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动态参数的获取及时间校正系数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盆地定量分析的精度,必须在模拟过程中尽量采用动态参数,但如何准确获取各种动态参数是当前盆地分析模拟研究中的难点之一,在对“动态参数”的概念及其3种获取方法进行详细论述的基础上,提出了能更加准确地校正时间因素对各种模拟参数影响的“时间校正系数”概念,并以孔隙度为例,对其确立方法作了详细的阐述。“动态参数”和“时间校正系数”概念的提出和确定对盆地定量分析,特别是含油盆地内各种演化史的深入研究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迂曲度是稠油油藏水平井产能预测方法中的一个重要参数,计算迂曲度的关键在于确定平均孔隙半径。提出了两种确定平均孔隙半径的方法:压汞法和动态法。应用压汞法,经计算得到了大庆外围油田迂曲度为1.5~1.95,平均1.75。动态法是间接方法,理论基础是泊稷叶方程和毛管束模型,考虑到毛管束模型和真实储层的差异,引入了校正系数,提出了确定校正系数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热解参数S1是表征泥页岩中游离烃含量的关键参数,其准确性直接影响页岩油资源潜力评价结果的可信度,受实验分析技术的影响,测得的S1需要进行轻、重烃损失校正。通过对三塘湖盆地芦草沟组来源原油进行热解分析,初步证明热解参数S1中的重烃进入了S2中,进一步通过对抽提前、后热解实验参数的对比,确定了重烃校正系数为1.2。通过对比成熟度及类型均一致的松辽盆地青山口组一段泥岩的校正系数变化曲线,确定芦草沟组泥岩S1的轻烃校正系数为0.8。综合实验值及轻、重烃校正系数,确定芦草沟组泥页岩热解参数S1校正后是3S1。  相似文献   

4.
四川盆地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川盆地三次油气资源评价”按照国家资源评价办公室规定的统一的模拟方法和参数体系标准,模拟计算盆地的分层系和总资源潜力。中详细介绍了盆地模拟技术的方法原理和盆地综合模拟系统BASIMS4.5,对四川盆地模拟成果作了初步分析。不但搞清了盆地生烃凹陷和主力烃源岩(层)的规模分布和品质(生、排烃强度和排烃效率),开展石油地质条件定量分析,为盆地的区带及圈闭风险分析和经济评价提供依据,而且进行有利方向和远景目标的优选分析,建立了盆地规范的基础参数数据和盆地模拟成果图件。  相似文献   

5.
资源评价除提供结果数据外,更重要的是要对有利区优选和勘探部署提供依据。针对传统页岩气资评方法存在的不足,结合地层孔隙热压模拟实验和最新盆地模拟技术,提出了采用“存滞系数”法开展页岩气资源评价的流程,并指出泥页岩生—排—滞留烃演化模式和页岩气“存滞系数”是两项最关键的参数。以目前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程度最高的川东南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泥页岩为例,详细阐述了新方法的应用过程,结果显示“存滞系数”法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和可行性。与传统方法相比,“存滞系数”法既考虑到页岩气的动态演化过程,又考虑到晚期保存条件对页岩气富集的影响,并能刻画页岩气资源的空间展布特征,在页岩气资源评价和有利区优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盆地模拟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   总被引:23,自引:8,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系统介绍盆地模拟系统的国内外发展简史基础上,分析了盆地模拟地质模型和数学模型的发展现状,尤其分析了油气成藏动力学“五史”模型的发展现状,提出盆地模拟技术有待解决的5个难题:(1)盆地动力学模型与油气成藏动力学模型的有机统一;(2)三维地质体动态平衡模型及相应的数学模型建立;(3)盆地古水动力学过程的准确模拟;(4)成藏动力学各模型的全三维化;(5)可变网格的偏微分方程组求解。认为盆地模拟技术未来十年的发展趋势是:(1)基于盆地动力学演化的全三维油气盆地动态模拟系统得以建立并逐渐完善;(2)由大型勘探数据库支持的盆地动态模拟系统成为油气勘探和资源预测的得力工具;(3)成油气系统模拟成为盆地模拟的重要内容和发展形式;(4)“交互模拟”、“人工干预界面”和“综合评价”技术获得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7.
根据国内外油气地质理论的进展状况,为了促进21世纪油气勘探,在阐明盆地油气成藏动力学概念及内涵后,建议在盆地区域地质背景、盆地地球动力学研究、盆地“三场”定性定量分析的基础上,以地质实体油气系统为主要单元,辅以油气藏形成的时空分析,用系统论的观点、方法指导油气藏形成过程的详细剖析,力求做到静动结合、时空结合、今古结合,总结盆地油气成藏模式及有利部位,为编制钻探部署方案提供依据。上述全部内容定能藉助实验室物理模拟和计算机数值模拟来实现。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渤海南部以复杂河流相油田为主的多个油田相继投产,整体产能与油田开发方案设计较为一致,但是单井产能差异较大。为了合理地进行产能评价,以渤海南部KL油田群为例,将油田投产初期产能与ODP方案产能进行对比,详细剖析了比采油指数、储层厚度、储层物性、时间校正系数及层间干扰系数等因素对产能评价的影响,并对比采油指数、时间校正系数、层间干扰系数提出了新的校正方法,首次提出利用电阻率校正比采油指数,多元回归法确定层间干扰系数。  相似文献   

9.
为了科学合理地评估页岩气资源量,系统分析了目前国内外常用的页岩气资源评价方法及所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泥页岩生烃—排烃—滞留烃演化过程出发,提出了页岩气存滞系数的概念和获取方法,并通过典型井解剖分析了页岩气存滞系数的影响因素,建立了基于页岩气存滞系数和盆地模拟的页岩气资源量计算新方法。研究结果表明:①页岩气资源评价方法可划分分为静态法、动态法和综合法3大类,目前国内常用的静态法中的体积法和类比法存在着无法确定页岩气资源空间位置分布的问题,该问题可以通过成因法计算页岩气资源量的技术思路加以解决;②基于泥页岩生烃—排烃—滞留烃演化过程,提出页岩气存滞系数的概念,页岩气存滞系数是成因法计算页岩气资源量中最关键的参数,可以在单井泥页岩精细生烃—排烃—滞留烃模拟计算的基础上,结合实测含气量数据反算获得;③页岩气存滞系数主要受泥页岩生烃条件、储集性能和保存条件的影响。结论认为,基于存滞系数的页岩气资源量计算方法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可为页岩气选区评价、有利区优选和勘探部署编制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盆地基底古热流是实现盆地地热场模拟的基础边界参数条件。为了求取这个边界参数。以“剥层”法模型为基础,通过大地构造背蒂类比法确定盆地演化过程中莫霍面古热流值,以现今地壳结构为约束条件类比古地壳结构,从今至古反演求取了盆地基底的古热流。该方法使用较为简单,已在一些盆地的地热场模拟中得到了较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该文在总结前人油气系统分类的基础上,将中国海相盆地油气系统划分为6种类型,分别为坳拉槽及其后期的台向斜油气系统、克拉通盆地油气系统、克拉通周边沉降盆地油气系统、前陆盆地油气系统、走滑盆地油气系统和陆缘裂陷盆地油气系统.作者提出一个完整的油气系统实际上包括了4个方面的内涵,并对各系统的主要特点进行了分析总结.进一步将这6类油气系统划分为简单型和复合型两大类油气系统.   相似文献   

12.
潭试典  王冰 《石油学报》1990,11(3):1-11
我国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形成于不同的地质背景中,印支期古特提斯洋闭合,印支褶皱带以北出现了陆相盆地,南方上扬子区出现残留海盆。燕山期、喜山期随着中特提斯、新特提斯洋相继关闭,使原有的大型盆地得到改造,形成一系列新生的沉积盆地。这些盆地形成的构造环境各不相同,可由板块或块体的边界系统的地球动力学环境来划分。这些环境分别形成裂谷型裂陷盆地、造山型压陷盆地,以及剪切型拉分盆地等。如以盆地构造特点可分为坳陷盆地和断陷盆地。随着地质历史的发展,不同时期板块或块体所处的地球动力学环境也在发生变化。因此,某些盆地形成以后,其力学性质多次发生变化,不仅表现在盆地边界的力学性质转化上,而且表现在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盆地相互叠加,从而使我国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具有许多独特新颖的构造类型;建立这些盆地演化的模型,可为研究岩石圈构造变形及能源矿产分布规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裂谷盆地的理论模拟──以松辽盆地为例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目前存在的裂谷盆地的两种理论模型进行了模拟,并通过其与实际盆地的观测资料的拟合,来确定盆地的形成机制和演化历史,得到有关盆地演化过程中诸如伸展量、构造沉降量、岩脉侵入量及古热流变化等参数。   相似文献   

14.
丽水-椒江凹陷构造演化特征与油气聚集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通过对东海盆地丽水-椒江凹陷构造特征及其演化历史的分析,认为该凹陷基本构造特征为\"南北分区,东西分带\",并具有典型的东断西超的半地堑式的构造特征。凹陷经历了多期的构造活动,使得研究区内断裂非常发育,期间多次的抬升剥蚀,造成了多个构造层系之间的区域性不整合,并形成了多种类型的构造圈闭。其形成演化过程可分为裂谷盆地、断陷、坳陷和区域沉降4个阶段:早期在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和库拉板块的联合作用下,产生了凹陷的雏形――裂谷盆地;后期由于太平洋板块的持续俯冲所产生的弧后拉张效应,将凹陷改造成了断陷型盆地;始新世时太平洋板块的俯冲方向发生改变,形成坳陷;上新世时凹陷处于平稳补偿沉积状态,但随后多次的区域隆升,使部分先期沉积的地层遭受剥蚀,形成了区域性的不整合面。同时凹陷内主要断裂的长期活动控制了烃源岩的发育与分布,促进了油气的垂向运移,并且对油气的聚集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信噪比,我们曾应用过各种类型的组合系统,但到目前为止,对组合法的研究还是很不够的。 本文讨论了不同类型组合系统的相关响应,给出了组合系统统计效应更一般的表达式,把表达式建立在严格的理论基础上。它适用于任意类型的组合系统,也适用于水平迭加、迭加偏移等具有动校正的非线性组合系统。通过组合参数的选择,进行弱相关接收或独立接收以提高统计效应,降低相关效应,这是增大信噪比,提高时问剖面可靠性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盆地流体动力学及油气运移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盆地流体地质学的核心是流体动力学。分析盆地流体动力学的发育特点与演化历史,是目前进行油气运移、成藏研究的一个有效途径。由于中国沉积盆地的后期改造强烈,油气作为流体矿产,其运移、成藏作用及赋存位置的动态性更加明显。辨识、评价盆地改造作用对盆地流体动力学的影响,有助于更加科学、有效地进行油气运移研究。在综合分析影响盆地流体动力学的因素——沉积物的埋藏和成岩作用、大气水和地表水的渗入作用、构造作用以及地下流体的相对分布——的作用机理的基础上,作者阐述了目前盆地流体动力学研究的进展和难点问题,归纳出了盆地流体动力学的演化特点,最后指出了近期研究中有待解决的几个关键科学问题,以促进本研究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根据盆地形成演化历史及结构特征,将中国沉积盆地划分为单型与叠合型两大类。单型盆地的原型可以划分为克拉通盆地、拉张盆地和挤压盆地。2种或3种单型盆地的叠合可以形成若干不同的叠合盆地。叠合盆地油气成藏研究以成盆-成烃-成藏的动态过程分析为主线,在成盆方面,关键构造变革期的盆山耦合关系与盆地结构的形成和改造是研究的基础;在成烃方面,应加强古生代海相碳酸盐岩与优质烃源岩的发育环境、生排烃机理和效率的研究;在成藏方面,强调叠合盆地油气聚散机理与含油气系统演化。针对中国大地构造演化的多旋回性,采用波动分析方法是叠合盆地分析的有效方法之一。鉴于叠合盆地多源、多期油气运聚、调整成藏的特点,使用“元素-结构-功能”系统思想体系,提出了油气成藏体系的概念,采用“源-位”分类方案,建立了油气成藏体系的6种结构类型。  相似文献   

18.
项目数据库技术在石油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大庆油田松辽盆地中浅层石油勘探项目数据库建设的实践和多年来在油田数据管理方面的经验,提出了两种项目数据库的理念,描述了这两种项目数据库的特征,以及项目数据库系统的功能特点和管理的数据类型。最后讨论了项目数据库的建立方法。  相似文献   

19.
关于研究中国中、新生代陆相含油气盆地几个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石油地质普查勘探工作的日益发展,中、新生代陆相含油气盆地的研究工作也在不断深入。在研究工作中,应用某一种构造地质理论,尤其是引进一些新的构造理论,必然可以启发我们的思路,促使研究工作更为深入。但是也应该看到,一些不同派别的构造理论,往往分别强调了某一种某一类构造现象或特点,而忽略了着眼于我国许多陆相盆地在普查勘探过程中所积累的大量地质资料和它所显示的许多盆地的共同性。实践表明,我国若干大型或中、小型陆相含油气盆地的地质构造、沉积建造和含油气性均独具特征。进一步探索盆地的形成机理、发展规律、划分对比,研究盆地的沉积模式、成盆成油期和进行远景预测评价,是为继续在陆相盆地中扩大和发现新的油气田(藏)所必不可少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20.
断陷—拗陷型盆地中油气物质的生烃史,势必受断陷—拗陷原型迭加的埋藏史约束和控制,从油气源岩到圈闭建立油气成藏的观念,必须纳入到盆地系统中,明确盆地地质作用与油气响应之间的关系,确立原型控制油气P(压力)、V(体积)、T(温度)动态变化的边界条件,同时利用TSM盆地模拟系统动态地进行生烃量计算和生烃史的分析,从而为油气资源评价和勘查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