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注射模浇注系统位置优化设计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通过对注射成形制品常见缺陷及其成因的分析,确定良好的浇注系统位置是提高塑件质量的重要途径。将数值模拟和优化算法相结合,以熔体同时到达型腔末端为优化目标,对注射模浇注系统位置优化设计进行了研究。通过两个算例证明了所采用的优化模型及算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打印机上盖注射成型中常见的制品缺陷是制品未填充满、制品最高温度过高、翘曲量过大,本文用Mold-flow计算机辅助分析软件作了分析,并调整和优化了浇注系统、冷却系统以及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高压绝缘拉杆在生产过程中环氧树脂浇注混合料的不同配方对制品的耐热性能、机械性能和电气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筛选出合适的环氧树脂浇注混合料的配方,从而优化制品的性能和生产。  相似文献   

4.
通过将发泡液雾化喷嘴与气泡发生器相结合,提出了一种能同时发出两种不同泡径泡沫发泡机的设计思路,并以六方最密填充理论为依据,建立了两种直径泡沫堆积的模型,以此堆积模型分析发泡管中大小泡沫的理论直径比以及体积比,小泡与大泡直径比为0.1716,大泡与小泡的体积比为10.7。将此双泡径泡沫应用于泡沫砼时,使制得的泡沫混凝土在不影响强度的条件下其容重变得更轻,节省了原材料。并根据此理论模型设计了双泡径级配发泡管的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5.
结合热流道阀式浇注技术,设计了液晶电视机后盖热流道注射模,并应用CAE软件进行了制品缺陷模拟分析。详细介绍了热流道板结构设计及热膨胀补偿计算。结果表明,模具设计方案合理,机构运动可靠,塑件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6.
结合Moldflow软件的冷却+流动+翘曲分析功能,分别对液晶电视显示器外框建立6种不同的浇注系统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并对6种不同浇注系统情况下分析得到的充填时间等影响制件成型质量的相关指标进行了对比。数值模拟实验结果表明:10个浇口的分散式浇注系统获得的成型质量最佳。  相似文献   

7.
浇注系统设计是注塑模具结构设计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几何形状及结构尺寸设计得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塑件成型质量和模具整体结构设计。通过阐述注塑模浇注系统的设计要点,从浇注系统的基本构成(主流道、分流道、浇口、冷料穴)着手分析了其功能,归纳了导致产品产生质量缺陷的原因,主要探讨浇注系统设计技术、方法及应用,在结合理论分析和经验总结的基础上,给出设计推荐参数和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8.
注塑模具设计、生产周期决定了塑料产品更新换代频率,为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和降低成本,CAE技术越来越多地运用在注塑成型模具设计中。以蓝牙耳机外壳为例,通过比较分析结果来确定制品注塑成型中浇口位置和数量,并对浇注系统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9.
浇口位置对塑件成型质量影响很大,塑件上的质量缺陷,如熔接痕、质脆和翘曲等往往是由于浇13位置设计不合理而产生,因此正确设计浇口位置是提高塑件质量的重要环节。MPI(Moldflow Plastics Insight)软件是模流分析软件中使用最为广泛的软件之一,它通过模拟塑料熔体在模腔中的流动、保压、冷却过程,找出未来塑件可能出现的结构缺陷,设置最佳的浇注系统,提高一次试模的成功率、以达到降低生产成本、缩短生产周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针对打印机零件注射成型中常见的制品缺陷(制品未填充满、制品最高温度过高、翘曲量过大),用Moldflow计算机辅助分析软件作了分析,并调整和优化了浇注系统、冷却系统以及工艺参数设计,实践证明能使产品合格率大大提高,企业效益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1.
注射工艺参数对PP微孔发泡材料力学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纯  罗筑  于杰  何力  龚维 《现代机械》2005,(5):68-70
本文介绍采用“二次开模”注射成型的方法获得聚丙烯微孔发泡塑料,具体研究了注射工艺参数对PP微孔发泡材料的性能的影响规律,从而找出聚丙烯微孔发泡材料的最佳成型工艺,及获得的有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且具有较为均匀的泡孔分布,泡孔直径都在30~40μm,密度大约下降了15%。  相似文献   

12.
运用人机工程学原理,对影响汽车驾驶座椅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从驾驶座椅舒适性和安全性的角度出发,对座椅的主要参数,结构,材料等方面进行设计研究.在汽车驾驶座椅设计中引入数字化建模、模拟仿真试验等先进技术及手段,将是以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利用UG NX软件和汽车人机工程学理论确定汽车座椅高度调整范围。运用优化设计理论,结合设计和生产实际要求开发了汽车座椅高度调整机构的设计模型,编写了开发程序。使用ANSYS 10.0工程软件进行有限元分析,分析结果满足汽车座椅高度调整机构的试验要求。将理论分析与试验的物理模型进行对比分析,不断改进优化方案,完善设计模型和开发程序,再用改进后的分析结果指导试验,从而获得较为符合实际生产要求的汽车座椅高度调整机构开发设计模型,用户比较满意。  相似文献   

14.
汽车座椅调节耐久试验是汽车座椅研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对国内外行业以及企业标准的研究,研制出一种可实现手电动汽车座椅纵向调节、靠背调节以及升降调节3种疲劳耐久试验的设备。该设备以西门子S7-1200作为主控单元,支持循环步骤编程,每路通道均可选择感应控制与时间控制两种模式;设计了独立的试验台架及其附件并能自由出入环境箱,在低温以及高温环境下均能正常工作。该设备的人机交互、可编程能力以及通用性得到了国内汽车座椅厂商的认可。  相似文献   

15.
为改善汽车内饰气味用户嗅觉体验的愉悦度,提出了一种汽车内饰工业设计材料气味用户嗅觉体验测试评选方法,并设计了相关装置。分析了用户嗅觉感知体验测试原理,构建了基于用户嗅觉体验的气味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用户嗅觉体验模糊综合测评模型。以汽车座椅设计材料气味用户体验测试评选为例,招募20名被试对象对来自4家供应商的座椅材料进行用户嗅觉体验测试,通过评价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了验算,选出了气味最优的汽车座椅材料方案。  相似文献   

16.
汽车驾驶座椅的人机工程学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人机工程学原理,针对汽车驾驶座椅,从驾驶员生理特性与作业环境两个方面分析了影响驾驶舒适性及安全性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从坐姿舒适性,振动舒适性,操作舒适性,安全性等四个方面论述了汽车驾驶座椅人机工程学设计,完成了对汽车驾驶座椅从分析-设计的系列开发过程.  相似文献   

17.
在试验标准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汽车座椅强度性能试验台,对试验台加载机构进行了详细设计。运用杆系机构和液压控制系统设计了座椅靠背及调节装置强度试验的静力加载机构和头枕静态性能试验的静力加载机构,采用电机控制的摆锤机构设计了靠背及头枕吸能性试验冲击载荷加载机构。所设计的加载机构能够准确模拟汽车座椅靠背及调节装置强度试验、汽车座椅头枕静态性能试验和汽车座椅靠背及头枕吸能性试验各种加载工况,其结构简单,易于控制,具有较强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酚酞聚芳醚酮的成型工艺及其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酚酞聚芳醚酮(PEK—C)成型工艺中温度、压力等因素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并找出了较佳的成型工艺。用MM-200型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各种试验条件对PEK—C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滑动速度、负荷均影响PEK—C的摩擦磨损性能;随着滑动速度、负荷的增大,PEK—C产生的局部温升导致摩擦系数降低,磨损加剧。  相似文献   

19.
手扶拖拉机非线性座椅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给出一种预紧的非线性座椅,用以改善手扶拖拉机驾驶员的乘坐舒适性,并对该座椅进行了理论分析,测定了它的静态特性、手扶拖拉机在凹凸不平道路上行驶时的隔振性能,同时与手扶拖拉机原海棉弹簧座垫及ISO2631中的振动规范曲线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0.
以Autodesk Simulation Moldflow作为分析平台,采用结构较复杂的某汽车天窗挡风网基座为分析对象,对其表面出现的外观问题进行分析;运用Moldflow软件,模拟零件的注塑成型过程,通过调整浇口阀开启顺序、优化工艺参数等预测出零件的缺陷.根据分析的结果,进行了现场试模和调试,零件的优化结果符合预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