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通过对寒武-奥陶系野外岩石露头的实地观测与调研,结合岩心偏光薄片鉴定、铸体薄片鉴定、化学全分析、物性分析、扫描电镜、X衍射等资料分析,对南堡油田古生界潜山的油气成藏特点与油气富集规律进行分析,并探讨影响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南堡油田潜山储层主要岩石类型为石灰岩和白云岩,主要储集类型为孔隙、裂缝及溶蚀孔,碳酸盐岩基质孔隙度低,晚期未充填的构造缝对油气聚集有利,油气沿断层和不整合面联合运移;有效烃源岩是成藏的基础,良好的成藏要素配置是关键,供烃窗口控制油气成藏,优质储层决定富集高产,构造高部位为油气聚集区。针对南堡油田古生界潜山的源、储关系,结合控藏因素,构建了油气成藏模式,指导有利圈闭落实和井位部署,对下步深化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南堡凹陷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残丘圈闭勘探潜力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岩心描述、露头观察、成像测井解释、试油资料统计及地震剖面解释,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分析,借鉴鄂尔多斯盆地、塔里木盆地及渤海湾盆地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潜山岩溶储层形成及成藏模式,深入研究了南堡凹陷奥陶系碳酸盐岩潜山岩溶储层的特征及主控因素、发育模式,提出南堡凹陷奥陶系潜山岩溶残丘圈闭是该区下古生界潜山油气勘探的潜在新领域。南堡凹陷奥陶系潜山岩溶储层主要是缝洞型储层,垂向上主要分布于水平潜流带及垂直渗流带,有利储层主要分布于潜山不整合面之下<100 m的范围内、少数也可深达200 m以上。该储层的形成主要受控于喜马拉雅期暴露大气淡水溶蚀作用,当时的岩溶古地貌及断裂-裂缝的发育控制了奥陶系潜山岩溶储层的发育与分布,南堡凹陷中南部总体处于岩溶斜坡并形成了优质的潜流带缝洞储层,仅其中的次级高地因发育风化残积层及垂直渗流带较厚等原因导致储层变差。亮甲山组顶部及下马家沟组顶部分别发育1套厚达20~30 m的膏溶角砾岩,因其泥质含量高可作为油气盖层/隔层,与上覆古近系-白垩系区域盖层及下马家沟组、上马家沟组2套潜山岩溶储层形成2套有利储盖组合,并在南堡凹陷中南部斜坡区形成多个岩溶残丘地层-成岩岩性圈闭,成为南堡凹陷下古生界潜山有利油气勘探新领域。类似潜山岩溶残丘圈闭在渤海湾盆地其他地区如冀中坳陷、黄骅坳陷大港油田探区及济阳坳陷也有分布,可作为渤海湾盆地下古生界潜山油气勘探的新领域,值得深入研究与探索。  相似文献   

3.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深层碳酸盐岩潜山广泛分布,经历了多期构造演化,具有洼隆相间的构造格局,在多个构造带多个层系均获得勘探发现。近年来随着勘探的深入,在斜坡带和下倾部位部署的多口探井落空,深层潜山勘探陷入停滞。为进一步明确潜山勘探潜力与勘探方向,在提高地震资料品质基础上,从供烃窗口与供烃方式、优质储层类型、圈闭类型三大成藏要素入手,开展成藏条件再评价与成藏主控因素再认识。南堡凹陷深层古生界碳酸盐岩潜山发育多套储盖组合,储层物性好,优质烃源岩发育,油气成藏条件优越。油气富集受供烃方式和供烃窗口、圈闭类型和储层等多重因素控制,油气藏类型多样。供烃窗口控制油气成藏,圈闭类型决定油气藏类型,受多期岩溶作用产生的断裂裂缝—表生岩溶和裂缝—埋藏岩溶形成优势储层控制富集高产。通过成藏条件的综合评价,明确了南堡1、2号构造带斜坡区和洼槽区残丘潜山、南堡2号和南堡3号构造带寒武系内幕潜山是下步重要勘探方向。通过地质研究与勘探技术的集成应用,分类评价了一批有利勘探目标,南堡凹陷碳酸盐岩潜山勘探获得了整体突破,取得了较好勘探成效。   相似文献   

4.
为了明确南堡凹陷油气成藏的地质条件,在油气藏类型及分布规律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油藏解剖、地化资料分析、断裂活动期次、烃源岩排烃期、盖层识别和砂地比分析等,利用成藏条件综合分析方法,对烃源岩、断裂、盖层、储层和构造部位5个方面的地质条件进行了详细分析,厘定了南堡凹陷油气成藏的有利地质条件及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南堡凹陷的油气成藏具有5个有利地质条件:①2套烃源岩为油气运聚提供充足来源;②油源断裂为油气运移提供输导通道;③3套区域性盖层为油气聚集提供保存条件;④高砂地比地层为油气聚集提供储集空间;⑤油源断裂附近的正向构造为油气聚集提供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5.
南堡凹陷周边凸起地区碳酸盐岩古岩溶与油气成藏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地层对比、野外露头剖面观测、单井岩心观察,样品测试等手段, 对南堡凹陷周边凸起地区的岩溶作用、成岩作用、油气成藏及控油因素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发现,该区的岩溶作用较为发育,主要为:①野外露头见大的溶洞,岩心观察有岩溶角砾、溶蚀孔洞及黄铁矿集合体等;②录井表现为钻时突然降低甚至钻具放空,井漏;③测井解释有大型溶蚀孔洞发育带、溶蚀孔洞发育带等。成岩作用分为建设性成岩作用、破坏性成岩作用以及双重性成岩作用。油气藏类型主要有潜山不整合油气藏和构造块状油气藏,控制油气成藏的关键因素是岩溶缝洞型储层有效储集体发育程度、烃源岩的好坏及与构造的关系,尤其是油气运移通道是否发育直接影响了周边凸起有利部位的油气富集程度。  相似文献   

6.
南堡凹陷碳酸盐岩优质储层发育主控因素与分布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碳酸盐岩潜山油气成藏条件优越,油气富集受地层、构造、储层等多重因素控制,优质储层发育和分布是研究的重点。通过对钻井、测井、岩心等各项资料深入分析,明确了南堡凹陷碳酸盐岩储集空间以溶蚀孔洞为主,主要储层类型为裂缝-孔洞型,裂缝是沟通孔洞的重要通道;碳酸盐岩沉积相带、成岩作用(包括岩溶)、构造作用是碳酸盐岩潜山优质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其中有利沉积相带是储层发育的基础,有利的成岩后生作用是储层发育的保障,有利的构造作用是储层发育的关键。通过细分地层组段开展地震地质储层综合预测,显著提高了储层预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河西务潜山带是冀中坳陷北部廊固凹陷主要油气聚集带,勘探早期仅在区带南部发现了别古庄、刘其营和刘其营西3个小型奥陶系潜山油藏,之后持续勘探始终未取得新突破。对制约该区奥陶系非均质碳酸盐岩潜山油气成藏的构造、沉积储层特征,以及储层改造技术等关键问题,开展针对性深化研究。通过实施整体连片三维地震叠前深度偏移处理与精细构造解释,理清了区带构造格局,发现落实了由3个局部高点组成的杨税务潜山构造;开展奥陶系沉积相和储集体发育特征分析,认为研究区云坪和含云灰坪为有利沉积储集相带,岩石类型、裂缝发育程度和岩溶作用共同控制储层发育,云岩类是有利储集岩;通过油气供给条件、构造演化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储盖组合分布等因素的综合分析,构建了河西务潜山带奥陶系碳酸盐岩非均质储层的块状—层状复合型潜山成藏新模式。以研究新认识为指导,在杨税务潜山西部高点部署钻探风险探井——安探1X井,在奥陶系获日产气40.89×10~4m~3、日产油71.16m~3的高产油气流,实现了冀中坳陷北部超深超高温奥陶系潜山油气勘探的重大突破;同时,也展示了该领域广阔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8.
渤海湾盆地南堡油田发现井--老堡南1井测试获700 m3/d 高产工业油流,标志着南堡凹陷奥陶系潜山勘探获得重大突破,截至2011年底,已累计产油18.62×104 m3、气6 175.35×104 m3。综合研究表明,南堡凹陷奥陶系潜山有利储集体是受多期构造 岩溶作用控制形成的岩溶塌陷体,其识别标志主要表现为:①钻井仅有泥浆漏失、钻速加快而无放空;②岩心上表现为与通常的岩溶洞穴相似的地质特征;③常规测井上表现为高伽马 低电阻(砂、泥充填)或高伽马 高电阻(方解石充填),成像测井上以发育各种洞穴角砾岩为主要特征;④地震剖面上无“串珠状”(俗称“羊肉串”)反射,表现为同相轴不连续甚至杂乱、弱振幅反射;⑤与通常的洞穴型储层相比,洞穴通道空间消失,但储集体体积增大,有效储集空间主要是由洞穴溶积砂岩基质孔、溶蚀孔洞、洞穴角砾间残存空隙和裂缝、溶缝组成的复合系统。其形成演化经历了晚加里东-早海西、印支-燕山和喜马拉雅3期构造 岩溶作用及其叠加。岩溶塌陷体广泛发育于南堡凹陷乃至渤海湾盆地寒武系-奥陶系灰岩分布区,油气源充足,具有广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南阳凹陷南部陡坡带成藏主控因素的分析,认为烃源岩、断层、砂岩储集体分布及其物性是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油气生烃中心控制着油气藏的分布,靠近南阳凹陷南部沉降中心的储集体具有较优越的油源条件,以发育断层控制的构造油气藏为主;断裂在油气运移、聚集及成藏过程中主要起输导及局部侧向遮挡的作用,断层是否封闭是其成为油气运移通道的关键;研究区油气藏主要分布于三角洲前缘部位,储层含油气性与其物性特征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总结出南阳凹陷南部陡坡带的油气成藏规律,晚期混源的油气沿断层垂向运移和砂层侧向运移聚集成藏,并根据多项评价指标及勘探程度提出了1个有利的勘探目标,即位于边界断裂下降盘边缘的核三段一亚段砂体(砂体Ⅰ)。  相似文献   

10.
随着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勘探与开发的进展,断裂对碳酸盐岩岩溶储层的控制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通过岩心、薄片、钻井和测井等资料,分析溶蚀洞穴型、溶蚀孔缝型和裂缝型3类储集体特征;从构造演化特征方面对断裂进行分期,根据断裂期次、规模及对岩溶储层的控制作用将断裂分为Ⅱ级、Ⅲ1级和Ⅲ2级,并系统探讨了断裂对岩溶储层的发育和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塔河油田10区奥陶系主要发育加里东中晚期、海西早期和海西晚期3期断裂,其中海西期断裂对岩溶储层的形成和发育起着决定作用,Ⅱ级和Ⅲ1级断裂对岩溶储层发育和油气成藏控制作用最为重要。断裂不仅促使表层岩溶作用发生和岩溶储层形成,控制古地貌的形态、古水系分布和热液岩溶作用的发生,促进深部岩溶作用发生和裂缝的发育,同时断裂对油气运移和聚集也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该认识对碳酸盐岩油气进一步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石化东部探区潜山油气藏勘探前景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潜山油气藏是中国石化东部探区重要的油气藏类型,其成藏条件受控于多种因素。从潜山的成山过程来看,先成潜山比后成潜山经历的溶蚀作用强,储层条件较好;从潜山储层的岩性来看,碳酸盐岩比碎屑岩更易遭受溶蚀,且储集空间易于保存;构造应力对潜山储层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表现在断裂和褶皱有利于裂缝和地下溶蚀的发育;潜山储层与上覆烃源岩和盖层之间的就近配置利于油气进入潜山圈闭而成藏。下一步的勘探应分3个层次进行:一是深化济阳坳陷,扩大储量规模;二是突破东濮凹陷和苏北盆地,形成新的场面;三是探索南襄盆地和江汉盆地,积极寻找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12.
板桥古潜山位于板桥油气田板南断块深层,奥陶系古潜山因经受了长期的风化,剥蚀,淋滤等地质作用,储层性能变好,古潜山上部中生界红色泥岩和Es3段暗色泥岩是天在的盖层,有机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古潜山侧的侧桥,歧口两凹陷具有良好的生烃潜力,其主力生油层段是Es3古潜山通过不整合面和断层与周围的Es3段地层接触,它们成为油气发生大规模侧向运移的有利通道,进一步研究发现4条断层将研究区内奥陶系基岩切割成3个(Ⅰ,Ⅱ,Ⅲ)断块,分属3个古潜山圈闭,它们形成时间早于主力生油层的成烃期,而且又与油源区距离较近,因而形成了有效的古潜山圈闭。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塔里木盆地塔中南坡中下寒武统地震相特点,结合台盆区主要钻井中下寒武统沉积相与TOC的关系,认为塔中南坡中下寒武统沉积相与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相同,主要发育蒸发台地膏盐(泥)坪—局限台地云坪相沉积,生烃潜力比满加尔斜坡盆地相深水欠补偿沉积的深灰—黑色泥(页)岩差。解剖塔中隆起主要油气藏成藏富集特点,分析南坡潜山领域近20口钻井未获油气突破的原因,提出隆起上断裂带具有控储控藏控富特点。NW与NE向断裂的交会区、塔中Ⅰ号“Y”形断裂带内、靠近NE走滑断裂(<1 km)和通源断裂断距大(T81)及NE走滑断裂的断堑—张扭破碎带为塔中隆起奥陶系油气富集场所;塔中南坡潜山勘探领域应由潜山圈闭高部位向靠近主断层的白云岩潜山圈闭高部位转变;近油源、通源断裂发育、储盖组合好的大型背斜构造圈闭的高部位是寒武系盐下油气成藏富集有利区。   相似文献   

14.
渤海海域渤中19-6潜山气藏成藏要素匹配及成藏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明确渤海海域渤中19-6潜山千亿立方米气藏的形成过程,基于大量岩心、薄片、测井及地球化学数据,在地质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地球化学分析方法和盆地模拟的手段,对其成藏要素及成藏规律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表明:(1)渤中凹陷沙三段烃源岩生气强度普遍超过50×108 m3/km2,晚期持续供烃为渤中19-6潜山气藏的形成提供了...  相似文献   

15.
千米桥潜山油气藏基本地质特征   总被引:23,自引:8,他引:15  
位于黄骅坳陷北大港构造带的千米桥潜山在 1 998年勘探中获重大突破 ,于奥陶系钻获高产油气流。该潜山为一古残丘背斜山 ,奥陶系上覆上侏罗统—下白垩统 ,缺失石炭 二叠系、三叠系和中、下侏罗统 ,遭受风化淋滤时间长 ,碳酸盐岩目的层中孔、缝、洞均较发育 ,油气分布在距奥陶系顶部 2 0 0m以内的风化壳储集层中 ,油源对比证实 ,油气主要来自板桥凹陷沙河街组。据目前综合分析 ,该潜山油气藏类型为受风化壳控制的带较大油环的高饱和凝析气藏。图 4参 3 (梁大新摘 )  相似文献   

16.
辽河齐家潜山油气藏特征研究及潜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岩心、测井、地震等资料,对齐家潜山储层岩性和物性等进行综合研究,并从构造运动、运移通道、生储盖配置等方面分析了潜山成藏条件:剧烈的构造运动控制了潜山的演化形成,为油气藏提供了良好场所;断层和不整合面为油气运移提供条件;圈闭与油气运移的时空配置关系,决定了能否聚集油气;良好的盖层使潜山圈闭聚集成藏。研究认为齐家潜山是倒装式成藏模式,并预测了潜山油气圈闭有利区为齐古6井区和齐2-12-14井区,对下一步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揭示埕岛潜山油气成藏规律,以指导该区潜山油气勘探有利目标优选,综合运用有机地球化学、同位素和原油物性等资料,系统进行了埕岛潜山精细油源对比、油气藏特征和油气运聚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埕岛潜山明显受埕北20断层和埕北30北断层控制,分割为西、中、东排山,受源储配置、输导方式等油气成藏条件的控制,西、中、东排山油气来源、...  相似文献   

18.
冀中坳陷碳酸盐岩深层古潜山油气成藏有利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的勘探实践表明,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深层碳酸盐岩古潜山具有广阔的油气勘探前景。为系统总结该区深层古潜山(深度大于4 000 m)的油气富集规律,利用多种地震属性参数分析成果并结合区域地层对比认识,准确解析了深层古潜山的构造形态,确定了古潜山层位;在此基础上,根据测井、野外勘察和岩心分析等资料,研究了该区深层古潜山的油源、储集空间、盖层、油气输导等油气成藏的有利条件,总结了深层古潜山油气的成藏模式。结果表明:①深层古潜山多数在渐新世以后进入稳定深埋期,古潜山圈闭的形成时间早,相应的烃源岩埋藏深度大、有机质丰度高、生烃窗口跨度大、生排烃期长、热演化程度高,为古潜山成藏提供了油气源保障;②碳酸盐岩储集空间主要为孔、洞、缝组成的网络体系,埋藏深度对其物性影响较小;③2套上覆区域性盖层与5套古潜山内部直接盖层,为深层古潜山油气成藏提供了良好的封盖条件;④在断层、不整合面近源输导下,深层古潜山各类油气成藏要素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很好的配置关系,形成以长6井、宁古1井等为典型代表的“新生古储”古潜山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9.
塔河-轮南油区奥陶系为潜山型油气藏,潜山形成于古生代、定型于中生代,经过多期构造抬升、剥蚀作用,潜山构造作用、岩溶作用比较发育,由构造、岩溶作用形成的缝洞系统构成奥陶系储层。中部、西部以风化壳岩溶作用为主,东部以深部岩溶作用为主。区内奥陶系潜山整体含油,局部富集成藏,油气分布受储层发育的控制。由于奥陶系油气藏具有多期生油、多次运移、成藏、调整的特点,造成区内不同构造带油气藏特征不同。西部为重质油或稠油油藏,中部斜坡区西部为正常密度的原油油藏,桑塔木断垒、桑南斜坡、轮南断垒的东部为带油环的凝析气藏,东部为凝析气藏。在潜山顶部"天窗"作用下,形成油水界面倾斜的悬挂式油气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