交换设备为核  相似文献   

12.
《电信技术》2005,(8):81-81
用户非常希望在不同的地方,用不同的终端都能接入通信服务,通过共同的用户接口一次登陆就可以享受丰富的多媒体融合业务。但现在的电信网络体系结构由多个相互独立的网络为用户提供不同的业务。下一代网络“融合”的演进方向是“多种终端-多种网络(统一的控制核心)-多种应用”的网络体系结构,不同的业务能同时运行、交互。基于IMS的融合体系架构正是为满足这种“融合”的需求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13.
随着网络技术发展,以网络虚拟化为手段解决TCP/IP网络体系结构僵化问题已成为未来网络领域发展的主流方向之一.SDN(software defined networking,软件定义网络)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体系结构,为网络虚拟化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首先总结了当前具有代表性的SDN网络虚拟化平台,并对比了SDN与传统网络环境中部署虚拟网的区别,然后针对SDN网络虚拟化平台中的虚拟网络映射问题,提出一种时延敏感的虚拟化控制器放置算法,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该算法在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效率的同时,保证了控制器与底层交换机的通信时延在可接受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4.
目前的战术移动自组织网络(Mobile Ad Hoc Network,MANET)在移动性和可达性方面的能力比较好,但是由于其全分布式的控制方式限制了网络容量和扩展性,常规的MANET网络只能用于战术末端的小规模分队,分队间网络互操作能力弱,不适应联合作战的发展趋势。将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 Defined Network,SDN)技术引入MANET网络,提升了战术网络的灵活性、扩展性和可操作性,但是其在链路、架构、安全等方面面临较大挑战。分析了SDN-MANET网络具体的应用设计问题,根据战术网络特点对控制器部署和设计、控制信号设计、网络健壮性、南向协议改进、混合网络控制五方面问题进行论述,提出了相应的分层次网控器部署、数控信号分离、自主控制机制、混合组网等设计方法,为战术SDN-MANET网络的实现提供了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5.
战术通信网络是一种无线多跳自组织网络,未来的战术通信网络向全IP技术体制演进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而在全IP技术体制下,如何管理网络资源以及提高业务的QoS,是急需解决的问题。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跨层协作的资源管理解决思路。首先对资源管理的总体框架和思路进行了详细的描述,然后就资源管理的关键技术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思路,最后搭建了战术通信网络的典型仿真模型并对资源管理技术进行了仿真验证。  相似文献   

16.
一种军用自组织网络体系结构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术通信网的主要任务是为战术兵团和部队(分队)指挥提供保障,主要由便于携带的或车载的野战通信装备组成,通信手段以移动(无线)通信为主。战术通信网对于保障战场环境的军事通信至关重要,世界上许多国家都给予了高度重视,如美军已经制定了战术互联网的相关标准——MIL-STD-188-220B。  相似文献   

17.
基于软交换的下一代网络组网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一代网络将是基于软交换系统的通信网络。在研究各种软交换系统互联机制的基础之上,结合软交换基于IP网络构建、信令与媒体分离等特点提出了基于软交换系统的下一代网络中可以采用的各种组网结构,比较了各种方式的优缺点,指明了其适用范围。最后给出了现有通信网向下一代通信网络演进过程中网络体系结构的演进方案。  相似文献   

18.
战术异构网络互联端到端QoS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术异构通信网络的融合,需要更完善的端到端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体系。在研究和分析战术异构通信网特点后,分析总结出战术异构通信网络端到端QoS研究内容,并参考下一代网络QoS框架结构,提出了基于策略的QoS架构模型。最后阐述了所涉及的关键技术,用于解决在战术异构通信网中不同业务在跨网络传输时端到端QoS保证,合理利用无线网络资源,有效提高数据传输性能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针对战术网络环境的多样化业务和网络异构性、高动态特性导致的网络负载易失衡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资源负载均衡和服务优先级的业务调度策略。通过所承载业务类型的优先级感知,基于通信网络当时可用资源等约束,将业务按需调度到战术通信网络的通信资源池,达到通信网络的自动负载均衡和资源可靠合理利用,提高业务服务质量,并保证高优先级业务可靠传输。通过仿真,验证了该策略算法可大大提高网络吞吐量和资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20.
针对现有矿井定位系统网络数据传输延时较大和定位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了CAN总线传输网络和基于RSSI无线定位相结合的井下通信和定位方案。简要介绍整个网络体系结构,详细阐述了无线传输协议、基于CAN扩展帧的总线协议和基于RSSI定位原理及实现和自组网实现方案。实践证明,此网络体系结构具有低数据传输延时性和定位精确度较高的特点,提高了矿井定位系统的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