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4 毫秒
1.
为了更好地对羊毛/莱赛尔二组分混纺产品中原料成分进行准确定量,研究了羊毛和莱赛尔分别在75%硫酸中的溶解情况,优选出最佳试验条件后,对羊毛和莱赛尔混纺产品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75%硫酸对该类混纺产品进行准确定量是可行的,误差小于1.0%。  相似文献   

2.
为了更好地对羊毛/莱赛尔二组分混纺产品中原料成分进行准确定量,研究了羊毛和莱赛尔分别在75%硫酸中的溶解情况,优选出最佳试验条件后,对羊毛和莱赛尔混纺产品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75%硫酸对该类混纺产品进行准确定量是可行的,误差小于1.0%。  相似文献   

3.
刘艳  潘建君 《针织工业》2014,(12):65-67
分析GB/T 2910—1982中的氢氧化钠法和GB/T 2910.4—2009中的次氯酸钠法对羊毛木棉混纺产品进行定量的不足之处。受标准FZ/T 01048—1997的启发,选用硫酸对羊毛木棉混纺产品进行定量分析,利用正交试验和极差分析确定出最优试验方案:硫酸浓度75%,处理温度40℃,振荡频率150 r/min,时间45 min。通过进一步试验,确定出最优处理工艺条件下羊毛的质量修正系数d值为0.985,然后用不同混纺比的羊毛木棉混纺产品对试验方案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木棉完全溶解且对羊毛的损伤小;实测值与理论混纺比的绝对误差小于1%,溶解方案可行。  相似文献   

4.
文章采用硫酸法和甲酸/氯化锌法,对五种不同配比的桑蚕丝/羊毛纤维混纺织物进行试验,探讨在定量化学分析中可以优先选择的试验方法。试验是利用桑蚕丝和羊毛在试剂中的溶解性差异,溶解去除混纺织物中的桑蚕丝,收集残留物,进行清洗和烘干后,对不溶残留物进行称重,用修正后的质量计算不溶组分羊毛占混纺织物干燥质量的净干质量分数,再由差值得出溶解组分桑蚕丝的净干质量分数。两种试验方法得到的试验结果表明,硫酸法和甲酸/氯化锌法的含量偏差均符合±5%的含量允差范围。在试验过程中,通过研究分析两种试验方法对不同配比混纺织物造成的结果差异,发现硫酸法测得的羊毛含量始终高于配比值。尤其是当羊毛含量高于30%后,差异更为明显。用甲酸/氯化锌法进行试验时,羊毛含量的偏差均小于1%,数据的稳定性和重现性好,结果更为准确。因此,桑蚕丝/羊毛纤维混纺织物在定量化学分析时,应优先使用甲酸/氯化锌法进行试验,这样结果的准确性能得到保证。  相似文献   

5.
由于市售的次氯酸钠溶液不能满足实验条件,会对羊毛与棉、粘胶纤维混纺产品定量分析造成较大误差。使用2.5%氢氧化钠溶液在沸水浴中保持10 min将羊毛从混纺试样中溶解去除的方法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同时,得到的结果与真值之间的误差小于1%,符合国家标准要求,是羊毛与棉、粘胶纤维混纺定量分析的一种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6.
陈琼 《针织工业》2016,(7):72-74
介绍了羊毛与桑蚕丝混纺产品定量分析方法,即75%硫酸室温法和75%硫酸50℃法。测试并分析了75%硫酸50℃法的最佳溶解时间,并确定了50℃法时羊毛纤维质量修正系数,同时对比了75%硫酸室温法和75%硫酸50℃法测定的羊毛含量偏差。结果表明,采用75%硫酸50℃法对羊毛与桑蚕丝混纺产品进行定量分析是可行的,耗时短,试验数据稳定,且羊毛含量偏差小,准确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为寻求便捷和准确的羊毛/桑蚕丝混纺产品定量分析方法,采用759/5硫酸法和35%盐酸法对羊毛/桑蚕丝混纺产品进行比对定量分析;验证试验结果表明,75%硫酸法试验结果与试样实际混纺比的差异是0.42%~3.94%,耗时为1h;359/6盐酸法试验结果与试样实际混纺比的差异是0.16%~1.67%,耗时为15min;该试验表明,与75%硫酸法相比,35%盐酸法测试结果与实际混纺比之间的误差小、耗时短,更适用于羊毛/桑蚕丝混纺产品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聚乳酸纤维混纺产品的定量化学分析方法。通过研究化学试剂对聚乳酸纤维和其它纤维的溶解性能,筛选出合适的试剂进行试验,测定聚乳酸纤维与常见纺织纤维混纺产品的含量。结果表明:聚乳酸纤维/羊毛、聚乳酸纤维/桑蚕丝混纺织物可用1mol/L次氯酸钠溶液法,聚乳酸纤维/棉、聚乳酸纤维/粘胶纤维、聚乳酸纤维/腈纶混纺织物可用75%(质量分数)硫酸溶液法,聚乳酸纤维/锦纶混纺织物可用88%(质量分数)甲酸溶液法,聚乳酸纤维/涤纶混纺织物可用65%~68%(质量分数)硝酸溶液法或二氯甲烷法,聚乳酸纤维/氨纶混纺织物可用80%(质量分数)硫酸溶液法。研究表明选择合适的化学试剂可以准确、安全、简便地测定聚乳酸纤维与常见纺织纤维混纺产品的含量,可满足纺织服装面料纤维含量标识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本文旨在通过采用显微镜观察法、燃烧法、化学溶解法等方法对蚕蛹蛋白粘胶纤维与棉、羊毛、锦纶、腈纶等纤维混纺产品进行定性、定量研究,以确立蚕蛹蛋白粘胶纤维与棉、羊毛等纤维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前羊毛、桑蚕丝的混纺产品定量化学分析方法主要采用GB/T2910.18—2009中的75%硫酸法和FZ/T01112—2012中的甲酸氯化锌法,但浓硫酸法和甲酸-氯化锌法配制及使用都有一定的危险性,对环境也有一定的影响。本文介绍了浓盐酸法,将浓盐酸法与GB/T 2910.18—2009中的75%硫酸法、FZ/T01112—2012中的甲酸-氯化锌法方法进行对比,测试羊毛与桑蚕丝不同混纺比例试验结果的稳定性和重现性。结果表明,采用浓盐酸法测试羊毛与桑蚕丝混纺产品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浓盐酸法溶解桑蚕丝时对羊毛的损伤较小,试验误差最小,结果重现性最好,且试验时间较短,易操作。  相似文献   

11.
利用静电纺丝法制备聚乳酸(PLA)包覆相变材料的纳米纤维膜,为了改善其与普通织物间的复合牢度,首先对其进行等离子体处理,再同粘胶、羊毛织物进行复合,探讨了等离子体处理复合织物前后及各材料之间在保温、透气透湿、拉伸强力和剥离强力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处理前后粘胶/PLA/羊毛复合织物的透气性低于羊毛织物,处理前后的透湿量较羊毛/ 粘胶复合织物分别降低76.5%和62.5%;拉伸强力高于PLA/相变材料纳米纤维膜;粘胶/PLA/羊毛复合织物经等离子体处理前后的克罗值比粘胶/羊毛复合织物分别提升了18.07%和17.78%;等离子体处理后的粘胶/PLA/羊毛复合织物在剥离强力性能上较处理前提升了34.4%.  相似文献   

12.
精梳棉/粘胶/毛混纺纱的开发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介绍了采用棉纤维、粘胶纤维、毛纤维分别制条再混合纺纱的工艺生产过程。探讨了JC/R/W(60/30/10)纺纱采取的主要工艺参数和技术措施。开发出的混纺纱综合了棉、粘胶、毛的优点,用该种纱制成的织物柔软、质轻、保暖、导湿,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3.
莲纤维的物理性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莲纤维的基本物理性能,为莲纤维织物的开发提供理论参考,对莲纤维的密度、线密度和回潮率等基本物理性能进行测试。研究表明:莲纤维的密度为1.1848 g/cm3,远比棉、苎麻及羊毛的密度小,与蚕丝、腈纶接近;莲纤维的线密度为1.55 dtex,远小于苎麻、蚕丝,与棉纤维及棉型化纤的线密度较接近,说明莲纤维较细,有利于成纱强力和条干均匀度,可纺高支纱;莲纤维回潮率为12.32%,比棉、蚕丝高,比羊毛、粘胶要低,与苎麻接近,说明莲纤维具有很好的吸湿性。  相似文献   

14.
王颖  蔡耀辉 《中国造纸》2013,32(6):74-76
研究了黏胶纤维替代部分针叶木浆生产高透气度滤棒成型纸的可行性,分析了黏胶纤维对滤棒成型纸透气度及抗张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室条件下,针叶木浆打浆度22°SR,黏胶纤维用量40%,增强剂用量1%,滤棒成型纸手抄片可获得较高的透气度和抗张强度,透气度达到3000 CU,抗张指数达到50 N·m/g。  相似文献   

15.
为制备兼具抗菌、防螨、防霉功能且耐久性的功能性粘胶纤维,利用水溶解制备的植物中药山苍子和小茴香提取物溶液,以及由百里香精油制备的微胶囊与粘胶纤维纺丝液进行共混,通过湿法纺丝制备抗菌防螨防霉功能改性粘胶纤维。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单纤强力仪以及抗菌防螨防霉相关测试仪对改性粘胶纤维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与分析。结果表明:与普通粘胶纤维相比,制备的改性粘胶纤维的晶胞结构没有改变,结晶度和取向度分别为41.3%、77.1%,与普通粘胶纤维基本一致;改性粘胶纤维纵横向形态无显著变化,断裂伸长率有所增加,但断裂强度略有降低,由该纤维制成的非织造布具有良好的抗菌、防螨、防霉功能及耐水洗性能。  相似文献   

16.
测试了麻赛尔纤维的基本性能,并与普通粘胶纤维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麻赛尔纤维纵向有深浅不一的多条连续分布的条纹,截面为独特的不规则C型异型结构.干态断裂强度与粘胶纤维接近,湿态断裂强度是粘胶纤维的1.4倍,干态、湿态断裂伸长率均小于粘胶纤维,干、湿态初始模量均大于粘胶纤维,为粘胶纤维的1.1~1.2倍,回潮率为12.86%,与粘胶纤维相近.静、动摩擦因数均大于粘胶纤维,卷曲率、卷曲弹性率和残留卷曲率均小于粘胶纤维.麻赛尔纤维的红外吸收光谱具有典型的纤维素纤维特征谱带,但在2 915 cm-1附近,麻赛尔纤维与粘胶纤维峰形有差异.  相似文献   

17.
大豆纤维与羊毛混纺产品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石红  杨伟忠 《印染》2004,30(9):30-33
研究大豆蛋白纤维与羊毛混纺产品的定量化学分析方法。分别用13种常用的酸、碱、盐和有机溶剂对两种纤维进行溶解性试验,在筛选出的试剂中进行条件优化试验,最终确定以2.5%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在沸水浴中处理样品20min,充分溶解羊毛纤维,剩余大豆蛋白纤维;再经抽滤、烘干、冷却、称重后计算出大豆蛋白纤维/羊毛混纺比,其中大豆蛋白纤维的重量修正系数为1.04。  相似文献   

18.
文章研究了普通粘胶纤维、竹炭粘胶纤维、负离子粘胶纤维、芦荟粘胶纤维等新型再生纤维素纤维和Modal纤维的物理机械性能,研究发现纤维的物理机械性能与纤维外在特性具有很大关系,纤维形态、结晶度、力学性能、回潮率及芯吸效应对纤维特性影响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9.
竹纤维的染色动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隋淑英  朱平  许长海  王炳  李汝勤 《印染》2006,32(1):11-15
选用直接菊黄G染料,研究了竹纤维染色动力学的几个参数,绘制了染色速率曲线,让明竹纤维的染色动力学特性优于棉纤维和粘胶纤维。在同一染色条件下,测定了染料对竹纤维、粘胶纤维和棉纤维在不同染色时间下的扩散系数D,结果表明,竹纤维的扩散系数较大,且随染色时间的增加而减小,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大。由半染时间和平衡上染百分率综合考虑得出,扩散系数D比染色速率常数(K’)更能充分说明,染料对竹纤维的上染性能较棉和粘胶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