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MEO卫星通信系统星际链路网络拓扑采用Walker星座设计,每颗卫星采用四链路结构,分别与前后左右的卫星相连.其前后链路属固定链路,处于同轨道面内.物理层则采用接收功率描述.对链路长度和接受功率的变化进行仿真和分析,用于指导天线的设计及其发射功率的控制.  相似文献   

2.
魏新亚  朱诗兵  刘富 《兵工自动化》2006,25(11):45-46,52
多层卫星网络中卫星通信链路的空间几何参数研究,以三层网络中的ISL为对象,用类似于地面站对卫星方位角和仰角的定义描述星际链路的方位角、仰角,由此定义ISL的星际链路距离、仰角、方位角等空间几何参数.并采用可通性判断,统一各卫星通信链路空间几何参数的计算公式及多层卫星网络中相应空间参数几何特性.仿真结果证明,该计算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3.
赵志刚  李喆  王建辉  王臣 《兵工学报》2007,28(8):948-952
卫星通信将成为未来个人通信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LEO/MEO( Low/MediumEa,Orbiting)是卫星个人通信网络的首选。针对使用星际链路的LEO卫星系统,提出一种基于异步传输模式(ATM)的鲁棒路由算法,只要源卫星与目的卫星之间存在一条通路,源卫星便可以与目的卫星通信。在这里关注的是路由算法中的链路检测部分,该算法通过构建离散时间动态虚拓扑图,源卫星能够自主地、实时地检测出最可能出现故障的链路范围,并通过快速的测试可精确定位故障链路。通过在卫星网终上的仿真表明,该算法具有实时性、精确性且可能不占用或只占用很少的额外带宽。  相似文献   

4.
为获得信息优势,在分析卫星通信系统态势仿真需求的基础上,探讨卫星通信链路的干扰技术。针对某静止轨道卫星通过STK设计战情进行仿真,验证比较同波束情况下各种干扰方法的可行性;利用STK软件的通信分析功能和仿真外部接口,结合Matlab对卫星波束切换条件下的通信态势进行仿真设计和实现。结果表明:该分析可为卫星通信系统相关仿真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作为星际光链路的空间激光通信可建立全天候、高机动性、高灵活性、高可靠信息平台.德国空间固体激光通信由两个光通信终端及各自的实验平台组成,可模拟卫星的相对运动和抖动.其一个终端采用1064nm YAG激光器,以650mbps码率传输数据.另一终端采用810nm半导体激光器,通信速率是10mbps.  相似文献   

6.
航天高科     
《兵器》2014,(12):3-3
俄军用卫星能力残缺不全 2014年夏,俄最后一颗地球同步轨道导弹预警卫星停止工作,剩余的6颗大椭圆轨道预警卫星也只有两颗每天还能工作3小时。虽然有人安慰说没有同步轨道预警卫星,还有地基预警雷达,何卫星提供的敌方导弹发射信息显然比地面雷达早得多。  相似文献   

7.
1.引言 1965年,第一条人造地球卫星通信线路在苏联建成。20年来,苏联的卫星通信地面站网络明显地扩大了:与椭圆轨道卫星存在的同时,出现了新的《静止》型和《静止-T》(《萤光屏》)型地球静止卫星;建成了新的信息形式(报纸版面图象、音响广播节目)的传送系统;配置了包含成千上万个小型地面站的《萤光屏》和《莫斯科》电视广播及音响广播网;  相似文献   

8.
环球军闻     
《兵器》2011,(7):2-5
美新预警卫星终于发射 2011年5月7日,天基红外预警系统(SBIRS)的首颗静止轨道卫星GE0-l在几经推迟后发射。由洛-马公司承包、空军航天司令部管理的SBIRS计划起步于1990年代,价值12亿美元,包括4颗同步卫星和4颗大椭圆轨道卫星。大椭圆轨道卫星有2颗早在2008年11月就已升空,GEO-4则于2011年1...  相似文献   

9.
7月 12日 ,北京时间早晨 5时 5 8分 ,第 7枚阿里安 5运载火箭从库鲁航天中心发射升空。原计划 34m in后将携带的两颗卫星 (欧空局的 Artem is高级通信卫星和日本的BSAT- 2 b直接广播卫星 )送入预定的椭圆轨道上 ,但由于火箭出现故障 ,将两颗卫星送上了比预计轨道要低约 180 0km的轨道。遥测数据初步分析表明 ,故障可能是由于可贮存推进剂的 EPS上面级出现了故障 ,该级发动机提前 80 s关闭 ,发动机只提供了它所应提供的 2 9k N推力的 80 %。目前 ,这两家卫星公司正在研究补救措施第7枚阿里安5运载火箭未能将两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梁晓霞…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卫星通信(SATOM)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移动卫星通信(SOTM)、高空伪卫星(HAPS)及低地球轨道卫星(LEO)能力的提升。但是各种武器作战平台如何在反介入区域拒止(A2AD)环境,包括全球定位系统(GPS)拒止环境中保持卫星通信能力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俄罗斯成熟的电子战(EW)能力引发了移动Ad Hoc网络(MANET)的不断发展。4G LET及高频(HF)通信系统的出现均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部队对高空军用及商用卫星通信的依赖,因为这些运行在地球静止轨  相似文献   

11.
宋炜琳  杨道宁 《兵工学报》2019,40(8):1627-1633
星间链路是现代卫星导航系统的主要技术特征之一。针对星间链路条件下卫星导航系统业务数据传输规划调度问题,设计了一种规划调度数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启发式规划调度方法。基于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的场景设置,对该方法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启发式规划调度方法能在北京、新疆和海南3个地面站组成的区域监测网条件下成功实现卫星导航系统30颗卫星的业务数据传输规划调度,调度结果满足卫星导航系统任务需求;各任务周期内平均需要地面站天线15.375个,且绝大部分地面站资源利用率超过70%.  相似文献   

12.
在具有带宽不对称特点的卫星网络中,反向(地对空)链路带宽较小,更容易发生拥塞。当反向链路发生拥塞时,可以通过减小发送端的发送窗口来降低拥塞,但是这也降低了网络正向(空对地)链路的吞吐率。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基于正向时延的TCP Vegas正向拥塞控制(Vegas_FD)算法。该算法通过测量数据分组的正向延迟时间,判定通信链路是否发生拥塞,并根据通信链路不同的拥塞类型采取不同的控制策略,使拥塞控制算法在反向链路发生拥塞时仍保持较高的吞吐率,适应了卫星网络带宽不对称特性。基于网络仿真软件Opnet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在卫星网络中Vegas_FD算法比Vegas算法、Westwood算法吞吐率性能明显提高,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柳敏 《兵工自动化》2021,40(8):61-65
为提高卫星通信网络的运行效率,设计一款基于Matlab与STK的卫星信关站部署仿真平台.构建卫星星座仿真、信关站覆盖范围和可见性判定模型,对低轨卫星星座空间与地面段进行模拟,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不同的卫星星座和地面站址参数,对地面信关站与卫星的可见性进行评估.仿真结果表明:该平台可以有效支持地面信关站部署方案的分析,为低轨卫星通信系统地面总体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利用卫星制导远程机载导弹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卫星制导远程机载导弹,在时间匹配性要求下,降低卫星轨道高度并不能解决雷达探测距离不足的问题,需要利用卫星组网技术解决。在雷达探测距离足够远时,也可以采用椭圆回归轨道,给出了轨道设计方法。为了使用星载雷达测量的数据,需要解决不同平台的对准问题。通过计算机数值仿真,研究了纯惯性制导下中制导产生的导引头指向误差,在当前技术条件下,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初始对准误差,仿真表明利用星载雷达测量的导弹位置,采用卡尔曼滤波的方法,可以不断修正导弹的位置误差,提高导引头的指向精度。  相似文献   

15.
中低轨预警卫星覆盖效能与定位精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中低轨预警卫星系统任务要求,研究中低轨预警卫星中的临边探测覆盖效能和目标定位能力。从弹 道导弹目标特性和可探测要素研究入手,引出临边探测的任务需求;从预警卫星对弹道导弹探测几何构型出发,建 立弹道导弹对不同高度的覆盖效果与系统构型和传感器探测能力之间的数学对应关系,分析预警卫星在典型作战场 景中的覆盖能力;研究双星和多星定位的定位原理,并仿真分析双星和多星定位的定位精度,以及其对预警装备目 标交接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误差存在的情况下,定位精度可满足目标引导交接的预警任务要求。  相似文献   

16.
以部署4颗中高地球轨道(MEO)卫星为例,对上面级多星部署的轨道设计方法进行研究.首先采用冲量变轨的方法进行上面级多星部署策略研究,并选择了最省能量的多星部署方案;然后通过坐标转换,在轨道坐标系中,用数值计算的方法对选定的上面级多星部署方案进行详细的轨道设计.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阐述为我国第一枚大型捆绑运载火箭CZ—2E承担外星发射任务,满足澳星提出的高精度、多指标的入轨要求,而精心设计的CZ—2E制导系统的制导方案及其控制机理。并以1992年8月14日成功发射澳星(Aussat B1)的精确入轨参数表明该系统具有完善的制导功能和先进的性能指标,可以承担发射各类卫星的制导任务。  相似文献   

18.
张建库  王迪  王睿  张龙飞  张泽宇 《兵工学报》2022,43(Z2):133-138
在卫星协同编队任务中,卫星协同编队通信受通信带宽限制。为解决卫星协同在通信时延条件下协同编队问题,将卫星通信系统设计成由位置和速度信息为主的双重冗余通信信息传输方式。利用矩阵的方式,对时延条件下卫星协同系统的可控性进行分析,并分析基于位置和速度的双重冗余通信信息传输方式对协同系统的稳定性以及收敛速度的影响。以通信延时系统稳定收敛为基础设计仿真实例,验证所设计协同编队方法在时延情况下的有效性与稳定性。仿真结果表明:基于位置与速度双重冗余通信信息传输方式构建的通信延时系统稳定收敛,仿真验证协同编队卫星的位置快速稳定收敛,速度快速保持一致,形成一字编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