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为有效管理输电线路设备,达到其运行状态的在控与可控,以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和稳定,超高压输电公司南宁局结合实际安全生产所需开展了输电线路精益化管理研究与应用建设工作,以解决安全风险预控措施落地和线路巡检质量提升问题。  相似文献   

2.
冯强强  何宁安 《红水河》2020,39(3):55-58
高压输电线路防雷工作的重要性随着输送电压的高压化而日益突显,文章在对高压输电线路防雷过程中存在的弱点分析的基础上,归总了不同电压等级输电线路的差异化防雷措施,提出了日常运维中对防雷设施的巡检事项。各电压等级输电线路的差异化防雷,对降低高压输电线路雷击事故发生率,确保高压输电线路供输电正常运行具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高压架空输电线路因点多、线长、面广,且沿线地理环境复杂和交通不便等原因,导致传统人工巡检效率低、干扰多、准确性差。本文通过对无人机巡检技术的研究分析和我司的实际应用论证,展开对无人机巡检的发展前景进行探究,为相关行业开展和推广无人机巡检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基于CDMA1X网络对输电线路实施视频监控的思路,给出了系统的基本原理,论述了系统各组成部分,重点分析了系统采用的关键技术。在输电线路运行管理中,实施无线视频监控系统可以有效地缓解人工巡线存在的巡检精度低、劳动强度大、人员不足等突出问题,有利于输电线路安全稳定运行,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水利工程输电线路缺陷故障检测受到环境和设备自身性能影响较大,维护成本较高。为了提高缺陷检测能力,提出基于无人机图像识别技术的水利工程输电线路缺陷检测方法,将GNSS/INS多传感器设备植入到无人机系统中,采用无人机图像信息采集方法,提取水利工程输电线路的点云数字图像,结合输电线路的内部几何参数和线路外观几何参数分析的方法,分析在缺陷状态下的水利工程输电线路的变形和异常参数分析部情况,根据输电线路无人机图像的点云数据分布投影点,分析缺陷故障下不连通、簇之间的空间间隔,根据中心化投影点的聚类分布,实现输电线路的缺陷检测。仿真测试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进行水利工程输电线路缺陷检测的特征聚类性较好,提高了检测的精准度和实时性。  相似文献   

6.
杨黎明  袁震  侯俊 《红水河》2021,40(1):74-77,98
输电线路特殊区段准确评价、及时动态更新划分是巡视策略制定的重要支撑与依据.针对班组运维人员管控特殊区段存在更新不及时、划分不准确及辨识不全面等问题,提出了500 kV及以上输电线路缺陷隐患规范化描述规则,建立了设备台账、缺陷隐患信息与特殊区段一一对应的映射关系,重点阐述了输电线路特殊区段动态管理与到位周期应遵循的原则与...  相似文献   

7.
输电巡视计划是输电线路开展日常巡维工作必不可少的部分。如何实现快速、便捷地制定巡视计划,提升巡视计划开展的实效性,已成为输电线路运维管理工作的迫切要求。文章从输电线路周边环境的特点出发,在对其真实环境的复杂程度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当前主流的地理信息技术,提出了基于GIS电子地图制定输电巡视计划的设计方案,并详细阐述了该方案的实现模式和实际应用成效。  相似文献   

8.
《红水河》2017,(6)
相对于500 k V输电线路,±800 k V特高压输电线路耐张绝缘子串更长,导线应力更大,因此对检修工器具要求更高。为及时消除特高压输电线路耐张绝缘子缺陷,保证线路稳定运行,笔者通过现场勘查和力学分析,提出了一种适合±800 k V特高压输电线路耐张绝缘子串的分段更换作业方法,设计了相应的作业工器具,并在实际线路上进行了现场应用,应用结果表明所述方法及工器具有效可行,能够满足现场检修工作需求。  相似文献   

9.
研制了一种微波感应式配电线路防盗在线监测系统,简述了其系统构成、技术特点和应用效果。整个系统由监测分机、监控中心、巡检人员组成,借助该系统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结果表明,当有大型移动物体靠近或攀登杆塔时,安装在杆塔上10 m左右的微波感应监测分机感应到移动物体信号,一方面进行语音警示,另一方面通过短信服务及时向监控中心发送短信,监控中心及时通知巡检人员,赶到事故现场,以最大限度地保证输电线路的安全。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形势背景下三维测量技术获得良好的发展机遇,不仅能够有效地检测输电线路的危险物,而且能够提高输电线路测量的精准度,从而实现三维可视化的目的。基于此,本文选取三维测量技术在输电线路测量工作中的应用为研究对象,对三维测量技术的原理、特点以及工作流程进行粗略阐述的基础上,对三维测量技术在输电线路测量工作中应用实践路径进行分析与介绍,旨在利用三维测量技术有效地对输电线路进行全面检测,提升输电线路的安全性,为输电线路稳定运行提供保障。三维测量技术,顾名思义,就是从被测物体的x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所研制的220 kV架空高压输电线路巡线机器人。该机器人的特点是:用最少的自由度和小巧紧凑的机械结构以及多传感器与机器视觉混合伺服方法,实现了机器人在一根相线全程线路上的自主行驶运动(滚动、爬行和跨越/避让障碍物);用电流互感器技术实现了机器人电能消耗的在线自动补给;用可见光摄像机和红外热成像仪实现了线路的巡视与机械电器故障的检测诊断;巡检线路及其信息实现了计算机管理。该机器人已通过了现场带电线路上的运行试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救灾生活类物资在供应中面临着优化运输路线、降低运输成本、缩短运输时间3个难题。文章采用相关机会多目标规划模型,以汶川地震为例,总结并完善了自然灾害救助中的多物资的协作供应模式,为突发性重大灾害中多物资的协作供应的组织、实施、管理提供参考支持。  相似文献   

13.
三维GIS在电网工程设计运行过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当前GIS技术发展以及电力系统输电线路设计、运营管理需求的特点,文章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GIS)在电网建设中的应用情况和发展状况, 并介绍了运营三维GIS系统所需要的基础数据.同时从架空送电线路以及变电站设计和建设的多个角度分析了三维GIS系统在电网设计与运行维护中的应用模式.  相似文献   

14.
陆小艺  杨国强  李捷 《红水河》2011,(5):97-101
主要介绍了三维GIS技术在电力行业中的应用,并在直流±800 kV向家坝—上海线路工程(重庆段)的运行维护管理中,利用3D GIS技术开发了三雏可视化管理系统.系统功能包括三维可视化、设备管理及高级功能管理,可以更好地服务于特高压输电线路的运行管理工作,是线路运维信息化程度的深入及管理方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15.
在无线传感器网络RMAC协议的基础上,针对RMAC协议在数据时段的利用率不可靠、帧传输丢失处理的低效缺陷,以及不可避免存在的能量消耗和传输延迟等方面的不足,提出了新的单周期高效多跳传输的E-RMAC(Efficiency-RMAC)协议。该协议采用了重传机制,在信道预约阶段采用了单次重传机制,在数据包发送阶段采用了多次重传机制。最后,应用NS2平台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在传输时延分析、网络吞吐量分析等方面,改进后的E-RMAC协议与RMAC协议相比有所提高,在大网络、多节点的应用中能大大降低布网成本,实现经济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为完善水利工程代建制管理模式,在分析了我国代建制发展状况,以及当前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京石段中采用的直接管理、代建制、委托制3种管理模式的实践情况,针对实践过程中代建制存在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完善监督检查机制和代建制的法规以及合同范本建设,建立激励与惩处机制,加强对代建人资质的管理和积极培育工程项目管理公司等一些有建设性的改进措施。通过对代建制的具体实践和应用研究进行探索分析,为下一步在我国水利工程中推广应用代建制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7.
李中照 《红水河》2011,(5):90-92
介绍了在输电线路激光测距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应用DSP和DDS技术,设计开发的输电线路激光测距系统,系统解决了激光连续测距中频率输出不稳定和相位抖动的问题.介绍了系统的具体设计方案和软硬件实现,在实际线路测量中应用及误差分析,最后对系统需要改进之处做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8.
王祥  宋子龙 《人民长江》2016,47(2):101-105
水下检查是水利工程日常管理、应急抢险、大坝安全鉴定等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针对水利工程中水下检查存在的困难,结合ROV系统技术优势与特点,通过ROV系统在水库大坝、水闸等水利工程中的应用实例,总结了ROV系统在水库(水闸)集中渗漏点查找、水下金属构件锈蚀检查、混凝土面板裂缝检查、消力池冲坑检查、水下构筑物声纳扫描成像等方面的应用方法和技术成果,同时对ROV的关键技术、应用难题与适用范围作了简单探讨。为科学、高效地查明水利工程水下安全隐患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根据临时接地线管理系统应用现状,结合龙滩水电站现场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提出和实现了将临时接地线作为接地点管理并取消临时接地线管理机的扩展应用模式,为水电站临时接地线的安全管理探索出一条新思路,具有较大的借鉴和推广作用。  相似文献   

20.
大坝安全远程监控管理模式是确保大坝及其水工建筑物安全运行的有效手段之一.介绍了大坝安全远程监控系统的建设及其在大坝监测管理和大坝安全监控方面的应用效果,为创新远程管理与现场检查相结合的大坝安全管理模式进行了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