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实际地源热泵工程为例,运用清华大学 Dest软件对建筑供暖季的逐时热负荷进行模拟,并进行设备的选择以及初投资计算.根据该逐时热负荷确定每小时启动的设备及台数,计算出每小时的运行费用,然后将逐时运行费用累加即得全年冬季的总运行费用.并将常规燃气锅炉供暖与地源热泵供暖进行技术经济分析,运用费用年值指标对两种方案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本工程中地源热泵供暖方案比常规燃气锅炉方案更经济合理,在冬季供暖中具有明显的技术经济优势.  相似文献   

2.
复合地源热泵在冬冷夏热地区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辅助冷却复合地源热泵系统,可有效地降低初投资,提高系统的节能效果。本文介绍了冬冷夏热地区的气候与建筑能耗概况;对辅助冷却复合地源热泵系统在这个地区可行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并针对上海地区某一办公建筑,对比分析了辅助冷却复合地源热泵系统和无辅助冷却地源热泵系统的初投资和运行费用。结果表明,辅助冷却复合地源热泵系统在该地区减少初投资和运行费用方面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我国可再生能源资源潜力大,在未来的建筑采暖能源供应中可以形成举足轻重的地位;笔者以长春地区某建筑为依据,对太阳能采暖系统、地源热泵系统,以及常规能源系统(燃气锅炉)的热源部分进行了详细的能耗分析和比较,得出严寒地区冬季采暖选用地源热泵采暖系统节能效果显著的结论.为长春市及严寒地区利用可再生能源供暖提供可靠的节能性数据.  相似文献   

4.
文中以邢台市某集中供热区域热源改造工程为研究对象,针对燃气锅炉首站供暖方案、CO2空气源热泵首站供暖方案、地源热泵首站供暖方案进行技术性和经济性分析。结果表明,地源热泵首站供暖方案能耗最低、利润最高,该工程可采用地源热泵首站供暖方案。文中方案可为北方地区热源改造方案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火用”经济性分析方法将土壤源热泵系统与成都地区常规中央空调系统(燃气锅炉+冷水机组)进行比较,同时将“火用”经济性分析法同传统的“能”分析法进行比较,得出土壤源热泵的单位冷(热)“火用”成本都比传统中央空调系统(燃气锅炉+冷水机组)低。为成都地区推广和使用土壤源热泵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摘要:供暖领域用电能供暖替代传统燃煤供暖方式,是减少雾霾的主要措施之一.将电锅炉和地源 热泵技术等进行集成,基于能耗及经济成本等因素,建立分析模型,并通过调研数据对分析模型进 行验证,分析电锅炉以及热泵在不同性能曲线(COP)的联合使用的运行策略,寻找最优的运行方案 是实现电能替代效益的关键步骤.基于系统模型以及优化目标,借助计算机辅助编程,通过坐标轮 换法,对模型进行分析和计算,得出采用地源热泵作为主供暖设施,电锅炉作为辅助供暖设施的是 目前电能供暖综合最佳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兰州属于太阳能较丰富的寒冷地区,太阳能、空气源热泵、太阳能辅助空气源热泵,这三种供暖系统谁更节能更经济还有待分析.为此,选取某一典型住宅建筑,根据兰州地区的气候特性分别设计三种典型供暖系统.考虑到关键设备的选型对分析结果有显著影响,利用敏感性分析结合太阳能保证率推荐范围和初投资等来确定每个系统关键设备的选型.利用TRNSYS软件分别建立三种方案的系统模型,通过仿真模拟,分析了三种方案在兰州地区的供暖季运行特性.采用NPV法,分析了三种清洁能源供暖方案在兰州地区的经济性.结果表明:太阳能辅助空气源热泵节能性最好,空气源热泵的经济性最好.  相似文献   

8.
为缓解夏热冬冷地区供暖能耗普遍偏高的问题,采用太阳能产热辅助地源热泵系统进行联合供暖。以合肥市某建筑为供暖对象,利用TRNSYS软件搭建建筑负荷计算模型,以供回水温度、机组运行部分负荷率(PLR)、制热性能系数(COP)及运行能耗为评价指标,比较分析传统地源热泵系统、太阳能集热器与热泵机组串联与并联系统的供暖运行情况。...  相似文献   

9.
燃油燃气锅炉的应用及前景展望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针对燃油燃气锅炉目前应用的现状,对燃油燃气锅炉供暖在技术经济上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和客观、公正的评价。并结合某居住小区的实例,对燃煤锅炉、燃气锅炉和家用燃气单体供暖等三种不同的供暖形式的基建投资和运行费用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定量分析,最终提出了燃油燃气锅炉的适用范围及其与集中的供热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提出太阳能与地源热泵联合供暖和交替供暖两种运行方式,解决太阳能和地源热泵各自单独应用时存在的缺陷.方法 绘制两种供暖方式的原理图,对太阳能集热器、热泵机组和室内散热器建立数学模型;以沈阳地区为例,进行室外温度、逐时热负荷、太阳能辐射强度和热泵机组运行工况的模拟并且采用静态分析法计算两种供暖方式的经济性.结果 两种供暖方式均能稳定的运行,而且就经济性来说交替性供暖在初投资上要比联合供暖高约28.4%,但是交替供暖一个供暖期的运行费用要比联合供暖大约低22.5%.结论 将两种供暖方式的理论研究应用于实际工程中是具有可行性的,而且比较适用于热负荷大于冷负荷地区;在5个供暖期后,初投资较高的交替供暖开始显示出它的经济性;结合使用要比单独使用太阳能和地源热泵更具有节能性.  相似文献   

11.
地铁排热回收热泵系统的技术经济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热泵系统对地铁排热进行回收用于供暖是一项新的节能技术,通过应用经济评价方法,比较分析了热泵系统三种不同辅助热源的经济参数,得出总供暖容量1500kw,辅助热源采用燃气炉的热泵系统为最佳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针对能源短缺和环境问题,结合一个工程实例,采用年度费用分析法原理对地热中高温热泵供暖系统进行了经济性分析。并与几种典型的供暖方式比较得出:在运行初期,该供暖方式年费用值较高;当系统运行5年后,其年费用除了高于燃煤锅炉外,均低于其他几种供暖方式。从经济性和环境影响方面综合考虑,认为地热中高温热泵供暖方式具有较好的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辅助冷却复合地源热泵系统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复合地源热泵系统在大型商业建筑和办公建筑的可行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并针对邯郸地区某一办公建筑冷热负荷不均匀性进行算例分析,结果表明辅助冷却的地源热泵系统在较炎热气候条件下对解决土壤热积聚、减少初投资、改善机组运行性能等方面具有优越性。同时,用计算实例说明校正设计方法对减少初投资和能耗方面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探讨了北九州市新规划供热怄域的热电联供系统导入效果.应用《热电并给系统导入效果的评价方法》中提到的研究方法,计算了北九州市新规划热供给区域的能源需要量.同时,计算了空调系统、锅炉系统、电主热从及热主电从的热电并给系统等4种能源供给系统的能源消费量、二氧化碳排放量、初期投资、运行费用和单纯回收年数.计算结果为:与单体空调系统相比,锅炉系统、电主热从及热主电从的热电并给系统的节能分别为-2.68%,12.40%,14.68%;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削减率分别为-1.67%,16.15%,16.64%;单纯回收年数分别为199.17年,7.81年,13.04年.与锅炉系统相比,电主热从及热主电从的热电并给系统的节能分别为14.69%,16.84%,约是最大节能(30.15%)的一半.  相似文献   

15.
地源热泵系统的模拟与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总结了近年来地源热泵系统的模拟和设计方面的研究和进展。首先给出了地源热泵系统各部件建模方面的进展 ,包括竖直埋管地热换热器、单井循环系统以及在地源热泵混合系统中采用的几种辅助散热装置。其次 ,讨论现场测定深层岩土热物性的技术。第三 ,介绍竖直埋管地热换热器的设计方法。最后 ,给出在设计地源热泵系统中采用系统模拟的几个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6.
冷凝式燃气壁挂炉因其特殊的内部结构,使其较普通型燃气壁挂炉可提高热效率10%以上,并节省10%的燃料费用,减少10%的氮氧化物和碳氧化物的排放,同时达到节能和环保的目的.通过分析冷凝炉的供热和燃烧特点、低温地板辐射采暖系统的特点,说明冷凝炉和地板采暖的结合是较为节能的一种采暖方式.将太阳能作为地板采暖的热源,形成“太阳能集热系统+地板采暖+辅助热源”的形式,是目前可以实现的最佳太阳能采暖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7.
地源热泵系统的模拟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近年来地源热泵系统的模拟和设计方面的研究和进展.首先给出了地源热泵系统各部件建模方面的进展,包括竖直埋管地热换热器、单井循环系统以及在地源热泵混合系统中采用的几种辅助散热装置.其次,讨论现场测定深层岩土热物性的技术.第三,介绍竖直埋管地热换热器的设计方法.最后,给出在设计地源热泵系统中采用系统模拟的几个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8.
对热电联产电厂的烟气余热回收进行了改造实践和分析,提出了2级式氟塑钢换热器改造方案,分析了新型烟气余热回收系统的运行特性,评估了烟气余热回收系统的经济效益。实际运行数据表明,冷凝器的传热系数为174.1 W/(m2·K),是低温省煤器传热系数的约3.7倍。低温省煤器和冷凝器的换热量分别约占余热回收系统热回收量的57%和43%。通过回收系统,实现了年节煤量达9 800 t,年节水量达67 900 t。烟气余热回收系统的投资成本可在1.64 a内收回,随后可实现年净收益540.9万元。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基于热力系统的电站锅炉燃烧侧烟气热能的定量分析方法。电站锅炉烟气热能可能被分解为一个多能级热源系统。锅炉与热力系统之间的热量交换应遵循"数量相等,能级匹配"的原则。提出了锅炉燃烧侧的理想热力过程,分析了影响锅炉效率的主要因素。炉内燃烧过程反应物近似等于生成物的热容量。提出了在锅炉效率计算中使用高位发热量的理由。讨论了锅炉最佳排烟温度的确定方法和一次风优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