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刘丹丹 《电工技术》2021,(22):147-150
随着变频技术的不断发展,变频器对电网造成的谐波污染问题,得到更多的关注.分析了通用变频器的输入侧、输出侧谐波情况,并利用仿真软件进行仿真分析,同时提出了相应的谐波抑制方法,为变频器的合理应用提供了理论上的根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测试了变频器输入侧谐波电流,对比分析了测试数据和测试波形,得到示波器可进行谐波电流测试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蔡贞伟  王京 《电气传动》2008,38(2):3-5,30
以某钢厂热连轧项目为背景,在 Matlab/Simulink 环境下利用其电力电子模型库,建立了三相交交变频同步电机滤波器系统仿真模型.根据仿真结果,分析了交交变频器谐波与变压器不同联结组别对交交变频器交流网侧输入电流的影响,给出有无滤波的网侧电流频谱,为交交变频装置交流网侧谐波治理滤波器设计分析提供了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4.
电流型变频器的间谐波分析及应用模型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变频器产生的间谐波问题在电力系统中日益受到重视。本文以常见的电流型变频器为例,使用谐波调制理论,并结合开关函数的傅里叶分析,分析电流型变频器的等效阻抗特性,进一步推算电流型变频器在电源侧产生间谐波的机理,并由此建立适合工程应用的变频器间谐波模型。作为验证,依托某抽水蓄能电站实际变频起动装置,结合计算机仿真模拟,其对比结果表明了该模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高压变频器在矿井提升机等高压电动机上广泛应用。由于其功率大、电压等级高,应用场合重要,所以对其输入、输出的谐波含量、功率因数等要求很高。在高压变频器的输入端采用移相变压器实现多重化技术。通过对其输入、输出谐波的理论分析、仿真分析以及实际的应用分析,共同表明多重化技术的应用可使高压变频器达到谐波含量小,功率因数高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王鹏  耿洋  刘文胜 《电气开关》2009,47(1):36-39
高压变频器是指输入电源电压在3—10kV的大功率变频器。由于其功率大、电压等级高,所以对其输入谐波、功率因数等要求很高。采用移相变压器实现高压变频器的多重化整流,可使高压变频器的输入谐波减小,功率因数提高。对容量为630kVA,36脉波移相变压器的电流、匝数参数进行设计,并对多重化整流电路进行谐波和仿真分析,为工程实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供电网典型非线性负载谐波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供电网谐波污染问题逐步成为关注的焦点.介绍了工业、商业和市政服务领域的典型非线性负栽的谐波特性,建立电路模型.分析其工作原理.并利用仿真软件给出各种非线性负载输入侧电流波形及其频谱分析.结合现场调研测试,总结评估了典型非线性负载的谐波特性.并给出谐波治理的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8.
极低频(ELF)电源在地下资源探测、地震预测和军事通信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极低频电源逆变侧产生的低频谐波分量难以被滤除,将在逆变侧输入端形成纹波电压,恶化极低频电源的输出谐波特性。低频谐波分量还将渗透直流滤波网络向整流侧和电网传导,造成整流输出端电感电流波动,并在网侧电流基波和特征次谐波附近产生低频相关的边带谐波。建立了极低频电源的数学模型,重点关注逆变侧输入端电容电压和整流侧输出端电感电流,对低频谐波传导进行了分析,并对理论分析进行了仿真验证。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级联型多电平高压变频器的工作原理,介绍了其仿真建模过程,仿真结果表明该级联型多电平高压变频器谐波污染小,输入功率因数高,输出波形好,不必采用输入谐波滤波器和功率因数补偿装置。对高压变频器的开发和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级联型多电平高压变频器的建模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级联型多电平高压变频器的工作原理,介绍了其仿真建模过程,仿真结果表明该级联型多电平高压变频器谐波污染小,输入功率因数高,输出波形好,不必采用输入谐波滤波器和功率因数补偿装置.对高压变频器的开发和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针对多相同步发电机铁心的磁非线性和结构复杂性,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法,建立了电机计算模型,对空载特性与额定励磁电流的计算进行了研究。以一台十二相同步发电机为例,在电磁场计算的基础上,对气隙磁场进行了谐波分析及空载特性计算,计算所得基波电势与实测结果吻合,表明此法可用于电机电磁场计算,能给电机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在此基础上通过内功率因数角等参数的迭代,计算得到了与额定工况相符的励磁电流,其方法有较高的实用性,可为一般同步发电机励磁电流计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针对220 kV电网结构调整与地区间分区运行的特点,研究电网理论线损电量的变化量,以新建一座500 kV变电站和地区电网220 kV分区运行为研究对象,提出地区电网线损理论计算电量的变化趋势,以及对全网理论线损率的影响。通过电网结构变化前后的理论线损计算结果分析,指出区域电网结构调整和分区运行对电网理论线损的影响程度,为全网理论线损分析及降损研究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13.
针对继电保护整定计算中现有线路参数可能存在的缺陷,提出基于数据分析方法辨识线路阻抗参数。通过500kV线路阻抗参数的数据挖掘实践,总结了数据分析的思路与方法;基于Tableau建立了线路参数数据挖掘模型,通过数据的可视化展现,发现阻抗参数数据特征;从理论计算与阻抗参数实测法出发,论证分析了影响数据特征背后的机理;基于统计学的中心极限定理,提出了一种结合线路阻抗参数各指标数据特征的单位阻抗实测参数的预测方法,为整定计算线路阻抗参数的辨识及获取提出了新的方法。其研究方法对其他数据分析的研究应用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配电线路行波传输特性分析是行波在配电网故障检测与保护中应用的理论基础.针对配电网中的高频行波信号,文中分析了在考虑集肤效应后的架空配电线路分布参数,讨论了不受频率影响的相模变换方法.利用数值计算的方法,得到了参数传输依频曲线,总结了依频传输规律.针对配电线路分支众多、距离较短的特点,对配电线路中行波衰减特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磁阀式可控并联电抗器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磁阀式可控电抗器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制作了磁阀式可控电抗器模型,并对模型的空载损耗、伏安特性、谐波特性、控制特性、响应时间等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对比分析试验数据和理论计算结果,采用模型试验技术对50 Mvar/500 kV磁阀式可控并联电抗器的特性进行研究,为确定50 Mvar/500 kV电抗器原型结构和优化设计提供了可靠的试验参考依据。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磁阀式可控电抗器模型具有谐波小、损耗低及良好的动态性能;同时表明模型试验技术是一种成本低、效率高的特性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6.
对三相三线制、三相四线制系统以及单相系统中的基于瞬时无功功率理论的谐波检测方法进行了系统地分析,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讨论了这些方法的动态过程、时间滞后、计算量以及稳态精度等特性。在比较各种方法在电压畸变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指出各种方法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7.
基于对输电线路参数计算方法的理论推导,分析影响输电线路参数工程计算精度的主要因素.针对输电线路沿线各段土壤电阻率变化较大且不易准确获取的问题,提出根据同一线路走廊内已投运线路实测参数反推沿线等效电阻率的方法;针对输电线路的局部同塔、局部平行及杆塔多样性特征,提出采用分段计算和杆塔参数简化处理方法;通过研究地线不同接地形...  相似文献   

18.
同步发电机的励磁绕组匝间短路故障会引起机械振动,而研究故障时的电磁转矩是分析机械振动特性的基础。文中首先基于多回路数学模型计算了短路故障后的电磁转矩,计算中全面考虑了定、转子绕组产生的各种次数、转速、转向的空间磁场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一台12kW、3对极隐极同步发电机样机进行了仿真计算及实验的比对验证;从分析故障后定、转...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计算磁阀式可控电抗器(MCR)的特性时,必须考虑交、直流共同激励和铁芯磁路各部分磁化状态不同的特点。提出了基于Jiles-Atherton逆模型的MCR等效磁化特性模型,该模型考虑了磁滞、直流偏磁和小截面磁阀等因素对磁化特性的影响,适用于不同结构参数下的MCR;基于等效磁化特性模型提出了MCR电流特性、控制特性和损耗特性的计算公式和方法;针对一个MCR样机进行了理论计算和实验测量,同时与基于理想小斜率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提出的MCR等效磁化特性模型及其电流特性、控制特性和损耗特性计算方法是正确有效的,对MCR的工程设计计算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胡金磊  张尧  郭力  谢惠藩 《电网技术》2007,31(12):52-56
传统的概率潮流分析通常基于节点功率和节点电压的概率分布特性,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概率最优潮流、概率负荷分析、概率稳定等。文章以节点注入功率和PV节点电压运行曲线为基础,依据随机变量数字特征的基本性质和概率潮流计算的相关方程,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推导了节点电流、PV节点的无功功率及平衡节点功率的均值和协方差计算公式,比较和分析了各种算法的计算精度。理论分析和算例结果表明了这些算法的有效性,算法的精确性依赖于节点电压的均值和协方差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