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该文讨论了东营凹陷西南部博兴地区的油气成藏条件、油气藏特征及油气富集规律。受特殊地质背景的影响,该区成藏条件较为优越,储集体十分发育,但油源条件相对不足。油气藏类型丰富多样,以地层及复合油气藏发育为特色,油气藏的类型在纵向上和平面上都有一定的展布规律。油气主要富集于受断裂和古隆起控制的正向构造带中,油气富集层位具有东北部深且相对富油、西南部浅且相对富气的特点,油气富集层系具有明显的分区性,构造背景及油气源条件对油气的富集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东营凹陷岩性油气藏成藏动力学特征   总被引:58,自引:8,他引:50  
东营凹陷岩性油气藏主要为砂岩透镜体油气藏和砂岩上翘尖灭油气藏。受地层压力的影响,东营凹陷岩性油气藏表现为不同的成藏动力学特征。在正常压力系统,岩性油气藏油气运移的驱动力主要为浮力,油气沿断裂、不整合面或储集岩向上运移并在岩性圈闭中聚集成藏,运移相态主要为游离相;而在异常高压系统,油气运移的驱动力主要为压实和欠压实作用下产生的地层压力差,这种压力差可以驱动油气由高势区向低势区运移并在岩性圈闭中成藏,运移相态主要为混(溶)相和游离相。  相似文献   

3.
东营凹陷岩性油气藏动态成藏过程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利用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结合埋藏史和古地温资料,对东营凹陷牛35砂体和营11砂体成藏的动态过程进行了研究。通过砂体埋藏史、热史和油气充注史动态模拟,系统分析了烃源岩演化,砂体孔隙度、渗透率演化,油气充注时期及超压的形成时期等。综合分析后认为,砂体在90℃的古温度和17MPa的古压力条件下,利于形成岩性油气藏。在成藏过程中或成藏后,油气的大量充注会导致地层超压的形成。处于不同成藏系统中的砂体,其充满度以及压力系数不一致。在油源充足情况下,深层封闭成藏系统中易形成高充满度、高压力系数的透镜状岩性油气藏;而在半开放成藏系统中会形成充满度中等、压力系数较高的岩性油气藏。  相似文献   

4.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砂岩透镜体油藏成藏动力学模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用成藏动力学理论,在东营凹陷油气大规模成藏期古地温、古压力和古应力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砂岩透镜体油气藏的动态成藏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成藏动力贯穿于油气成藏的全过程,油气运移和聚集的原始动力是烃源岩内的流体异常高压;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为烃源岩、输导体系和成藏动力;成藏动力学模式为应压双控、复合输导、幕式置换。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地质历史上主要石油地质演化阶段的地层孔隙流体压力场研究,以及东营凹陷勘探现状、沉积特征、东营剥蚀期和明化镇剥蚀期剥蚀卸载引起的砂岩回弹量和地层孔隙流体古压力场变化的关联性分析,提出了针对主要由砂岩和泥岩组成的含油气盆地预测石油运移聚集成藏有利区的2种较有效的方法:1)通过地质历史上盆地持续沉降成烃后的盆地整体上升剥蚀阶段的烃源岩区和储集岩区的压力场分化动态分析研究,预测石油运移的有利方向;2)通过地质历史上盆地持续沉降成烃后的盆地整体上升剥蚀阶段的砂岩回弹量的动态分析,同时结合地质历史上该阶段储盖层的配置研究预测石油聚集成藏有利区.  相似文献   

6.
东营凹陷南斜坡地层油藏成藏规律   总被引:6,自引:7,他引:6  
东营凹陷南斜坡地处盆地边缘,地层圈闭成藏条件优越。分析了南斜坡地区的地层油藏成藏条件,结果表明东营凹陷发育沙四段上亚段和沙三段下亚段2套优质烃源岩,断层、不整合和输导性砂层组成了油气运移的立体通道,不整合面上下的岩性类型和不整合样式有16种组合方式,储层类型多,盖层条件优越,烃源岩排烃期与地层圈闭定型期配置良好,具备形成大型地层油藏的条件。南斜坡地区地层油藏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的地层超剥带,超剥带与大型鼻状构造带的组合区域是地层油藏最为富集的地区。  相似文献   

7.
通—王断裂带位于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南部缓坡带,它和更广范围的牛庄洼陷及东南斜坡带的地温-地压系统在剖面上表现为高压型复式温-压系统:其浅部为静压型温-压系统,深部为超压型温-压系统,下第三系在平面上基本由较高的能量环境覆盖.本区构造油气藏和地层油气藏主要受流体势控制,在相对低势区发育,而岩性油气藏不受区域流体势场的限制,可以在相对低势区上分布,也可以在相对高势区内出现.砂层和断层是本区油气侧向和垂向运移的主要通道,不整合面对油气侧向运移也起着重要作用,油气运移具有明显的阶梯式运移特征.   相似文献   

8.
东营凹陷油气成藏期分析   总被引:57,自引:13,他引:44  
综合盆地构造演化和圈闭发育史、烃源岩主要生、排烃史、油藏饱和压力、成岩矿物流体包裹体等资料,对济阳坳陷东营凹陷的油气藏形成期进行了分析。研究区成藏期主要分为两期,即渐新世末和中新世末至上新世,大规模油气聚集发生于中新世末至上新世,尤以上新世明化镇组沉积中晚期为主。不同层系及不同构造单元中的油气藏,主要形成期存在差异,烃源层系中的岩性油气藏形成时间较早;由下向上,由凹陷中心向边缘,油气藏的主要形成期有逐渐变晚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渤海湾盆地东营背斜油气主要聚集在东营组和馆陶组,而其东西两侧的辛镇背斜和现河断阶带,油气则主要聚集在沙二段.在油源、储集、运移、圈闭及保存等条件研究的基础上,认为东营背斜油气藏在平面、纵向分布上有很大的差异,这与区域构造背景、区域盖层、断裂活动及三者之间的时空匹配关系密切相关.构造活动期间,构造塌陷作用能导致油气大面积、快速的纵向运移,并且这种运移具有很大的突发性和事件性;在构造活动的平静期,多数断裂逐渐失去通道性,油气可能沿着少数大的、活动的断裂发生单相渗流.上述二者共同构成了东营背斜复杂的油气垂向运移.  相似文献   

10.
东营凹陷隐蔽油气藏的成藏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东营凹陷为例,利用圈闭形成期法、烃源岩主要生排烃期法、流体包裹体分析和油藏地球化学分析等方法对盆地流体历史进行分析并建立了时空配套的成藏模式。研究表明,东营凹陷隐蔽油气藏成藏期主要有2期,即古近纪东营期为早期成藏,新近纪馆陶期和明化镇期为晚期成藏,且成藏规模超过早期;不同层系及不同构造单元中的油气藏,主要形成期存在差异,烃源岩层系中的岩性油气藏形成时间较早、油气充注时间长;由深部向浅部,由凹陷中心向斜坡和凸起边缘,油气藏的主要形成期有逐渐变晚的趋势。隐蔽油气藏的形成和演化经历了3个阶段:①圈闭形成期,对应于加里东至喜山运动一幕;②第一成藏期,对应于喜山运动二幕;③第二成藏期,对应于喜山运动三幕。  相似文献   

11.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博东潜山周缘地区古近系沙河街组厚度变化大,岩-电标志难于寻找,地层对比划分难度大。以区域地质背景为出发点,在标准地震反射界面的环山引入、古生物地层分析、地震不整合分析等基础上,综合应用岩性、电性等识别方法,进行了界面的准确识别以及等时地层格架的建立,探索了适合环山地区“标准界面引入-多因素约束”的等时地层分析和对比方法。研究区沙河街组发育完整,发育了大致和沙河街组四段下亚段、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沙河街组三段中亚段、沙河街组三段上亚段-沙河街组二段下亚段、沙河街组二段上亚段-沙河街组一段等地层单元相对应的6个三级层序。博东潜山的发育对沙河街组四段-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沉积时期的地层发育特征影响最大,而对沙河街组二段上部及其上覆地层的影响则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东营凹陷是渤海湾盆地具有代表性的陆相断陷盆地,深部层系勘探程度低,丰深1、丰深斜101等井获得高产工业油气流,显示了良好的勘探潜力。以东营凹陷古近系深层为对象,在烃源岩分析基础上,结合优质储层成因研究,建立油气成藏模式,明确深层勘探潜力方向。结果表明:东营凹陷古近系深层的沙四下亚段及孔店组构成独立的含油气系统,孔二段、沙四下亚段发育的盐湖(咸化)环境烃源岩具有排烃时期早、排烃时间长、效率高、生排烃周期长的特点,为深层油气成藏系统提供了有利的油源条件;咸化湖泊的多类型沉积体经历了酸-碱交替的成岩流体环境,形成了以次生溶蚀孔隙为主的优质储层,为深层油气成藏提供了良好的储集条件;深层油气成藏系统的油气藏分布与断陷盆地结构、沉积储层发育和成藏动力系统具有良好的对应性,"自源型"及"他源型"油气成藏模式有序分布;缓坡带红层和滩坝砂岩及陡坡带砂砾岩等不同类型油气藏是东营凹陷古近系深层重要的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13.
由于陆相页岩控制因素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使得页岩岩相的精细识别及预测具有一定的难度,同时,页岩岩相发育的控制因素也一直没有明确。通过近年来对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泥页岩岩相及控制因素的持续研究,总结了不同级次等时地层格架下陆相页岩岩相多尺度精细识别标志与发育特征,提出了2种尺度的控制因素。岩相可分为层耦、层耦组、岩相域和岩相层序4个尺度,其中层耦受古生产力、季风、氧化—还原条件联合控制,层耦组—岩相域—岩相层序受物源、气候、构造联合控制,多种因素叠合造就了陆相页岩岩相的复杂性与多样性。研究成果对于系统刻画中国陆相页岩岩相特征、深入理解不同尺度岩相形成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以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泥页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厘米级岩心观察描述、岩石薄片鉴定、X-射线衍射分析等,分析泥页岩基本沉积特征,划分岩相及微相类型,分析半深湖-深湖沉积微相平面和垂向分布特征。综合扫描电镜观察、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以及低温氮气吸附实验等,对储层的孔隙和裂缝成因、类型、形貌、孔径及孔隙分布等特征进行综合表征。结果表明,东营凹陷泥页岩矿物类型多样,以往作为优质烃源岩的细粒沉积岩,其实大部分属于碳酸盐岩范畴;储层孔隙、裂缝类型多样,孔隙存在多尺度性、孔隙结构复杂。不同微相的泥页岩储层微观结构特征存在差异,沉积微相对储层微观结构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对储层矿物组成和组构、有机质的沉积和保存条件的控制,进而影响了孔隙类型及孔隙结构。平阔半深湖微相发育的泥页岩储层有机质含量较高,脆性矿物以方解石为主,孔隙和裂缝类型多样,孔隙连通性中等且孔隙的开放性较好,可视为页岩油勘探开发有利相带区。  相似文献   

15.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古近系岩性圈闭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宇 《石油实验地质》2009,31(6):583-587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古近系主要存在3种成因类型的岩性圈闭模式,其中与三角洲有关的浊积扇岩性圈闭受三角洲结构控制,与较大规模的湖泛作用有关,多发育在中期基准面上升半旋回;近岸水下扇—浊积扇岩性圈闭受古地貌、断裂性质、断裂活动强度与断裂组合样式等控制,多与沟谷地貌、断阶及断裂的持续活动密切相关;古地貌平台—滩坝岩性圈闭受物源、古地貌及湖岸线控制,主要位于在粗碎屑沉积体前方及侧翼的古地貌平台,发育于长期基准面上升期,其中坝砂主要形成于中期基准面下降期,滩砂主要形成于中期基准面上升期。  相似文献   

16.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泥页岩有机储集空间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干酪根生烃过程中的体积变化,讨论了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沙三下亚段和沙四上亚段泥页岩生烃演化对储集空间的贡献。研究认为,东营凹陷这2套泥页岩具有较高的脆性矿物含量,2000~3000m是泥页岩岩石力学性质发生明显转变的阶段,岩石脆性变大,在3000m以下,有机孔隙保存条件较好。在此基础上计算2套不同丰度泥页岩在不同埋深条件下的有机储集空间的大小。结果表明,有机质丰度较低(TOC含量小于2.0%)的泥页岩,生烃次生孔隙非常有限,而高丰度烃源岩(TOC含量大于4.0%),在演化程度较高的条件下生烃转化能形成4%以上的次生孔隙。东营凹陷沙四上亚段埋藏较深,演化程度较高,在深洼处具有较丰富的生烃次生孔隙;而沙三下亚段总体演化程度不高,其生烃产生的次生孔隙仅局部地区发育。  相似文献   

17.
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文留构造古近系东营组主要由一套河流-冲积扇沉积体系的浅棕色砂泥岩组成。饱和烃气相色谱及甾类和萜类色-质分析显示,东营组含油砂岩具有伽马蜡烷含量高、姥鲛烷/植烷比值较低、甾烷C29aaa20S/(20S+20R)等成熟度指标值相对较低等特点。油-源对比显示,东营组原油与沙河街组三段源岩具有较好的亲缘关系。根据有机包裹体均一温度、埋藏史及古地温恢复结果和含油砂岩地球化学特征综合分析,认为东营组油气充注时期为东营组沉积后期到华北运动Ⅱ幕的构造抬升初期,油气持续充注时间约5.6Ma。在构造抬升中、后期,东营组上部近1000m地层被剥蚀,使东营组储层孔隙中的烃类受到不同程度的生物降解,但是储层中包裹烃的正构烷烃分布基本完整。新近纪以来,东营组埋藏不断增加,油气藏进入调整与保存阶段。  相似文献   

18.
为了阐明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近岸水下扇低渗储层成因,应用岩心和储层分析资料,通过储层岩石特征、成岩作用、成岩序列和孔隙演化及其控制因素分析,指出东营凹陷北部沙河街组近岸水下扇砂体由长石砂岩、长石质岩屑砂岩等构成,储层经历了较强机械压实作用、碳酸盐胶结作用、碳酸盐和长石溶解作用等成岩作用,现储层埋深1 700~3 500 m,处于中成岩演化阶段,总体形成了中低孔低渗(孔隙度平均为11.3%,渗透率平均为23.12×10-3 μm2)储层。储层中低孔低渗主要受控于较强的压实作用和较强的碳酸盐胶结作用,但溶蚀成岩作用对于改善储层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主要在2 900~3 200 m深度段,有机酸对砂岩长石颗粒的溶蚀,形成的粒间和粒内孔隙不仅增加了孔隙度,而且提高了储层渗透率,改善了储层质量(孔隙度可达到25%,渗透率达到1 000×10-3 μm2)。显然,发现溶蚀作用及其形成的次生孔隙发育深度段对于预测有利储层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基于现代实验手段,对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三下亚段和沙四上亚段泥页岩孔隙进行观察分析,研究其孔径分布和孔隙度与埋深的变化关系。指出黏土矿物晶间孔、方解石晶间孔、砂质粒间孔、黄铁矿晶间孔和有机孔隙等是东营凹陷古近系泥页岩的主要孔隙类型;泥页岩中纳米级孔隙非常发育,25 nm以下孔隙占孔隙总体积的49.7%~86.3%;并阐明了孔隙度随深度的变化规律。通过对东营凹陷古近系孔隙度演化特征和影响因素的系统研究,建立了泥页岩孔隙演化模式,把东营凹陷古近系泥页岩孔隙演化划分为基本面貌形成阶段、调整改造阶段和结构滞变阶段,深入剖析了各阶段孔隙度演化规律和主控因素,认为第二和第三阶段对页岩油气储集性能的影响最大;指出具有较大的厚度、较高的有机质丰度、黄铁矿较为发育、热硫酸盐还原作用较强是泥页岩储集空间发育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20.
通过稀土元素(REE)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AES)分析方法的建立和完善,在对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永安地区开展稀土元素分析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永安地区母岩区太古界、古生界、中生界以及沉积区沙四段和沙三段各层段的稀土元素分布形式.通过母岩区与沉积区稀土元素分布特征对比,完成了沉积区沙四段和沙三段的物源分析.永安地区沉积区沙四段与母岩区中生界、下古生界稀土元素分布特征最相似;沉积区沙三中、下亚段与母岩区中生界、下古生界稀土元素分布特征相似,兼有太古界稀土元素分布特征;沉积区沙三上亚段稀土元素分布形式与母岩区太古界稀土元素特征相似.沉积区与母岩区稀土元素分布特征的差异性,反映了古近系沙四段、沙三段各时期物源的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