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992~1994年国内发表的流态化文献目录黄水源,陈卫,俞芷青,金涌(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北京100084)1.前言从上次流态化文献调查(“1989-1991年国内流态化文献目录”,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1993,9[2],220)以来,国内流态化研...  相似文献   

2.
为了使从事流态化技术研究与应用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充分利用国内的情报资材,掌握学科的发展方向,整理了1980—1985(含部分1986年)的国内流态化文献约376篇。文献主要来源为国内公开发行的期刊杂志19种及1980与1984年两届全国流态化会议文集,内容涉及到气—固、液—固、三相流动状态的基础研究及流态化技术在石油、化工、冶金、能源及其它物理过程中的应用。在整理过程中,考虑到查阅方便,将覆盖几个方面的报告分别归纳在相应的栏目中,对于某些概念较广或不易简单确定的报告,则统一归入综合、杂类栏中。  相似文献   

3.
前言本次国内流态化文献调查,是前次调查(“1980—1985年国内流态化文献目录”,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3,[3],93(1987))的继续。调查范围为1986—1988年在国内公开发行的30余种期刊杂志以及在此期间召开的国内有关学术会议,共查到文献约320余篇。  相似文献   

4.
循环流态化(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循环流态化是近年来化学工程中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是既具有重大的工业应用背景,又具有重要学术理论价值的研究课题。为了有利于我国对这一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本文试图较全面地介绍:一、循环流态化技术的发展及工业应用二、循环流态化的存在区域三、循环流态化气、固流动规律四、循环流态化气、固流动模型五、循环流态化气、固混合及传递规律六、循环流化床反应器及其数学模型七、循环流化床反应器设计及放大文中将充分介绍我国在循环流态化基础研究与应用方面的成果,同时努力体现循环流态化技术研究的前沿。  相似文献   

5.
第五届全国流态化学术会议将于1990年4月9日至13日在北京清华大学召开,共收集论文90余篇:1.有气泡接触的气-固流态化;2.无气泡接触的气-固流态化;3.液-固及气-液-固三相流化床;4.煤的气化及燃烧;5.流态化测试技术;6.流态化的工业应用。联系地址:北京清华大学化工系蔡平  相似文献   

6.
会议消息     
第三届全国流态化会议初步定于1984年4月份召开。经学术小组评定,选出内容包括流化床内流动特征、设计与模型、传质、传热、液固和三相流态化、测试技术以及工业应用等约60篇论文。它们反映了国内近期流态化工作的进展。论文集拟在会前出版。愿参加会议者(列席,有论文  相似文献   

7.
1 前言 自1995年以来,流态化科学研究和应用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在国内各种刊物上发表的文献数量也相应增加.本次文献调查以中国国家图书馆和清华大学图书馆为基地,收集了1995~1998年间发表在国内106种杂志和中国颗粒学会首届年会、第九届化学工程科技报告会上的702篇流态化文献.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自1958年创建以来已经走过60年一个甲子的历程. 该所坚持面向科学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的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在应用基础研究和工业应用两方面均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在流态化科学与技术领域尤为突出. 在已故所长郭慕孙院士的领导下,过程所在流态化科学与技术领域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本文回顾和概述了该所在流态化理论与工业应用两方面所取得的一系列重要成果. 理论方面包括诸如广义流态化理论、无气泡气固接触理论、气固流态化的散式化理论、流化床结构?传递关系理论、EMMS理论与介科学、微型流化床的提出及定义等;工业应用方面涉及诸如贫铁矿的流态化磁化焙烧、煤的流态化热解、锰矿的流态化还原、高湿高氮燃料的低NOx双流化床解耦燃烧、低焦油流化床两段气化、中石化MIP(Maximizing Iso-Paraffins)循环流化床技术的计算机模拟放大等. 仅以此文作为献给过程所创建60周年的生日礼物,以此激励我们继承与发扬老一辈科学家的求真务实爱国敬业精神,在科研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9.
快速流态化技术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快速流态化是一种高效的,无气泡气固接触技术,是当代流态化技术研究的前沿。本文介绍了有关快速流态化技术的发展、研究及应用状况,叙述了快速流态气固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存在区域的判别和气固流动模型。同时展望了快速流化床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自从气相法烯烃聚合加压流化床和煤加压流化床燃烧与气化等新技术开发研究以来,加压流态化研究受到人们的重视。由于加压流化床的床层膨胀比增大,有利于气固相之间的接触,有利于化学反应的传质和传热过程,因此,加压流化床,是一种设备小,生产强度大的高效反应器,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现对加压气固流态化及其应用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在本文(Ⅰ)报实验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液固循环流化床中的两相流动特性.液固两相表观滑落速度的实测结果表明,实验结果与广义流态化方法的预测值间存在较大的差异.表观曳力系数的研究表明,实验回归的表观曳力系数与文献中的传统预测值间也存在较大的差异,进一步体现出由于状态参数的径向不均匀性带来的循环流态化与散式流态化间的差别.  相似文献   

12.
梁五更  张书良 《化工学报》1993,44(6):672-676
在本文(Ⅰ)报实验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液固循环流化床中的两相流动特性.液固两相表观滑落速度的实测结果表明,实验结果与广义流态化方法的预测值间存在较大的差异.表观曳力系数的研究表明,实验回归的表观曳力系数与文献中的传统预测值间也存在较大的差异,进一步体现出由于状态参数的径向不均匀性带来的循环流态化与散式流态化间的差别.  相似文献   

13.
随着流态化研究的不断深入,大颗粒气固流化床也受到广泛关注,逐渐应用到水泥流态化煅烧、煤炭的干法分选等工程领域,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也使得对大颗粒流化床进行数值模拟从而进行最优化的结构设计成为可能.介绍了大颗粒流化床流态化及其数值模拟的基本原理以及大颗粒流化床数值模拟研究的现状,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简要的概述.  相似文献   

14.
流化床内颗粒流体两相流的CFD模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张锴 《化工学报》2010,61(9):2192-2207
采用先进的CFD模拟技术分析流化床内两相复杂体系的非线性流体动力学特征已得到普遍认同,但是由于不同研究者对颗粒与颗粒以及颗粒与流体之间相互作用力认识的差异,导致欧拉-欧拉框架下动量守恒方程的不同表达形式。本文在总结文献中有关颗粒黏性力、固相压力和两相间作用力的基础上,从双流体理论出发,提出了一个考虑拟平衡态下固体颗粒对流体相和固相动量守恒方程均有影响的简捷流体动力学模型。该模型的主要特点是表征颗粒离散属性的特征长度视为颗粒直径的同一数量级。随后在CFX4.4商业化软件平台上通过增加用户自定义子程序,对网格尺度、时间步长和最大颗粒堆积率的无关性进行检验,介绍了作者近年来采用该模型模拟二维/三维流化床内液固体系的散式流态化、气固Geldart A类物料的散式/聚式流态化和床层塌落特性以及Geldart B/D类物料的鼓泡/射流流态化和床层塌落的研究进展。模拟的主要结果与经典理论、本研究实验和文献报道数据相一致,说明该模型可以用来预测流化床内密相颗粒流体体系的动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15.
由中国颗粒学会流态化专业委员会委托华中理工大学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科学技术协会筹备的第六届全国流态化会议,于1993年10月6日至9日在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召开。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国内外的71个研究院校、设计单位和工厂企业的代表144位(包括5位国外代表).其中工厂企业代表占近一半,会上共宣读学术论文121篇,其中3篇为大会报告.其他论文则分为气—固流态化及其他、液固两相流态化及气液固三相流态化和传热与分离器及料腿、流态化燃烧技术及其他3个专题小组进行宣读和讨论。  相似文献   

16.
在百年流态化的研究过程中,涉及到直径不同的流化床。但是,多以流化床的大型化为研究目标,对微型流化床及其本身特性的研究很少。作为专门处理固体颗粒的流态化单元过程,其装置的微型化将兼具微通道反应器和宏观流化床各自的优点,是流态化研究的重要方向。鉴于气固微型流化床已有全面的国内外进展综述,本文仅对液固和气液固微型流化床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分析。结论性内容包括:液固微型流化床床径减小,壁面效应增强,最小流化液速实验值大于Ergun公式计算值;需对描述液固均匀膨胀流化规律的Richardson-Zaki方程加以修正。气液固微型流化床内存在4种典型流型:半流化、弹状流、分散鼓泡流和液体输送流;由于床径减小,出现半流化状态,依据压降表观液速关系曲线等无法确定最小流化液速;气液固微型流化床的反应性能得以有效提升;最后给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液固流化床中颗粒循环运动机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液固流化床中颗粒循环运动机理的初步研究胡新辉朱家骅夏素兰石炎福(四川联合大学化学工程系,成都610065)关键词:液固流化床颗粒运动径向液速分布1引言随着流态化技术在生物化工与能源等领域的不断推广应用,对液固流化床需要更深入的研究。以前的研究认为在...  相似文献   

18.
引言流态化技术在工业领域应用越来越广,但由于流态化行为复杂,许多内在规律还有待于进一步揭示.气固流化床中最基本的特征是颗粒聚集的乳化相与气体聚集的气泡相共存,它的复杂性就在于它的不均匀性和多态性.气固流化床中的不均匀性是由空隙率分布来描述的,然而空隙率的分布目前还未能从理论上得到定量的描述.气固流化床内的空隙率分布与气泡的运动密切相关,因此对床层空隙率的了解最终决定于对流化床气泡运动的研究.在此作者采用流体力学的方法从宏尺度和宇尺度范围来探讨气固流化床内气泡的运动规律,建立相应的多尺度、连续介质…  相似文献   

19.
流化床中主要检测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固体流态化技术自从二十世纪问世以来,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目前已成功地应用于石油、化工、燃烧及其它许多工业部门.特别是气一固流化床的应用尤为广泛.然而,在流化床的操作、控制以及流化床的研究中,最迫切而又最困难的就是检  相似文献   

20.
前言目前,许多国家在很多催化反应中广泛地采用流化床反应器.我国开展流化床反应器及流态化工程的研究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六十年代以来,我国曾先后三次召开全国性的流态化技术会议,交流了很多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方面的经验.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在在催化反应中采用流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