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对证券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予以规定,是证券市场法制化的基本保证。从现有法律、法规看,我国对证券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虽然也同其它国家一样,采用了综合法律责任方式,但是明显偏重于行政责任,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的规定则比较笼统、薄弱,缺乏实际操作性,在许多情况下流于形式,不能有效发挥其应有的规范证券市场的作用。就我国目前最具普遍效力的两个证券法——《禁止证券欺诈行为暂行办法》和《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并结合国外有关立法实际,对上述问题作了较全面、具体的分析,颇能切中我国证券市场法制建设中的若干时弊。  相似文献   

2.
我国《公司法》没有规定董事对第三人的民事责任制度,在理论上也有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对法人机关代表理论的理解过于绝对化。本文重点探讨了董事对第三人民事责任的性质、构成要件,责任主体、第三人范围等内容,并认为我国《公司法》应借鉴国内外立法对董事向第三人承担民事责任的制度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3.
我国《公司法》没有规定董事对第三人的民事责任制度,在理论上也有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对法人机关代表理论的理解过于绝对化。本文重点探讨了董事对第三人民事责任的性质、构成要件,责任主体、第三人范围等内容,并认为我国《公司法》应借鉴国内外立法对董事向第三人承担民事责任的制度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4.
证券虚假陈述侵权案件涉及主体众多,责任划分不清晰。本文以22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证券市场虚假陈述侵权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中侵权行为的构成要素为绪,结合案例,对相关规定进行梳理,厘清各主体间的法律责任及抗辩要点。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证券法、公司法、注册会计师法和刑法对虚假信息的法律责任追究存在不足之处,并提出了治理虚假信息应以完善民事责任为主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对强制退市公司投资者的损失赔偿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虚假陈述达到法定标准即被强制退市,投资者对由此遭受的损失有权要求赔偿.文章通过对<证券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的相关规定的分析,指出其中的合理之处、不足和矛盾,从请求权主体、投资者损失的界定、因果关系、投资者提起民事诉讼的障碍及解决等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7.
为了系统规范中国的证券发行市场,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借鉴国外证券市场的经验,中国证监会于2003年12月28日发布了《证券发行上市保荐制度暂行办法》(下文称《办法》),并于2004年2月1日起正式实施。由此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将持续保荐人制度应用于主板市场的国家。那么,保荐人对自己的保荐行为承担何种民事责任,本文针对证券市场保荐人民事责任问题进行具体阐明。  相似文献   

8.
我国《合同法》对表见代理制度的规定过于简略,导致实践中对其认定较为混乱。以其类型和表现形式为研究基础,提出表见代理应当具备主观和客观方面的构成要件以及在认定表见代理时应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9.
与上市公司收购相比,我国上市公司反收购的制度体系尚未建立。我国《公司法》、《证券法》、《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禁止证券欺诈行为暂行办法》、《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等规范企业行为与证券市场的法律、行政法规、规章都未能将反收购规制问题妥善解决。通过与西方一些国家反收购制度的对比以及对反收购制度合法性问题的分析,本文对上市公司反收购实践与立法进行了一定的理论探索尝试。  相似文献   

10.
证券市场上的违法行为屡见不鲜,其中虚假陈述行为是唯一有法律规定可以提起民事赔偿的.2003年1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出台《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简称《1.9规定》)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完善,《1.9规定》的出台也已过8年,其中有不少条款在现实操作中遭遇瓶颈,尤其是在证明投资者损失与虚假陈述行为是否具有因果关系的判定上,《1.9规定》中认为不具有因果关系的情形在现在的情况下愈发不能适应实际情况,亟待进一步的解释与完善.  相似文献   

11.
公司机会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评述了美国判例法上流行的公司机会的认定标准。针对董事利用公司机会和董事篡夺公司机会后如何对于公司进行救济做了论述,并根据我国的实际提出若干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2.
2006年8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修订后的《合伙企业法》和《企业破产法》,修订后的合伙企业法和企业破产法解决了目前我国企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极大地完善了我国关于商事主体的立法.新增加的这些规定,是民法通则相关规定中所没有的,是对民法通则一般规定所做出的商事特别法的补充和完善,这进一步说明民法和商法的一般法与特别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前,面向人防工程的结构设计软件比较匮乏,而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空法》,各人防重点城市在新建民用建筑时,要修建防空地下室,其数量和规模的增大,使采用传统设计方法的人员有着极大的工作量,所以人防结构设计软件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文章介绍了AutoCAD公司的面向对象技术的二次开发平台的特性和功能,探讨了采用面向对象的软件设计方法,结合MFC和ObjectARX对人防工程结构CAD设计的实现技术和思想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民法质的规定性、内部互相联系的各构成要素及结构,决定其具有调整商品经济的特殊功能及在政治、经济领域的独特作用.只有在民主的大环境中,民法才能充分发挥其功能.民法特殊的规范、手段和民事责任形式,决定其对市场经济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相似文献   

15.
新民事诉讼法修正案用两个条款规定了虚假诉讼行为。当务之急是对民诉法修正案的两个相关条款作出司法解释,以规范惩治虚假诉讼犯罪的司法实践,结束同事不同罚的混乱局面。目前应当适用刑法第307条和第313条分别以帮助伪造证据罪或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来对虚假诉讼行为定罪量刑,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择一重罪处罚。  相似文献   

16.
理论界对民事诉讼法修改的讨论正处于热潮之中,很多学提出了增设“小额诉讼程序”的设想。本拟从国外小额诉讼制度的特点、我国学主张设置的理由及我国民事诉讼程序的规定和实践中操作效果这几个方面的探讨,来论证“小额诉讼制度”在我国设置的不必要性,并提出简易程序完善的设想,以期对民事诉讼法的修改有所参考。  相似文献   

17.
可预见性规则是限制完全赔偿原则,使损害赔偿范围合理化的重要合同法规则。该规则在英美法与法国法中均有体现,对该规则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正确使用我国《合同法》第113条第一款的规定,以满足实践中合同损害赔偿诉讼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最淡的墨水胜过最强的记忆"是基于长期社会生活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性认知。在民事诉讼中,便意味着作为证据的书证的稳定性、可靠性优于人证。这一认知倾向始终影响和指引着世界各国的诉讼立法,并产生了诉讼对书证的不同程度的倚重和依赖,书证优先主义便是最直接最有力的印证。两大法系在各国民事证据制度方面或多或少均有所体现,尤以法国民法典第1 341条最为典型。我国证据立法及相关司法解释中亦有一定程度表现,特别是公证书作为诉讼证据所反映的"书证优先主义"最具特色,只是在司法实践中常常被漠视和误读而产生颇多歧见。对两大法系主要国家或地区的"书证优先主义"进行比较分析,并以公证书为主要考察对象,引发对我国构建适度书证优先主义证据制度的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19.
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归责原则是一个争议已久的问题,我国民法与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不相一致,同时道路交通安全法本身存在矛盾。对此,笔者在比较不同法系国家及我国学者不同见解的基础上提出些许建议。  相似文献   

20.
工业品的外观作为事实的创造性智力活动的成果 ,它是民法和知识产权法的保护对象。工业品外观具有艺术性、技术性、显著性和可识别性等多重法律属性 ,依据著作权法、专利法和商标法分别规定的作品、外观设计专利和注册商标的条件 ,工业品可以获得相应的知识产权保护。同时基于诚实信用原则 ,工业品外观又可以作为产品的装潢得到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保护。法律对工业品外观的多重保护 ,全面、充分地保护了企业的无形财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