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通过ADS软件与MATLAB软件对系统进行建模和仿真,根据TD-SCDMA物理层信道协议和移动通信典型物理信道特征为理论依据,在软件ADS中搭建了专用物理信道电路与主公共控制信道电路,对物理信道中设计所用到的数据调制、扩频和加扰等功能模块进行了研究,逐一进行仿真分析,并且不断进行数据的比较与计算,确保每一个模块数据的正确性,直至最终重现TD-SCDMA的信号结构,并保证该生成的TD-SCDMA信号在物理层的帧结构上和TD-SCDMA协议一致。  相似文献   

2.
描述了802.16—2004中OFDM和OFDMA的物理层特性.比较了两种固定宽带无线接入系统的空中接口的异同点,就物理层参数设计(如信道带宽和中心频率、调制编码方式).帧结构子信道分配、距离修正和带宽请求过程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3.
一种新型CMMB信道估计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包晗 《现代电子技术》2010,33(15):88-91
结合中国自主知识产权中的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系统(CMMB)的物理层帧结构和OFDM符号导频特征,总结了常规经典的信道估计方法,并且提出新型CMMB信道估计方法。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新型信道估计方法能够明显降低系统误码率,提高系统性能。  相似文献   

4.
文章首先介绍了5G的四大场景,即连续广域覆盖、热点高容量、低功耗大连接和低时延高可靠;然后提供了5G NR物理层基本参数以及NR物理层参数与LTE物理层参数的对比;最后给出了5G NR物理层的设计要点,包括更大的频率范围、更大且更为灵活的信道带宽、多种信道栅格、同步栅格、灵活的子载波间隔、灵活的帧结构、自适应BWP以及在数据信道、控制信道、参考信号、PRACH和波束管理方面的改进。  相似文献   

5.
文章首先简单介绍了UMB系统的系统分层模型以及协议结构,然后介绍了物理层的信道结构、帧结构和物理层引入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6.
通过介绍UWB技术的发展现状,着重阐述了MB-OFDM UWB通信系统的物理层帧结构和信道模型。在分析最小二乘(LS)信道估计算法和基于快速傅里叶变换(FFT)信道估计算法的基础上,针对MB-OFDM UWB信号帧结构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FFT变换和Hannan-Quinn(HQ)准则的改进算法,即FFT-HQ信道估计算法。该文也提出了一种基于信道估计的自适应均衡算法,利用仿真可以看出此均衡算法在性能上优于传统的基于LS算法调整均衡器系数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随着IMT-Advanced标准化进程的展开,TDD技术的研究成为利用和延续我国已有技术TD-SCDMA、TD-LTE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在利用TDD信道互易性的基础上,针对现有LTE帧结构2,提出了基于MMSE(最小均方误差)的线性信道预测模型,同时,对在不同移动速度下单帧递推信道预测及多帧递推信道预测的性能进行了仿真和对比。  相似文献   

8.
TD-SCDMA中的分组业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龙波  李军 《无线电工程》2001,31(10):34-38
该文综合概述了TD-SCDMA的技术特点以及相应的物理层帧结构。通过对其逻辑信道、传输信道和物理信道的分析,阐述了TD-SCDMA支持分组业务的能力和相应的帧结构实现。通过与GPRS的比较以及TD-SCDMA支持分组业务的具体示例,表明了用TD-SCDMA技术实现分组业务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TD-SCDMA系统的物理信道帧结构,结合多时隙物理信道映射的映射策略,给出了在ZSP500 DSP核上的实现,并根据ZSP500 DSP核的特点对实现部分的改进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ITU—TSG15涉及的物理层接入技术在家庭网络应用中的标准化进展情况及G.hn标准的形成背景,分析了G.hn中物理信道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对物理层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NB-IoT作为物联网的主要技术,以其容量低、覆盖广、成本低和低功耗等优点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主要从频率部署、上行传输方案、上行链路帧结构和上行物理信道几个方面解析,以便让读者更了解NB-IoT技术的物理层上行链路。  相似文献   

12.
物理层安全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理层安全技术的研究正逐渐成为信息安全和无线通信两个领域的交叉热点。回顾了物理层安全技术的背景和研究现状,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物理层资源的多样性和惟一性等特征以及十几年来物理层传输技术的涌现和发展,为物理层安全技术的研究开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目前物理层安全技术的研究以引入各种新技术之后的窃听信道容量分析为基础,并且已经出现了物理层鉴权技术、物理层密钥产生技术和物理层加密技术等新兴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李小倩  李为  雷菁  程龙旺 《电子学报》2017,45(12):2873-2880
传统无线通信的安全主要依赖于上层加密机制,无法保护物理层调制方式和调制信息的安全.本文针对正交频分复用(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系统提出了一种物理层加密调制算法.该算法首先利用相位随机化的信号进行信道探测并提取出等效信道相位信息,然后对三维星座进行物理层调制加密,最后接收端进行解密解调.该方案充分利用了无线信道相位响应的随机性、互易性和位置敏感性,并将该特性用于增强物理层信号的安全性.理论分析和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较强的安全性,且相对于传统的QPSK(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调制,该算法的误码率性能提升约2.5dB.本文关注于物理层安全,旨在物理信号层提供新的安全保障,在未来5G通信和军事安全通信中有较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孙凯  郭涛 《电信科学》2012,28(4):20-25
随着3G时代的到来,电子渠道快速发展,大大分流了实体渠道的业务压力,需要重新规划实体渠道的结构和数量。本文基于实体渠道精细化管理下的发展需求,提出了一种预测实体渠道结构和数量的规划模型,并通过数据模拟,对预测模型进行了应用分析。  相似文献   

15.
Physical layer security is an emerging technique for improv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ecurity, which is widely regarded as a complement to cryptographic technologies. To design physical layer security techniques for practical scenarios, uncertainty and imperfections in the channel knowledge need to be taken into account. This paper is a survey of recent research on physical layer security that considers imperfect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at communication nodes. We first give an overview of the main information-theoretic measures of secrecy performance with imperfect CSI. Then, we describe several signal processing enhancements in secure transmission designs. These enhancements include secure on-off transmission, beamforming with artificial noise, and secure communication assisted by relay nodes or in cognitive radio systems. Recent studies of physical layer security in large-scale decentralized wireless networks are also summarized. Finally, open problems for on-going and future research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无线通信网络的安全形势日益严峻。数以亿计的设备接入无线通信网络中,针对用户隐私以及基础网络环境的窃听、攻击事件频频发生,无线通信网络的安全问题已成为限制无线通信业务广泛开展的严重障碍。传统认证与加密机制与传输相脱离,以密码算法和分发密钥的私密性为前提,容易受到物理层的攻击。为此,迫切需要深入开展面向物理层的安全机制研究。从无线通信网络的根源出发,面向无线信道的内生属性,研究了基于无线信道特征的内生安全通信架构,并针对此架构提出了基于射频指纹与信道密钥的内生安全通信技术方案。该架构将认证、加密与传输融为一体,从体系结构上增强了防御效果;利用无线信道特征的内生特点,从技术手段上提高了安全性能。  相似文献   

17.
系统地介绍了以太网的基本概念,介质接入控制和物理层标准规范。以太网信号的帧结构、网络硬件设备、网络组成及主要性能,以及以太网信号在PDH、SDH/SONET中的传输等等。由于以太网中的各种设备必需通物理层接口器件才能与网络传输介质相连,因此本部分主要介绍物理层器件。  相似文献   

18.
在通信系统仿真设计中,物理层建模通常使用经验模型公式,无法精确地刻画仿真场景及配置的实际情况.为了提高仿真模型的有效性,针对超短波通信系统的特点以及物理层信道模型和地形因素对超短波通信的影响,本文设计了一种结合OMNET++通信模型、Simulink信道模型和WI模型的超短波通信仿真系统,通过与物理层经验模型公式进行对比实验,验证了物理层的建模精度对性能结果具有较大影响,并对性能结果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