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PD照相材料属非银盐系统,是一种采用物理显影的金属重氮感光材料,具有极高的解象力和较高的感光度。感光物质以分子状态均匀分布在载体中。曝光时,感光物质分子被激活而形成分子潜影,进行核化后,产生金属潜影核,最后采用物理显影形成金属图象。PD 照相材料的感光度在非银体系中是相当高的。和一般重氮盐材料及微泡材料比较,它的感光度大约高60倍。即使如此,其感光度也还可能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
摄影师在从事拍摄前首先要确定胶片的感光度,我们在日常工作中采用1979年颁布的彩色底片感光度国际标准ISO—5800—1979法,对各类型的影底时行感光测定,向摄影师提供准确的数据。 在计算机未与密度计连网使用的情况下,如何既简便快速又精确地计算感光度呢?以前使用的方法有二种:一种是图示法,即在感光测试图纸下印有每一级的曝光量和感光度,缺点是针对性太强,一种图纸只能适用于某个感光仪确定的曝光条件;另一种是表格法,即对每一级的感光度事先进行计算,列成表格,缺点是准确性差(即二级之间的数据要靠估计)。  相似文献   

3.
由于有机感光体有廉价、无毒、原料来源丰富、具有可绕性、便于制备等多种优点,因而被用于多种普通复印机型,而且被用于激光印字机、激光复印机等。为研制适于激光印字机用的OPC感光体,本工作选用了(CuO—CuPC—光敏树脂—Al)体系,以便将感度引向红外波段,获得高光敏、长寿命。将高光敏的无机半导体材料CuO用于制备有机感光体的酞菁体系,至今未见文献报导。1.设备及原材料设备:无锡产H66025超声波振荡器;天津产超细球磨机;  相似文献   

4.
国外文摘     
光射入非均相结构(金属—无机半导体—有机半导体)中有效量子产率增强机理 T34 №3 171~176 本文以金属—无机半导体—有机半导体的非均相结构的伏特—安培、光放电和转移性能作为室验研究的基础,讨论了金属—无机半导体—有机半导体的光射入的有效量子产率(n)增强机理指出,在不均衡荷电载流子的作用下,金属—无机半导体接触使屏蔽荷电转成入射荷电,η的  相似文献   

5.
较详细地评论了改进与感光度和影像质量有关的影像形成效率的前景,认为在未来,感光度可提高大约一个数量级, 影像形成效率可望提高好几倍。同时还简要地评论了加工过程和卤化银照相体系, 认为卤化银照相的加工过程应朝着符合环境保护的方面发展。在照相方面,卤化银材料将仍是主导的成像体系,而不会被其它光敏材料代替。  相似文献   

6.
名词浅释     
化学增感剂能提高卤化银乳剂对兰紫光区域(即卤化银乳剂本身的感光范围)的感光度,而基本上不扩大感光范围的化学物质称为化学增感剂。常用的化学增感剂是金盐的络合物,  相似文献   

7.
前言在半导体材料和集成电路的测试工作中,广泛地采用探针技术,即运用金属探针与半导体表面的接触来了解半导体材料或器件某些参数特性。但是,目前还没有较完整的金属与半导体的接触理论。而金属探针与半导体的接触电阻的提法及阻值均不统一。该接触电阻的大  相似文献   

8.
低维硫属化物晶体的合成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属硫属化物是指含有VIA族S^2-、Se^2-、Fe^2-元素的化合物,它们在半导体领域、配位化学、固体化学及红外探测设备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这类化合物主要包括Ⅱ-Ⅳ族和Ⅳ-Ⅵ族化合物半导体以及多元金属硫属化物(尤其是过渡金属硫化物),其合成几乎涉及所有的晶体生长方法,如;薄膜生长法、高温合成方法、电化学方法、溶剂热合成等。本文综述了低维硫属化物几种合成方法的优缺点及其新进展。  相似文献   

9.
(三)光敏聚合材料由光诱导而导致小分子或单体结合而成大分子化合物的过程称光敏聚合过程。其基本化学过程是采用一种能吸收辐射线的光谱增感剂,使之在光照后形成能引发聚合作用的自由基,一旦自由基形成,就通过放热的聚合作用而进行放大,尤如银盐照相中银象显影的放大阶段,然后用定影剂中止链反应而得到聚合物影象。聚合层中影象曝光与未曝光部分的唯一差别是物理性能的不同,如溶解度、导热性、胶粘性、粘附力、扩散性和光散射特性等。这种材料能在短的信息储存时间内形成质量良好的影象,其总量子产率高,据认为这是非银系统中较易突破感光度难关的一类材料,且加工简便,也可进行干法加工,因此,光敏聚合物系统近年来受到的重视不亚于卤化银系统。  相似文献   

10.
日本东洋斯特法化学公司与专门制造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得克萨斯烷基(Texas Al-kyls)公司进行技术合作,以 MO-CVD 法(金属有机化合物—化学气相沉积法—译者注)生产超高纯半导体有机金属化合物。该公司自1980年从得克萨斯烷基公司引  相似文献   

11.
通过人工光合成技术把二氧化碳转换成碳氢化合物燃料,是人类梦寐以求的一种太阳能化学转化和利用的理想技术,近年来受到科学界和工业界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从以下3个技术途径综述了近年来基于半导体和纳米金属的宽光谱响应高效人工光合成材料体系的构建与应用:(1)从人工光合成热力学条件出发,基于半导体能带工程设计制备新型高效人工光合成材料;(2)利用纳米贵金属表面等离子共振效应,设计和制备基于纳米金属的宽广谱响应人工光合成体系,可以有效拓展其光吸收范围至近红外区;(3)利用Ⅷ过度族金属光热效应,设计与制备基于Ⅷ族金属纳米粒子的全光谱响应人工光合成体系,可以有效拓展光吸收范围至红外区,使人工光合成体系具有全光谱响应。特别关注在上述人工光合成材料体系中非极性CO_2分子活化、表/界面现象及光化学反应微观机制,为开发高效人工光合成材料体系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
PD照相材料     
PD照相材料属非银盐系统,是一种采用物理显影的金属重氮感光材料,具有极高的解象力和较高的感光度,其感光物质是以分子状态均匀分布在载体中。曝光时,感光物质分子被激活或钝化而形成分子潜影,随即进行核化反应,产生金属潜象核,最后采用物理显影形成金属图象。 PD照相材料可用作缩微和超缩微胶片、  相似文献   

13.
对六面晶体乳剂所做的感光测定试验指出:在过度化学成熟时,潜影分散是感光度降低的主要原因。在化学成熟适度和过度的情况下,分别计量乳剂在闪光曝光时每个颗粒所形成的显影中心数,就能证实这点。但是,并非所有的感光度降低都是源于此因。本文提出再化合作用同样也会导致感光度降低。  相似文献   

14.
新能源材料     
<正>俄科学家开发出太阳能电池用新型聚合物材料在俄罗斯科学基金会资助下,以俄科院化学物理问题研究所科学家为首的国际团队开发出以有机半导体材料(共轭聚合物和富勒烯衍生物)为基体的高效稳定的薄膜太阳能电池,这是一种光化学和热稳定性较高、且具备可有效适用于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最佳性能的新型光敏材料。太阳光是一种很有前途的环保、廉  相似文献   

15.
聚合物作为工业技术材料已被广泛应用。这些产品能达到较高的强度、弹性和韧性——即金属所具有的机械性能。但它却达不到象金属一样的导电性。通常,合成材料易加工、重量轻、化学稳定性好,是较好的绝缘材料。导电聚合物把合成材料的化学、加工性能与金属、半导体的物理性能结合起来,使它成为广泛应用的电子材料,所以导电聚合物是目前新技术发展领域里引人注目的新型化工材料。自1977年以来,各国物理学家和化学家们都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金属氯代硫杂酞菁配位化合物敏化TiO2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年友  蔡乃才 《功能材料》1993,24(1):51-54,50
研究表明修饰在n-TiO_2多晶半导体电极表面上的金属氯化硫杂酞菁配位化合物,能对TiO_2产生光敏作用,在可见光区出现了光电流响应,且与该配位化合物的电子吸收光谱基本一致;敏化效果与金属氯化硫杂酞菁配位化合物的中心原子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一.CPs聚合物简介 导电聚合物(Conducting Polymers,CPs)是由具有共轭π键结构的聚合物经化学或电化学“掺杂”,电导率可在绝缘体、半导体、金属导体范围内变化(10^-9~10^3/cm),使其由绝缘体转变为导体或半导体的一类聚合物材料,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高内感光度卤化银乳剂组成和含化学增感卤化银内核及覆盖于此核上卤化银外壳乳剂构成的照相层。微粒卤化银与平均粒度较大又经化学增感的乳剂充分混合后可以制成一种粒度均匀的乳剂,并可再次进行化学增感。只要温度和时间适宜,混合后可制得表面感光度与灰  相似文献   

19.
美国“职业照相”杂志上详细介绍了两种新的射线摄影胶片——提、迈特 G(T—matG)和提、迈特 L(T—MarL)。该胶片在不降低感光度、不改变工艺或增加成本的情况下显著地改进了解象力,能够更好地应用于诊断。该片是通过应用柯达“T 颗粒”乳剂制备的,它的成功与柯达35毫米 VR1000彩色胶片一样,令人注目地增加了感光度。  相似文献   

20.
ZnO是一种宽带隙Ⅱ-Ⅵ族半导体,具有良好的光电耦合特性和稳定性,在光、电、磁功能集成等新型器件方面可获得重要应用.近来的研究表明,过渡金属掺杂的ZnO基半导体有望成为实现高居里温度稀磁半导体的候选材料,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总结了近几年人们在Fe、Co、Ni、Cu、Mn等过渡金属掺杂的ZnO基稀磁半导体的发光特性研究结果,讨论了过渡金属掺杂后ZnO中观察到的可见发光机制,分析认为过渡金属掺杂ZnO的可见光发射主要与这些发光过渡金属引入后所产生的缺陷有关,而紫外发光峰的变化则与过渡金属掺入后ZnO晶体质量与禁带宽度的改变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