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液压支架在降落时经常发生窜液,使某些千斤顶活塞杆出现自动伸出的现象。例如带有调架千斤顶的支架,当降架时,没有扳动调架操纵阀,调架千斤顶活塞杆会向外自动伸出。在验收中,有些用户对此提出疑问或认为是支架有质量问题,其实这是一种正常现象。下面以一种最常见的支撑掩护式支架为例,来解释说明这种现象。图1是这种支架的液压原理图,从图中  相似文献   

2.
底调机构组成了液压支架主动防滑系统,具有对支架姿态扶正调整以及移架导向的作用。探讨了双控底调千斤顶+底调梁的底调机构的设计方法。通过对底调千斤顶力学分析和底调机构运动学分析,得出底调机构设计参数的计算公式,为大倾角液压支架设计防滑装置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3.
针对大倾角工作面支架稳定性差,易发生支架下滑、倾倒和咬架现象,通过对单支架和多支架的稳定性在不同工作状态下的力学分析,得出了支架失稳的力学机理,指出支架的失稳主要发生在降架、移架过程中,只要采取合理的支架管理措施即可保证支架的稳定性。通过采用合理的移架顺序、移架前确保相邻支架稳定、增大支架侧护板宽度、充分利用支架本身的侧护千斤顶和底调千斤顶调整支架等综合性技术措施保证了大倾角工作面支架的稳定。  相似文献   

4.
针对大倾角工作面支架稳定性差,易发生支架下滑、倾倒和咬架现象,通过对单支架和多支架的稳定性在不同工作状态下的力学分析,得出了支架失稳的力学机理,指出支架的失稳主要发生在降架、移架过程中,只要采取合理的支架管理措施即可保证支架的稳定性。通过采用合理的移架顺序、移架前确保相邻支架稳定、增大支架侧护板宽度、充分利用支架本身的侧护千斤顶和底调千斤顶调整支架等综合性技术措施保证了大倾角工作面支架的稳定。  相似文献   

5.
大倾角综放液压支架稳定性动态分析和防倒防滑措施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章之燕 《煤炭学报》2007,32(7):705-709
分析了大倾角条件下综放开采液压支架的受力状态与围岩的关系,以及影响支架稳定性的主要因素.针对大倾角放顶煤支架在开采过程中的受力情况,提出了防止液压支架倾倒的技术措施是:① 减少支架顶梁间隙;②在邻架顶梁间增设调架千斤顶.支架防滑的技术措施是:① 推移杆全程导向;② 相邻支架底座之间设置防滑千斤顶;③ 设置防止输送机下滑装置.  相似文献   

6.
《煤矿机械》2019,(12):127-129
针对肖家洼煤矿综放工作面配套的ZF15000/23/38型放顶煤液压支架存在制约生产、存在安全隐患的设计和安装技术缺陷进行技术改造,先后完成收后溜千斤顶安装技术改造、排头支架邻架操作技术改造、排头支架可放煤尾梁改造、基本架脚踏板防滑改造、过渡支架四连杆延长改造、超前液压支架调架千斤顶技术改造。液压支架现场适用性改造可增加产量108.96万t/a,产生效益2.14亿元/a,同时提高现场安全性,减少机械事故的发生,实现安全高效开采。  相似文献   

7.
急倾斜综采工作面设备稳定性控制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解决急倾斜煤层综采工作面设备稳定性差、采煤机开机率低以及操作人员安全保障低的问题,采用现场实际应用结合理论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工作面设备稳定控制措施,结果表明:在工作面下端头排头支架稳定的基础上,每隔8架支架安装防滑防倒和调架千斤顶保证整体支架的稳定;刮板输送机机头通过防滑千斤顶、锚链和地锚连接后每隔7架支架安设一组输送机防滑链实现了输送机的稳定;采煤机单向割煤速度不超过2 m/m in;同时通过安装人行道防飞矸装置保证了工作人员安全,利用改造的超前液压支架组提高了超前支护质量。  相似文献   

8.
<正>日前,由甘肃华亭煤业集团公司自主研制的超前支护液压支架在东峡煤矿急倾斜工作面进行安装试用。此套设备的应用,降低了职工劳动强度,真正实现了综采机械化。华亭煤业研制的超前支护液压支架,代替了原来的单体支柱支护方式。该支架由顶梁、底座、支架、推移千斤顶及调架千斤顶等构成。(中国煤炭报2014-05-01)  相似文献   

9.
为降低采煤成本,盘活资产,对闲置的ZF6400/18/35放顶煤支架进行改造,通过分析支架在大倾角工作面的受力情况,结合煤安标准以及支架结构,设计了两个底调千斤顶加底调梁的结构,经过样机试制验收和压架试验合格后,进行批量改制。  相似文献   

10.
陈先芝  陈明 《煤矿机械》2005,(11):34-36
矸石山的架头是用来翻转翻斗车的,随着矸石量的不断堆积,必须移挪架头,否则翻斗车翻转不动。移挪重达18 t的架头,拟采用全液压系统的千斤顶,根据架头的重量,通过计算,选择了流量为45 L/min,压力为8 MPa的齿轮泵,4根单根最大推力为100 kN的千斤顶,由7.5 kW的电机带动,用架头前端的2根千斤顶完成升降,后端2根完成移挪,以此达到架头的移挪。  相似文献   

11.
刘宝龙  史红邈  黄勇  王君 《煤》2011,20(Z1):39-40
针对如何避免移架时啃底的问题,对ZF8000/20/38型液压支架移架工况进行了受力分析,并采用MATLAB软件对推移千斤顶的联接参数进行了优化,使推移千斤顶能够更有效地完成移架,从而提高煤矿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底调装置作为防止液压支架倾倒错位、调节架间位置关系的重要机构,安装位置受底座和立柱结构的影响,导致布置空间有限。为了解决拆装不便的问题,研制了一种液压支架底调铰接机构。通过改进底座主肋结构,有效避免了底座空间不足的问题,投入少、效果好,底调千斤顶拆装更加方便、快速,有效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3.
鞠晨 《煤矿机械》2022,(9):132-135
针对综采液压支架移架过程的自降现象,在分析抬底-推移机构原理基础上,建立了抬底-推移机构移架过程的力学模型,给出了抬底-推移机构出现自降式移架的主要原因,建立AMESim仿真模型进行了验证,提出了增加单向锁和联动的改进方案。研究结果表明:推移千斤顶的移架压力小于抬底千斤顶的抬起压力是造成自降式移架的主要原因,对抬底千斤顶采用液控单向锁及收抬底与升柱联动的抬底回路能有效地解决移架过程的自降问题,为抬底-移架系统设计及煤矿安全生产提供了一定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4.
推移千斤顶是进口刨煤机在薄煤层开采过程中实现自动化控制的关键部件 ,使用它可以实现自动化升架、降架、推溜、拉架以及控制刨刀的进刀量。随着刨煤机的使用推移千斤顶在使用中出现了测控杆测量不准确的现象 ,针对这一现象本文介绍了推移千斤顶测控杆的结构、工作原理、检测方法以及常见故障分析  相似文献   

15.
针对大尾梁插板式放顶煤过渡支架空载降架困难的现象,着重分析了该型支架的降架力。首先分析放煤机构自重在顶梁铰点处产生的附加力,并进一步推导降架时各部件自重对立柱铰点力的影响。根据实算印证了具体支架降架困难的现象。文章指出,尾梁千斤顶铰点位置和尾梁的极限摆角对降架力影响较大。通过优化尾梁千斤顶铰点,限制尾梁的极限摆角两种措施,解决了具体支架降架困难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兰云峰 《煤矿开采》2014,(4):115-118
为解决王庄煤矿软煤层7.0m大采高工作面的倒架问题,通过分析工作面现场管理、地质条件及设备情况等因素,得出支架倾倒的主要原因是工作面伪斜控制不当和支架上方严重漏顶。通过采取台阶割煤掘扩帮巷、顶板注浆充填、虚旋转中心调斜、斜拉千斤顶扶架、单体柱支撑等防治措施,使工作面倒架现象明显减少。采用台阶割煤对煤壁上部进行扩帮是解决大采高工作面破碎顶板支护难题的有效途径,也是此次成功治理倒架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超前支护液压支架是随综采工作面推进而超前 支护形式.超前支架为左、右 2 架成 1 组使用,2 架顶梁间由防倒防滑千斤顶连接.每架由前后 2 节组成,前节的顶梁后部与后节的伸缩梁相连,前节的底座后部与后节的底座前部通过连接头[1]、移架千斤顶相连,前后节互为依托而实现移架.  相似文献   

18.
冯红雨  叶进 《矿山机械》2021,49(9):77-78
随着国家对煤矿安全开采技术要求越来越高, 近两年电液控液压支架在煤矿智能化装备得到广泛推广应用,电液控液压支架的使用提升了煤矿采煤工艺的自动化水平,为煤矿安全生产奠定了基础. 电液控液压支架是煤矿智能化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资金投入大,使用周期长.电液控液压支架推移千斤顶是移架和推溜的动力源,推移千斤顶或传感器出现故障电液控液压支架将失去远程电液控制功能,以至于不能移架推溜.推移千斤顶结构如图 1 所示.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液压支架千斤顶动作数量、移架速度与泵站流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乳化液泵站流量与采煤机平均割煤速度、支架动作千斤顶数量参数、成组移架数量及工作面端头马达参数等密切相关。以某矿16101工作面乳化液泵站为例进行了流量计算及现场实践,结果表明,利用上述分析结果进行的泵站系统选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综采面回采过程中,由于运输巷和风巷存在高差,刮板输送机经常发生"上窜下滑"现象,造成支架挤架、歪架,损坏侧护板、推溜千斤顶和推移框架,增加了设备的运行阻力,工作面调面时还常引起片帮冒顶等事故,严重的甚至导致工作面停产。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对酸刺沟煤矿6上煤105-2综采面刮板输送机"上窜下滑"现象的观察,分析其主要原因及主要影响因素,并据此制定了相应的预防措施与实施方案,实现了工作面的安全稳定高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