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说明了日本新合纤(新聚酯)的发展阶段,介绍了国外(日本西欧和美国)新合纤的市场情况,指出了日本在新合纤领域目前处于世界最先进水平。概括了新合纤制造加工技术及1990~1992年间日本各合成纤维厂商推出的新合纤产品。最后指出了新合纤存在的某些缺点。  相似文献   

2.
《印染》1976,(5)
在工业发展中国家里,合纤的产量在扩大,而在工业发达国家的合纤产量,却在后退。1970年西欧、美国、日本的合纤产量要占总产量的84.1%,而1975年下降到75.7%。与此相反,其余各国却由15.9%增长到24.3%,1975年绝对产量由73万5千吨增加到171万吨。  相似文献   

3.
一、中长纤维纺纱发展情况在较早时期日本使用51毫米中长纤维纺纱,至一九五八年以后发展了64毫米及76毫米的纺纱设备.在一九三六年粘胶、醋酸纤维工业刚开始大发展,当年全世界粘胶短纤维产量13.7万吨,日本就搞了人棉纺锭20.4万锭,到一九六四年时已发展到260.8万锭.这种设备一部分是使用38~44毫米的纤维,主要是使用51毫米的纤维,在日本叫人棉纺设备,在美国叫改良型棉纺设备. 当合成纤维在全世界开始大发展时,一九五七年全世界合成纤维的短纤维生产15.5万吨,日本就发展了合纤纺锭23.8万  相似文献   

4.
世界合成纤维工业进入八十年代后,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六十年代,世界合纤工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着眼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上。如1960年世界合纤产量为70万吨,其中长丝42万吨,短纤维28万吨。十年后的1970年世界合纤产量为493万吨,长丝251万吨,短纤维242万吨;产量激增704%,其中  相似文献   

5.
一、涤纶短纤维织物的市场现状为解决人民的穿衣问题,化纤工作者曾付出了辛勤的劳动,进行了多方面推陈出新的研究工作。从只能制造简单的合纤开始,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当今世界上的合纤织物已是日新月异,不断满足人民的需求。七十年代是从人纤走向合纤的大发展时代,八十年代是全面开发合纤新品种的时代。在这种形势下,我们的聚酯短纤维工业还需作出不懈的努力。就广东涤纶短纤维工业的状况来看,已经投产的广东虽然仅有三家,年产量也只有一万  相似文献   

6.
台湾省服装工业正在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性,增加对日本和省内市场的供应。以前,台湾出口服装的40~60%直接进入美国市场,然而由于美国加强了进口限制,以及竞争中台湾制服装价格下降,数量也开始限制,因此,服装工业转向不设贸易限制的自由地区增加出口,特别是庞大的日本市场。 从1986年到1987年上半年,台湾的服装出口一改过去不景气的局面,开始出现高速增长,尤其是对日本的出口。这一时期,台湾的服装工业乘着有利的形势,通过实际投资达到了振兴服装工业的目的。 然而,1987年下半年台湾的服装出口开始下降。原因是由于新台币对美元的升值,以及原材料、劳动力等成本的上升,削弱了台湾服装在价格竞争中的优势。再者,1987年世界性的合纤织物原料的供需矛盾,带来了服装原料成本的提高;从而导致售价的提  相似文献   

7.
海湾危机使原油价格高涨,据日本有关方面分析,日本10~12月的重油和粗汽油每1000升价格将提到12500日元。这对以原油为原料的合纤工业来说,其利益将受到严重影响。日本合纤协会会长说:今年合纤业预计生产涤纶、尼纶、腈纶共145万吨,由于原油  相似文献   

8.
<正>新合纤近来的发展 日本纺织机械会社于1995年3月底在shiqa省一个湖边宾馆举办了首期春季研讨会。在研讨会上,帝人公司的M.Hirota介绍,新合纤不仅迎合个性化服装潮流一直成为妇女纺织用品的首选,而且新合纤市场正在由妇女用向休闲型纺织品转变。 Hirota列出了1993年后日本新合纤的发展情况(表1)。 表1 日本1994年和1995年新合纤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9.
日本化纤协会会长河崎晃夫说,这次中东局势使世界经济景气受冲击,但日本化纤业却在“新合纤”的引导下,产销量依然增长,再次证明高附加价值产品较不受景气影响.他说,日本发展新合纤起于10年前,近5年开始批量生产.由于日本的传统化纤受南朝鲜竞争,POY、DTY受台湾竞争,市场沦丧殆尽,目前将新合纤视为“救命活泉”,日本在国际市场上只卖成品,不卖中间原料,全套生产技术绝不外漏.  相似文献   

10.
生物降解性纤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引言合成纤维由于可加工成长短、粗细各异的纤维形态 ,耐久性好 ,具有天然纤维没有的许多特性及功能性 ,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 990年前后 ,以日本合纤制造商为中心 ,掀起了新合纤热潮 ,开拓了合纤的感性、质感的新境地。但合纤产业随泡沫经济告终而长期低迷 ,直至今天。不过其间亦培育了下一代的新芽。贡献于 2 1世纪的地球环境保护而引起注目的生物分解性纤维亦是其中一例。日本合纤产业在这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本文概述生物降解性纤维的现状 ,特别对今后作为中心材料的聚乳酸纤维的特征和用途进行综述。2 地球环境问题与生物分…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日本及我国的新合纤及其制造技术,对比了我国和日本的新合纤技术的差距,对发展我国新合纤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2.
1、前言自从尼龙工业化生产(1938年)以来的五十年间,合成纤维的世界产量已达到约1400万吨,约同等于天然纤维。二次世界大战不久,合成纤维工业取得了惊人的发展。产量已从1951年的10万吨增加到1962年的100万吨和1978年的1000万吨,并在石油的波击下日趋成熟。1987年的世界产量为1376万吨,比上年(1986年)增长5.9%,其中美国309万吨,台湾139万吨,日本134万吨,南朝鲜97万吨,其余为中国、苏联、西德、伊朗拥有。目前,台湾、南朝鲜、中国等新兴的工业经济体国家仍处于较高的增长期,日本已逐步赶上台湾,但包括日本在内的先进国家的合纤产业并不期望在数量上的扩大,而是寄希望于开发出集技术和产品功能化为一体的合纤制品。见图1。  相似文献   

13.
几年来,南朝鲜的合纤工业处于最佳时期,合纤对其主要用户美国的畅销,以及因中国内地的需要等原因,1985年南朝鲜合纤出口量占合纤总产量的39.8%,并且继续上升。据南朝鲜化学纤维协会报导,合纤出口比1984年增加8.7%,其中聚酯纤维占出口总量的65%,合纤本地区内销售增加6.7%,达167,150吨。  相似文献   

14.
气流仪测量纤维的细度,国外五十年代已经开始使用,所制造的仪器虽然形式不同,但原理基本相同。仪器大部分适用于测定棉纤维细度,1975年日本计测器工业会社制造的气流仪可测棉、毛、合纤的细度,并  相似文献   

15.
郑涌泉 《丝绸》1991,(6):31-33
一.合纤仿真(丝)简历尼纶问世,可说是合纤仿真丝历史的开始,1947年涤纶的出现加快了合纤仿真丝步伐,60年代起,合纤仿真技术发展更快,日本涤纶仿真丝技术与产品现已发展到第四代。第一代,1960年至1970年,模仿真丝断面形状,纺制有光涤纶三角异形丝,意在追求仿真丝外观,后加工模仿蚕丝脱胶,进行碱减量,对涤纶三角断面丝周围剥蚀后,使其与脱  相似文献   

16.
国外新合纤发展动态(续)梁锋(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所)2新合纤发展状况上面提到的细旦纤维的生产方法,它是新合纤生产基础之一。日本开发新合纤的公司很多,由于篇幅有限。难以全面加以介绍,现仅选出尤尼吉克公司和可乐丽公司开发的新台纤分别作一介绍,以供了解日本...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合成纤维在纺织工业中的地位;分析了世界合纤工业的现状,并提出了我国合纤工业存在的问题;重点阐述了合纤工业的发展与产品预测;结合涤纶产品提出了长丝生产企业今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我省落实了甘蔗经济政策,实行粮蔗挂勾办法,调动了广大蔗农生产积极性,从1976年开始,甘蔗年年增产,从1976年起,逐年分别比上一年增长79%、29%、24%和9%。为糖厂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建国以来,我省制糖工业发展较快,1966年以前,先后建设了一批糖厂,1966/69年榨季,全省产糖量高达18.7万吨,1967年以后经历了十年浩劫,糖厂发展停滞,甘蔗生产下降,产糖量大幅度减少。粉碎“四人帮”以后,蔗糖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一、国外合纤生产概况: 近年来直到1973年,国外化学纤维工业生产一直是直线上升的。1974年至1975年,由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化纤生产第一次大幅度下降,到1976年才逐渐恢复,产量又超过1973年的最高水平,为1230万吨,其中合纤为880万吨,约占化纤产量的四分之三,美国合纤产量为300万吨,约占世界合纤产量的35%;日本合纤产量为145万吨,约占世界合纤产量的15%。据估计1980年世界化纤产量将达1480万吨,其中合纤占  相似文献   

20.
聚酯纤维性能优良,如:强度高,耐久性好,洗可穿,耐折皱。后经日本等国不断向仿丝型纤维迈进,在进行了许多改性之后,现已处于新合纤时代。使用新合纤这个名词,特别是对于聚酯纤维,已经四年了。所说的“新”是指新的价值或新的地位,而基本材料大致上与以前相同。日本人已认识到,现在的聚酯产品已可与天然纤维(如:蚕丝)比较。新合纤是把许多不同基本技术结合在一起生产的,即:常规技术和现代高技术。本文是评述已开发和使用的聚酯纤维以及织物美感性改性历史和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