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汽车缸套表面使用磁场辅助电沉积法制备Ni-SiC纳米复合镀层。利用扫描电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透射电镜(TEM)及X射线衍射仪(XRD)对Ni-SiC纳米复合镀层的表面结构及成分进行研究。当镀液中SiC含量为6 g/L时,SiC纳米粒子团聚倾向最小,Ni-SiC纳米复合镀层表面平整、紧密。当SiC纳米颗粒含量为6 g/L时,Ni-SiC纳米复合镀层表面颗粒粒径进一步减小,并均匀分布于镀层表面。XRD分析可知,在汽车缸套表面镀层中存在Ni晶粒和SiC粒子。当镀液中SiC纳米颗粒含量为6 g/L时,Ni-SiC镀层中Ni晶粒和SiC粒子的平均晶粒尺寸分别为50.62 nm和39.32 nm。  相似文献   

2.
利用建立的点阳极电沉积时枝晶分形生长模型,对圆形电解池点阳极电沉积二维枝晶簇的形貌进行了模拟.以点状金属镍为阳极,环状石墨为阴极,用自行设计的实验设备,采用射流电沉积的方法制备了二维的金属镍枝晶簇以验证模拟结果.结果表明:镍沉积层的形貌特征为具有分形结构的枝晶簇,这与模拟结果具有很好的相似性,表明该模型能够准确地表述圆形电解池点阳极电沉积时枝晶的生长过程,从而对枝晶分形生长的实验研究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用射流电沉积进行局部快速电镀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梅丰  杜楠  赵晴  卢雄威 《材料保护》2006,39(9):49-50,70
射流电沉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电沉积新工艺,具有普通电镀所不具备的一些优点.利用二维移动平台系统进行射流电沉积,研究了瓦特镍镀液的喷射速度、温度以及阴阳极间距等因素对射流电沉积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镀液喷射速度为0.3 m/s,槽电压为20 V,阴阳极之间距离为17 mm时,采用该系统可在金属试样上快速获得预先设定的图形镀层,镀层分布均匀,与基体的结合力良好.  相似文献   

4.
磁场辅助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家荣  陈文锦  邱凯  马文霞 《真空》2007,44(1):26-28
本文根据螺线管线圈内部磁场的分布规律,以及磁场对等离子体内部电子的作用原理,设计了磁场辅助的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系统,并且研究了在PECVD系统中获得均匀磁场的方法。而后,以SiH4和N2为反应气体,在低气压下沉积了SiN薄膜。测量了SiN薄膜的沉积速率,折射率,表面形貌等参数。验证了磁场分布的均匀性,分析了磁场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系统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电沉积RE-Ni-W-B-B4C-MoS2复合镀层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RE-Ni-W-B-B4C-MoS2复合镀层在不同氧化温度和时间下的抗高温氧化性,结果显示:当温度小于800℃时,RE-Ni-W-B-B4C-MoS2复合镀层被氧化的程度较小;温度超过800℃,氧化膜的增重呈直线增加,RE-Ni-W-B-B4C-MoS2复合镀层的硬度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当热处理温度达到400℃时,复合镀层的硬度升到极大值(1368HV);若继续升高温度,镀层硬度逐渐降低,RE-Ni-W-B-B4C-MoS2复合镀层的耐磨性经400℃热处理后最好,工艺条件对RE-Ni-W-B-B4C-MoS2复合镀层的表面形貌影响较大,随着电流密度或镀液温度的升高,复合镀层结晶粗,晶粒大;反之,镀层结晶细,表面晶粒细小。RE-Ni-W-B-B4C-MoS2复合镀层的镀态下以非晶态为主,部分已晶化,当经500℃热处理后,复合镀层已晶化;经800℃热处理后,CeO2和B4C仍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由此可以说明,CeO2和B4C的加入,可以提高RE-Ni-W-B-B4C-MoS2复合镀层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电沉积Co-Ni合金镀层结构及硬度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氨基磺酸体系电解液电沉积Co-Ni合金,研究了电解液中钴、镍金属离子浓度与合金镍层中钴含量的关系。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分析测定了不同钴含量沉积层的微观形貌和晶体结构,同时研究了合金沉积层显微硬度和合金成份的关系及热处理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电解液中Co^2 /(Co^2 Ni^2 )在0.1-0.5的范围内时,钴离子的优先共沉积的趋势最强。SEM观察结果和XRD分析测试表明,随着钴镍合金沉积层中钴含量的不断增加,低钴含量合金层粗大的颗粒状结晶逐渐转变为细致、均匀的三角形状结晶,最终又形成中等大小的颗粒状结晶。同时合金层中钴含量的逐渐增加,结构由fcc镍固溶体过渡为fcc的钴固溶体,最后转变为hcp的钴固溶体。并且在形成两个钴固溶体的钴含量范围内(20%-50%和60%-80%),所对应的钴镍合金层的硬度值远大于低钴含量区所具有fcc镍固溶体结构的合金层硬度。  相似文献   

7.
综述激光辅助电沉积技术的定义、特点及工作原理,着重概括激光在电沉积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并论述激光辅助电沉积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与应用.  相似文献   

8.
为提升40Cr钢的力学性能,采用超声-射流电沉积法在其表面制得Ni/Co-TiN纳米镀层。利用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和X射线衍射仪(XRD)测试镀层的表面形貌、元素组成及相结构,并采用显微硬度计、摩擦磨损试验机和电化学工作站对镀层显微硬度、耐磨性能和耐腐蚀性能进行测试。随着镀液中TiN纳米粒子浓度、射流速度或超声波功率的增大,Ni/Co-TiN纳米镀层的显微硬度均呈现先提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由正交试验结果可知,镀层制备的最优工艺参数组合为:射流速度4 m/s,超声波功率120 W,TiN纳米粒子浓度10 g/L。该工艺参数组合下制备的Ni/Co-TiN纳米镀层的表面形貌平整致密,Ni/Co晶粒尺寸得到明显细化,TiN粒子弥散分布其中;镀层的显微硬度高达689.82 HV,其摩擦系数较小且磨损失重较少,镀层自腐蚀电位和自腐蚀电流密度分别为-0.338 V和2.13×10-6 A/cm2。  相似文献   

9.
磁场影响下的电沉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磁场下电沉积研究的些进展情况,如磁场对镀液性能及镀层表面状态、微观结构、合金组成等的影响;指出磁场能控制电结晶生长方向,可以获得特定功能的镀膜.展望了该领域的发展前景及在未来研究中应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稀土金属和合金电沉积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9,自引:6,他引:19  
着重介绍了从水溶液中电沉积稀土金属和合金的方法,讨论了欠电位沉积,元素电负性原理和诱导共沉积效应在稀土金属和合金电沉积中的应用,推荐了一些电沉积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目前三价铬电沉积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镀层增厚问题、镀液稳定性的探讨和机理研究,指出了当前三价铬电沉积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简单介绍了有关三价铬最近几年的发展趋势,指出三价铬非晶态合金及复合镀层的研究是今后一段时间电镀行业研究的主要走向。  相似文献   

12.
离子液体中电沉积金属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近年来利用离子液体电沉积金属的研究进展.根据不同组成,将离子液体分为AlCl3型、非AlCl3型和多元复合型.某些离子液体作为新型"绿色"电解质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并在电沉积金属方面显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利用自行设计的实验装置,研究了瓦特镍射流电沉积不同阳极喷嘴口径下电压与电流、电流密度、电流效率关系,以及阳极喷嘴口径对沉积层的金属分布的影响.研究发现:可用电流密度高达800A/dm2,沉积物呈圆柱形分布,沉积物直径几乎与相应的0.8,1.2,1.6mm阳极喷嘴口径一致.当喷嘴口径为1.6mm时电流效率为89.8%,而喷嘴口径为0.8mm时只有64.3%.  相似文献   

14.
15.
本试验在不同的工艺参数下,分别用常规喷射电沉积以及摩擦喷射电沉积技术在石墨基底上制备钴沉积层,并对样件进行硬度检测以及微观形貌观察。结果表明,两种试验条件下,沉积层硬度随电流密度的增加均呈先增后减趋势并随着阴极转速的增大而增高,摩擦条件下的沉积层硬度相对更高(最大硬度值为581HV)。此外,硬质粒子机械摩擦工艺下的晶粒的沉积堆叠过程发生了改变,表层由岛状突起变为均匀沉积。  相似文献   

16.
金属超声振动塑性成形,由于能够有效降低设备成形力,提高材料成形极限,改善成形零件质量,在塑性成形领域逐渐发挥了重要作用。介绍了金属超声振动塑性成形的原理与主要特点,以及理论机制中"体积效应"和"表面效应"的研究进展。综述了超声振动在铝/镁合金等轻合金塑性成形工艺中应用的研究现状。提出了目前金属超声振动塑性成形在理论和应用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该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18.
概述了建筑外墙目前常用保温材料的使用性能、应用状况和存在问题,包括有机类的EPS、XPS、PU、PF和无机类的岩棉、泡沫玻璃(陶瓷)、泡沫混凝土.有机保温材料具有低的导热系数,保温性能好,但是易燃、防火等级低,安全性差,需要进行阻燃处理;无机保温材料不燃,防火等级高,安全性能好,但是保温性能不如有机保温材料,需要开发低导热系数的无机保温材料.最后指出,导热系数低、综合性能优异的无机保温材料将成为未来建筑保温材料的首选.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