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游憩满意度是使用者对环境进行"环境特征-环境感知-真实反馈"主观感知的评价结果,目前针对环境感知的量化和衡量标准较为缺乏.以重庆市九龙坡绿道为例,借助感知价值的方法,基于使用者的需求特征,从时间感知、安全感知、功能感知、氛围感知和设施感知5个方面归纳出绿道游憩满意度评价体系,利用IPA-Kano模型测度绿道游憩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绿道是绿色开敞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和居民生态需求的重要空间载体。以南京市环紫金山绿道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绿道使用者的问卷调查,基于SPSS软件平台,采用卡方检验、相关分析、方差分析、因子分析等方法,对绿道使用者的属性、使用需求、使用特征及满意度进行了定量分析与评价,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环紫金山绿道空间优化的具体建议,为提升绿道规划建设的科学性和更好地满足使用者的需求提供重要的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武汉市东湖绿道一期四条主题道为研究对象,探究绿道骑行环境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运用语义差分法及统计分析方法,定量研究使用者对骑行环境感知的评价,揭示绿道骑行环境影响的三大因素,其中骑行视域景观因素对骑行意愿影响最大,骑行配套服务以及骑行断面设计次之。继而通过对骑行环境测评与骑行感知进行印证,发现骑行者的视觉景观感知习惯、以及骑行行为特征等方面是影响骑行环境感知评价的主要因素。最后,从景观主题营造以及配套设施两大方面对绿道骑行环境设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选取三明市如意湖湿地公园进行实地调研,在参阅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湿地公园游憩功能的评价体系,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采集数据,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得出游客对如意湖湿地公园游憩功能的满意度值从高到低依次为:生态环境、游人体验、基础设施、总体布局、服务设施。根据对这5项指标所包含的20个指标因子的分析研究,提出提升内外交通便捷性、完善配套设施建设、注重湿地生态教化职能、保护湿地生态环境、重视游客游憩安全5个优化措施,对如意湖湿地公园的游憩功能优化及进一步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乡村精品线是乡村旅游的重要版块,增强游客重游意愿对提升乡村风貌、改善村民生活、助力乡村振兴、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景观感知理论为基础,将外界环境刺激、情感状态、行为反应3个阶段作为分析乡村精品线游客重游意愿的研究框架,在此基础上构建乡村精品线游客重游意愿的结构方程模型,并选取浙江省内具有代表性的3条乡村精品线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可达程度对景观感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景观感知对游客满意度和地方认同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景观感知包括生态环境、文化历史、休闲游憩、经济生产4个维度,其中文化历史对提升游客满意度和地方认同的路径系数最大;游客满意度和地方认同并不存在显著的相互影响;游客满意度和地方认同对游客重游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结论】通过研究视角、量表设计、模型构建等方面的创新,验证了国内外关于景观感知过程的理论,并论证了景观感知与游客后续重游意愿之间的关系,同时还关注到人地互动与人际互动是游客感知乡村精品线的核心内容,进一步深化了景观感知理论在乡村精品线方面的应用,能够为今后美丽乡村精品线建设提供引导方向。  相似文献   

6.
唐浩  王艳 《重庆建筑》2023,(6):18-22
作为公园城市建设示范区,成都近年的景观打造对于其他城市景观建设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城市绿道作为城市中连接居民与绿化生态环境的重要方式,是重要的景观资源,也是都市景观特征的体现,对城市绿道进行景观测度评价,可以丰富完善研究体系,评价结果可作为后续都市绿道规划设计的科学依旧。该文以成都市“锦城”绕城绿道为例,使用后评价法,从可达性、舒适性、安全性、美观性、文化与娱乐性等5个方面构建景观评价指标体系,并据此进行评价,总结该绿道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地调研与随机访问提出优化策略,以期提高绿道景观质量,提升使用者满意度,提升城市环境品质。  相似文献   

7.
城市绿道是满足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和居民生活游憩需求的重要空间载体,而游憩设施是绿道游憩功能实现的直接载体。以杭州市三江两岸绿道主城区段为例,通过实地考察、调查问卷以及社会访谈的形式,对绿道游憩设施建设情况进行了分析,对绿道使用者的属性、使用需求及满意度进行了定量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杭州市三江两岸绿道主城区段的具体问题与优化建议,为城市绿道规划建设能够更好地满足使用者的需求提供重要的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8.
广东增城绿道系统使用后评价(POE)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响应"节能环保、低碳减排"的城市发展目标,近年来广东省大力推进珠江三角洲绿道网建设.探索绿道如何满足他用者行为需求成为脱实而紧迫的任务.尝试运用POE方法对广东省增城绿道系统进行调研和信息反馈工作,从使用者角度出发,通过现场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研究使用者对增城绿道系统的行为特征与使用需求,归纳总结出增城绿道系统使用情况评价,为创造使用埏满意的绿道环境提出相关优化建议,从而提升绿道设计的质量,使绿道系统规划设计更具科学性.  相似文献   

9.
绿道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和居民生态需求的重要空间载体。以安阳城市绿道为研究对象,基于绿道与城市中央公园关系的调查分析,对安阳生态绿道与城市中央公园的结构与特点进行定量分析、评价,并对其构建与规划提出建议,为提升绿道与城市中央公园规划建设的科学性及更好地满足使用者需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申世广  唐欢  邱冰 《风景园林》2018,25(11):46-51
绿道步行友好性评价丰富了绿道的研究内容,评价结果可为绿道的规划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以南京环紫金山绿道为例,在梳理步行友好的绿道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层次分析法评价了各段绿道的步行友好程度。结果表明:环紫金山绿道整体步行友好程度虽然较高,但各区段之间差异较大。另外,在绿道建设质量较高的前提下,步行爱好者更关注绿道的可达性、线路的安全性、清晰的标识系统、舒适宜人的服务设施以及绿道沿线高质量的视觉景观等几方面,而对绿道本身功能性要素并不是太在意。因此,规划建设城市休闲绿道时,在满足步行功能的前提下,应将行人的步行感受放在首位,而不是过度注重绿道本身的形式美。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公园边界空间设计后影响因素,更好地服务公园边界空间设计,采用调查问卷手段,对武汉市中山公园ABCD四侧边界空间进行了游人组与专家组的调查研究,从使用者需求的角度,综合分析其边界空间的影响因素:游人组——活动类型及场地需求、入口形式合理性、配套服务设施;专家组——使用功能评价、景观协调度、绿化满意度、基础设施满意度、开放性满意度;活动类型及场地需求则因周边用地、交通方式存在差异化。分析结果以期为公园边界空间的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2020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发展群众体育的意见》中要求系统梳理可用于建设健身设施的公园绿地等空间资源,提出可依法依规在河道沿岸建设健身步道等.文章选择昆明采莲河绿道为调查研究案例,通过以健身活动为主导的使用者满意度调查评价,对照使用需求和相关规范,摸清健身设施建设短板,针对性提出健康生活导向下的城市滨水绿道的整体提升策略和健身场地设施配建指引目录,为在城市公园配置健身场地设施和政策制定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3.
近年广东省大力推进了珠江三角洲绿道网建设。研究绿道如何满足使用者的需求成为紧迫的任务。此研究利用使用后评价(POE)法,实地调研、访谈和派发问卷等方式,对从化温泉镇至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段的使用情况进行评价,总结和归纳出从化绿道系统使用情况,为绿道更好地满足使用者的需求提出相关完善从化绿道、提高绿道使用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绿道如何满足使用者行为需求,本文从使用者角度出发,通过现场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研究使用者对赤水河谷绿道的行为特征与使用需求,归纳总结出赤水河谷绿道使用情况,为创造使用者满意的绿道环境提出相关优化建议,从而提升绿道设计的质量,使绿道系统规划设计更具科学性。  相似文献   

15.
以杭州少儿公园为研究对象,选取有代表性的21个评价指标对其进行满意度评价。运用因子分析法提取了5个公共因子,满意度由大到小依次为环境感受因子、管理及服务因子、儿童适宜性因子、游乐项目区位因子以及儿童趣味性及陪伴感受。利用因子方差贡献率求得各公共因子权重值,结果显示,权重值最大的儿童趣味性及陪伴感受满意度最低,是公园改造的重点。最后,运用使用者的空间分布对评价结果进行验证并提出了公园的改造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乡村绿道作为绿色线性 空间建设的抓手越来越受到政府重视。但在现有技术条件的 指导下,乡村绿道建设成效往往表现出明显的单一性与不协同 性。为此,引入协同学理论,在分析现有绿道研究水平的基础 上,指出乡村绿道规划需达到多功能协同与多因子协同,建立 了以生态、文化、游憩、产业4个功能为子系统,以连通性、 可达性、适宜性为序参量的乡村绿道协同评价体系,定量分析 各功能子系统间的协同作用和乡村绿道整体的协同程度,从而 提出乡村绿道规划方法和应用途径,并以嘉善县大云镇乡村绿 道规划为例,应用协同评价模型进行实践应用验证。  相似文献   

17.
使用者满意度反映了空间品质的高低,度量使用者满意度对于提高综合体休闲体育空间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上海3处城市综合体为例,通过网络数据爬取、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构建体育空间评价指标体系,对使用者满意度进行评价,确定影响满意度的因子。对影响因子进行图示化归纳,并形成满意度提升的空间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8.
程智鹏  陈茜  梁立雨  郝佳 《风景园林》2022,29(6):115-120
绿道网络建设已成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和发展的焦点,而绿道网络综合评价是绿道网络提升的重要环节和关键过程。深圳市是中国第一批建设绿道的城市,在绿道建成10年后进行综合评价研究,对于城市绿道网络品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国内外相关研究及实地调研,从城市绿道基本功能、空间品质和系统连接3个维度,构建深圳市福田区的城市绿道综合评价体系,对已建成绿道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福田区绿道系统可达性较高,但整体通畅度不佳,基本功能有待完善;绿道整体安全性较低,使用体验有待改善,空间品质有待提升;绿道对于城市重要开放空间及文化节点设施的连接度不够,主题不够鲜明,未能作为文化承载媒介发挥效益;空间分布上相对集中在中心城区,且多以绿道连接线的形式出现,正线建设比例较低,系统整体运行效率不高。基于评价结果提出:1)需强化绿道骨干网络,加强紧密连接群众生活的社区级绿道以及公交微枢纽的绿道建设,提升绿道系统整体运行效率;2)注重绿道设计的空间体验;3)加强绿道与自然、文化、生活的连接融合,充分发挥绿道系统的复合功能,为未来福田区乃至深圳市的绿道网络提升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绿道空间的健康效益转换需要依赖居民使用来完成,不同环境构成特征会直接影响使用者的使用强度。基于健康需求视角,以重庆市九龙坡区绿道片区为研究对象,在已有研究与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绿道的环境特征及居民使用强度进行定量分析与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影响绿道吸引力的环境特征因素主要包括环境协调、适宜场地、休憩设施、步行通畅;(2)绿道中不同环境要素对受访者的使用频率与使用时长存在显著差异,步行通畅、景观艺术、安全防护、适宜场地、休憩设施对绿道的使用频率存在正相关关系,景观艺术、环境协调、适宜场地、休憩设施与单次使用时长存在正相关关系。为构建促进健康行为活动的绿道环境,从路径可达、景观特色、活动场地与游憩设施、安全防护四个方面提出空间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城市滨水空间使用者的情感需求与使用需求的问卷调查,收集使用者使用后的评价,分析调研数据,对照调研结果,从交通、服务设施、亲水设施、安全感、活动空间5个方面提出优化城市滨水空间设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