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关键井的测井数据、取芯资料及地质信息分析的基础上,研究曲流河沉积相各沉积微相的特征及在测井曲线上的响应特征,建立曲流河沉积相各种沉积微相的测井相模式及特征参数样本,利用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技术反馈学习,得出一套适合研究区域沉积微相的判别系数,并对其它实际测井资料进行沉积微相自动识别,得出结果与地质专家解释结果吻合率达到85%以上,效果显著,实现了根据测井资料用计算机自动识别井剖面地层的沉积微相。  相似文献   

2.
W组是甲油气田的含油层组,其油气分布受沉积相控制。根据测井曲线特征,可以识别出钟形、漏斗形、箱形、指形和线形等5种基础测井相类型。通过岩心标定测井,以关键井的沉积微相分析为基础,建立测井相与沉积相之间的对应关系,最终确定该工区的主要沉积相类型为湖泊相和三角洲相。  相似文献   

3.
综合利用岩心,录井,测井,地震及粒度分析资料,采用沉积学,地震地层学方法,阐述了松辽盆地南部海坨子地区萨科油层-砂组沉积微相特征,沉积相以湖泊相和重力流相米,湖泊相主要为浅湖亚相,其微相类型有浅湖混合坪,泥坪及砂坪微相,以混合坪为主。重力流相识别出重力流水道和重力流扇2种沉积微相。重力流相发育区为本区油气藏形成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4.
传统沉积微相的识别,主要是依据沉积特征、测井曲线相模式等资料进行逐井逐段地识别与划分.针对克拉玛依油田二区中西部八道湾组稠油油藏,应用沉积微相-岩石相综合分析方法,根据储层特征,识别并划分洪积扇扇中沉积相类型,在岩石相定量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砾岩稠油油藏沉积微相的精细定量划分,表征了砾岩油藏沉积微相砂体之间在岩性、物性上的差异,并进一步总结了洪积扇扇中的沉积模式,研究了沉积微相-岩石相的平面展布规律,建立了不同类型沉积微相-岩石相储层地质知识库,认为扇中辫状河道粗砂岩相及辫状河道细砂岩相为主要的含油储集砂体.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克拉玛依油田一中区取芯井的观察与描述,以及野外实地考察,从露头及岩心资料、录井资料、测井资料、构造等方面对本区克下组的沉积微相进行研究.根据沉积特征与相标志,在单井相分析及连井对比的基础上,结合冲积扇沉积模式的研究,确定出一中区克拉玛依组自上而下经历冲积扇—河流—三角洲的演化过程。在综合宏观地质背景及微观沉积特征的基础上,根据沉积相的演化规律,建立该研究区的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6.
吐哈盆地台南凹陷梧桐沟组为一套从近岸水下扇到冲积扇的沉积,受其复杂沉积特征的制约,对测井相缺乏系统的研究,制约着沉积微相的划分。针对该问题,对取心层段长、相标志明显的典型沉积微相段的电性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建立不同微相对应的测井相模式。自然伽马曲线的变化趋势可被前11个低频小波系数较好地重构出来,且这些小波系数以及重构出的低频小波曲线在不同微相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分析各小波系数所代表的沉积学意义,将沉积水体的能量、稳定性以及沉积期次等复杂的空间问题转换为简单的线性几何分析,从而建立沉积微相的定量识别图版,通过计算未知相段测井曲线的小波系数与图版的最小欧氏距离,就能准确快速地判别沉积微相。  相似文献   

7.
针对河流-三角洲储层沉积微相自动识别问题,根据取芯井分析资料和专家解释结果,确定研究区块的沉积微相类型和地质规律,建立了标准模式库和专家经验库,选择和提取判别特征指标的基础上,构建了可同时处理定性专家知识和定量数据的加权模糊推理神经网络进行微相判别的方法.考虑过渡性沉积相在识别中存在的多解性,在小层对比基础上,参照邻井同层微相识别结果,依据区块地质规律采用模糊逻辑推理方法确认和修正微相识别类型,保证平面沉积相和小层单井相的一致性.通过对实际资料处理,其方法的符合率达到84.1%.  相似文献   

8.
利用测井资料来评价或解释沉积相的方法称为测井相分析。不同的沉积相有不同的测井响应。我国主要陆相沉积相有冲积扇相、河流相、湖泊相、三角洲相,依据沉积环境和沉积特征,进一步可划分为15个亚相和32个微相。论述其测井曲线特征,旨在建立测井沉积相模式,为陆相盆地沉积学和定量测井沉积学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模式。  相似文献   

9.
赵凹油田安棚区中高渗油藏核三段Ⅰ油组沉积微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岩心相分析为基础,结合测井相分析,建立赵凹油田安棚区核三段I油组内各单层沉积微相的识别标志。研究沉积微相类型,查明研究区主要发育类型以及各单层沉积微相的空间展布与演化特征,总结出赵凹油田安棚区核三段I油组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10.
针对测井曲线进行沉积微相分析和渐弃型废弃河道微相计算机自动识别的问题,提出基于Haar小波变换的测井曲线沉积微相和渐弃型废弃河道识别的方法.在该方法中,应用小波分解将测井曲线的信号分解为宏观特征信息、细节信息和噪音信息三部分;将渐弃型废弃河道和普通河道作为同一类,利用Bayes判别分析对经小波变换后得到的SP、RMN、RMG曲线的宏观特征信息建立其判相模型,通过该模型将渐弃型废弃河道和普通河道与其他沉积微相进行分离;利用渐弃型废弃河道和普通河道沉积微相在微电极幅度差上的差异,将RMN – RMG值与地层深度建立拟合曲线,利用曲线的斜率为判相依据,识别出渐弃型废弃河道和普通河道.采用C/C++语言在C++ Builder平台上编写了本方法的应用程序,实现了从测井曲线沉积微相分析到平面相图自动生成的计算机化.该方法已被应用于大庆油田南二区东块1 480口井和南一区20口井的测井曲线分析处理,其结果与人工识别成果对比表明准确率达80%以上,能满足油田实际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长岭气田登娄库组沉积微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现有岩芯资料、测井资料和地震资料,对沉积相标志进行综合研究,认为登娄库组沉积属于三角洲沉积体系,亚相类型属于三角洲平原亚相,主要发育分支河道、分支河道间、天然堤、决口扇共四种微相,其中分支河道广泛发育,是最重要的储层微相类型。  相似文献   

12.
扇三角洲是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戴南组较为发育的一种沉积类型,集中分布在凹陷南部陡坡带一侧,是该区一个重要的勘探领域。根据岩芯、测井、地震、粒度等资料,对高邮凹陷古近系戴南组扇三角洲的沉积特征进行了研究,建立了高邮凹陷戴南组的沉积相模式。根据单井沉积相、连井沉积相分析以及地震剖面反射特征和砂地比图综合分析,确定了戴南组各亚段沉积相的平面展布,编制了戴南组各亚段沉积相分布图。结果表明:高邮凹陷南部陡坡带地形陡,存在扇三角洲发育的条件,也存在反映浅水环境的岩性特点,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低反映了近物源的条件,还发现反映牵引流和重力流共存的沉积构造特点; 从地震反射特征上看,反射结构不稳定,并发现向盆地边缘加厚的楔形地震相。在此基础上,重点对戴南组扇三角洲相各微相进行了分析,共划分出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和前扇三角洲亚相,并进一步划分出水上分流河道、漫滩沼泽、水下分流河道、分流河道间和席状砂等微相,最后详细阐述了各微相的沉积特征。  相似文献   

13.
利用岩心及分析化验资料,结合岩石相与测井相转换技术对泉一段-泉三段气藏储层岩石学特征、岩石颜色、沉积构造、测井相等相标志进行综合分析确定伏龙泉气田FL11井区泉一段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泉二段-泉三段为曲流河沉积环境,并研究其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征.  相似文献   

14.
根据岩心、测录井、地震以及分析化验资料,运用沉积学原理和方法,对西丁家地区沙河子组—营城组时期沉积相和沉积体系进行综合研究。研究表明该区域在早白垩世主要发育湖泊、辫状河三角洲相等四大类沉积相及其亚相和微相。结合研究区"西断东超"型箕状断陷的构造演化特征,在沉积相认识的基础上组合出两大类沉积体系:从沙河子组沉积期至营城组沉积期,北部斜坡带由扇三角洲—水下扇沉积体系演化为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西部断阶带主要发育扇三角洲—水下扇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15.
根据岩石相、地震剖面相、测井相特征并结合岩石薄片等资料,对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贝西地区下白垩统南屯组内发育的沉积体系类型及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认为研究区南屯组主要发育扇三角洲沉积体系,识别出了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三类亚相和平原分流河道、平原分流河道间、前缘水下主河道微相等11类微相,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贝尔凹陷贝西地区南屯组的扇三角洲沉积模式,对优势储集体的预测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三塘湖油田湖218区块西山窑组地震反演以及单一地震属性储层预测效果差,砂体展布规律认识不清,制约着油田的开发效果。针对研究区储层预测现状,采取三步走的策略实现了三角洲储层的有效预测:首先分析地震属性与砂地比的关系,优选相关性较高的地震属性,通过多属性拟合得到砂地比展布图,明确沉积相宏观边界特征;其次分析各井沉积微相与地震波形的关系,建立6种典型的地震相识别图版;最后结合宏观边界特征与沉积微相地震识别图版绘制研究区沉积微相分布图。结果表明,采用地震多属性拟合与地震相相结合的方法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体现沉积微相的展布特征。  相似文献   

17.
根据地震、测井、录井和岩心资料,应用沉积学和地震地层学的原理和方法,查明了泰康地区萨尔图油层二、三砂组沉积微相特征.结果表明,泰康地区萨尔图油层二、三砂组发育的沉积微相类型主要为滨浅湖泥滩沉积微相、三角洲前缘河口坝、远砂坝微相和浅湖重力流成因的湖底扇沉积.在平面上可分为东西2个相带,西部为三角洲相,由北面的曲流河三角洲和南面的辫状河三角洲组成;而东部为湖泊相,湖泊相主要发育泥岩,其中也发育大量重力流沉积体,三角洲砂体和重力流砂体大面积发育,储集条件好,另外还可形成岩性圈闭.  相似文献   

18.
长武地区延长组沉积微相与油气聚集有利相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根据长武地区延长组的沉积微相特征,建立了8种沉积微相模式。长武地区延长组辫状河三角洲相与湖泊相交替发育,沉积环境由陆上沉积到水下沉积再到陆上沉积,这种沉积演变形成了多套有利的成藏组合,而沉积微相控制了砂体展布与油气的聚集,辫状河道、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是油气聚集的有利相带。  相似文献   

19.
综合岩芯、测井、录井、地震等资料,对霍多莫尔构造带湖底扇体的沉积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进行了研究,发现本区湖底扇沉积共可划分为内扇、中扇、外扇三大类亚相以及内扇主沟道、中扇辫状沟道、外扇浊积岩等五类沉积微相。霍多莫尔构造带湖底扇沉积所在层系向下紧邻南屯组内最好的烃源岩层,油气从下方和侧面向湖底扇砂体内充注,通常受断层遮挡形成断层-岩性油气藏或直接被周围的泥岩封堵形成透镜体形式的岩性油气藏,油气成藏与否主要受控于储层的物性特征。实验分析表明,不同沉积微相的储集能力具有较大的差异,其中中扇辫状沟道微相是最有利的储集相带类型,内扇主沟道微相次之,为较有利储层。油气勘探实践同样证实,高产井多位于中扇辫状沟道微相内,勘探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