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8 毫秒
1.
陈忠良  高林  张伟亮  向楠 《轧钢》2021,38(4):84-88
热连轧生产中需频繁更换精轧机工作辊,而精轧机工作辊换辊操作极其复杂,故障率较高.为有效找出工作辊换辊故障中各个事件的因果关系,并进行逐一分析,以提高工作辊换辊的快速性和稳定性,采用了故障树分析法.介绍了故障树分析法的原理;以国内某钢厂1 780 mm热轧生产线精轧工作辊换辊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工作辊更换失效的故障树模型....  相似文献   

2.
廉晓洁 《轧钢》2019,36(6):33-37
针对二十辊轧机轧制过程中工作辊和轧件的复杂变化过程,基于有限元分析软件(Workbench)建立了工作辊和轧件的有限元模型;通过分析二十辊轧机轧辊间的几何位置关系,得到了工作辊压下量与支撑辊偏心角度之间的关系;采用结构动力学方程的瞬态算法对轧制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得到了轧辊、轧件的应力、应变情况以及轧制力曲线,并对轧制过程中工作辊和轧件的特性变化过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在六十年代中期,新建的连轧机开始采用工作辊快速换辊装置,以提高连轧机的作业率。近年来,对快速换辊装置颇为重视,获得了进一步发展,工作辊的换辊时间可减少到5分钟左右。本文主要介绍武钢1700五机架冷连轧机工作辊的小车式快速换辊的特点,主要部件的结构和动作过程,如主轴定位、辊面分离、换辊缸的挂钩和换辊车等,并叙述了换辊用液压缸的液压系统和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4.
付文鹏 《轧钢》2022,39(5):99-102
为改善粗轧R2新辊上机1万t以内的板形游动和打滑问题,研究了3种不同形式辊面氧化膜局部保留的工作辊对粗轧板形的影响规律。通过分段函数的方法,磨削出3种不同形式的局部氧化膜保留的粗轧工作辊,分别为:上下辊均为半磨削,保留中间氧化膜;上辊为半磨削,下辊为全磨削,上辊保留中间氧化膜;上下辊均保留两肋氧化膜。对比了3种不同形式局部氧化膜保留的工作辊与全磨削工作辊轧制对应的带钢镰刀弯精度。试验结果表明:这3种粗轧工作辊氧化膜局部保留的方式,均可有效控制新工作辊上机初期的板形游动问题,与全磨削工作辊相比,这3种氧化膜局部保留方法可使粗轧板坯镰刀弯控制精度从33%提升至45%。通过对每次下线的工作辊上下对调,再仅将上辊保留中间氧化膜,下辊为全磨削,或者将上下辊均为半磨削和上下辊均保留肋氧化膜的工作辊交替使用,均可实现每套工作辊都有局部氧化膜保留,同时确保轧辊使用安全,有效控制粗轧工作辊上机初期带钢的板形游动问题并提高镰刀弯精度。  相似文献   

5.
基于大型卷板机成形板材的过程,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和疲劳分析软件FESAFE对工作辊疲劳寿命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对比分析了不同工作辊转速对工作辊疲劳寿命的影响,最后得出了工作辊转速-疲劳寿命曲线。研究结果发现,在一定范围内,成形速度越快,工作辊疲劳寿命越低。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弹性基础梁理论分析和推导了极薄带多辊轧机轧辊的弹性压扁变形和辊间压力分布的计算公式,並应用这一公式对某30辊轧机辊系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该轧机工作辊存在反翘现象。同时,本文的结论对森吉米尔多辊轧机工作辊两端带锥度现象作了成功的解释。  相似文献   

7.
根据热轧工作辊的热力学方程及边界条件,用有限差分法计算其温度场,用影响函数法计算其弹性变形,建立了工作辊温度场和热凸度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实验验证。研究了工作辊热辊型动态形成机理,并将热变形与弹性变形进行了叠加,求出最终辊型曲线。  相似文献   

8.
冷连轧机工作辊材料为9Cr3Mo钢,使用中频繁发生断裂。对断裂的工作辊进行了宏观检查,断口分析、化学成分分析和硬度检测。结果表明:工作辊化学成分和表面硬度符合要求,但其辊身与辊颈结合处的倒角太小,是应力集中点,从而导致工作辊断裂。  相似文献   

9.
荆其臻  孟庆华  王允强 《轧钢》2000,17(5):36-39
通过分析我国中厚板轧机工作辊的使用情况,指出其辊耗和国外工业先进国家的差距。论述了中厚板轧机对工作辊的技术要求。并针对工作辊易出现的故障,从轧辊制造和轧辊使用维护方面,探讨了降低辊耗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模具工业》2016,(5):35-37
介绍了旋转模切机结构与旋转模切的工作过程,讨论了影响模切刀辊使用寿命和保证其正常工作的因素。为了保证模切刀辊在"零间隙"和"低工作压力"状态下工作,最大限度地提高模切刀辊的使用寿命,提出了模切刀辊刃尖与砧辊表面保持"零间隙"的措施、模切刀架的合理结构和制造要求。  相似文献   

11.
The deflection of rolls of Sendzimir mill with double AS-U-Roll was simulated by finite element method(FEM). The influences of rolling pressure, strip width and rolls-assignment on rolls deflection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work roll deflection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rolling pressure and the reduction of work roll radius, but the rigid displacement of work roll slightly changes; the work roll end might appear negative displacement for the narrow strip width and high rolling pressure that might cause the contact of work rolls. The research results are significant for guiding production and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the rolls system of Sendzimir mill.  相似文献   

12.
实用轧辊弹性变形模型的建立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景星 《轧钢》1998,(4):31-34
以轧辊弹性变形理论为基础,综合考虑了轧辊间弹性压扁,轧辊的弯曲挠度,轧件和工作辊间的弹性压扁,利用变形协调方程,建立了轧辊弹性变形模型,并在承钢热带厂予以应用,应用表明,模型计算精度较高,与实验结果的误差小于15%。  相似文献   

13.
铸造复合轧辊的几种新方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高速钢用作轧辊材料使冷、热带钢工作辊寿命得到大幅度提高,但是用常规生产方法包括离心铸造法很难生产出高速钢复合轧辊。介绍了几种新的复合轧辊的生产方法,成功地生产出外层与心轴良好结合的高速钢复合轧辊,其中一些方法可方便地复合各种材料  相似文献   

14.
冷轧辊材料及制造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详细论述了冷轧辊材料及制造技术的发展状况,重点阐述了提高冷轧辊性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陈金山  王君  韩武强  曹勇 《轧钢》2016,33(5):27-33
辊间接触对高速冷连轧过程有重要影响。针对1 750 mm冷连轧机组的设备与带钢轧制的工艺特点,通过对UCM轧机辊系的受力分析,采用离散化处理方法和影响函数法,建立了辊系弹性变形影响函数模型、轧辊压扁影响函数模型,并给出了辊系变形的基本物理方程,基于接触力学,最终提出了冷连轧过程中工作辊辊间接触判定准则,为精确计算工作辊间的压力分布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研究了工作辊辊间接触对单位宽度轧制力分布、工作辊与中间辊辊间单位压力分布、工作辊弯曲挠度和压扁量分布以及成品带钢横向厚度分布的影响。实践证明,建立的辊间接触和辊系变形计算模型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能充分反映轧后带钢的横向厚度分布和板形分布规律,适合于工业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16.
高速钢复合轧辊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高速钢用作轧辊材料使冷﹑热带钢工作辊寿命得到大幅度提高.介绍了几种高速钢复合轧辊的制造方法,并对各种制造方法的特点进行了分析.认为高速钢复合轧辊今后研究应以高速钢的成分设计﹑生产工艺和设备的改进及优化复合界面结构为重点.  相似文献   

17.
CVC 四辊轧机有载辊缝解析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梁的弯曲变形理论,基于工作辊和支撑辊之间的变形协调关系,直接导出了辊间压力分布及辊间弹性压扁系数的解析表达式,从而较精确地求出轧辊的弹性变形,并由此得到较精确的辊缝解析解。  相似文献   

18.
张喜榜  李飞  王晓东  赵林  董立杰 《轧钢》2013,30(6):15-18
针对迁钢2250mm生产线热轧卷出现局部高点的问题,分析了轧辊辊间接触压力、轧制计划编排、工作辊热凸度等因素对产生带钢局部高点的影响规律,提出了优化末机架工作辊辊型、合理编排轧制计划、严格冷却水喷嘴管理制度、控制轧辊热凸度、调整精轧轧制工艺等措施,改善了轧辊的不均匀磨损程度,使带钢局部高点控制在10μm以下。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国产冷轧工作辊双频(低、中频)淬火机、电阻炉及冷处理设备,阐明了设备的概貌、热处理工艺和冷轧辊的质量水平,从设备特性、热处理工艺及投资成本方面与从比利时引进的设备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