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4.
介绍了濮城油田南区沙二下1-5油藏的地质特点和目前开发中存在的问题,研制了以注水井压降为基础的压力指数决策技术,并进行了调剖堵剂研究及配套的施工工艺技术研究,指出南区沙二下1-5油藏通过综合治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高含水油藏的一切提供有了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6.
7.
8.
濮城油田东区沙二上1油藏东部、北部被边水圈闭,西部、南部为岩性尖灭,属于构造-岩性油气藏,沉积主体主要为来自东北部无缘的末端扇沉积,含油砂体主体以末端扇的分流河道砂体和近水道漫溢砂体沉积为主。油藏内部构造复杂,含油区域多受断层封闭,但为一套油水系统。经过长期的注水开发,油藏内部油、水分布变得异常复杂,控制和影响剩余油分布的因素较多,应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结合测井、沉积相等因素进行分析,确定了该油藏的剩余油分布规律和控制因素,指出了油藏调整挖潜的区域。 相似文献
9.
10.
结合油藏的各项动静态资料分析,在目前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尕斯库勒油田E3^1油藏南区不宜细分层系开发,并且不宜部署过多加密调整井.经对注采系统适应性评价结果,该区目前总体注采平衡,但局部不适应,有必要进行注采系统调整.在注采系统调整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三套注采系统调整方案,并结合油藏实际,推荐方案三作为实施方案.方案进行的油藏工程计算、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证实,方案三合理、有效,可操作性强,经经济技术评价,方案各项经济技术指标优于行业标准. 相似文献
11.
濮城油田多层水驱油室内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濮城油田沙三段油藏的非均质性,利用新建立的多层多测点长岩心水驱油模型进行了高、中、低渗非均质油层多层水驱油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多层单注单采时,储层渗透率对其采收率影响不大,其无水期采收率均比多层合注分采时高;多层合注分采时,对于单层而言,无水期采出程度和最终采收率都有不同程序的减小;多层合注合采时的综合含水与渗透率最大的单层的含水接近,采出程度与中渗层的采出程度很接近。动用低渗层需要较大的生产压差。 相似文献
12.
濮城油田南区沙二上2 3层内非均质严重,综合含水率已达92%。为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增大波及体积,使注入水在深部发生液流转向.研制了新型调驱剂ZYTQ01,并在该区块开展了先导试验,取得了较好的增油效果。 相似文献
13.
濮城油田南区沙二段油藏剩余油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东濮凹陷濮城油田南区沙二段油藏1981年投入开发,2001年综合含水达96%,采出程度仅26.94%,含油饱和度大于35%的水淹层较多。根据高及特高含水期含油薄片分析鉴定,剩余油多不连续分布于小孔喉居多的部位,形成剩余油的主要机制是水驱速率大于束缚水剥离油膜的速率而留下斑块状剩余油,以及指进的注入水绕流而使油相滞留于细小孔喉中,储集层平均孔喉半径小的部位剩余油饱和度较高。应以可采剩余储量绝对数量大的主力油层为剩余油挖潜主要对象。图9表3参9 相似文献
14.
15.
16.
应用GIS数据管理和可视化处理技术.对濮城油田南区Es2^上2 3进行储层建模应用研究。利用AreView软件作出一系列直观图和表格,将储层的各个属性分布规律直观地表现出来.并说明用GIS对I多种不同类型数据进行显示、分析的方法以及进行储层建模分析的一般步骤。 相似文献
17.
根据濮城油田南区Es2^(上2 3)储层沉积特征,应用储层流动单元研究方法,对区内单井和多井储层流动单元进行了划分,认为储层流动单元分布可为划分储层沉积相提供参考;流动带指标值大的储层物性比流动带指标值小的要好一些,因此在一些流动带指标值和砂体厚度比较大的地方,可能是剩余油比较富集的地区,是值得进一步挖潜的地方。 相似文献
18.
19.
20.
马岭油田剩余油分布规律及综合挖潜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二连油田稠油油藏埋藏浅、储层物性较差、储层非均质性严重,单层厚度小(平均2.2m),采用小井距注蒸汽吞吐开采,在经济上和技术上存在很大的风险性。以吉32热采试验区的开发实践为基础,分析了其注蒸汽吞吐开采特点,研究了影响吞吐效果的因素,提出适合薄油层稠油热采的厚度筛选标准及注汽参数,并对其开采效果进行了技术经济评价。结果表明:虽然试验区油层物性条件较差,但只要针对油藏特点、采取有效措施,高寒地区的稠油热采不但技术上可以取得成功,经济上也是可行的。根据试验区注汽井间干扰严重的特点,利用干扰剔除法对井间干扰效果进行了客观、真实的评价。吉32试验区热采开发的成功,不但为高效、科学开发二连油田的稠油资源打下了基础,其开发经验对国内同类型稠油油藏的开发同样具有指导意义。图4(郭海莉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