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云南化工》2019,(8):73-74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及水蒸气蒸馏方法分别提取新鲜蒜头果果皮中的挥发性成分,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进行分离和鉴定,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百分含量。从水蒸气蒸馏中分别鉴定出9种成分,分别占总量的96.62%和99.80%,这些成分主要是为苯甲醛、α-羟基-苯乙腈、苯甲醇、4-羟甲基苯甲酸甲酯和2-羟基-丙烷腈等成分。结果表明,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得到的挥发油得率(为1.23%)较水蒸气蒸馏方法 (为0.92%)高,所鉴定出来的挥发性成分含量占总量的比例较水蒸气蒸馏方法高,因此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方法更适用于蒜头果果皮精油的提取。  相似文献   

2.
汪洪武  刘艳清  韦寿莲  严子军 《精细化工》2011,28(6):544-547,572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微波提取和超声波萃取紫苏籽挥发油。运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结合计算机检索对所得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用气相色谱峰面积归一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质量分数。结果表明,3种方法分别从紫苏籽所得挥发油中鉴定出33、31及29种化合物,各占总峰面积的97.16%、97.38%及96.6%。不同方法所得紫苏籽挥发油化学组成各有异同,但主要成分是正十六酸、(Z,Z,Z)-9,12,15-十八三烯-1-醇和戊基-2-呋喃基酮。  相似文献   

3.
蒋小华  谢运昌  李娟  宁德生 《精细化工》2012,29(4):326-329,351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得到新鲜和干燥红丝线叶挥发油,并结合GC-MS对所得样品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和鉴定,用气相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质量分数。结果显示,从鲜叶挥发油中鉴定出32种成分,占挥发油总峰面积的98.81%,主要成分是反式植醇(43.29%)、橙花叔醇(7.07%)、石竹烯(4.91%)、亚麻酸甲酯(3.81%)和植酮(3.74%)等;从干叶挥发油中鉴定出42种成分,占挥发油总峰面积的96.23%,反式植醇(33.50%)、橙花叔醇(7.75%)、石竹烯(5.14%)、1-辛烯-3-醇(7.20%)、植酮(4.45%)和樟脑(4.07%)等为主要成分。两者的共有成分有23种,其他化学成分及其相对质量分数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和鉴定水金凤茎中的挥发油成分中各组分的相对含量。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水金凤茎中的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分析其化学成分。结果:从水金凤茎中鉴定出31种挥发性成分,相对含量占挥发油总量的96.102%。主要成分为棕榈酸(56.155%)、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5.111%)、叶绿醇(5.185%)、炔诺孕酮(3.345%)、4-乙烯基-2-甲氧基苯酚(1.769%)、6,10,14-三甲基-2-十五烷酮(1.516%)结论:通过对水金凤茎中的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鉴定,为其作为传统用药来利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食凉茶中挥发油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食凉茶[柳叶蜡梅(Chi monanthus salicifolius)]中挥发油成分,经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鉴定了68个挥发性化合物。其挥发性化合物主要是烯烃类和有机酸类,分别占提取出挥发油总量的39.90%和4.24%。用该法提取出的挥发性成分含量最高的是3-(4,8-二甲基-3,7-壬二烯)-呋喃(黑蚁素)(19.33%),其次为4-(3,7-二甲基-3-乙烯基-1,6-辛二烯)-苯酚(5.09%)、喇叭烯氧化物(4.94%)、α-松油醇乙酸酯(2.88%)、n-十六烷酸(2.09%)、白菖烯环氧化物(2.04%)、异香橙烯环氧化物(1.75%)、亚麻酸(1.44%)等。  相似文献   

6.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食凉茶[柳叶蜡梅(Chi monanthus salicifolius)]中挥发油成分,经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鉴定了68个挥发性化合物。其挥发性化合物主要是烯烃类和有机酸类,分别占提取出挥发油总量的39.90%和4.24%。用该法提取出的挥发性成分含量最高的是3-(4,8-二甲基-3,7-壬二烯)-呋喃(黑蚁素)(19.33%),其次为4-(3,7-二甲基-3-乙烯基-1,6-辛二烯)-苯酚(5.09%)、喇叭烯氧化物(4.94%)、α-松油醇乙酸酯(2.88%)、n-十六烷酸(2.09%)、白菖烯环氧化物(2.04%)、异香橙烯环氧化物(1.75%)、亚麻酸(1.44%)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和鉴定大青叶中的挥发油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大青叶中的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离并鉴定化学成分。结果:从大青叶中鉴定出30种成分,相对含量占挥发油总量的90.207%。主要成分为正二十九烷(34.195%)、棕榈酸(17.012%)、植酮(10.036%)、11-戊烷-3-基二十一烷(5.843%)、植物醇(2.275%)、邻苯二甲酸二丁酯(2.107%)。结论:首次对大青叶中的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鉴定,为其进一步开发并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杨再波 《精细化工》2011,28(3):242-246
采用微波辅助顶空固相微萃取法(MAE-HS-SPME)快速分析一年蓬不同部位的挥发性化学成分,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法与Kovats色谱保留指数相结合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在一年蓬的茎、叶和花中分别鉴定出67、69和69种化合物,分别占挥发油总峰面积的92.71%、96.72%和96.16%,在茎中主要成分是β-榄香烯(5.22%),大根香叶烯D(41.80%)和(+)-β-蛇床烯(7.71%);叶中主要成分是3-甲基-2-环戊烯-2-醇-1-酮(6.43%),β-榄香烯(8.45%),大根香叶烯D(40.17%)和(E,E)-α-金合欢烯(5.80%);而在花中主要是3-甲基-2-环戊烯-2-醇-1-酮(4.20%),β-榄香烯(8.65%)和大根香叶烯D(31.20%);在茎、叶、花中各主要成分及其相对质量分数有差异。  相似文献   

9.
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重庆地区鱼香草的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其挥发油成分进行了分析.从中鉴定了36种化学成分,占总挥发油质量的95.353%.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种成分的相对质量,结果表明,重庆地区鱼香草的主要挥发性成分是L-香芹酮(74.767%)、β-荜澄茄苦素(3.523%)、顺式-香芹醇(2.370%)、桉油精(1.856%)、黄樟油素(1.850%)、D-柠檬烯(1.437%)、L-4-松油醇(1.011%)等,7种成分质量占总挥发性成分质量的86.814%.  相似文献   

10.
赵欧  刘真美 《广州化工》2014,(8):128-129
研究了贵州湄潭产苦丁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用水蒸气蒸馏提取贵州苦丁茶挥发油,用GC-MS分析和鉴定出化学成分,使用峰面积归一法确定其百分含量。结果表明:挥发性成分的得率分别为0.17%。从苦丁茶挥发油中鉴定出13种(占挥发油总量的81.64%)化合物,苦丁茶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是β-芳樟醇、β-月桂烯、α-松油醇、(Z)-柠檬醛、(E)橙花醇。不同地区的苦丁茶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和含量差异差较大,在其饮品开发利用中都应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1.
不同品种桂花挥发油成分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CRM),对两种不同品种的桂花挥发油成分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共鉴定出α-甲基-α-(4-甲基-3-戊烯基)环氧甲醇、β-里哪醇、壬醛、丁香醛(、E)-β-紫罗兰酮、棕榈酸、水杨酸甲酯等71种组分,分别占各自总含量的95.49%、92.28%。结果表明,使用CRM法对重叠峰进行解析,得到纯的色谱和质谱,从而大大提高了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杨宏伟 《安徽化工》2021,47(4):121-124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结合计算机谱图检索,对索式提取法提取的鸢尾植物和矮紫苞鸢尾植物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鸢尾植物挥发油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5,提取时间2 h,提取温度95℃.矮紫苞鸢尾植物挥发油的最佳提取条件为配料比1∶6,提取时间4 h,提取温度80℃.通过GC-MS方法检测,鸢尾和矮紫苞鸢尾共鉴定出29种成分.鸢尾与矮紫苞鸢尾挥发性成分相比较,组成和相对含量存在较大差异.研究结果有利于鸢尾属植物药用价值的合理使用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3.
采用水中蒸馏方法,对山草果无菌苗和愈伤组织进行挥发性成分提取,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GCMS)对其化学组成进行研究。通过GC-MS分析结合正构烷烃保留指数对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从无菌苗和愈伤组织的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12和15个化合物。这些得到鉴定的化合物峰面积之和分别占挥发油成分总峰面积的90.36%(无菌苗)和88.81%(愈伤组织),其中主要成分包括:γ-杜松烯(37.80%和35.78%)、乙酸龙脑酯(17.09%和15.54%)、8-异丙基-2,5-二甲基-5,6,7,8-四氢-1-萘酚(10.30%和19.10%)。  相似文献   

14.
蒲桃茎、叶和花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艳清 《精细化工》2008,25(3):243-246
为扩大蒲桃的药用部位,用水蒸气蒸馏分别提取了蒲桃鲜叶、干叶、花及茎的挥发油,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表明,从蒲桃鲜叶、干叶、花及茎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了39、35、34和23种化合物。用气相色谱峰面积归一法测定了各组分的相对质量分数,各占总峰面积的87.51%、87.53%、84.24%及96.84%。4种挥发油化学组成各有异同,但主要成分是丁香烯-5-醇、葎草-5,8-二烯-3-醇、十六酸和植醇。  相似文献   

15.
白象牙芒果中挥发性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提取芒果果实中的挥发性成分,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芒果挥发性香味化合物进行分离和鉴定,确认了其中的68种成分,占总质量分数的95.40%,并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种成分的质量分数,其主要成分为异松油烯(44.86%)、3-蒈烯(7.06%)、棕榈酸(6.04%)、亚麻酸(3.44%)、4-蒈烯(3.14%)、苧烯(2.44%)、α-水芹烯(2.95%)等.  相似文献   

16.
顶空固相微萃取分析四氢异构化啤酒花浸膏的风味成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对三种四氢异构化啤酒花浸膏中的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了分析比较,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了样品中四氢异α-酸的质量分数。数据表明,其主要成分四氢异α-酸的质量分数很接近,但挥发性风味成分却有很大差异。其中,Ⅰ号四氢异构化啤酒花浸膏样品鉴定出的44个挥发性成分中,所含的17个酮类化合物的质量分数达到80.52%;Ⅱ号样品鉴定出39个组分,所含的5个醛类化合物的质量分数达到79.95%;Ⅲ号样品鉴定出的45个组分中,所含的14个酮类化合物、11个醇类化合物、7个烯烃类化合物和4个酯类化合物的质量分数分别为44.63%、20.87%、17.22%和6.8%。  相似文献   

17.
研究紫锥菊地上部分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并将其分类,并列举出其主要类别化合物。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紫锥菊挥发油,GC毛细管柱色谱法分析并以峰面积归一化法检测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辅助人工检索鉴定其化学成分。结果:在挥发油中检出47个化合物,鉴定出22个化合物,用面积归一法计算各个成分的百分含量。鉴定出的挥发油占挥发油总量的27.366%,其中萜类化合物占12种,芳香族类化合物3种,烯烃类5种,酯类2种,分别占17.861%、2.477%、5.854%、1.174%。结论:紫锥菊挥发性成分较复杂,本文通过对紫锥菊挥发油成分的分析及其主成分化合物的总结,为其质量控制及标准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采用SFE-CO_2法,分别提取了广西和海南产的两粤黄檀的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分析比较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从广西产的两粤黄檀挥发油中共分离鉴定出16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61.38%;从海南产的两粤黄檀挥发油中鉴定出24种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86.08%。结果表明,两种不同产地的两粤黄檀中,挥发性成分的种类、主要成分及含量都存在较大差异,含量最高的特征性成分也不相同。该研究结果可为两粤黄檀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不同方法提取白根独活挥发油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水蒸气蒸馏法、乙醚萃取法、超声波萃取法和微波萃取法提取了白根独活中的挥发油,用GC-MS分离鉴定了其成分并测定了各成分相对质量分数。水蒸气蒸馏法、乙醚萃取法、超声波萃取法和微波萃取法挥发油提取率分别为2.29%、3.27%、4.13%和3.78%,分别鉴定出21、24、38和23种化合物,其中共有化合物9种,即蒿苯内酯、α-甜没药醇、辛醛、2-壬酮、十六烷酸甲酯、2-甲基辛烷、(-)-蓝桉烯、3-甲基辛烷、壬烷,相对质量分数最高者为蒿苯内酯。4种不同提取方法所得的白根独活挥发油成分存在差异,但也有共同特征。超声波萃取法和微波萃取法提取挥发油得率更高,成分更全面。  相似文献   

20.
采用微波辅助顶空固相微萃取法(MAE-HS-SPME)分析葎草不同部位的挥发油化学成分,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法与Kovats色谱保留指数相结合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以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质量分数.结果表明,在葎草的茎、叶和花中分别鉴定出86、90和103个组分,分别占挥发油总峰面积的96.697%、96.455%和94.213%;在茎中主要成分是1,3-二甲基双环[3.3.0]辛-3-烯-2-酮(14.010%),百里酚(9.407%),β-石竹烯(6.884%),反式-β-金合欢烯(5.965%),β-甜没药烯(5.798%),香芹酚(5.702%)和α-佛手柑油烯(5.511%);叶中主要成分是β-石竹烯(12.704%),α-佛手柑油烯(8.588%),1,3-二甲基双环[3.3.0]辛-3-烯-2-酮(7.487%)和反式-β-金合欢烯(6.662%);在花中主要是反式-β-金合欢烯(11.906%),β-石竹烯(8.201%),α-葎草烯(5.515%)和β-蒎烯(4.719%);而相对质量分数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