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锂离子电池是由正负极片、粘结剂、电解液和隔膜等组成。在工业上,厂家主要使用钴酸锂、锰酸锂、镍钴锰酸锂三元材料和磷酸亚铁锂等作为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以天然石墨和人造石墨作为负极活性物质。聚偏氟己稀(PVDF)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正极粘结剂,粘度大、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物理性能。工业生产的锂离子电池主要采用电解质六氟磷酸锂(Li PF6)和有机溶剂配置的溶液作为电解液,利用有机膜,如多孔状的聚  相似文献   

2.
高能量密度的电极活性材料是提高电芯能量密度的关键。提高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的途径主要包括开发高比容量正负极材料和高放电电压平台正极材料。本研究综述了几种典型的具有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多电子反应、富锂、聚阴离子和镍锰酸锂正极材料以及硬碳、硅基和锡基负极材料,介绍了各种材料的特点和电化学性能,重点阐述了制备这些材料的典型方法和进展,并展望了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硅基材料理论容量高、电位低、自然资源丰富,是最理想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但是硅基负极在锂化和脱锂过程中巨大的体积变化,导致了硅基负极的循环稳定性与导电性差,阻碍了其实际应用。硅碳复合材料可将碳材料的高导电性和机械性能与硅基材料的高容量和低电位的优势相结合。综述了硅碳负极材料的主要制备方法,总结了硅碳复合材料的结构设计,并对未来碳硅材料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随着对清洁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二次离子电池已成为研究热点,开发具有高比容量的负极/正极材料尤为重要。合金化反应机制的硅、磷、锗、锡负极和硫正极材料存在较高的体积膨胀率,其中磷和硫较差的导电性以及可溶性中间产物的穿梭效应限制了实际应用。沉积/溶解机制的金属负极枝晶问题使其不能单独作为负极材料使用。炭材料由于其来源广泛以及优异的导电性常作为高比容量负极/正极材料的载体。本文从炭载体的比表面积、孔/空结构,电子/离子电导率、界面修饰和表面化学修饰的角度出发,综述了其在硅、磷、锗、锡、金属锂、金属钠负极,以及硫正极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对清洁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二次离子电池已成为研究热点,开发具有高比容量的负极/正极材料尤为重要.合金化反应机制的硅、磷、锗、锡负极和硫正极材料存在较高的体积膨胀率,其中磷和硫较差的导电性以及可溶性中间产物的穿梭效应限制了实际应用.沉积/溶解机制的金属负极枝晶问题使其不能单独作为负极材料使用.炭材料由于其来源广泛以及...  相似文献   

6.
由于电动汽车在大多数时间处于非工作状态,因此电池搁置期间的日历老化会对电池的寿命产生显著影响。高温加速实验是快速评价电池日历寿命的常用方法,为了获得可靠的高温加速老化实验结果,需要对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电池衰减机理进行研究。以高镍三元/硅氧碳软包电池为研究对象,基于无损的电化学微分曲线分析和电池拆解验证,研究不同搁置温度对高镍/硅氧碳电池日历老化性能及老化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搁置温度的升高,电池老化速度逐渐加快,表现为容量加速衰减和直流内阻大幅增加。无损分析结果表明:活性锂损失和正极活性物质损失是电池日历老化的主要影响因素,随着温度升高,电池的活性锂损失程度和正极活性物质损失程度都有所增加,负极老化情况基本保持不变;进一步结合拆解验证结果表明:55℃下的高温搁置加速了正极材料性能的衰退,高温下正极NCM811材料颗粒出现内部裂纹和粉化,不宜作为电池搁置期间加速老化实验的加速因子。  相似文献   

7.
随着电动汽车的发展,对电池能量密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有高能量密度的高镍/硅氧碳软包电池成为长续航电动汽车的首选,但是高镍/硅氧碳电池在实际使用中存在容量快速衰减的问题。采用无损电化学分析和事后拆解分析对循环过程中电池容量和内阻的变化进行检测,通过对比电池循环前后正负极结构、材料形貌和表面成分的变化,揭示高镍/硅氧碳电池循环失效机制。结果表明:电池容量衰减呈现平稳期、快速衰减期和急速衰减期3个阶段。循环后电池极化更加严重,电池极化内阻、负极表面膜阻抗和电荷转移阻抗明显增加。通过微分曲线分析结合拆解分析发现,高镍正极材料衰减较少,硅氧碳负极材料衰减和活性锂离子损失较多。硅氧颗粒膨胀开裂,负极活性物质损失,负极表面膜连续生长消耗过多的活性锂为电池容量快速衰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硅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硅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具有比容量大的优点,是高容量锂离子负极材料的研究热点之一.综述了近年来锂离子电池硅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分别对硅及含硅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发展过程、充放电特性、储锂机理及影响其储锂的各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了采用不同复合物、不同制备方法和合成硅化物等改性方法来提高其循环性能的可行性.指出纳米硅基复合物将是硅负极材料最有希望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材料由于具有高的理论比容量,低的脱嵌锂电位,与电解液反应活性低等优点而成为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硅基材料作为锂离子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包括纳米硅、硅基薄膜、硅-金属复合材料、硅-碳材料,分析硅基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前景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发展锂离子电池是缓解当前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有力措施,但其能量密度已无法满足未来储能装置的高要求。发展高比能量型锂离子电池必须从提高电极材料的性能入手。硅基材料具有容量高、成本低、平台电压低等优点,被认为是最具潜力的负极材料。然而,该类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会发生巨大的体积变化(300%),导致电池容量下降严重甚至失效。近年来,研究者们开始着眼于通过对电极中的粘结剂进行结构设计和复合改性来提升硅基负极的性能,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基于硅基负极目前存在的问题,总结了适用于硅基负极的粘结剂类型,并从粘结剂分子链结构设计和增强电极微粒间作用力这两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硅基负极中粘结剂的设计改性进展,最终展望了硅基负极用粘结剂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前景。   相似文献   

11.
金属粉末注射成形粘结剂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金属粉末注射成形是一种从塑料注射成形引伸出来的新型粉末冶金近净成形技术,该技术的核心和关键是粘结剂。讨论了粘结剂的作用和特征以及各类粘结剂体系的优缺点,综述了粘结剂及脱脂的研究进展,指出了粘结剂研究和开发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2.
13.
基于生物信息的模糊密钥绑定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体生物信息的唯一性、长期稳定性等特点,使得人们希望能够将其作为密码系统中的密钥使用,解决密钥与使用者对应唯一性、密钥分配和存储的安全性等难题.但是由于生物信息在每次检测过程中存在的模糊性,使其无法作为密码系统中的密钥直接使用.本文提出了一种模糊密钥绑定算法,解决了基于生物信息的模糊密钥绑定难题,确保了密钥的安全性.该算法适用于当前任何密码系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NTM》2007,15(3):220-226
  相似文献   

15.
Thermal Transformations of an Aluminoborophosphate Binder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rmal transformations of a commercial aluminoborophosphate binder are studied in a broad temperature range by optical microscopy, x-ray diffraction, IR spectroscopy, and thermal analysis. The introduction of B2O3 reduces the temperature of phosphate polycondensation, enhances the stability of cyclometaphosphates in a broad temperature range (180–1100°C), and reduces the stability of hydrogen phosphates.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改性磷酸盐无机粘结剂在铸造生产中的性能。方法采用改性磷酸盐无机粘结剂配制自硬砂,分别测试自硬砂的抗拉强度、存放稳定性、可使用时间、发气性、溃散性等性能,并与水玻璃、呋喃树脂等传统粘结剂性能进行比较。结果通过生产实验验证,发现改性磷酸盐无机粘结剂能用于铸铁、铸钢及低熔点合金的铸造,其用于代替水玻璃应用于高温金属铸造,及代替有机树脂应用于有色合金铸造时,完全可克服砂型溃散性差的问题。结论改性磷酸盐无机粘结剂自硬砂性能优越。  相似文献   

17.
A New Binder for Pharmaceutical Dosage Form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ellan gum is a biodegradable polysaccharide recently approved by the 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 for industrial use as a food additive. The objective of the present investigation was to evaluate its potential use as a binder for pharmaceutical dosage forms. Tablets were prepared with gellan gum and evaluated for tablet characteristics. Efficiency of gellan gum and its effects on various disintegrants were also studied.  相似文献   

18.
以3,3-双叠氮甲基环氧丁烷-3-叠氮甲基-3-甲基环氧丁烷(BAMO-AMMO)无规共聚物为预聚物,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和1,4-丁二醇(BDO)为固化剂,三羟甲基乙烷(TME)为交联剂,制备了BAMO-AMMO/TDI/BDO/TME含能粘合剂胶片,并进行了力学性能、溶度参数、DSC和DMA的表征。在TME的质量分数为(TME+BDO)的30%时,胶片的拉伸强度可达6.34 MPa,延伸率为475%。BAMO-AMMO胶片与硝酸酯类增塑剂的溶度参数相近,具有良好的相溶性。随着TME含量的增大,胶片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依次为-33.52℃(w(TME)=10%),-32.37℃(w(TME)=20%),-31.25℃(w(TME)=30%),-31.81℃(w(TME)=40%),-30.64℃(w(TME)=50%),呈现出升高的趋势。在-70℃胶片出现β次级转变。  相似文献   

19.
朱建勇  何兆益 《材料导报》2018,32(5):847-854
沥青自愈合是提高沥青路面使用寿命的有效手段之一,文章综合分析了近年来国内外沥青胶结料自愈合机理、实验方法、评价指标和自愈合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并指出现有机理模型难以解释温度、间歇时间和老化对沥青胶结料自愈合行为的影响,缺少科学有效的自愈合行为评价方法与指标,使得自愈合技术难以在工程中推广应用。建议综合现有自愈合机理宏微观模型理论,建立多尺度模型解释沥青胶结料的自愈合行为,提出具有普适性的实验方法和评价沥青胶结料自愈合行为的指标,并指出开发新型沥青自愈合增强剂是未来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Previous reports from these laboratories showed that microcrystalline cellulose (AvicelR MCC, PH-101) formulations with low and medium drug levels (10 and 50%) produced very uniform beads whereas formulations containing MCC with high drug levels (80%) were difficult to process without special treatment or required the incorporation of alternate excipients. In this study, several binders, at a 2% level, specifically: Carbomer (CarbopolR 934-P), Sodium carboxymethylcellulose (CMC 7MF), Hydroxypropylcellulose (KlucelR HXF), Methylcellulose (MethocelR K-15). Povidone, USP (PVP K29-32) and Pregelatinized starch NF (Starch 1500R), were evaluated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y might impart advantages in processing and whether any differences in dissolution behavior would result. Spheres containing 80% anhydrous theophylline, the binders and MCC were manufactured by the extrusion/marumerization technique. In general, beads containing high drug levels produced with these binders are suitable for further processing (coating). Processing ease, bead shape, and bead hardness (friability) varied with the choice of binder. Beads with carbomer, hydroxypropylcellulose, and methylcellulose remained intact during dissolution testing; beads with starch, carboxymethylcellulose, PVP, and the control did no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