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本文就柴油机微粒排放的测试方法、主要特性及其改善措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3.
臭氧在降低柴油机微粒排放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油机的微粒排放物所造成的巨大危害性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已成为柴油机今后发展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臭氧助燃机理分析,设计了臭氧发生器,并将其应用于295柴油机,PM降低14.3-22.5%。  相似文献   

4.
柴油机的微粒排放物所造成的巨大危害性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已成为柴油机今后发展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臭氧助燃机理分析,设计了臭氧发生器,并将其应用于295柴油机,PM降低14.3~22.5%。  相似文献   

5.
对蜂窝陶瓷作为柴油机排放微粒过滤装置滤芯的结构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与电加热元件贯穿其中的分区电加热再生产方案相结合的直通式滤芯结构。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案能较好地兼顾碳烟过滤效率,过滤装置压差及柴油机性能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柴油机排放微粒簇结构的数学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计算机对柴油机排放的碳烟微粒结构进行模拟. 方法利用分形理论,采用有限扩散凝聚模型(DLA)对微粒簇的结构参数进行计算. 结果计算结果与实测的微粒簇尺寸分布的分维数和表面积分维数符合得较好. 结论分形理论能够比较准确地得出柴油机微粒簇的结构参数.  相似文献   

7.
8.
本文综合分析了国内外对柴油机微粒排放研究的结果,阐明了微粒排放的成分及后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试验研究了3种替代贵金属催化剂的氧化催化转化器对柴油机微粒排放的影响。同时研究了催化转化器的净化效率、低温起燃性以及高温时抑制生成硫酸盐颗粒的能力。试验证明:V-Mn-Cs/-γAl2O3/堇青石蜂窝陶瓷(CC)催化转化器具有良好的净化效率,可以替代贵金属催化器;V-Mn-Cs/-γAl2O3/CC催化转化器具有很好的低温起燃性和高温抑制生成硫酸盐颗粒的能力;对该催化转化器进行了30 h的效率考察试验,其净化效率保持在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0.
柴油机排气微粒过滤器试验装置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机内净化技术是降低柴油机微粒与NOx排放的主要技术措施。自然吸气式Y4100Q型柴油机通过对配气、喷油系统和燃烧室结构等进行若干技术改进和优化设计后,可使其排放性能得到明显改善,并满足欧-I标准要求。该技术具有经济成本较低。使用维护方便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采用二段撞击式单颗粒采样器进行采样,分析柴油机排放颗粒物的形貌、粒径、颗粒物排放的影响因素以及与国外柴油车的对比,最后发现:柴油机排放颗粒物以链状粒子为主,占粒子总数的72%,其次是矿物颗粒,矿物颗粒以单颗粒和粘附二次污染物两种形式存在,粒径大多集中在0.2~0.6μm。周围大气颗粒物以多边形粒子为主,粒径集中在0.3~0.5μm。随着柴油机负荷增大,颗粒物数量逐渐增加,但有机颗粒物数量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在低硫(w(S)=30×10-6)柴油中直接添加微量的铁基添加剂,通过发动机台架试验研究了铁基添加剂对柴油机性能、气体排放、微粒数量浓度及其粒度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铁基添加剂时,发动机动力性稍有提高,燃油消耗率略有下降,CO、HC和NOx排放有降低趋势。铁基添加剂能够显著提高总微粒数量浓度,尤其是核态微粒排放,试验工况下加剂柴油的核态微粒数比例均高于纯柴油,基本上都大于90%。此外,除了高速工况,燃油添加剂的使用降低了积聚态微粒排放。  相似文献   

14.
船舶柴油发电机组双回路系统神经网络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船舶柴油发电机组转速控制与励磁控制,设计了CMAC神经网络与PID控制器相结合的并行控制系统,并分别运用到船舶柴油发电机组系统的2个控制回路中。CMAC神经网络控制算法具有在线学习速度快和局部泛化能力强的特点;在控制中,CMAC神经网络通过对发电机控制的学习,获得了系统广义被控对象的逆动态逼近模型,以此实现对系统的控制。在某大型船舶电力仿真系统的运用中,发电机负载特性测试的结果表明控制系统的2回路之间的协调性好,系统控制质量满足有关船舶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针对某些重型柴油机在进气中冷后加入足量的EGR较为困难,瞬态工况下EGR优化后的发动机排放性能恶化的问题,从精确控制EGR流量、优化空燃比、降低排放的目的出发,在一台CY6D180高压共轨重型柴油机上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基于排放优化原则,研究了利用节气阀配合EGR阀引入EGR后的发动机稳态特性,提出了一种两阀联合关开优化发动机瞬变排放性能的策略。进行了瞬态工况条件下的对比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瞬态空燃比控制方法在保证烟度排放值在3.5%限度内的情况下,NOx的排放量也不超过稳态工况点的10%。  相似文献   

16.
燃油喷射系统对柴油机有害物的排放有着重要的影响.针对传统燃油喷射系统有害物排放污染环境的问题,分析了有害物生成的原因.根据现代柴油机对燃油喷射系统的要求,结合实例介绍和分析了电控共轨喷油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指出了其优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应用电控共轨喷油系统是降低柴油机有害物排放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在车用0#柴油中添入铁基燃油添加剂(FBC),在一台配置无涂敷碳化硅微粒捕集器(DPF)的CA6DL2-35E3高压共轨重型柴油机上对其排放微粒进行捕集加载与再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ESC-13工况测试循环下,采用低含硫量的欧Ⅳ0#柴油可实现DPF微粒捕集效率达90%.再生过程DPF中轴线出口位置具有最高燃烧温度,为...  相似文献   

18.
神经网络在船舶柴油机NOx排放特性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预测船舶柴油机N0x排放特性,从初始权值的选取及学习率动态优化对BP算法进行了改进,通过改进的均匀试验设计法,对少量具有代表性、易于测试的工况进行N0x排放测试,利用BP神经网络建立了船舶柴油机NOx排放特性预测模型并进行了计算,与实测的4种工况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第1工况的N0x排放浓度相对误差为3.7%,N0x比排放的相对误差为4.3%,而其他各工况的N0x排放浓度相对误差在2.4%以内,NOx比排放相对误差在2.9%以内.因此,该模型预测精度较高,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能有效地预测船舶柴油机N0x排放特性.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高压共轨增压中冷柴油机燃用天然气转化制成的合成油(Gas to liquid,GTL)不同添加比例的混合燃料在恒转速增转矩瞬态工况下的微粒排放粒度分布特征,分析了工况瞬变率及GTL添加比例对于微粒排放粒度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恒转速增转矩工况瞬变率的减小,各种试验燃料的微粒排放总量及其随时间变化的增长率均...  相似文献   

20.
According to demand of electronic control and combustion process measurement in diesel engine, cylinder pressure difference method was introduced to study combustion condition. Combustion parameters such as intensity, phase and heat-releasing rate were used to describe combustion condition. Combustion commencement angle, maximal burst pressure and its angle, and bar-center point in pressure difference curve were selected as character parameters to demonstrate overall combustion charater. The 4100 diesel engine was simulated with GT-POWER software, relation of pressure character index with injection timing and injection quantity was resolved by simulation and measurement of pressure data, and varying trend of each pressure character index with diesel engine emission NOx based on experimental data was analyz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pressure character index had direct relationship with injection fuel timing and engine output parameter, and pressure character index could be used as combustion condition fla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