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宋裕农 《鱼雷技术》1999,7(2):37-40
本文介绍了声自导电动潜用反舰鱼雷自导功能的计算机模拟,建立了鱼雷与目标相对运动等有关模型,阐述了该型鱼雷自导功能模型的计算流程和工作流程。这对研究目标与鱼雷的战术对抗,鱼雷弹道分析,鱼雷的命中分析和武器装备作战需求研究与论证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方法经实际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周佩芬 《兵器知识》2010,(12):42-43
二战至今,潜用鱼雷已经从直航鱼雷变为自导或线导鱼雷,而其中主被动声自导和尾流自导鱼雷以及线导鱼雷的装备,明显提高了鱼雷的命中概率,迫使各国海军开始更加急切地寻求防止价格昂贵的水面舰艇和潜艇遭受水下威胁打击的实用方法。当前在各国海军中装备的软杀伤反鱼雷系统,不管是拖曳式鱼雷诱饵,还是自航式鱼雷诱饵或干扰器,大多采用声学对抗原理。比如22个国家装备使用  相似文献   

3.
刘峰  沈治河 《鱼雷技术》2012,(2):134-138
以水面舰艇护航编队对抗声自导鱼雷为背景,分析了单舰艇使用火箭助飞声诱饵对抗来袭鱼雷,建立了声自导鱼雷攻击水面舰艇编队和火箭助飞声诱饵对鱼雷实施诱骗的数学模型,并对声自导鱼雷攻击水面舰艇编队的追踪弹道进行仿真,分析了不同护航舰艇使用火箭助飞声诱饵对抗声自导鱼雷的过程,得出了鱼雷能够成功命中编队舰艇的几种态势,并求取了一种典型态势下火箭助飞声诱饵能够有效保护编队舰艇的最佳投放位置,为编队合理使用火箭助飞声诱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贾跃  姚奉亮  丁贝 《鱼雷技术》2011,19(3):231-235
舰艇如何优化布放悬浮式声诱饵和悬浮式深弹阵防御声自导鱼雷是舰艇防御鱼雷攻击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建立了舰艇使用悬浮式声诱饵与悬浮式深弹阵对抗鱼雷的作战模型,采用极值法和非线性规划方法,确定了悬浮式声诱饵与悬浮式深弹阵的发射策略及舰艇的规避航向,使舰艇布放悬浮式声诱饵与悬浮式深弹阵和正确的规避机动有效结合,以期达到对抗来袭鱼雷的最佳效果。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本文方法可以达到软硬防御手段有效结合对抗来袭鱼雷的双重效果,鱼雷拦截概率提高了10%~30%。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国外反鱼雷鱼雷及其武器系统的研究现状,提出了一种水面舰艇反鱼雷鱼雷武器系统的构想,给出了该系统的构成和信息接口,以及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在分析了该系统对舰船水声探测的需求后,明确了其为舰船提供的鱼雷防御区域范围,并探讨了该系统的作战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6.
反鱼雷鱼雷自导方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反鱼雷鱼雷自导探测问题,根据反鱼雷作战需求和目前技术水平,提出了反鱼雷鱼雷各种可能的自导方式:主动自导方式、被动自导方式、脉冲侦察自导方式、多基地自导方式和诱骗自导方式,分析了各种自导方式的特点并估算了自导作用距离。认为,反鱼雷鱼雷应根据不同的装备平台采用相应的组合自导方式,以达到最佳的对抗效果。装备于潜艇的反鱼雷鱼雷宜采用“远程脉冲侦察自导方式+近程被动自导方式”或者“远程脉冲侦察自导方式+近程诱骗自导方式”的组合自导方式;装备于水面舰艇的反鱼雷鱼雷宜采用“远程多基地自导方式+近程被动自导方式”的组合自导方式。该研究结果可为部队使用反鱼雷鱼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朱邦元 《鱼雷技术》2007,15(5):11-14
综合阐述了水面舰艇对抗尾流自导鱼雷的措施及尾流自导鱼雷的对策,详述了水面舰艇对抗尾流自导鱼雷的2种措施:尾流特征抑制和制造假尾流。尾流特征抑制包括尾流气泡合并法和尾流能量吸收法。在气泡合并法中应将换能器(或基阵)拖放到舰船螺旋桨尾流初始扩展结束、舰艏尾流和湍流边界层尾流的汇合处。能量吸收法吸收螺旋桨尾流中的机械能。这2种方法降低了尾流中微气泡数量,现有尾流自导鱼雷很难与之对抗。鉴于尾流自导鱼雷应能识别真假尾流,考虑真假尾流中气泡群运动特性的差异,建议用估计尾流回波瞬时频率均值的方法鉴别真假尾流,可在现有尾流自导系统中增加尾流识别电子部件,并补充修改工作程序和弹道程序,提出对抗假尾流的2个弹道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8.
贾跃  宋保维  梁庆卫 《兵工学报》2008,29(5):637-640
基于非线性规划理论,建立了使用助飞声诱饵对抗声自导鱼雷的舰艇规避机动模型及声诱饵的最优发射参数模型,并使用该模型对舰艇的生存概率进行了仿真计算和分析,最后得出了使用助飞声诱饵的几点结论,可解决水面舰船使用助飞声诱饵对抗声自导鱼雷的问题,对推动装备的作战使用和提高舰艇生存概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一种潜艇使用自航式声诱饵防御2枚声自导鱼雷数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斌  孟范栋 《鱼雷技术》2006,14(3):58-61
现代潜艇作战对多枚鱼雷的防御问题是急需解决的一个课题。本文在自航式声诱饵对抗原理的基础上对潜艇使用自航式声诱饵防御2枚声自导鱼雷的一次转角数学模型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带有未确定性参数的诱饵一次转角的数学模型,通过蒙特卡罗方法模拟得到模型参数与潜艇防御成功概率之间的关系。仿真结果表明,潜艇一次转角后的航向与优先考虑权值大的鱼雷的航向垂直时,其防御成功概率最高,这说明诱饵选择一次转角后的航向与对潜艇威胁大的鱼雷的来向垂直的航向防御效果比其他航向要好。  相似文献   

10.
11.
反鱼雷鱼雷关键技术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振东 《鱼雷技术》2007,15(1):6-7,11
探讨了对反鱼雷鱼雷武器系统、总体、自导、控制、引信及战斗部等子系统的关键技术,并对主要系统提出了技术要求,认为反鱼雷武器系统应装备主、被动声纳以提高拦截概率,提出了一种适合于反鱼雷鱼雷的拦截弹道导引方法,给出了反鱼雷鱼雷自导作用距离和自导扇面的选取原则,提出了反鱼雷鱼雷最大允许角速度不小于80/s,且在1s内对指令的跟踪误差不大于15%,才能有效解决其高机动性和控制系统快速响应的问题,探讨了反鱼雷鱼雷应选用主动声引信,毁伤半径的选择要与目标平均脱靶量的大小相匹配等鱼雷引信与战斗部系统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讨论了舰艇发射反鱼雷鱼雷直接拦截鱼雷弹道的问题,在典型理想工况条件下,建立了反鱼雷鱼雷武器的发射角与舰艇观测方位角的函数关系式,探讨了在某些限制条件下对于给定鱼雷的攻击能否被拦截的问题,同时给出了反鱼雷鱼雷所需的最小速度,为舰艇发射反鱼雷对抗鱼雷攻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崔贵平 《鱼雷技术》2012,20(6):472-475
总结了国外反鱼雷鱼雷技术发展的主要标志性阶段,同时给出了国外几型在研的反鱼雷鱼雷主要性能,并从技术角度初步分析了各自技术道路的利弊.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国外反鱼雷鱼雷技术发展的主要共性和趋势,其主要表现在高频白导系统、声引信、大装药全向爆轰战斗部等方面.最后预测了未来可能发展的多种目的和功能的反鱼雷鱼雷种类.  相似文献   

14.
水声对抗中舰艇规避声自导鱼雷的航速问题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舰艇速度的变化会引起舰艇辐射噪声声源级的变化,从而改变鱼雷对目标的被动自导作用距离.本文根据声纳方程,从能量检测的角度分析了舰艇以常速和高速规避时,被动自导鱼雷发现目标的概率.进一步用对抗过程仿真的方法研究了规避速度对舰艇生存概率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一定报警区域,舰艇以常数规避优于加速规避.  相似文献   

15.
水面舰艇使用悬浮式深弹拦截鱼雷时如何进行规避机动是舰艇防御鱼雷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分析了水面舰艇使用悬浮式深弹拦截鱼雷过程,建立了舰艇使用悬浮式深弹时规避声自导鱼雷数学模型,采用蒙特卡洛法通过计算机仿真,得出了在不同的鱼雷报警区域内舰艇规避鱼雷时的规避转向角。仿真结果表明,舰艇在悬浮式深弹阵的掩护下,不规避或小角度规避即可获得理想的规避成功概率。  相似文献   

16.
宋裕农 《弹道学报》1999,11(3):67-72
本文介绍了一种声自导电动潜用反舰鱼雷弹道的计算机模拟流程,这项模拟对研究目标与鱼雷的战术对抗,鱼雷弹道分析和命中分析都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反鱼雷鱼雷拦截概率影响因素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大德  徐德民 《鱼雷技术》2010,18(4):312-315
为研究影响反鱼雷鱼雷拦截概率的主要因素,根据想定的反鱼雷鱼雷拦截态势建立了鱼雷弹道模型以及舰艇规避模型,通过仿真计算,定量分析了探测误差、自导作用距离和自导扇面角对反鱼雷鱼雷拦截概率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提高对来袭鱼雷的定位精度,增大反鱼雷鱼雷自导作用距离和自导扇面角,可以有效提高反鱼雷鱼雷拦截概率。  相似文献   

18.
叶浩亮  刘明雍  高江 《鱼雷技术》2011,19(5):391-395
使用自航式声诱饵对抗自导鱼雷、优化其对抗作战方案是进行理论研究和潜艇防御作战的重要问题。针对潜艇发射自航式声诱饵对抗主动声自导鱼雷作战态势,采用均匀设计试验法和时间序列仿真法,依据潜艇、鱼雷和自航式声诱饵之间的位置、状态,主动声纳方程以及鱼雷捕获命中目标的判据,对不同报警距离和报警舷角下潜艇的生存概率进行了仿真计算,并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后得出了有利于潜艇生存的规避方式,对于自航式声诱饵对抗声自导鱼雷无论是从理论研究、试验设计还是作战层面来讲,都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罗红伟 《鱼雷》1998,(3):41-44,58
反鱼雷防御系统的目的是避免被攻击鱼雷击中,常规柴油发电机潜艇易受鱼雷攻击是由于它有限的规避能力,而水面舰艇易受重型鱼雷(HWT)的攻击是由于敌方潜艇的“偷袭”,对入射鱼雷的探测经常产生第一报警。  相似文献   

20.
王晶 《鱼雷》1998,(2):34-38
在德国新一级潜艇212上,由HDW、STN ATLAS电子公司和Allied-Signal ELAC Nautikx公司组成的小组已经为其设计了反鱼雷系统-TA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