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化学氧化共聚法制备了聚乙二醇-接枝-聚苯胺(PAn-g-PEG)纳米粒子,并将其与LiClO4形成的络合物粒子分散到硅油中得到了无水电流变(ER)液.研究了PAn-g-PEG中的聚苯胺链段含量(y/x)对ER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An-g-PEG在水溶液中能自组装形成核壳结构,PAn-g-PEG/LiClO4络合物ER液的流变性能对电场能产生显著和快速的响应.随着y/x的增加,ER液的电致剪切应力在y/x=64时出现最大值,漏电流单调降低.  相似文献   

2.
核壳型氟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与膜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核壳乳液聚合法合成了氟硅改性丙烯酸酯核壳乳液并对其膜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交联基团改性、硅改性、氟改性等手段,合成了核直径约100 nm~150 nm、壳厚度约40 nm~60 nm的粒子大小较均匀的核壳乳液。结果表明,使用5%(质量分数)乙二醇丁醚作为乳液的成膜剂可以改善成膜附着力;通过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  相似文献   

3.
有机硅/氟改性苯丙乳液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八甲基环四硅氧烷、甲基乙烯基环四硅氧烷、三氟乙酸丙烯酯作为改性单体,采取壳核聚合工艺对苯丙乳液进行改性.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乳液粒子的微观形态,探讨了聚合工艺对乳液胶粒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对有机硅/氟进行预处理和温度控制,可以改善有机硅、有机氟与苯乙烯、丙烯酸丁酯等的共聚效果.  相似文献   

4.
聚苯胺修饰草酸氧钛钡电流变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原位氧化聚合法对草酸氧钛钡(BTO)粒子进行聚苯胺(PAn)修饰.发现聚苯胺的修饰极大地改善了草酸氧钛钡粒子与硅油的漫润性和所配制的电流变液的力学性能.当聚苯胺的修饰量为1.7%时,复合粒子表现出最佳的电流变效应,其静态剪切应力高达54.5kPa,是未修饰草酸氧钛钡粒子电流变液剪切应力的3.3倍.界面极化能力的增强和浸润性的改善是其ER性能显著提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三甲基硅氧烷)硅烷(TRIS)等为主要原料,采用半连续乳液聚合法,合成了具有核壳结构乳胶粒子的阳离子型含硅拒水剂。通过纳米粒度-Zeta电位分析仪、接触角(CA)、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镜(TEM)及热重分析(TG)等手段研究了粒子的核壳形貌结构和固化后树脂的热稳定性等性能,然后考察了不同硅含量和不同浓度拒水剂对织物拒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硅单体参与了聚合,所合成乳胶粒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平均粒径为100nm。当硅含量最低为2%(占壳单体的质量分数)、有效浓度为2%,整理后的织物对水的接触角可达到135.5°。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聚苯胺乳液的成膜性、附着力和防腐蚀性能,以丙烯酸酯乳胶粒子为种子,采用核壳乳液聚合法制备丙烯酸酯-苯胺核壳共聚乳液,直接将其涂刷在Q235钢表面成膜。分析了核壳共聚机理,用红外光谱(FTIR)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共聚物的结构及形貌进行了表征;通过接触角、吸水率、附着力、Tafel曲线及电化学阻抗谱测试研究了苯胺用量对涂层疏水性、附着力和防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的核壳共聚乳液乳胶粒子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当苯胺用量为1.00%时,核壳共聚乳液涂层的水接触角为81.2°,附着力为1级,腐蚀电流密度仅为10-8.0A/cm2,电化学阻抗值达到了105Ω,具有良好的防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7.
采用核壳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出具有疏水性能的氟硅丙乳液.探讨了膜疏水性能的影响因素,通过水接触角和多功能光电子能谱仪表征了有机氟在孔液成膜中的梯度分布功能,发现由于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异丙氧基硅烷单体在涂膜固化过程中的马兰各尼效应以及与有机氟的相容性,对有机氟单体向表面迁移有促进作用,使膜疏水性能有较大提高.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到氟硅丙乳液膜表面呈现明显的由"蒲公英"状粒子排列交叉而成的枝状网络结构,与硅丙乳液膜有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8.
有机硅-丙烯酸酯共聚复合乳液的结构、形态及性能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利用红外光谱及扫描电镜对合成的有机硅氧烷-丙烯酸酯共聚复合乳液的化学结构、粒子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合成的有机硅-丙烯酸酯复合乳液为一具有核壳形态结构的新型乳胶液,其核/壳问存在化学键合。通过与纯丙乳液和硅-丙共聚复合乳液薄膜性能分析与比较,发现有机硅-丙烯酸酯共聚复合胶乳膜在耐热老化性、耐水性及力学性能上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
以立方笼型八甲基丙烯酰氧丙基倍半硅氧烷(CMSQ-T8)纳米粒子为稳定剂,苯乙烯(St)为聚合单体,在添加少量有机乳化剂十二烷基磺酸钠(SDS)的条件下制备了稳定的聚苯乙烯/立方笼型倍半硅氧烷(PS/CMSQ-T8)乳液。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动态光散射仪、傅里叶变化红外光谱分析和热重分析等对乳液微球的粒径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CMSQ-T8含量对微球粒径和乳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S/CMSQ-T8乳液粒径均一,乳液胶粒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且粒径和Zeta电位随CMSQ-T8含量的增多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CMSQ-T8位于PS表面形成壳层,起到稳定乳液的作用,具有Pickering效应,且可能与核壳界面处的苯乙烯发生了共聚而增强乳液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壳核型聚苯胺/钛酸钡复合电流变材料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梓珺  晏华  陈勇  张斌  时刻 《功能材料》2006,37(5):716-719
采用溶液聚合的方法,在经过硅烷偶联剂表面修饰的钛酸钡微粉表面原位聚合聚苯胺,得到聚苯胺/钛酸钡壳核结构(BaTiO3/PAn)的有机-无机复合粒子.借助SEM、XRD、FT-IR、DSC-TG等分析手段研究了复合粒子的形貌、结构及热性能.利用改装后的旋转粘度计分别对钛酸钡和聚苯胺/钛酸钡复合颗粒的电流变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硅烷偶联剂成功地在钛酸钡粒子表面接枝合成聚苯胺,聚苯胺/钛酸钡复合颗粒电流变液的电流变性能明显比纯钛酸钡的电流变性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1.
马丽  安秋凤  许伟 《材料保护》2012,45(2):31-34,85
核壳型氟代聚丙烯酸酯乳液、丙烯酸树脂、纳米粒子构成的氟碳涂料所得涂层具有优良的自清洁性能,过去对其研究不够。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为复合乳化剂,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共聚法,将丙烯酸丁酯(BA)、苯乙烯(ST)及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MS)与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DFMA)于水相中制备了一种核壳型含氟硅聚丙烯酸酯乳液,与丙烯酸树脂、纳米TiO2等制备了氟碳涂料。利用红外光谱(IR)和透射电镜(TEM)对乳液主组分结构、乳胶粒形貌及粒径大小进行了表征和分析,考察了固化温度、乳液用量对涂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乳液的乳胶粒呈规则球状,具有核壳结构,平均粒径约为100 nm;当乳液用量为45 g、固化温度为160℃时,所得涂层性能最佳,与水的接触角达133°,具有较好的自清洁性。  相似文献   

12.
李丽  海金玲  谢超  高玲香 《功能材料》2013,44(11):1570-1573,1578
为了提高BaTiO3颗粒在含水弹性体中的电场响应能力,以粒径约为500nm的单分散球型Ba-TiO3颗粒为基础,采用微乳液法成功制备了BaTiO3为核、明胶(gelatin)为壳的BaTiO3/gelatin核壳复合粒子。利用TEM、XRD、FT-IR、TG和光学接触角测量等手段对粒子的组成、结构及表面亲水性能进行了表征和测量。结果表明,在立方相BaTiO3核的表面均匀包覆了1层约40~50nm的gelatin,Gelatin壳层约占粒子总重的4.0%,且粒子表面保持良好的亲水性。将粒子分散到含水胶体体系中,通过测量在无/有电场作用下胶凝得到的含水弹性体的储能模量考察了粒子在此体系中的电场响应性能,发现BaTiO3/gelat-in复合粒子在明胶(或壳聚糖)水凝胶弹性体中的电场响应性能均明显强于纯BaTiO3粒子,而且在明胶水凝胶中的响应性能更强。结果说明,聚合物包覆能够明显提高BaTiO3粒子的电场响应性能,而且粒子表面与分散体系相容性越高,粒子的响应性能越好。  相似文献   

13.
聚苯胺@粉煤灰漂珠复合材料的导电及介电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获得具有良好电流变性能的分散相粒子,利用γ-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修饰粉煤灰漂珠(FAFB),将聚苯胺(PAn)以化学键的方式偶联在修饰后的FAFB(mod-FAFB)表面,形成以mod-FAFB为核、PAn为壳的核-壳结构复合材料。采用FTIR、SEM、数字式四探针以及LCR介电谱仪对PAn@mod-FAFB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进行分析,讨论了不同mod-FAFB含量对PAn@mod-FAFB复合材料导电性能及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化学键接枝聚合的PAn@mod-FAFB核-壳结构复合材料电导率相对较高,且随mod-FAFB含量的增加而减小;在较低交变电场频率(100~2 000kHz)下其相对介电常数较大,且随mod-FAFB含量的增多,PAn@mod-FAFB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明显减小;PAn@mod-FAFB复合材料的介电损耗相对较小,随mod-FAFB含量的增多而急剧减小。  相似文献   

14.
首次引入活性SiO2微球作为核基,采用自组装液相还原技术,定向的在核基上沉积纳米银颗粒得到SiO2/Ag核壳复合粒子;并用红外、x射线衍射、场发射扫描电镜、能谱等分析表征该核壳复合粒子的形貌与结构。结果表明:利用活性SiO2作为核基,pH值为12.4,有表面活性剂参与的条件下,通过改变银前驱体浓度,可实现表面包覆致密、银壳厚度可控的核壳复合粒子化学制备技术。  相似文献   

15.
采用纳米氧化钛,钛酸钡作为复合电解质微粒核,在一定条件下将制备的氧化钛,钛酸钡纳米粒子表面修饰一层含有酰胺基和不含酰胺基的有机物,然后将所得到的微粒与硅油按一定体积比混合后,测量其电流变效应.对含酰胺基的有机物和不含酰胺基的有机物包裹后所制备的电流变液效应进行比较,讨论了在电流变液制备过程中有机物的结构,研磨过程和温度等因素对电流变液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透射电子显微镜对核-壳型纳米复合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6.
用反相乳液聚合法直接合成含聚丙烯酸锂粒子的电流变液。研究了水分,交联剂,稳定剂及中和度等条件对ER液的屈服应力及漏电流密度的影响,并用粒子极化理论对实验结果作了相应的解释。研究了丙三醇代替水作为活化剂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以盐酸为掺杂剂,通过氧化共聚法制备了聚苯胺(PAn)-g-聚乙二醇(PEG)共聚物粒子,用红外光谱、透射电镜对粒子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共聚物粒子的热稳定性、导电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PAn-g-PEG共聚物粒子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且经过LiClO4掺杂后兼具离子-电子导电性能,当n[Li+]/n[EO]=0.1时,共聚物粒子的导电率最大。  相似文献   

18.
PBA/αMS-AN核壳乳液共聚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聚丙烯酸丁酯(PBA)为核,用石油化工副产物α-甲基苯乙烯(αMS)代替通常使用的苯乙烯(St)或甲基丙烯醚甲酯,利用其成本低,本身不易均聚,但易与丙烯腈(AN)共聚的原理用其共聚物作为壳层,采用分段乳液聚合法,得到了具有PBA/αMS-AN核壳结构的高分子复合乳液。通过大量实验确定了聚合反应配方及加科方式,通过红外分析法(IR)、透射电镜法(TEM)、差热分析法(DSC)等手段,对该共聚物结构进行了表征,确认了该共聚物为核壳型结构。  相似文献   

19.
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核/壳结构复合乳液的 …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多步种子乳液聚合的方法,经过制种、合成核和合成壳3个步骤,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聚苯乙烯(PS)/聚甲基现烯酸甲酯(PMMA)复合乳液,考察了制备条件对形成的复合孔液粒子的大小的影响。用透射电镜考察了复合乳液的形貌,发现乳液粒子的粒径在纳米级,预计在某些领域会有特殊用途。  相似文献   

20.
核壳型含氟硅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的微波辐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多步种子乳液聚合法,在微波辐射下,以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和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为原料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含氟硅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利用FT-IR、DSC、TG、TEM表征了共聚物的结构、乳胶膜的热稳定性、乳胶粒子的形态.考察了共聚物乳液的表面张力及稳定性.结果表明,所得到的乳胶粒子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氟硅单体的加入降低了共聚物乳液的表面张力,显著提高了乳胶膜的热稳定性.与常规加热相比,微波辐射聚合能够得到更好的核壳结构乳胶粒,且乳液具有更好的耐寒和离心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