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张翠梅  刘晓峰 《石油学报》2012,33(4):581-587
边界断层特征对于盆地演化历史与成盆机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基于大量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分析,揭示了南堡凹陷边界西南庄断层(XNZF)和柏各庄断层(BGZF)的关系,通过边界断层不同区段上产状、活动差异性分析以及与沉积中心和同沉积断层的空间匹配关系,揭示盆地古应力场演化和边界断层的性质,提出南堡凹陷的成盆机制。地震水平切片、重力异常分布和地震剖面显示了XNZF和BGZF在交汇处连续过渡,不存在主次分级和相互切割,表现为同一条断层(简称为西-柏断层)。但西-柏断层的XNZF区段断层倾角小,走向曲折,断面弯曲;BGZF则相反,倾角大,走向和断面平直。边界断层古落差的计算表明,XNZF古近纪整体活动强烈,BGZF仅始新世末期-渐新世在高柳构造带活动强烈。对比同沉积断层、沉积中心与边界断层三者的空间匹配关系发现: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Es3)-沙河街组二段(Es2)沉积时期,受NE向同沉积断层控制,沉积中心呈NE向展布,说明盆地呈NW向伸展;古近系沙河街组一段(Es1)-东营组(Ed)沉积时期,沉积中心展布有NE和NW两个方向,盆地NW向断层左旋走滑作用强烈,并伴随NW向伸展;新近系馆陶组(Ng)沉积以来,沉积中心受NEE和NW断层联合控制,表现为持续的走滑伸展作用。相应地南堡凹陷应力场演化可分为3个阶段:弱转换伸展期、强转换伸展期和稳定转换伸展期。研究认为XNZF沿BGZF左旋走滑方向上的伸展形成了南堡凹陷,提出了南堡凹陷古近纪新成因模式--转换伸展断层终止盆地模式。  相似文献   

2.
基于地震、钻井等资料,对南堡凹陷基底先存F4号走滑断裂(简称F4号断裂)活化成因机制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进行研究。综合运用断裂活动期次的厘定、断距回剥和物理模拟等技术手段,明确了F4号断裂在新生代再活动形成的南堡凹陷4号构造带由南向北传播生长,南部以走滑变形为主,北部以伸展变形为主;4号构造带与相邻2号、3号构造带内断裂属于不同断裂体系,是在统一应力场作用下通过“独立生长—相互接触—作用连接”最终交织在一起。通过构建先存断裂再活动变形机制判别图版,认为古近系沙河街组沉积期F4号断裂受走滑作用控制发生再活动,古近系东营组和新近系馆陶组—明化镇组沉积期该断裂受斜向伸展作用控制发生再活动。F4号断裂在新生代再活动对成藏的控制作用包括:(1)作为油源断裂控制油气垂向跨层运移。(2)形成走滑转换带控制砂体展布。(3)向上传播生长并与邻区相互作用控制两类圈闭的形成,有利于油气富集。  相似文献   

3.
南堡凹陷拾场次洼是冀东油田的一个勘探开发老区,构造油藏基本已经探明,并投入开发,急需寻找新的勘探接替领域。通过研究南堡凹陷拾场次洼构造演化、沉积体系分析和构造-沉积格局对岩性圈闭形成的控制作用,建立拾场次洼岩性油藏成藏模式,为今后的勘探提供理论基础。拾场次洼在沙河街组沉积早期,物源主要来自于洼陷东部柏各庄断层上升盘凸起区,沿柏各庄断层下降盘发育多个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向洼陷内进积较远。在西部西南庄断层下降盘发育小型扇三角洲、滨浅湖及半深湖沉积。在沙河街组沉积后期,柏各庄断层活动加剧,早期沉积的地层产状发生了反转,导致沙河街组沉积早期由柏各庄断层上升盘来的向洼陷进积的砂体,转变为上倾尖灭的砂体。这些砂体与洼陷内向西抬升的构造,配合形成上倾尖灭圈闭。这些圈闭形成了拾场次洼最重要的砂岩上倾尖灭油藏,具有多层富集,油藏规模大和多油水系统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基于地震资料,应用垂直位移分析法,定量反演南堡凹陷西南庄断层的生长过程,认为该断层在南堡凹陷演化过程中表现为早期分段、晚期连接的特征。在沙河街组沉积初期,断层分段特征明显,各分段断层具有独立的正断层位移特征;至沙一段沉积时期—东营组沉积时期,各分段断层有连接的趋势,并最终连接为一条大型正断层。西南庄断层分段特征的差异性对研究区沉积体系的类型、展布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断层演化过程中形成的最大断距处位于分段断层中央位置附近,控制半地堑的形成,易形成深湖—半深湖背景下的近岸水下扇沉积体系;断层分段点为各分段断层的连接部位,发育走向斜坡型和横向背斜型构造调节带,是砂体进入凹陷的主要物源通道,易形成扇三角洲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5.
惠民凹陷西南缓坡带新生代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惠民凹陷西南斜坡是一长期发育的稳定斜坡,其上发育不同产状的基底断层,构成复杂的断块构造。早第三纪断陷阶段,断裂强烈活动,对沙河街组沉积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晚第三纪、第四纪,大多数断裂均停止了活动。运用泥涂抹系数,对夏口断层封闭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夏口断层的沙河街组三段中亚段为界,之上封闭性好,之下封闭性差。这一特征决定了临南洼陷沙河街组三段中亚段以上层位的油气无法穿过夏口断层,只能在断层上盘形成聚集;以下层位的油气却能穿过夏口断层,进入到西南斜坡。因此,西南斜坡的油气勘探重点应放在沙河街组四段及以下层位  相似文献   

6.
渤海海域西部沙垒田凸起区潜山为太古界花岗岩,新近系河流相碎屑岩直接覆盖在基底潜山之上。该区发育长约20 km的NE向右旋走滑断层,斜切整个凸起。潜山内发育的NE和NW向两组走滑断层走向夹角约100°,NE向主走滑断层持续活动至今;NW向断层延续较短,局部表现为沟道,新近纪停止活动。该区走滑断层整体表现为负花状构造。新近纪构造运动在主走滑断层附近诱发大量近EW向左旋张扭性小断层并对主走滑断层形成切割。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表明,该区断层演化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新近纪前基底断裂走滑阶段、新近纪早期盖层张性断裂弱雁列化阶段、新近纪晚期盖层张扭性断裂强雁列化阶段。凸起区走滑断层的多期活动不仅形成了断背斜圈闭,而且控制了走滑断层两盘古近系的沉积,对油气聚集和重新分配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7.
歧口凹陷沿岸带新生代构造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歧口凹陷沿岸带是一条分隔歧口凹陷陆上和海域不同构造体系的NNE-NE的复杂构造变形带。在其两侧,盆地结构分别表现为半地堑和地堑式。在平面上,自南向北歧口凹陷沿岸带可以分为三个具有明显不同的新生代构造变形组合特征的区段:南部的斜列式走滑变形带,体现为一系列阶梯状展布的张扭断层,同时伴有岩浆活动和滑塌浊积体发育;中部的宽缓挠曲变形带,构造样式简单,地层只有微弱变形,但仍然伴随强烈的火山活动;北部的复杂断裂褶皱带是受基底走滑断层影响而形成的古近纪重力滑脱断层和新近纪花状构造的有机结合体。总体上,沿岸带复杂的构造组合特征是受到深部向北隐没的新生代右旋基底走滑断裂活动的控制,是渤海湾盆地内兰聊断裂通过歧口凹陷时的构造表现。歧口凹陷沿岸带在不同区段的构造变形特征,也造成了不同区段的油气成藏模式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8.
南堡凹陷高柳断裂带构造变形特征与物理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蕊  刘浩 《特种油气藏》2013,20(4):41-44,152,153
以冀东油田南堡凹陷北部高柳断裂带为原型,运用变形几何学方法,以物理模拟实验为手段,研究高柳断裂带的形成机制。通过实验分析表明,高柳断裂带是在165。拉张应力作用下形成的伸展构造,受先存柏各庄断层左旋张扭和西南庄断层右旋张扭作用共同控制。该研究为高柳断裂带油气勘探开发提供了准确的地质资料,对相邻断裂带或凹陷的构造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断裂与局部构造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泌阳凹陷是一个南断北超的箕状凹陷。其南、东两侧分别被两组断裂所限。因此南部陡坡带断裂的产生和发展,对凹陷的局部构造具有直接的影响。并控制了油气的运聚和分布。通过对断裂构造的分析,认为南部局部构造的形成是边界北西向和北东向大断裂伸展、走滑、挤压的结果。在伸展-走滑关联断裂作用下,南缘陡坡带断层转换处沿下降盘地层依次可形成左旋左阶雁列式排列的与边界断裂呈锐角关系的鼻状或背斜同沉积构造,在东缘可形成“花状”走滑构造。这些局部构造是油气优先聚集的有利场所,而成为油气勘探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10.
渤海南部海域莱州湾凹陷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莱州湾凹陷位于渤海南部海域,勘探程度较低,油气成藏特征复杂。在近期勘探获得亿吨级油气发现的基础上,通过凹陷构造特征分析,揭示莱州湾凹陷同时具有断陷和走滑反转的双重构造特点;根据断裂活动特点和强度,将凹陷内断层划分为3类,它们分别对凹陷格局形成、沉积体系与输导系统具有不同的控制作用,并将莱州湾凹陷演化进一步划分为3个阶段:孔店组(Ek)至沙河街组三段(Es3)的早期断陷、沙河街组一、二段(Es1+2)至东营组(Ed)的中期走滑和晚期活化阶段(新近纪以来)。构造演化对凹陷内油气成藏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构造演化控制了各种类型圈闭的形成;控制了凹陷沉积充填、沉降中心迁移以及烃源岩形成演化;另外,由于晚期强烈的构造和火山活动,对莱州湾凹陷的晚期成藏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油气成藏定量研究是油气勘探研究的难点。文章基于三维地震、测井以及录井等资料,对渤海湾盆地黄河口凹陷新近系油气成藏条件、富集模式和成藏主控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指出黄河口凹陷新近系油气主要富集在走滑反转带和断隆带两类构造单元,具有两种不同的成藏模式。其中,走滑反转带新近系的油气运移能力受油源断层的活动强度和古近系区域盖层厚度共同控制;断隆带新近系油气运移的能力受仓储层的输导脊和切仓断裂共同控制。并建立了两类不同成藏模式下表征油气输导能力的定量模型和公式。进一步指出,新近系构造-岩性圈闭在具备供烃条件时,其成藏规模仍受到"断-砂"接触程度的控制。砂体与油源断层的总接触面积越大,其内部油气充满度一般越高。  相似文献   

12.
渤海湾盆地复杂断块的多期成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复杂断块多期成藏是渤海湾盆地石油地质的一大特点,不同烃源岩与不同的地质构造发育阶段匹配,形成多期成烃,多次充性,导致多期成藏,渤海湾盆地复杂断块的油藏可分为三个成藏期,沙四段-孔店组,沙三段-沙二段原生油藏为早期成藏,沙一段-东营组为中期成藏,而晚第三纪末期后形成的油气藏则为晚期成藏,包括原生与次生的油气藏二种类型,复杂断块油藏蕴育在各种局部构造之中,同沉积构造背景是断块聚集油气的基础,断块是气富集的单元,构造断裂活动是断块多次成藏驱动力,成藏后的构造断层裂活动是油气进行块间平衡,垂向散聚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深层碳酸盐岩潜山广泛分布,经历了多期构造演化,具有洼隆相间的构造格局,在多个构造带多个层系均获得勘探发现。近年来随着勘探的深入,在斜坡带和下倾部位部署的多口探井落空,深层潜山勘探陷入停滞。为进一步明确潜山勘探潜力与勘探方向,在提高地震资料品质基础上,从供烃窗口与供烃方式、优质储层类型、圈闭类型三大成藏要素入手,开展成藏条件再评价与成藏主控因素再认识。南堡凹陷深层古生界碳酸盐岩潜山发育多套储盖组合,储层物性好,优质烃源岩发育,油气成藏条件优越。油气富集受供烃方式和供烃窗口、圈闭类型和储层等多重因素控制,油气藏类型多样。供烃窗口控制油气成藏,圈闭类型决定油气藏类型,受多期岩溶作用产生的断裂裂缝—表生岩溶和裂缝—埋藏岩溶形成优势储层控制富集高产。通过成藏条件的综合评价,明确了南堡1、2号构造带斜坡区和洼槽区残丘潜山、南堡2号和南堡3号构造带寒武系内幕潜山是下步重要勘探方向。通过地质研究与勘探技术的集成应用,分类评价了一批有利勘探目标,南堡凹陷碳酸盐岩潜山勘探获得了整体突破,取得了较好勘探成效。  相似文献   

14.
古隆起碳酸盐岩风化壳领域是多年来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发现的重要领域。近年来,在塔中、塔北古隆起之间的顺托果勒低隆、斜坡区,通过新的地震资料识别出一系列走滑断裂带,且钻井揭示其具有较好的含油气性,相继在顺南、顺托、顺北实现重大油气突破。顺托果勒地区北东向左行走滑断裂带在构造样式上具有“纵向分层变形、深部主滑移带沿走向分段变形”的特征,上奥陶统及其之上的碎屑岩层系多发育雁列式正断层,其下部对应于发育在碳酸盐岩层系的走滑断层主滑移带。受斜列侧接部位局部应力场改变的影响,走滑断裂带深部通常表现为拉分负花状、压隆正花状及平移平直状3类样式。多期活动的系列北东向走滑断裂带形成了规模较大的碳酸盐岩缝洞体系,为后期埋藏溶蚀改造形成规模储层和油气运聚均提供了有利条件,具有明显的“控储、控藏、控富”特征。在这种奥陶系发育较为齐全的低隆斜坡区呈现出沿断裂带大面积富含油气的勘探形势,具有不同于古隆起暴露剥蚀区风化壳领域的油气成藏模式,使得“塔河之外找塔河”成为可能,已初步落实轻质油资源量12×108 t,将成为中石化塔里木探区“十三五”期间增储建产的主战场。  相似文献   

15.
基于构造几何学、运动学分析,开展苏北盆地成盆成烃成藏研究。苏北盆地经历了断拗、断陷、拗陷3个演化阶段,在中国东部喜马拉雅期以伸展拉张为主的构造发育过程中,盆地内发育雁列、羽状、帚状等具有走滑作用的断层组合,并且已发现油藏和圈闭呈定向排列特征,也与走滑作用密切相关。伸展—走滑作用控制了盆地的成盆演化,造成了各凹陷呈多字形斜列,并且每个凹陷内部形成了多个生烃次凹;控盆控凹断裂差异发育特征控制了不同的油气主要运移方向,形成3种运移模式,雁列、羽状控凹断裂控制下的油气运移模式存在较大差异;次级断层组合和地层形变造就的断层转换带和构造高带是油气富集的重要场所,并形成多种类型的断鼻断块油藏。  相似文献   

16.
渤海湾盆地新生代晚期断层活动与新近系油气富集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渤海湾盆地新近系油气分布特点及成藏地质背景,对新近纪-第四纪的断层活动性与油气富集特征及其相互关系进行探讨。研究表明,新生代断层晚期活动影响各成油组合油气宏观分布,控制新近系油气富集类型及富集区带。断层差异活动对油气富集的影响可用差异系数(FDC)表征,断层在主生排烃早中期活动较强、晚期活动较弱对油气聚集最为有利。综合考虑断层活动速率及差异系数,将断层控油级别分为Ⅰ,Ⅱ和Ⅲ类,Ⅰ和Ⅱ类断层分布多的区带新近系油气较为富集,其活动速率及差异系数相对较大,Ⅲ类断层分布多的区带新近系油气富集程度差,其活动速率及差异系数相对较小。断层差异活动影响油气富集,控油级别决定油气富集程度。  相似文献   

17.
莱州湾凹陷层序地层格架及幕式油气成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莱州湾凹陷是渤海湾盆地典型的断陷湖盆之一,由于受构造升降、古地貌和古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其层序地层格架由低位、湖侵、高位和河流体系域组成。构造升降不仅是莱州湾凹陷油气成藏具有幕式成藏特点的直接原因,而且晚期构造活动是影响该区早期形成的油藏最终能否保存下来的关键因素。古近纪晚期济阳坳陷的区域性地壳抬升,使莱州湾凹陷走滑构造带的主断层上升盘东营组顶部沉积盖层遭受剥蚀,使早期运聚形成的油藏中的部分原油被生物降解,新近纪充注的油气因上覆地层加厚而得以成藏。从而可以预测,该凹陷周缘走滑构造带的主断层下降盘和中央隆起构造带是其最有利的油气聚集区带。  相似文献   

18.
莱州湾凹陷是渤海海域重要的富烃凹陷,但其深洼带浅层一不生烃、二无油源断层、三无汇烃构造,是传统地质认识中的“勘探禁区”。近年来,随着对渤海浅层油气成藏条件及主控因素认识的深入,尤其是油气运移“汇聚脊”控藏认识的提出,为深洼带新近系找油提供了新的视角,并在此认识指导下开展了莱州湾凹陷深洼带石油地质条件再分析与成藏规律攻关研究。创新提出了基于陡坡砂体型汇聚脊控制的浅层规模性岩性砂体“迂回式”成藏模式,为寻找深洼带浅层有利勘探目标指明了方向;形成了砂体整体解剖技术,实现了浅层多期大型连片复合型砂体的精细刻画,为新近系规模性油气成藏寻找到有效储集空间。2021年,在莱州湾凹陷深洼带新近系成功发现并高效评价了垦利10-2亿吨级岩性油田,不仅在渤海深洼带发现了首个亿吨级岩性油田,更为类似盆地的凹陷区浅层勘探开辟了新领域。  相似文献   

19.
南肯尼斯油田是哈萨克斯坦南图尔盖盆地重要的油田之一,为典型的构造_岩性地层复合型油气藏,油气成藏受大型走滑断裂带影响,其油气成藏方面的研究对扩大该区勘探、开发规模及丰富走滑裂谷盆地油气成藏理论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南肯尼斯油田的石油地质特征分析,通过油气藏解剖,总结了其油气分布特征,认为白垩系下达乌尔组M-Ⅱ层的油气分布受构造和岩性双重因素控制,主要表现为3个特征:①在构造高部位存在气顶;②油层厚度受砂体厚度和物性控制;③油藏类型为构造和岩性地层复合型油气藏。侏罗系阿克沙布拉克组J-0-1层、J-0-2层内砂体横向连续性较差,平面上存在非均质性,油气分布以薄层透镜状为主。结合研究区构造演化和断裂发育特征,对影响不同层系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进行了探讨,认为成藏主要受3个方面因素控制:①断层活动控制白垩系上、下达乌尔组成藏组合油气成藏;②储层岩性尖灭带控制岩性油气藏平面分布;③区域性不整合面控制侏罗系岩性地层油气藏垂向发育。  相似文献   

20.
南堡凹陷的形成演化与油气的关系   总被引:41,自引:2,他引:39  
南堡凹陷是一个中生代开始发育的含油气凹陷,经历了断陷期和坳陷期两个演化阶段,具幕式沉积特点。区内构造带呈环状展布,可分为周边凸起潜山构造带、近边或裙边构造带及凹陷中央构造带。以高柳断层为界,呈南北分区的格局。圈闭的形成与展布明显受构造演化控制,断陷期以背斜、潜山圈闭为主,坳陷期以各种类型的断块、断背斜圈闭居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