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单漂移聚束器的非标准聚束模式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单漂移聚束器标准聚束模式要求粒子注入能量和聚束器漂移管的几何尺寸之间必须满足严格的条件,严重地限制了可聚束粒子的种类。文章论述了采用非标准聚束模式的方法,计算不同粒子在HI-13串列加速器上实现脉冲聚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3.
5.
介绍了600kV强流微秒脉冲加速器中束流脉冲化系统的物理设计、工艺结构特点、粒子动力学计算、聚束腔的静态特性调整与测量、高频功率发射系统以及载束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6.
7.
8.
在 4年时间内和德国慕尼黑技术大学合作研制成一台Interdigital-H型加速结构 (以下简称IH型结构 )的射频直线后加速器[1] 。叙述了该加速器的原理和结构 ,间隙电压的调整 ,束流动力学 ,射频系统及聚束器。在 84 .2MHz的谐振频率下 ,输入 3kW射频功率 ,它可以把质量数为 3的离子的能量从 340keV提高到 1.74MeV ,有效分路阻抗高达 4 0 8MΩ/m。用H+ 3 束一次调试出束成功 ,输出H+ 3 离子的能量达到设计值。该后加速器采用的二谐波双漂移聚束器 ,把束流聚集成宽度为 36 0 ps的束团 ,使加速腔的接受度提高到 2 4 0°。由于采用了双间隙型λ/ 4同轴腔结构 ,分路阻抗是慕尼黑以前所用的单间隙型的 4倍 ,而聚束系统占用的束线长度缩短到 2 0 %。 相似文献
9.
上海光源直线加速器采用一个次谐波聚束腔组成预注入器[1],其性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直接关系到电子束流的品质.二次电子倍增效应是其不稳定性的原因之一,为考察其中的二次电子倍增效应,将上海光源次谐波聚束腔与最普通的重入式谐振腔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实际使用的工作范围内,优化次谐波腔形状可有效抑制其中的二次电子倍增效应.进一步的考察表明,腔体结构的圆滑设计是抑制二次电子倍增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11.
介绍用来产生放射性核束的厚靶的物理设计过程,提出对靶材料特性和温度条件的严格要求,列举了几种候选靶材,设计了1个石墨靶衬并合理安排靶的水冷散热结构,计算了厚靶的三维温度分布情况。计算结果表明:此厚靶完全能够承受最高达14kW的质子束入射束流功率,靶的温度可以根据不同要求控制在1300—2000℃。 相似文献
12.
目前所使用的各种离子源,还不能产生具有完全单一荷质比的离子,所以,离子源所提供的离子束是包含多种离子组态的混合束。因此,要把离子加速到高能,就涉及到一个多动量离子束加速系统。在由电磁场(电磁组件)构成的强流带电粒子加速系统中,多动量离子束的加速和聚焦会产生许多缺陷与困难。在强流加速器中,提高所需离子的加速效率,减轻加速器的总负荷,是一个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强中子发生器离子光路设计与调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介绍了3×10~(12)n/s强中子发生器离子光路设计与调试。在该器设计中,充分考虑了空间电荷效应,并采取有效措施,如使用空间电荷透镜等,保证了在强流条件下,高效率地传输和聚焦。文章还给出强流情况下,实际的束流分布、传输效率等有关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