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以咸丰县重质CaCO3为原料,利用硬脂酸和钛酸酯偶联剂复合改性剂进行干法改性,采用正交试验优化改性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当硬脂酸用量为重质CaCO3质量1.25%,改性时间为15 min,钛酸酯偶联剂的用量为重质CaCO3质量0.75%,改性时间为12 min时,改性重质CaCO3的吸油值最低,为0.132 2 g/g。利用热重(TG)分析、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对改性重质CaCO3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复合改性剂未改变重质CaCO3的晶格结构,成功弥补了重质CaCO3的表面缺陷,使重质碳酸钙表面光滑。将重质碳酸钙作为填料与环氧树脂复合,重质碳酸钙可以增强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复合改性剂处理后的重质碳酸钙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可达4.79 MPa。  相似文献   

2.
重质碳酸钙表面改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钱海燕  叶旭初  张少明 《非金属矿》2001,24(4):36-37,46
介绍了重质碳酸钙表面处理的方法和常用改性剂,研究了钛酸酯偶联剂、硬酯酸用量对重钙表面改性效果的影响,并对改性产品在PVC塑料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3.
本文就超细重质碳酸钙的干法加工,评述了目前我国干法加工设备的状况,介绍了高细球磨机配超细分级机的工艺和设备。实践证明,该工艺设备可以实现超细重质碳酸钙粉体加工的规模化。  相似文献   

4.
超细重质碳酸钙表面改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郑桂兵  杨秀云  呼振峰 《矿冶》2002,11(3):44-46
叙述了重质碳酸钙 (GCC ,简称重钙 )在介质搅拌磨中的表面改性过程及改性重钙的应用研究。应用两种表面改性剂进行了重钙表面性质研究 ,并采用了比表面积测定、接触角测定以及液体润湿性分析等测试方法 ,定性和定量地检测了经改性的重钙粉体。实验及研究结果表明 ,介质搅拌磨中机械化学作用对重钙改性起着积极的作用 ,重钙颗粒得到良好的疏水化改性 ,并使得重钙的粒度减小、比表面积增大 ,提高了重钙粉体作为填料的功能性。应用研究亦表明 :改性的超细重钙填充聚丙烯塑料 ,其制品机械性能均好于未处理重钙填充的聚丙烯塑料  相似文献   

5.
刘君祖 《非金属矿》2001,24(3):32-33,29
介绍了干湿法生产超细重钙粉、改性重钙粉的工艺和设备,并对生产数据及主要技术参数作了详细的介绍,总结了经验教训。一年多的生产初中证明,在同一工程项目中利用干法、湿法、改性等不同工艺生产各种规格的超细重钙粉、改性重钙粉,在技术上是可行的,设计上是成功的,经济上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6.
采用硬脂酸为改性剂、丙酮为溶剂,对重质碳酸钙(简称重钙)进行表面改性,并通过改性前后重钙与聚氨酯的复合对重钙改性效果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该法可使硬脂酸均匀包覆在重钙表面,改性后重钙能均匀分散于聚氨酯基体中,使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有较大提升.  相似文献   

7.
重质碳酸钙苯乙烯机械力化学接枝改性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重质碳酸钙苯乙烯机械力化学接枝改性的工艺及影响因素,并对其结果及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说明这一工艺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和理论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8.
超细重质碳酸钙(含活性)生产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阐述了干法或湿法研磨制造超细重质碳酸钙(含活性)系列产品国内外生产现状,造纸级、塑料级、研磨微细碳酸钙产品指标及生产系列产品工艺过程、原料要求、主要设备及投资估算。所述工艺具有同一套设备可生产浆状、膏状、粉状等不同粒径系列产品,单机生产能力大,湿法分级,高速与冷却混合机串联,自动化程度高,以及无粉尘飞扬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尽可能低的吸油值是人造石材对重质碳酸钙填料的主要技术指标要求之一。选取聚乙二醇-200、一缩二乙二醇、三乙醇胺和氨基硅油-804为改性剂,采用干法对重质碳酸钙填料进行表面改性,以吸油值为表征手段,研究了改性剂品种及其用量对重质碳酸钙填料吸油值影响的规律,并结合红外光谱分析和热重分析对改性机理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改性样品的吸油值随改性剂用量的增大而下降,采用氨基硅油-804改性剂且用量为1.00%时,改性样品的吸油值最低,达到0.115 mL/g,改性后样品的热稳定性最好,热分解温度为325℃;4种改性剂均与重质碳酸钙粉体表面的官能团羟基发生了化学键合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综合比较了超细重钙干法加工工艺中常见设备的应用状况。从设备性能与实际生产技术参数的角度对常见的系统工艺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球磨配分级系统工艺在生产超细重钙中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
用盐酸和氢氟酸分解试样,以钼酸铵为显色剂、抗坏血酸为还原剂,在溶液酸度为0.9的条件下,硅与钼酸盐形成硅钼黄络合物,用硫酸提高酸度,以抗坏血酸为还原剂,使硅形成稳定的硅钼蓝络合物,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溶液的吸光度,从而计算出溶液中二氧化硅的含量.结果表明,本法所测值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7%~7.6%(n=7),回收率为98.4%~101.2%,测定结果与GB/T 3286.2-1998方法测定的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CO2+O2地浸中结垢的形成机理、危害与主要处理办法,提出了结垢的主要影响因素为钙离子浓度、碳酸氢根浓度与pH值。使用SI饱和指数法预测了某铀矿床地浸采铀过程中结垢的产生过程,并通过化学分析确定了结垢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从理论上提出了适宜的处理措施,即向浸出剂中加入一定浓度的CO2,降低其pH,改变了结垢产生的化学条件,促使碳酸钙逐渐溶解。现场试验使用后,钻孔的注液量得以恢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MICP)可将水中游离的Pb2+转化为稳定的沉淀物。本文筛选出一株耐Pb2+的脲酶阳性SHT17菌株,16S rRNA 鉴定为Streptomyces mutabilis(登录号为OL677072)。探究该链霉菌诱导碳酸钙沉淀对水中Pb2+的去除能力。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对水中Pb2+浓度进行检测,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EDS)、X-射线衍射(XRD)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对菌株诱导的沉淀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链霉菌能有效地去除水中Pb2+。当Pb2+浓度为200 mg/L时,水中Pb2+去除率达到99.66%,并且去除的Pb2+以碳酸盐的形式被固定在链霉菌诱导生成的沉淀物中。此外,随着初始Pb2+浓度升高,该菌对Pb2+去除率均在65%以上,且大致呈下降趋势。不同钙源影响着链霉菌诱导形成的沉淀物的形貌。  相似文献   

14.
采用聚丙烯酸为添加剂,利用Ca(OH)2乳液碳化反应得到了比表面大于40m^2/g的CaCO3产品,用氮吸附法研究其孔分布和孔容状况,用X射线衍射法分析其晶型。脱硫反应证明,其脱硫能力较普通产品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采用库仑法测硫仪测试碳酸钙的固硫效果的条件试验,并对温度与钙硫比对固硫效果的影响进行探讨。试验结果分析表明,采用合适的钙硫比及燃烧温度等条件能够提高碳酸钙的固硫效果。  相似文献   

16.
碳酸钙是一种传统的无机盐化工产品,广泛应用于塑料、橡胶、涂料、造纸等领域。随着近年来碳酸钙产品同质化、资源配置低端化、发展滞逆化等问题日益严重,技术含量低、性能低下且功能单一的碳酸钙产品已经无法满足目前碳酸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为解决目前碳酸钙行业发展面临的问题,本文以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兴业县碳酸钙产业为例,在分析国内外碳酸钙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调研了兴业县石灰岩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以国家及政府相关政策为指导,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国家行业法律法规及标准为准绳,以资源节约与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核心,对新形势下兴业县高质量碳酸钙产业发展进行思考,为我国建设高质量碳酸钙产业集群规划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Brightness (R457) is the main quality parameter in the production of ground calcium carbonate (GCC) slurries for the paper industry. In order to study how the presence of trace amounts of pyrrhotite (Fe(1−x)S) and pyrite (FeS2) affect the brightness of GCC slurries, experiments were performed in which a high quality calcite concentrate was spiked with these sulphides prior to micronisation and subsequent spectrophotometric measuremen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even very small additions (<0.05 wt%) have a significant detrimental effect on the brightness of the product. Pyrrhotite reduces the brightness of the product more than pyrite, probably as an effect of differences in inherent optical reflectivity, specific surface area after micronisation and smearing. In addition, the experiment shows that when brightness is presented as a function of iron concentration, magnetite (Fe3O4) produces a different result compared to the sulphides. This indicates that a simple iron analysis is not sufficient to predict brightness of the GCC slurry when several iron-bearing minerals are present. The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of the contaminant phase has proven to have a significant effect, as brightness is reduced when the contamination becomes more finely distributed.  相似文献   

18.
纳米碳酸钙均匀度和粒度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验室条件下,以石灰石为原料,通过间歇式碳化反应合成了纳米碳酸钙产品。通过单因素条件试验,在CO2流量为1.0L/(h·gCa(OH)2),碳化初始温度为20℃,Ca(OH)2浓度控制在8wt%时,可以制备出粒度为27nm,均匀度为4.6的纳米碳酸钙产品。  相似文献   

19.
纳米碳酸钙湿法表面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欣  陈日新  杨辉 《非金属矿》2005,28(6):8-10
采用硬脂酸钠对纳米碳酸钙进行湿法表面改性,研究了多种酸和碱调节碳酸钙浆液pH值的改性效果,用活化度和吸油值对改性碳酸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纳米碳酸钙碳化终点的pH值为7,对产品的活化效果最好,实际生产时应严格控制碳化程度,加强煅烧与精制工序的工艺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