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水蒸汽对CaO颗粒脱硫反应催化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对于水蒸汽提高乏脱硫剂的脱硫能力前人已经做过研究。其方法是:将一次脱硫产物进行水合反应,然后再用处理过的乏脱硫剂进行二次脱硫反应。蒸汽活化的温度从常温到600℃,脱硫反应温度从常温到800℃。然而烟气中含有的水蒸汽对于CaO颗粒脱硫反应的影响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该文用4种CaO样品在TGA上从300℃到900℃对水蒸汽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动力学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水蒸汽对CaO颗粒脱硫反应具有催化作用。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水蒸汽的催化作用逐渐削弱。由于CaO样品的颗粒性质涵盖了工业级石灰,因此,水蒸汽对CaO颗粒脱硫反应的催化作用可以推广到工业级CaO颗粒。 相似文献
2.
磁流化床强化烟气脱硫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磁流化床烟气脱硫是一项全新的脱硫技术。该文通过实验验证了在一定磁场强度下,其脱硫效率比普通喷雾干燥脱硫有大幅度提高。为分析磁流化床强化烟气脱硫的机理,文中对脱硫产物进行了比表面积分析、扫描电镜(SEM)分析和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磁场增大了脱硫产物的比表面积,加强了铁元素的催化氧化作用,从而明显提高了脱硫效率。 相似文献
3.
4.
5.
快速流态化下烟气循环流化床脱硫数学模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利用以工业石灰,粉煤灰和添加剂制备的高活性吸收剂在循环流化床上进行了脱硫实验,通过对床内流场和温度场的分析,建立了快速流态化下循环流化床的物理模型;在此基础上,针对床内喷水增湿活化脱硫时吸收剂的三种不同物态:新鲜干燥颗粒、干燥再循环颗粒、含水颗粒,分别建立了与之对应的表面覆盖模型、气固反应模型、浆滴脱硫模型;总结得到了快速流态化下烟气循环流化床总的脱硫模型;同时利用模型模拟了各种参数对脱硫效率的影响。经实验验证模型误差在5.2%以内,较以往模型具有更高的精度。该模型对于揭示在快速流态化下循环流化床脱硫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干性条件下脱硫反应中孔分布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该文利用压汞分析微观手段,对吸收剂孔结构的实验数据提出脱硫剂的孔径分布满足高斯函数分布形式,在此基础上,充分考虑了吸收剂颗粒内部孔结构在硫化反应过程中的变化,建立了干性条件下SO2和多孔CaO反应的孔分布数学模型。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能够很好地反映脱硫反应的本质过程,可以用来预测脱硫剂的钙转化率。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烟气CFB干法脱硫系统的组成。提出了各系统的设计注意事项,如物料循环系统应注意注水位置和防止堵塞;吸收塔系统应注意保持烟气和吸收剂粒子一定的流速,保证良好的雾化条件;吸收剂制备系统应注意保证吸收剂品质和充分消化;除尘系统应保证长期稳定工作条件,并正确选择滤料。这种系统集"脱硫"、"除尘"、"除灰"于一体,最重要的是要充分保证脱硫后的物料是干燥的。 相似文献
8.
9.
循环流化床干法烟气脱硫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家对节能减排要求日益提高.火电厂流化床机组建设项目不断增多。文章介绍了南昌电厂循环流化床干法脱硫的主要设计参数及工艺流程,对运行过程中影响脱硫效率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
同时脱硫脱硝技术具有结构紧凑、费用低的潜力,已得到广泛关注。为探索流化床对多污染物同时脱除的可行性,提出中温同时脱硫脱硝技术方案,并在中试规模的循环流化床实验台上进行了同时脱硫脱硝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在650~800℃的中温烟气干法脱硫系统中喷入还原剂NH2或尿素,可以实现同时脱硝。还原剂的加入对脱硫效果没有影响。使用NH3作为还原剂时脱硝的最佳温度区间为700~750℃,最高脱硝效率为52.3%;使用尿素时最佳温度区间为780~810℃,最高脱硝效率为73.2%。副产物N2O和NO2的生成不明显,出口NH3的逃逸可以通过提高床温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11.
细菌湿法烟气脱硫试验研究初探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寻找有效、经济的烟气脱硫技术是减轻电厂SO2排放的关键所在。该文提出了一种利用微生物技术与过渡元素金属离子催化作用相结合的新型的烟气脱硫方法,并在呼和浩特电厂进行了中试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此法的脱硫效率可以达到80%左右。试验中摸索出了一些影响细菌湿法脱硫效率的关键因素,如吸收液中细菌的数量、吸收液pH值、气液比及吸收液含氧量等,为理论上进一步探讨细菌微生物法脱硫的机理和最终工业化应用打下基础。此外,技术经济性分析表明,由于该方法的成本消耗低,可望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燃煤高铝飞灰在电除尘器中行为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中国西部一些电厂燃用高铝煤后,其电除尘器效率明显下降.为探明高铝飞灰对电除尘器性能的影响机理,通过采集燃用高铝煤电厂的电除尘器入口及出口飞灰,利用自主研发的高压粉尘比电阻试验台和粘附性测定仪对其比电阻、粘附性以及化学成分进行了测定,并且分析了电除尘器运行的伏安特性.结果发现,电除尘器入口及出口飞灰中铝含量分别高达44.2%及47.8%,其比电阻也超过了10 12Ω.cm,但并不容易引起明显的反电晕.高铝飞灰粘附力较小,对电场风速比较敏感,容易产生二次扬尘,从而使电除尘器效率下降. 相似文献
13.
电厂锅炉常用钢材热态飞灰磨损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冲蚀磨损是电厂锅炉对流受热面泄漏的主要原因之一,占到锅炉事故的75%以上.因此,研究对流受热面常用钢材的耐磨损性能,对解决电厂爆管问题有很重要的实际意义.该文主要研究燃煤电厂锅炉常用钢材20碳钢、12Cr1MoV和15CrMo合金钢在200℃~550℃温度范围内受飞灰冲刷磨损的规律.试验结果表明,3种材料均是随温度的升高,其磨损率先下降而后上升.根据数据处理结果,分别得到了3种材料的速度指数、温度指数及其临界温度,并对3种材料的耐磨损性能进行了分析与比较. 相似文献
14.
蒸汽活化改善中温烟气脱硫的机理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5
用蒸汽处理用于中温烟气脱硫的失去反应活性的脱硫剂可以显著提高钙利用率和脱硫效率。为了探明蒸汽活化机理,借助于成分分析和表观形貌检测,分析了蒸汽处理后的脱硫剂理化特性的变化,用CaO迁移的新观点揭示了中温蒸汽活化提高脱硫剂固硫能力的机理,经过蒸汽活化后,乏脱硫剂颗粒除了发生破碎外,其内部未反应的CaO会与蒸汽水合成Ca(OH)2,继而在体积膨胀作用下迁移到颗粒表面,并在分解温度以下还原和与SO2发生反应,迁移过程还改变了颗粒表层的孔隙结构,改善了SO2与CaO扩散,接触和反应。 相似文献
15.
横纹管污垢性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在实验室进行了横纹管的传热性能实验,得出了横纹管管内强制对流换热关联式。以硬度800mg/L的人工硬水作为工质,在流速0.38m/s,管外水浴温度60℃和相同管内工质入口温度的条件下,进行了横纹管及其对应光管管内污垢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横纹管不仅有较好的传热性能,还有较好的阻垢性能。 相似文献
16.
煤粉加压密相输送实验研究 总被引:18,自引:7,他引:18
该文建立了一个接收端压力为3MPa,输送压差可达1MPa的高压密相气力输送实验系统,在其上用氮气进行了干煤粉加压密相输送实验,研究了该系统作为干煤粉加压气化炉供煤装置的工作特性,包括输送稳定性、以及输送压差与煤粉输送速率和输送管中煤粉浓度的关系等。研究结果表明,该干煤粉加压密相输送系统工作稳定,实现了高浓度低速连续的密相输送。在3MPa下,输送煤粉的固气比达到586kg/m^3(气)、输送速率通量达到3775.6kg/(m^2.s),输送气体速率范围为4.2m/s-6.9m/s,达到了干煤粉加压气化炉的工艺要求。分析表明,在高压、高浓度密相输送情况下,输送管中的煤粉浓度是影响输送管道压降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贝壳脱硫性能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采用热重分析仪和压汞仪对4种贝壳和一种石灰石在不同反应条件下的脱硫性能和孔结构进行了试验研究。随SO:浓度的增加、反应时问的增加,贝壳与石灰石的钙转化率增加。贝壳的脱硫效果优于石灰石,其最佳脱硫温度比石灰石的高:扇贝壳的约为1050℃,海螺和毛蚶壳约为1000℃,花蛤约为950℃,而石灰石的约为900℃。煅烧贝壳的内部孔径在0.2~10μm之间,比表面积在0.6459~1.1389m^2/g,而石灰型CaO的孔径集中在0.02~0.1μm,比表面积为12.2209m^ 2/g。孔分布良好的贝壳具有较好的脱硫动力学特性,脱硫剂的钙转化率较高。 相似文献
18.
垃圾焚烧炉飞灰中二噁英的低温热处理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在管式炉中研究了垃圾焚烧炉飞灰在氮气气氛条件下温度、时间对飞灰中二噁英分布特性的影响,利用高分辨色谱/低分辨质谱(HRGC/LRMS)分别测定了气相以及固体残渣中的二噁英,试验结果表明,气相中生成的主要是八氯代二噁英(OCDD),而固相中则以低氯代的二噁英为主;虽然飞灰中的二噁英都不同程度的得到了降解,但是在一些试验工况下气相中生成了大量的OCDD;飞灰低温热处理去除二噁英的最佳的试验条件为:氮气气氛下,温度在400℃,加热时间为60min. 相似文献
19.
气体再燃低NOx排放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12,他引:9
在一台具有空气分离、燃料分级燃烧等多用途的一维热态试验台上,研究了天然气再燃燃烧过程中停留时间、空气过量系数、温度、煤种等一些关键因数对NOx释放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再燃区停留时间有利于降低NOx的排放,其最佳停留时间为0.6s;再燃区过量空气系数存在一个最佳值(0.8~0.9);脱氮效率随着再燃量的增加而增大,随着再燃区温度的增加而增大;对于不同煤种,均能起到显著的降低NOx排放作用;试验室的脱氮率为70%~80%,NOx的排放浓度可在200mg/Nm^3以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