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双航母编队在综合作战区执行作战任务时,通常运用防空哨舰前出一定距离执行预警任务,防空哨舰阵位配置理论研究对提高编队防空能力具有重要的军事意义.研究防空哨舰阵位配置问题,难点在于明确防空哨舰阵位配置的影响因素及约束条件,这也是建立防空哨舰阵位配置模型的关键依据.基于防空哨舰作战任务,提出了阵位配置的约束条件,针对前出距离、预警纵深、预警扇面角度、巡逻线长度、数量需求等影响因素,运用解析法建立了防空哨舰阵位配置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设定合理参数,进行仿真分析验证模型.防空哨舰阵位配置实质上是在各影响因素之间进行平衡,所构建模型为防空哨舰阵位配置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孟庆操  杨光 《兵工自动化》2015,34(10):12-14
为提高航母编队防空作战中预警机预警探测能力,建立一种航母编队防空作战中预警机预警探测模型.从航母编队防空作战中使用预警机的必要性入手,建立了航母编队预警机预警探测数学模型,并仿真计算了预警机探测能力对航母编队防空作战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该预警机能显著提升空中巡逻战斗机前出接敌距离,增大了编队防空拦截作战的空域,使编队有足够的预警时间来组织兵力兵器来拦截来袭目标,提升了航母编队整体防空作战能力.  相似文献   

3.
针对水面舰艇编队内中远程防空舰的阵位配置问题,提出了依照阵位距离分析防空效能的新的分析方法,通过仿真计算,得到了不同阵位条件下编队防空掩护角度的关系,可以为防空舰阵位配置及编队兵力部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基于航母编队对潜防御建立反潜舰阵位配置模型,需要立足于拖曳线列阵声纳使用和航母编队作战特点。 针对拖曳线列阵声纳使用,提出相邻反潜舰最小间距确定方法和弥补盲区措施;针对反潜舰在航渡和综合作战区中 承担的任务,运用解析法建立反潜舰阵位配置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设定合理参数进行仿真分析验证模型。结果 表明,该模型能为航母编队反潜舰阵位配置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海上编队双舰防空队形部署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建印  刘芳 《兵工学报》2010,31(6):865-869
为解决海上编队双舰防空队形部署优化问题,在武器系统作战能力既定的情况下,通过对编队防空舰防空区域和部署原则的分析,以编队被掩护舰对来袭目标防御纵深最大为优化目标,给出了海上编队双舰防空队形部署优化模型和求解算法。在一定数据假设下,通过示例的方式对所给模型的适用性和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6.
为准确判断来袭目标的威胁程度,使舰艇编队取得最佳的拦截效果,构建一种基于云模型的航母编队协同防空作战目标威胁评估模型。通过分析防空作战威胁评估因素,从攻击能力、攻击意图、攻击速度和舰艇相对价值这4个方面构建威胁评估指标体系,利用每艘舰艇的价值隶属度不同,计算出空袭目标对整个编队的威胁排序,并进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对数据进行合理处理和有效融合,准确快速地得出结果,为航母编队防空作战决策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7.
编队区域防空导弹防线拦截效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大型水面舰艇编队区域防空群的作战需求和区域舰空导弹的作战使用特点,给出了舰空导弹飞行直线距离的求解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导弹对任意航路捷径目标的最大拦截次数模型、导弹对任意航路捷径目标的射击时间模型及目标在导弹发射区内的逗留时间模型,从而得到区域舰空导弹随机服务系统的系统参数.通过求解区域舰空导弹服务系统的状态平衡方程,得到了编队区域防空群舰空导弹防线对目标的拦截效能评估模型,并结合一定的战术想定,对编队区域防空群舰空导弹防线的拦截效能进行了计算.  相似文献   

8.
粘松雷  陈榕  林云 《兵工自动化》2011,30(11):39-42
为有效进行编队防空作战部署,确保重点目标不受或少受损失,对区域防空舰与被警戒舰艇之间的距离问题进行研究。从舰艇编队的整体角度出发,建立了区域防空舰配置距离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求解及进行仿真实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对区域防空舰配置提出了一定的建议,给指挥员的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美航母编队防空作战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新技术在武器系统中的广泛应用,航母面临的空中威胁日益严重。通过对美航母编队防空区域的划分,分析编队防空预警、拦截和电子作战能力,对实际作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舰艇编队协同防空射击次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现有舰艇防空射击次数模型存在的不足,建立编队协同防空下的射击次数模型。首先,对非零航路捷径的情况下单舰射击次数模型进行了求解;然后,将编队协同防空射击次数分解为被攻击舰和掩护舰的射击次数之和;同时,对掩护舰禁射线与目标进攻线的距离进行研究,进一步完善了模型;最后,对编队连续射击次数与目标进攻舷角、目标流时间间隔和目标速度等参数的关系进行了仿真计算。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能有效计算编队的射击次数,有助于提高编队防空作战的拦截效能。  相似文献   

11.
王  赵文飞  滕克难  周璐  单鑫 《兵工学报》2022,43(11):2885-2896
针对海上要地防空作战中原火力分配方案可能被不确定因素打乱的问题,提出一种综合考虑目标拦截概率与防空武器射击稳定性的双目标动态火力分配(DWTA)模型。针对海上要地防空作战特点,给出3种不确定因素;构建DWTA双目标优化函数,并给出相关参数定义;接着给出双目标优化模型的求解步骤;结合算例对所提出的方法进行仿真验证。通过对仿真结果分析发现,所提模型能够给出防空武器射击稳定性高、目标拦截效率较高的火力分配方案;当有不确定因素时,该模型可以在一定时间内给出新的合理火力分配方案,对提高海上要地防空武器作战效率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为实现对空间机动目标的可靠拦截,研究防空导弹制导盲区情况下常规破片战斗部的制导和引信及战斗部一体化设计方法。在已知目标最大机动能力作为先验信息条件下,通过目标最大机动能力估计制导盲区内目标潜在运动的状态集合;建立破片飞散的数学模型,根据目标状态集合和破片飞散特性求解防空导弹最佳交会状态和引信最佳起爆时间;采用Gauss伪普法,以末端弹目相对位置、弹目视线角和速度矢量夹角作为约束,求解导弹实时最优控制输入,使防空导弹到达最佳拦截位置。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制导和引信及战斗部一体化设计方法能够实现引信最佳起爆控制和目标可靠拦截,对战斗部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以航母编队协同防空作战为背景,基于目标的攻击能力、攻击意图、攻击速度和舰艇相对价值介绍了一种新的空袭目标威胁评估方法。首先确定威胁评估影响因素,构建威胁评估指标体系,然后用云模型的方法对参数进行融合处理,利用每艘舰艇的价值隶属度不同,计算出空袭目标对整个编队的威胁排序。仿真实例表明,该方法能对数据进行合理处理,有效融合,得到结果准确快速,能为航母编队防空作战决策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决多平台协同作战中的目标分配问题,首先分析了目前舰艇编队防空火力分配模型普遍存在的不足.然后,以"编队不被目标突防的概率最大"为准则,结合多智能体分布协同拍卖的思想,建立了舰艇编队协同目标分配问题的数学模型,并给出了模型的求解步骤.最后,通过实例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给出具有很好优化效果的分配方案,较好地满足了舰艇指挥员在海上对空防御作战中火力分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江文峰  查宇峰 《兵工自动化》2006,25(6):16-17,23
从仿真设计原理、仿真控制机制、模型内部结构和模型算法三方面研究防空火力抗击效果的仿真模型.其由侦察预警、火力分配和火力单元对空射击模块组成.侦察预警模块按照一定算法计算目标的被发现概率,以判定和描述目标是否能被发现.火力分配模块通过层次分析法建立评判模型,并对各个防空兵火力单元进行射击任务区分.对空射击模块通过计算防空兵火力单元的毁歼率描述防空兵火力单元是否命中目标.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空空导弹攻击目标的最优制导模型,并推导出梯度投影法求解终时不定、有约束的导弹最优制导规律.对三种不同的拦截情况,进行了仿真,结果证明梯度投影法数值求解导弹最优制导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如何计算巡航导弹的突防概率问题,建立了巡航导弹的突防概率模型。将巡航导弹的突防过程看作是在一定时间内时间空间和状态空间都离散的马尔可夫链,运用一步转移概率矩阵,计算出巡航导弹突破每一层防线后剩余情况的概率,并结合实际算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可降低巡航导弹的突防概率,提高要地防空群的拦截概率,对提高要地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防空作战中在数据不完备及不确定条件下的威胁评估推理问题,采用动态贝叶斯网络的目标威胁评估模型.详细分析影响舰艇编队防空作战威胁评估的因素,根据军事专家的领域知识构建相应的状态转移矩阵,分析动态贝叶斯网络的推理过程,运用模糊分类技术处理输入的连续数据.根据所建立的动态贝叶斯网络模型及相应的推理算法得到目标识别、目标意图、目标毁伤能力、目标威胁程度的变化趋势.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科学、有效,其计算结果符合客观实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