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陈佳 《消防科学与技术》2020,39(10):1134-1338
为解决商场火灾安全评价指标不确定性、随机性和模糊性导致决策者难以选择合适方法评价商场火灾安全的难题,提出基于模糊偏好规划与云计算的商场火灾安全评价模型。从火灾危险源、建筑防火能力、周边消防救火能力、人员疏散能力、日常管理能力、安全疏散力6 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模糊理论和层次分析法,引进模糊偏好规划模型计算指标权重。借助云模型实现指标定性与定量两种特性的切换。用该方法评价郑州某商场火灾安全,结果认为火灾安全等级高,需关注可燃物分布、建筑特征、与消防队距离、人员分布、消防安全投入、疏散通道宽度6 个重要指标。研究可为商场日常火灾管理提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对地下深层空间的充分合理利用,本文全面探讨了地下深层商场防火设计的关键参数,并利用性能化防火分析的方法,对某地下3层商场在设定火灾条件下的人员疏散安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设置水平方向直通室外的疏散通道,在保障消防系统正常工作的情况下,能够保证人员安全疏散,故将地下3层作为商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安徽建筑》2019,(8):185-187
为了评定某大型商场综合体火灾危险性状况,文章构建了以商场综合体火灾危险满意度为目标层,消防能力、建筑灭火能力和安全疏散能力为准则层的模糊综合层次模型,通过分析计算得到该商场综合体的防火能力、建筑灭火能力和安全疏散能力得分分别为74.4分,73.09分和73.38分,火灾危险满意度得分为75.25分。建筑物的建筑防火能力、建筑灭火能力以及安全疏散能力皆有待提高。该方法可以为商业综合体火灾危险性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有效解决当前建筑工程领域的消防安全疏散问题,本次研究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引入AHP层次分析法,并辅以BIM技术等,确定各个指标,以此构建判断矩阵,对该建筑工程的安全疏散方案进行了初步的评估,在评估完成后形成数个消防安全疏散方案,再基于应急方案评估体系进行分析得出评估排序结果,确定最优方案,以期提高该建筑工程的消防安全疏散能力水平,并为今后的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某大型建材家居商场的建筑特征及消防设计存在的问题,如安全疏散宽度不足、疏散距离超长等,提出该建材家居商场安全疏散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第1计:讲入商场该留意什么?--商场安全出口位置 顾客进入商场后,要留心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及楼梯方位,危急时刻可迅速找到安全出口位置. 第2计:火灾初发时,该怎么办?--呼喊周围人员帮忙灭火 火势初起时,用灭火器、自来水等进行扑救,同时呼喊周围的人员出来参与灭火和报警.  相似文献   

7.
为了保障地铁车站及与其相连商场的疏散安全,需要确定商场的人员安全容量。研究商场人员安全容量时通常会考虑规范要求而忽略其对周边建筑的影响。提出了一种确定与地铁车站连通的商场人员安全容量的方法。利用计算机仿真模拟了某商场及地铁车站的疏散过程,综合考虑标准规范要求、对车站疏散影响及疏散过程安全等因素,确定出该商场人员安全容量,并对疏散过程的不利情况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人员安全疏散是性能化设计的基本目标与核心内容。结合某商场的实例,通过计算疏散时间(REST)及借助火灾模拟分析软件FDS,模拟危险到来时间(ASET)对性能化设计中的人员安全疏散问题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疏散时间小于危险来临时间,即:REST%ASET,从而得知人员可以安全地从商场首层撤离,为该商场性能化设计中的人员安全疏散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浅析大型商场的安全疏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充启  潘京 《四川建筑》2004,24(6):29-30
大型商场的增多和发展,给建筑防火设计、商场管理、消防监督等多方面带来新的难点,其中安全疏散的问题尤为突出。针对多种大型商场的疏散系统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就其疏散人数、通道、楼梯、安全出口等处的计算、设置和管理提出了具体的方法和建议,力求完善大型商场的安全疏散,为广大群众营造更多更好的购物空间。  相似文献   

10.
李钰  焦涛 《建筑科学》2007,23(2):47-50
本研究根据商场的建筑结构特点、功能要求、人员状况和消防设施情况,确定了保证人员安全疏散的安全目标。运用调查类比、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等手段,依据国内外建筑防火规范、火灾科学的研究成果和施工图,针对商场的可燃物特性设定了火灾场景,进行了火灾过程模拟与人员疏散模拟研究。在设定的条件下,人员疏散是安全的。经过性能化防火设计与评估后,提高了商场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也体现了性能化方法的科学性、安全性与经济性。  相似文献   

11.
典型商业建筑人员疏散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用基于FDS开发的FDS5.3.0(FDS+EVAC)对某商业建筑的疏散进行模拟。场景一自动喷淋系统正常运行,未增设安全出口,人员疏散时间为400s,能够安全疏散;场景二自动喷淋系统未正常响应,未增设安全出口,人员未能安全疏散;场景三自动喷淋系统正常运行,增设1个安全出口,320s人员疏散完毕,能够安全疏散。为提高安全性,建议商场增设一个安全出口。  相似文献   

12.
宾馆火灾逃生调查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通过对5起中小型宾馆火灾中的55名人员的逃生问卷调查,了解火灾现场及逃生人员的基本概况、火灾发生时人员所处的初始环境状态、火灾逃生行为反应及逃生途中的信息。研究表明,中小型宾馆类建筑在火灾时,服务人员和安全保卫人员能忠于职守,有效组织引导旅客疏散,是宾馆安全疏散的基本保障;疏散楼梯分隔使用,是造成火灾重大伤亡事故的主要原因;疏散标志失效,加重了火灾伤亡;疏散楼梯被封堵,加重了灾情。分析总结的火灾逃生经验,对于中小型宾馆类建筑逃生设计提供了可以借鉴的资料。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3个工程案例的分析,找出消防性能化设计与评估应用于大型商业建筑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合理设置亚安全区解决类似问题。防火分区至亚安全区入口处应设置前室。应规范亚安全区的防火分隔,严格控制与亚安全区形成同一防火分区的防火单元的面积。作为亚安全区的避难走道在火灾时应保持正压。建议参考过去十几年同类建筑的消防性能化研究报告,在规范的制修订过程中不断提高规范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4.
商业中心区高楼林立、人员密集的特点给地震情况下的人员疏散造成一定困难。本文以商业中心区的避难道路为对象,建立了基于灰关联分析法的评价研究框架,探索避难道路安全评价的量化分析方法,并在重庆市沙坪坝商业中心区的实证研究中证明了采用灰关联分析法作为评价手段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5.
地下商业建筑人员疏散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地下商业建筑呈现出的规模大型化、结构复杂程度高、设计形式超越国家规范、火灾危险度大等特点,利用疏散软件Pathfinder对某屋面透空型大型地下商业建筑的特定场景进行人员疏散安全性模拟研究,基于其平面特点,最终给出了该地下商业建筑的人员疏散安全性分析。  相似文献   

16.
某大型中央商务区地下空间通过11个连通道将7个独立区域连通。设置11个场景,利用Pathfinder进行定量化计算分析,分析将可用连通道视作室内相对安全出口对人员疏散效率的影响。分析典型区域增加连通口后的疏散时间以及各连通口的疏散人流量。结果表明,连通道附近人员充分利用其进行疏散,路径的增加使人员疏散得到优化,有利于提升人员疏散效率。  相似文献   

17.
为了预防建筑火灾发生和减少火灾中人员的伤亡,利用消防大数据分析技术和贝叶斯网络分析方法,研究了建筑火灾发展过程及人员疏散响应过程的推理与动态评估方法。通过对建筑消防设施响应状态和火灾中人员心理和行为特征的分析,探讨了火灾阶段划分方法和人员疏散行为的分类,提出了火灾中人员伤亡的轨迹交叉理论,进而构建了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建筑火灾动态风险和人员疏散安全评估框架。分别探讨了建筑火灾发展、人员疏散响应等2 条研究主线的推理过程,探讨了疏散条件评估过程。研究表明,该模型可通过对建筑特征、消防设施状态信息以及人员响应信息等消防大数据进行融合,实现火灾中人员疏散响应过程推理与动态风险评估,从而提高建筑消防安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8.
分析研究超大规模商业建筑的大空间的防火特征。本文从控制火灾荷载密度,扩宽疏散通道;使耐火分隔透明而通视,以提高大空间的方向识别性;防火分区以独立的商铺为单位;加强防排烟措施等方法提出防火设计的对策。并用于指导湖南株洲九天置业广场的工程设计实践。  相似文献   

19.
Findings in earlier studies on fire evacuation and way finding suggest that building features have influence on evacuation behaviour. For example, way finding is believed to be strongly dependent on the lay-out of the building and seems to be hardly dependent on (escape) route signs. Though some aspects are investigated, it is not discussed at great length. In particular there is little insight in how persons find their escape route, and how this process can be supported with lay-out and design measures has been hardly examined. Thus, there is need for insight in the decision-making processes which evacuees pass through. In this paper are the results presented of 83 evacuation experiments in a hotel building at night. The main focus of the study is on way finding during fire evacuation. In the evacuation experiments we investigated the possible influence of smoke and low placed exit signs on the human fire response performance. The experiments are carried out with a traditional research method, namely the registration and evaluation of unannounced fire drills. The study is conducted as part of the validation of a new research method that makes use of serious gaming.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suggest that smoke has influence on the route choice: when no smoke is perceptible the majority of the participants escape via the main exit and when smoke blocks the route towards the main exit, the majority of the participants escape via the fire exit. Furthermore, low placed exit signs appear to have a positive influence on the use of the nearest fire exit. The personal feature of prior knowledge of the surroundings (or type of surroundings) is also found to have a positive influence on the use of the nearest fire exit. Self-assessments and interviews after a fire evacuation are found to be a disputable method for research on human behaviour in fire. A real-time observation of the people's behaviour during evacuation is considered to give more reliable resul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